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地產 第17章 媒體被開發商潛規則 (5)
    與這些樓盤相比,位於珠江新城太陽城廣場售樓部人氣要旺不少,開盤一個多小時已有10多台客,不少已經計劃落定。一位自稱公務員的女士告訴記者,這是他們家第四次置業,純屬投資。不過,與這位投資客相比,昨日記者看樓發現,大多數的看樓者還是自住客。

    當天的《羊城晚報》也不甘落後,推出了一篇題為「樓盤多重優惠強力促銷,三樓盤分期首付被叫停」的報道,其中寫道:

    記者在銷售現場,採訪了一位姓林的女士。林女士表示,目前物價在不斷上漲,人民幣貶值,預計「五一」後樓價是呈上漲趨勢的,她不想把錢存在銀行,而是想用這筆錢來投資物業。在「五一」前林女士就已經看了很多樓盤,她覺得珠江新城太陽城一帶的樓盤升值空間比較大,此次她看中了珠江新城太陽城廣場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想首付四成後進行按揭,此次已經是她第四次購房了。

    趁著五一長假,推出優惠措施的樓盤何止是一家兩家呢,為什麼三家主流媒體偏偏盯上了珠江新城太陽城廣場呢?前去參觀買房的客戶何止是千計萬計呢,為什麼三家權威媒體一擁而上,都採訪了沒有任何典型特點的林女士呢?眾所周知,新聞報道最忌諱報道內容雷同,因為這樣顯然沒有新意可言,三家媒體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和《羊城晚報》不是普通的報紙,在廣州報業界也算是赫赫有名的,能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事實上是另有隱情。

    撇開內容不談,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三篇報道,對於出鏡頻繁的樓盤項目——珠江新城太陽城廣場,這三篇報道豈不是一個重磅廣告?兩份日報,一份晚報,從早到晚,一天之內輪番轟炸你的視覺,挑戰你的容忍度,太陽城廣場想不令人印象深刻都難。以文章的篇幅,還有頻繁出現的林女士,讓人想起了商業廣告的推介形式——商業軟文。

    商業軟文雖然嚴格上稱不是廣告,但其宣傳推廣的效果絕不亞於廣告,一篇篇小短文,將要宣傳的東西嵌入其中,讓你心甘情願不知不覺地踏入廣告的陷阱。不可否認,以軟文的角度看,這三篇關於太陽城廣場的報道都寫得不錯,例子平實能輕易打動人心,但千不該萬不該,一天露三次臉,這樣一來很難擺脫炒作推廣之嫌了。

    我國目前在媒體上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對媒體導向的監督和制約比較滯後。在大多發達國家,由於具有嚴格和比較健全的新聞法,廣告客戶,甚至報社股東和老闆都不可以影響編輯記者的新聞價值取向。當前中國的媒體,要想在多重利益博弈空前的時代不受誘惑,不為利益集團所「收買」,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做好人民的喉舌,還需要在媒體的制度建設構架上下大力氣。

    司空見慣

    小羅是南方某都市生活報社的公關編輯,面對這樣類似的報道,身為圈內人早已見怪不怪了。在他剛進報社不久,就參與了報業同房地產開發商的交際活動。當時,報社的經費有些吃緊,管理人員想出了一個法子,就是在以往的房地產廣告中,選擇出幾個廣告投放量相對較少的樓盤項目,推出「五虎上將」的樓盤宣傳廣告系列。由報社領導出面,邀請幾個樓盤項目的策劃人員和營銷人員,以喝酒敘舊的名義,在飯館酒桌上就把這一筆交易「敲定」了。

    樓盤開發商出一些廣告費用,宣傳的廣告內容全權由開發商的營銷策劃人員負責,報社只負責把廣告刊登在報紙上就好了,於是加強型的「五虎上將」樓盤廣告系列新鮮出爐了。令小羅感到驚訝的是,為了參加這個活動,報社的主編專程抽空回來親自上陣,據小羅所知,主編的太太因為即將生產,主編因為要照顧太太已經休假在家有一段時間了。

    小羅經常接到寫房地產樓盤的稿子,開始開發商對他的稿件總不滿意,抱怨稿子口味太淡,宣傳力度不夠。因為在小羅的觀念裡,新聞稿畢竟是新聞稿,要保持一定的公正和客觀性,不能都講樓盤的好處,更不能顛倒黑白。

