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4章 生前身後多少事——嬴政 (3)
    呂不韋的投機與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從他自身來說,他的一生充滿了卑鄙、骯髒和不道德的色彩;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他是位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尤其是在戰國後期,呂不韋是國家統一的先行者。他滅東周、破合縱,大大提升了秦國的勢力和地位。難能可貴的是,呂不韋召集門下客人,綜合百家九流之說,暢論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於公元前239年完成了《呂氏春秋》的編纂工程。呂不韋是古代雜家的代表,試圖為秦統一天下進行理論論證,可惜他失敗了,只是調和了儒、道、法的思想觀點,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作為出身卑微的平民,呂不韋以卑鄙和投機作為工具,敲開了政治大門。但不管對他的所作所為如何評價,呂不韋的歷史功績都是需要肯定的。

    嬴政埋葬了與自己身世之謎有關的直接人證,然後將目光轉向了自己悲慘的童年發生地——邯鄲。邯鄲是秦統一過程中首先被攻破的都城。《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王政立即「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即:秦軍攻下邯鄲後,秦始皇專程從咸陽趕到邯鄲,把與他母親家有仇怨的人都活埋了。趙國的「豪家」如郭縱、卓氏等都流遷到蜀地。對於與母親家有關、對自己童年有恩的人,秦王大力提拔。如邯鄲不知名的百姓趙興,在城破後立即被送到咸陽封侯,掌內史。劉心長:《秦始皇出生地考證》,載於《邯鄲師專學報》2002年第1期。

    四其興也勃也,其亡也乎也

    嬴政親政後精力過人,處事果斷。嫪毐、呂不韋死後,他又剷除了嫪、呂集團的勢力,鞏固了手中的最高權力。同時,他與普通人、與大臣們的距離也拉得越來越遠了。隨著權力的鞏固和秦國征伐的不斷勝利,嬴政病態的人格弊端也不斷發作。他不許後宮任何人干預朝政;他要求前方的將領必須與自己保持直接聯繫;他甚至下令所有大臣和被召見的人都不得佩劍上殿,所有的武士和侍衛都只能在自己所在宮殿的外圍值勤。

    嬴政繼承了呂不韋的一切治國理念和執政思想。他重用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提拔軍事理論家尉繚,繼續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施行「毋愛財物、賂其豪臣」的辦法,離間各國的關係,摧毀了反秦的聯盟。公元前230年,依附秦國的韓國最先被滅亡,由此揭開了秦國滅六國的序幕。為了滅掉六國中軍力最強的趙國,也就是嬴政的出生國,嬴政以金錢重賂趙王寵臣郭開,用離間計將趙國的得力強將李牧殺死。公元前238年,趙國都城邯鄲被佔領,趙國殘餘逃亡代地。

    此時,燕國君臣看到秦國即將滅掉六國,秦軍已經到達易水,禍患將要降臨燕國了。燕太子丹暗地裡供養著二十名壯士,這時他派荊軻把督亢地圖獻給秦王,乘機向秦王行刺。刺客荊軻攜帶燕國地圖,假裝割地投降,求見秦王。極端看重成敗、看重拓地擴土的秦王立即召見了他。遺憾的是,「圖窮匕首見」。在宮殿上,秦王不得不與荊軻上演一場赤膊戰。結果荊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嬴政僥倖得勝。但是視死如歸的荊軻和寒光閃閃的匕首極大地嘲笑了嬴政的人生觀、世界觀和他的所作所為。嬴政嚴格限制大臣和侍衛的行動自由,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可在刺殺事件中卻被證明這是極大的安全漏洞。嬴政原以為不斷的征伐、不斷的勝利能夠清弭自己抑鬱、自卑、多疑所產生的困惑,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高貴,但是他又錯了。

    史載,荊軻視死如歸、慷慨激昂,是嬴政從來沒有見過的人。當荊軻身體被剁成肉醬的時候,他的眼睛一直注視著秦王。那肯定是一種輕蔑而灑脫的眼神,也是對嬴政極大的嘲諷。

    嬴政以更瘋狂的報復來維持自己的信仰和心理平衡。公元前227年,嬴政派大將王翦率大軍攻燕,次年攻陷燕國首都——薊。燕王殺掉刺殺嬴政的主謀太子丹,把他的頭獻給了秦國。公元前225年,嬴政又派大將王賁滅掉了魏國。兩年後,嬴政開始策劃大規模伐楚。公元前223年,嬴政命李信為將出征伐楚,慘遭失敗,後來又啟用大將王翦,傾全國之軍力,出六十萬大軍攻破楚國,殺其名將項燕、擄楚王負芻,並消滅了隱藏在楚地的趙、燕殘餘,把地盤擴展至今內蒙古、遼寧等地。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乘齊王不備,率軍攻入齊國,俘齊王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在10年之內滅掉六國,至此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嬴政的個性對統一後的國家制度設計起到了重要作用。統一後的國家到底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這在秦國內部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丞相王綰主張仍舊像夏、商、周那樣分封諸侯,許多大臣也都傾向於分封制。但這些主張遭到李斯的強烈反對,李斯極力主張廢分封,立郡縣,施行中央集權制。事實上,在剛滅掉韓國時,嬴政就在該地區推行了郡縣制。所以,在國家制度設計上,嬴政贊同廢除分封制推廣郡縣制。他說:「天下所以苦戰不休,就是因為有諸侯存在。現在天下初定,如果再來分封列國,這不是重新給自己樹敵嗎?這樣一來,再求天下寧息,豈不太難了?廷尉議論的是。」新統一的秦朝,廢除了夏、商、週三代以來施行的分封制度,施行與大一統局面相適應的新的政治體制。在中央國家制度的設計上,嬴政自稱皇帝,賦予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下設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劃分軍事、行政、監察三權,又設九卿,負責具體事務,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組成中央政府。嬴政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設守,縣設令。郡縣守令,均由自己任免調派,打破傳統的世卿世祿世襲制。這一套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創新,也給中國千百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

