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前,兩極分化正在加劇,有錢人和窮人在增多,中產階層卻在減少。尤其是來自小城市和農村的年輕人們,他們在中產階級中占比最大,他們剛剛畢業或者已經工作幾年,月薪過萬。在別人眼中,他們是富人和高收入者,但他們真的是高收入嗎?特別是那些農村出身的中產階級,父母都是農村人,當他們年紀蒼老喪失勞動能力之後,沒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險。一個人賺的錢要和父母一起進行平均,結過婚的還要照料孩子,那麼人均收入能剩下多少?
而且在中國如今送走一個老人的平均醫療花費在人民幣20萬元以上,若老人沒有公費醫療,就意味著無形中你已背負了40萬元的沉重債務,就算這只是潛存的風險,未必會發生,可是萬一發生了呢?若再算上孩子的教育費用還要多出十幾萬,這些支出超過50萬,都大大扣減了可支配收入的數額。而且這些支出都是稅後支付的,就算夫妻雙方都是「高薪者」也難以承受!這些在大眾眼裡看來的「高薪」人群,其實不過是在大城市平均收入水平以下的低收入人群而已,追不上飛漲的房價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收入是根本,在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情況下,中產階層所附屬的其他東西也會消失。中產階層生活水平下降,正是由於收入上漲跟不上物價上漲所導致的。尤其是房價的畸高,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與房價擦身而過,在奮鬥多年的城市中卻沒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安身之地!這讓他們如何不心痛!
2.被開發商「屏蔽」的白領
2011年6月,西班牙《世界報》刊文《遏制全球經濟的愛情》,討論了中國人的婚姻觀念與全球經濟的關係。高房價毀滅了中國年輕人的愛情,最終將摧毀社會文明。按照中國傳統,單身男子要想結婚就必須是自己房子的主人,而在今天的中國,買房子需要一大筆錢。這就迫使很多人大幅度削減消費開支,而拚命存款,最終生活與幸福指數大大降低。
高房價帶動的房地產繁榮,似乎推動經濟高速增長,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購買了住房的人們,都從中獲利巨大。但是,這種畸形的房地產制度所導致的房價畸高,不僅正在製造巨大的經濟泡沫,也在摧毀社會的活力,因為,它在年輕人的身上施加了空前的重壓,讓他們變得萎靡不振。
首先,把住房變成結婚的條件,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因為,當年輕人結婚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考慮對方父母向自己提供首付款的能力,這樣的計算會讓人們的結婚決策,變得扭曲。中國的高房價正在毀滅年輕人的想像力。本來,大學剛畢業,沒有結婚或者剛結婚的那一段,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他們可以吟誦詩歌,可以結伴旅行,可以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從一畢業,就必須為購買住房做準備。首先,他們在畢業的時候,就必須選擇一個立刻可以掙大錢的職位,而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興趣。他們為了掙錢而選擇職業,而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其次,在獲得這樣的崗位後,他們必須努力工作,拚命攢錢,而不敢有絲毫懈怠。
因此,年輕人從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而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個可以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最要命的是,當代中國的房地產制度從根本上抑制了年輕人的創業精神。最簡單的道理,年輕人創業總需要一個辦公室,或者需要一間鋪面,但是,居高不下的房租,讓他們無法邁出這第一步。父母支付首付款,年輕人需要支付月供。這是一筆沉重的負擔。這樣的負擔會讓年輕人以過於沉重的心情看待生活,包括看待生兒育女。過去10年,有越來越多的新婚夫婦作出了不生育的決策,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屋的壓迫。很可能,房價快速上漲的城市,人口已經在負增長。這樣,城鎮未來將有很多不完整的家庭,為縮減開支,中國的小孩將會越來越少。