    後來,開發商的文案專員和策劃人員把小羅的稿子改得面目全非,吹捧和虛誇意味很重。初入職場的小羅,一開始在報社領導面前反映問題,但慢慢地看領導對此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想盡辦法討好開發商,到後來小羅對此事也就看淡了。但凡接到樓盤項目的新聞稿,直接將新聞稿的撰稿權扔給那邊的文案和策劃,美其名曰「給予你們最大的自主權」,實際上是小羅知道自己力量單薄無力撼動堅固的利益同盟,也省掉了改來改去的麻煩。

    凡此種種,就因為房地產開發商是報業集團實實在在的「財神爺」。隨著近些年來媒體的市場化改革,報紙行業越來越具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性質,而不小的經費開支和來自於同行業激烈的競爭常常令老報人深感頭痛。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近幾年來房地產行業的興起,讓報紙行業看到了解決頭痛問題的捷徑。

    房地產行業,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商們,都是財大氣粗的主,為了宣傳好樓盤,不惜砸重金花在房地產廣告上。國內在行業信息收集和比較領域非常著名的慧聰公司,曾經公佈過一份「北京地區平面媒體廣告行業結構淺析」的報告,報告顯示行業裡的主流媒體,他們的第一位廣告收入來源無一例外都是房地產行業。

    吃人的嘴軟

    報紙上關於房地產的報道大都是廣告,新聞報道上說哪個樓盤好哪個樓盤不好的衡量標準也是廣告費,誰出的廣告費多,自然誰的樓盤就好。報業內關於房地產樓盤的宣傳,不厭其煩的一招就是「明星樓盤」的評比。「明星樓盤」就是報業根據自己的權威,信誓旦旦地說在眾多記者實地調查和看盤比較下,在房地產市場選出了十強最佳樓盤,這些個樓盤怎樣的質優價美,地段是黃金地段,環境是文化發達、商業繁榮的絕佳住宅環境等等。

    這些樓盤即使是一條人人厭惡的臭水溝,即使是有著裂縫的房子,也可以被吹得天花亂墜。能令報業睜眼說瞎話的,就是廣告費。而「明星樓盤」的廣告費標準確實是非常高的,有關數據顯示,要進省級的明星樓盤評比,廣告費至少要在50萬左右,而沒有兩百萬的廣告開銷,根本就別想進國家級明星樓盤的評比。有了廣告費,錢袋鼓了,黑的說成白的,你能怎樣呢?

    如今,小羅已經能夠很嫻熟地寫出這些吹捧開發商的軟文和廣告了。從項目拿到地開始,在破土動工之前,就要先大造概念,而且要造地區概念,比如CLD、CXD、「幾大商圈之一」、富人區等等,甚至假稱城市發展規劃已經將此處定位為重點區域云云。至於建成之後,把某種建築元素渲染成為某國風情,把一個案名誇張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身份定義,更成了小羅的拿手好戲。

    作為給房地產商的大禮,小羅甚至參與了文案策劃,他的得意之作就是:把江浙地區某小城郊外的一處極普通的住宅區背靠的小山,包裝成了「大禹治水時歇過腳的地方」,轟動當地,連其他幾家當地媒體也參與了進來,眾人拾柴,水漲船高。其實大禹到底有沒有走到過這裡,恐怕只有老天知道了。但這並不妨礙樓盤大賣,小羅也拿到了一個份量十足的紅包。

    那麼,開發商為何又這麼重視報業廣告的宣傳呢?實際上這和房地產行業競爭激烈有關。報業紛紛推出了房地產專刊,公眾自然看不到中間的交易,只單純地信任報紙這一公信力的象徵,常常只通過報紙的點評來看房地產市場。這樣一來,開發商要贏得市場,就不得不借助報紙這一公眾媒介了。據調查,一個樓盤項目的廣告投放量至少佔了開發商總投資額的三四成,而要在鋪天蓋地的房產廣告中脫穎而出,往往還要增加廣告費用,贏得主流報紙的版面和宣傳。

    如果評上了「明星樓盤」的項目,一夜之間就可由灰姑娘變身為白雪公主了。廣州一樓盤,在未評上「明星樓盤」時,幾百套的房子一個月來才銷售了70套,然而成為「明星樓盤」後,銷售場面異常火爆,僅僅一個禮拜就賣掉了100多套。