    「百代均行秦政法」,現存嶧山刻石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歷戰日作,流血於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這是基本符合客觀事實的。

    為了強力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張,秦始皇緊接著統一國內各種標準。他下令拆毀六國原有的城郭、關隘,修築九條通行天下的馳道,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秦始皇在琅琊刻石說:「皇帝之德,存定四極,誅亂除害,興利致福。節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摶心揖志。器械一量,同書文字。」這是宣傳皇帝的威德和施行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的好處。

    統一華夏族區後,秦始皇好勝求強的心理並沒有停歇,延續了對外擴張的歷程。他首先經略邊境開拓疆土,派尉屠睢向百越進軍,很快佔領東越,設立了閩中郡;分兩路進軍嶺南和廣西,設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在北方驅逐匈奴,修築長城,設九原郡。秦朝的疆域東至大海,西至臨洮,南至當戶,北踞黃河沿陰山直至遼東,是當時世界上遼闊的統一帝國,也為以後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本疆域。

    之後,秦始皇又將眼光轉向海外,開拓海外疆域。戰國時期盛行的世界觀是「大九州說」,它迎合了秦始皇自以為天下無敵的雄心。秦始皇統一後多次東巡到海上,以求仙為名,派人入海。大規模海外拓展的活動有兩次。第一次在公元前219年,始皇東巡到琅琊,方士徐福上書,要求入渤海中求仙人。於是始皇派徐福率領一支大船隊入海,有三千童男童女,帶著五穀種和百工,並派善射弓弩的精良武裝保護。這就是《史記》上說的「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第二次是在碣石,先後派兩起方士入海。第一起派的是方士盧生入海,他不久自回,帶來「亡秦者胡也」的一句讖書。第二起派的是韓終、石生和侯公,率領一支大船隊入海。韓終等人和徐福一樣也是一去不返。浩大的拓展活動最終並沒有達到秦始皇所企盼的萬國來朝的局面。

    畸形的個性造成秦始皇執政時的專政殘暴、缺乏變通。對於反對和阻礙其統一戰略以及政策推行的人,秦始皇通常都會採取暴力手段打壓,製造了一系列的血案。

    思想文化上的統一是國家統一中至為艱難的領域。秦始皇的法家思想和措施遭到了以儒生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的反對。秦始皇就採用了李斯的主張,下令除了醫藥、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學習、傳播這類書,死;誰要是以古論今,滿門抄斬。於是秦朝全國雷厲風行地開始焚書,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浩劫。第二年,方士盧生、侯生求仙不得,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不是後逃亡。秦始皇大為惱火,下令追查,發現咸陽的一些儒生參與了背後議論。在對這些儒生的嚴刑拷打中,又東拉西扯牽連了好多人。秦始皇下令將犯禁的460多名儒生全部活埋,其餘犯禁人被流放邊境。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成為歷代抨擊秦始皇的典型事件。

    在短短的三四年時間內,秦始皇將整個國家塑造成整齊劃一、疆域龐大的帝國,這是令人難以超越的政績。但是所有的政策都要落實到普通百姓頭上,在秦始皇的腦海中,缺乏百姓的概念,這與嬴政個人的自閉有關。為了維持新建的中央和地方機構,為了推行新的政策,秦朝一再增加賦稅和徭役。僅僅在咸陽,秦始皇就征發了150萬青壯年服勞役,其中70多萬人建造自己的陵墓,另外80萬人營造金碧輝煌的阿房宮。據說秦阿房宮規模宏大,建築雄偉,「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宮內可容納十萬餘眾。阿房宮直到秦朝滅亡都尚未完工。為了擴展北方疆域,保持邊疆穩定,常年修建長城的勞工數目更為龐大,維持在百萬以上,加上各地輪換的百姓,數目難以計算。百姓的怨言不言自明。為了壓制怨言、鎮壓反抗,秦始皇制定了嚴刑峻法。百姓動不動就要斷手斷腳,甚至株連全家。秦始皇對百姓的控制甚至達到了收集全國鐵器、讓多戶人家合用一把菜刀的程度。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敲響了秦朝的喪鐘。秦始皇創立的基業並未如他所願,傳之萬世,到他兒子手中就亡了。

    性格決定成敗。秦始皇的身世直接影響了他的執政,為我們觀察秦的政治提供了線索。秦始皇終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少數人能與之相比。秦始皇對中國歷史所做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引用西漢賈誼《過秦論》評論道:「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這一評價是基本公允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