曾幾何時,寫字樓裡的白領讓人們羨慕不已。他們衣著光鮮,談吐優雅,舉止不凡,開私家車,吃西式早餐……無數部影視劇對白領都是這樣描述的,人們也習慣了對白領階層形象做出這樣的定義。但如今高房價、高消費已經把白領拋棄了,白領階層正在被開發商屏蔽,阻擋在樓盤之外。
結婚,踏上回家的路
2011年兩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很多人帶來了希望——國家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讓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經濟增長的福利。宏觀調控和一系列有關房產的政策集中出台,暫時遏制了上海房價飆升的勢頭。
2010年中國城市房價排行榜揭曉,上海新房均價下降至19168元/平方米,位列第三。但是已經連續幾年大幅上漲的上海房價已經走到了高位,如今市區難覓單價1.9萬元/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均價已達2萬元/平方米,更是出現了單價在1萬—1.5萬元/平方米這樣中檔樓盤的真空區。而單價在1萬—1.5萬元/平方米的中檔樓盤正是普通白領們所能勉強接受的最大限度。
對於普通白領來講,1萬元/平方米就是他們心中一條無形的門檻,房價跨過這個門檻就步入了高價房的行列。房價普遍高漲,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給自己施加壓力,隨著上漲的房價調整生活狀態。可是,如今上海市中心區2萬元/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幾乎「滅絕」。所以說,開發商已經把白領們「屏蔽」。
月薪1萬元、存款20多萬元的80後青年張林這樣說道:「我真的很想留在上海,但我真的買不起房子。」2005年6月,上海一家知名高校金融系的畢業生張林憑藉著出色的專業背景和成績順利被上海一家事業單位錄用。張林說,他的崗位是期貨交易,第一年給的月薪是5000元,之後工資還會根據工作年限上漲,每年還有學習進修的機會。「這樣的工作待遇當時讓很多同學眼紅,老家的父母也著實高興了一把。」
在同學們羨慕的眼光中張林的工作確定了下來,剛畢業即月薪5000元的收入讓他欣喜了好一陣子,和在廣州的女朋友商量之後,決定以後在上海發展,於是女朋友隨即辭掉了廣州的工作來到了上海。
但是,立即買房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兩個人都是剛剛畢業參加工作。所以只有先租房,而為了早日攢夠買房的錢,他們選擇在楊浦區租賃一間老式公房,因為在上海市中心,租一套兩人居住的房子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那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房子,地板是木質結構的,走路的時候咯吱作響,隔音也不好,鄰居家的孩子今天考試不好了,明天要春遊了我全能都知道。」
雖然住得並不舒服,但張林說,能從寢室的集體生活到兩個人蝸居的生活,他已經非常滿足了,而且10平方米不到的房子月租金當時只要800元,「我和女友都覺得非常合適。畢竟,這只是我們暫時的落腳點,苦一段時間後,等我們存夠了首付就能在上海擁有一套屬於我們兩個人的房子了」。
張林說,剛工作那會兒,他和女友都非常的拚命,「每加一次班,我都能感覺到離我的買房夢更近一步」。更讓人高興的是,因為張林的努力,工作中表現突出,很快,他就成為了單位裡的業務骨幹,工作僅一年,張林就被單位定為內部培養對象,「為此,我還獲得了一次出國培訓的機會,同時工資也跟著漲到了6000元」。
照這樣的情況看,張林的計劃是很好的。由於上海屬於國內金融領域的核心地帶,對於張林這樣金融專業畢業的人來說,上海的工作機會是最誘人的「鍍金方式」,「上海工作一年所獲得的經驗遠遠超過老家同樣崗位工作5年所能獲得的經驗。我這麼拚命的原因除了想在上海安家,還想圓一圓我的事業夢想」。
2007年,工作滿兩年之後,張林跳槽了。因為他優秀的業務能力被一家證券公司相中,雖然原來的單位極力挽留,但由於對方開出了月薪1萬的「高價」,為了買房和前途考慮,張林毅然辭去了事業單位的鐵飯碗,跳槽去這家公司從事IPO上市的分析工作。