    除了報業,開發商也漸漸將廣告轉移到了互聯網和電視等媒體上,但是不管開發商怎樣轉移陣地,開發商同媒體的利益聯盟都不會改變。

    「失身」的媒體

    時寒冰曾講述過一個他參加電視台活動的故事。那次,時寒冰作為評論員,受邀到上海電視台參加一個關於房產討論的節目。主持人在節目開始前,私底下在後台邀集包括時寒冰在內的三位節目評論員,要求他們在節目過程中要配合自己的步伐,盡量突出開發商,其諂媚的態度一覽無餘。

    但是,時寒冰在節目裡並不配合,且對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與「任某」對峙。節目後,該節目的主持人跑到時寒冰的博客上公開罵人,並稱時寒冰為「小丑」。後來,該節目的編導也發短信告訴時寒冰,節目錄製完成後,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減」。無獨有偶,同時寒冰一樣,在業界知名的房地產評論人士曹建海參加一個電視節目,因為主持人在觀點上毫無理由偏向開發商,導致他中途憤然離場。

    時寒冰說,「中國與SOHU齊名的某門戶網站,其房地產頻道被開發商收購,導致我們批評開發商或剖析地產界黑幕的文章不被任何推薦,而開發商寫個遊記都被放置到首頁。號稱『全球華人房地產門戶』的名為『搜X』的網站,我原來以為它還能反映不同聲音,應邀去開了博客,結果,很多文章被『審核』,根本發不出來,去年12月11日,我憤然發佈聲明關閉了該博客」。可見在房地產這個問題上,素以「言論自由」自稱的網絡媒體也是一樣的立場。

    不僅如此,房地產開發商們還善於巧妙借助專家言論來為自己的利益服務。在「據專家說」流行的年代,這招真是高明。開發商們通過各種形式,比如說砸錢贊助研究機構,或者直接的金錢利益,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知名教授,便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不得不替人家說好話辦好事了,於是乎,眾多虛假的讚美之詞,甚至是專家式的雷人理論就橫空出世了。

    在「2008廈門地產高峰論壇」上,素有「商界思想家」之稱的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語出驚人,「現在大多年輕女孩沒有房子是不嫁的,這些待嫁女孩的年齡在25歲到30歲之間,這樣把買房的年齡大大提前了。現在房價上漲跟這些需求有很大的關係。25歲要買房,在全世界都很難,現在80後的青年大多是獨生子女,最後的結果是6個人湊首付,兩個年輕人供房貸。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於是,「大齡女青年推動房價說」就這樣誕生了。

    一年未過,「大齡女青年推動房價說」的爭論還沒有過去,在中國地產金融年會2009區域巡迴峰會上,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顧雲昌延續了馮侖的推論,把房價上漲的責任由大齡女青年轉移到了丈母娘身上。據他的推論是,假如大齡女青年的買房需求引發了房市的剛性需求,那麼丈母娘便引起了房市的特剛性需求。比如,小兩口要結婚了,肯定是買不起房的,丈母娘自然希望女兒能有個好的歸宿,於是尋個機會同女婿商量,軟硬兼施,不買房就休想娶我女兒。於是小青年不得已掏光財產,硬著頭皮也得買房子了。

    時寒冰評論道:「當媒體被既得利益集團操縱,公眾將越來越遠離真相,信息將越來越混亂。人們苦苦追求的法制與民主社會將漸行漸遠,甚至淡出人們的理想。當媒體被既得利益集團操縱,弱者的話語權將進一步被剝奪,他們被這個社會邊緣化的速度將日益加快,而強勢者將越來越肆無忌憚,其掠奪的慾望與衝動將變得更加難以遏制。當媒體被既得利益集團操縱,腐敗者將無所畏懼,高枕無憂,他們將變本加厲地濫用公權牟取私利,從而成為這個原本就漏洞百出的制度的毀滅者或掘墓者。這個社會將逐漸被公平、公正所拋棄。當媒體被既得利益集團操縱,公心遭到凌辱,私心受到吹捧,自私成為普遍的品質與追求,人們的價值觀將遭到徹底的扭曲。這個社會將被黑暗籠罩……」

    媒體淪為開發商私人喉舌,是媒體的悲哀,是社會的悲劇。正是由於觀眾和讀者對媒體的支持,媒體才有一張受眾人信任的臉,然而臉還是那張臉,淪為開發商私人喉舌的媒體再也不能發出公平、正義的聲音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媒體的偏向超出了人們所能承受的底線,媒體公信力的覆滅已經時日不遠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