雖然說工資節節攀升,張林和女友又非常節省,然而,2007年時,上海的房價已經又達到了一個高點。張林說,自己曾經在剛畢業時與女友一起看中的一套位於閔行的90平方米的房子已經從原先的50萬漲到了80多萬。
「也就是說,雖然我的工資翻番了,可是,我仍然追不上房子的漲速!」從事金融工作的張林看出了樓市的「大好前景」,為了盡快能買到房子,張林決定和女朋友再節省一點。「我因為做IPO上市,經常出差,所以女友就和同事合租一間兩室戶,我週末回來就和女友擠一擠,這樣,我們的租金又省了一大半!」
轉眼到了2009年,張林和女朋友已經畢業滿4年,兩個年輕人已經到了必須要考慮結婚的年齡。而為了婚房張林和女朋友商量著再推遲一下結婚的時間,然而,女友的家人實在是不同意再拖了,「無奈之下,我們只有先回老家領了結婚證」。
雖然領結婚證的「緩兵之計」讓雙方家長暫時放心了,但是小夫妻兩個的矛盾卻開始升級,「領證了就是夫妻,夫妻倆還要和別人合租一套房子,心裡總歸是不舒服的」。老婆偶爾會這樣抱怨一下。而讓張林覺得「沒有房子實在不行」的最主要原因則是前幾個月跟家裡雙方老人的一通電話。原來,眼看著孩子結婚,雙方老人都想要到上海來住一段時間,看看小夫妻兩人的生活到底怎麼樣。
這下就全亂套了,房子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拖了,看著銀行戶頭裡他們辛苦攢下的20多萬元存款,張林再一次踏上看房路。「可是那個時候,控江路的房子已經均價2萬了,也就是說90平方米的小套就要180萬,首付兩成的話月供4000多元,這一點我們省一省還是沒問題的,但是30多萬的首付加上買房的各種手續費和稅費,我當時20多萬的存款實在是捉襟見肘。」
張林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問雙方老人一起湊足這近40萬的首期買房款,「但是我的父母是南寧的下崗工人,老婆的家人則在農村,說穿了,兩邊老人我們都指望不上」。眼看著日子越來越難過,小夫妻的矛盾又在升級中,張林最後只好決定帶著老婆回南寧。
「其實,如果有房子,我們的婚事根本不會拖到現在。在老家,以我的工作經驗可以找到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了,再加上我們20多萬的存款,老家5000元房價的房子幾乎堪比『豪宅』,想來這樣日子或許會好過點。」在現實面前,原本帶著雄心壯志想要在上海這座金融城裡大展拳腳的張林不得已帶著新婚的妻子踏上了回老家的K537次列車。
「夾心層」的白領之家
像張林這樣被開發商「屏蔽」在高價房子之外的白領並不在少數。「我想要留在上海,但是我真的買不起房子!」和張林有著同樣心聲的,2009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王復興目前就職於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月薪過萬元的他為了買房一直和同學一起在普陀區一小區內群租,「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裡要住兩個人,雖然很擠,不過畢竟便宜,這樣我可以更快地存錢」。
事實上,王復興群租的房子基本上就是「白領之家」,三房兩廳的房子住著近10個白領。年齡最大的李利已經參加工作近6年了,月薪2萬,但是在高額的房價面前,他一樣無奈。他們都渴望著買房,在政策上,他們「上下不靠」,有人形象地稱這些白領為「夾心層」。
而幾乎每次上海的房展會,王復興和同屋的朋友都會到場,在外人看來,他們穿著體面,但是在房展會上,他們的眼光瞄準的卻都是中低價樓盤。李利工作所在的公司位於市中心靜安區,公司周邊的住宅每平方米兩三萬元,所以他為了工作方便,曾經「順著地鐵去選房」。但他發現,「地鐵通到哪裡,房價就漲到哪裡,很難跟上漲價的步伐」。
2008年,上海一家媒體曾通過網上和實地問卷方式,對青年白領的收入及住房情況進行過抽樣調查。調查顯示,約80%的白領工作第一年淨收入在1.2萬元至2.4萬元之間;3年後薪資水平逐步提高,但95%以上的人年淨收入仍在1.2萬元至4.8萬元之間,且2萬元至3萬元的佔絕大多數;5年後,70%以上的白領年淨收入依然在5萬元以下。
調查顯示,以購買90平方米的住房為例,工作5年的白領夫婦憑自己的收入就有能力購房且償付首付的比例不足一成;若沒有家庭支持,購房會十分困難。而在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門檻」面前,他們的收入已經「超標」,故而與之無緣。
被屏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