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未來 第41章 2012,化石時代預言 (1)
    太陽正從沉睡中甦醒,在未來幾年間,人們預計將會看到更多太陽活動。

    在21世紀末,也許沒有人會相信,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所面臨的危機,遠遠超過人類所經歷的史前年代。

    1.2012,地球懸念

    在21世紀末,也許沒有人會相信,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所面臨的危機,遠遠超過人類所經歷的史前年代。人類所依存的自然界正罹患著無數的體征:世界各地頻頻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暴雨與暴雪交替,酷暑與嚴寒相伴。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有些人也似乎預感到什麼,焦慮急躁,精力耗竭,忐忑不安,注意力分散,凌晨三四點鐘難以說清的醒來。某些事情確實正在發生。時間正以不斷加速的方式表現著。這顆星球感覺上好似就在蛻變,並以史無前例的頻率振動著。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未來又怎樣?

    2012年這個概念是從瑪雅文明中提出來的。自從1839年美國人瓊斯·史帝芬斯第一次在中南美洲洪都拉斯的熱帶叢林中發現了瑪雅文明遺址以來,世界各國考古人員在中南美洲的叢林和荒原上,一共發現了170多處被遺棄的瑪雅文明的古代城市遺跡。這個神秘的民族在南美洲的熱帶叢林中建立了一座座規模驚人的巨型建築,雄偉壯觀,更令人驚訝的是瑪雅文化中的精確曆法和天文知識。時間是瑪雅人宇宙觀的核心,所有的裝飾、浮雕和雕像,無一不同某具體日期直接相關。所有的瑪雅建築都是石頭做的一個巨大日曆的一部分。

    在瑪雅人殘存的四部珍貴文獻中,有一部是記述瑪雅人天文曆法的。通過瑪雅文化專家的研究,人們知道瑪雅人有三種曆法,即地球年、金星年和卓爾金年。他們分別是:地球年365天,金星年584天,卓爾金年260天。

    在「卓爾金歷」曆法中,這種曆法以一年為260天計算,但奇怪的是,它不是以地球上所觀察到的任何一種天體的運行為依據,在太陽系內沒有一個適用這種曆法的星球。依照這種曆法,這顆行星的大致位置應在金星和地球之間。 

    「卓爾金歷」中的這個符號,表達了瑪雅人所描述的銀河核心。有瑪雅學者認為,這個叫「卓爾金歷」的曆法記載了「銀河季候」的運行規律,而據「卓爾金」歷所敘述:地球現在已經在所謂的「第五個太陽紀」了,這是最後一個「太陽紀」。

    科學家預測,太陽系在向著銀河系赤道方向運行,並於2012年12月21日這一天,將抵達銀河系的赤道位置。而世界將在2012年進入蛻變時期,將在2012年12月21日進入瑪雅人認為的「第五太陽紀」,那麼這個第五太陽紀有多長久呢?沒人知道。

    2010年10月,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赫拉爾多·阿爾達納在其撰寫的《曆法與紀年II——遠古與中世紀的天文與時間》一書預測,三名早期的瑪雅文化研究專家發明了一種「GMT常量」,用於把瑪雅歷轉換成現在通用的公歷,但這個「GMT常量」的可信性存在問題,因此兩個曆法之間的偏差應為50至100年,即2012年這一時段將推後50至100年。

    2.太陽風暴,宇宙微塵輻射

    2008年12月,美國宇航局在一份報告中宣佈發現地球磁氣圈破了個大洞,比地球寬四倍而且還在擴大中。即將來臨的下一次太陽風暴,科學家已經準確預測,時間就在2012年9月22日。從2013年後,太陽可能將從沉睡中蘇睡,隨即進入活躍期,屆時人類將會面臨很大的麻煩。

    2010年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理查德·費捨爾在華盛頓太空大氣高峰論壇上預測。太陽正從沉睡中甦醒,在未來幾年間,人們預計將會看到更多太陽活動。

    地球是宇宙中漂浮的一個星球,在太陽系太空中充滿了強烈的太陽風,太陽風雖然十分稀薄,但它刮起來的猛烈強勁,遠遠勝過地球上的風。在地球上,12級颱風的風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陽風的風速,在地球附近卻經常保持在每秒350到450千米,是地球風速的上萬倍,最猛烈時可達每秒800千米以上。太陽風從太陽大氣最外層的日冕,向空間持續拋射出來的物質粒子流。這種粒子流是從冕洞中噴射出來的,其主要成分是氫粒子和氦粒子。太陽風雖然猛烈,卻不會吹襲到地球上來。這是因為地球經過進化,有一層地球磁場。地磁場把太陽風阻擋在地球之外。

    磁氣圈就是包裹著地球周圍一層看不見的帶電粒子,它相當於地球磁場的保護層,使得地球免受太陽風的衝擊。

    2009年,英國《新科學家》網站撰文預測,2012年地球將會遭遇強烈的超級太陽風暴,其破壞力將遠遠超過「卡特裡娜」颶風,而且地球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將難逃其災難性的影響。太陽風暴影響超乎想像,在活躍高峰期間,黑子生成劇烈爆發活動,觸發太陽風暴。黑子爆發時會釋放大量帶電粒子,可能讓全地球陷入一片黑暗,不但電力無法供給,臭氧層被破壞,電子通信還可能全部停擺。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邁克爾·凱瑟指出,末日場景不會出現。儘管他承認此前的太陽風暴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但是他表示如果相同強度的太陽風暴再次來襲的話,如果有足夠的預警的話,電網運營商會調整系統來減輕損失。

    3.巨災時代,「日本沉沒」

    2005年1月,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布魯斯·阿爾伯茨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經過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亞洲—太平洋板塊正在變得越發脆弱,地震和海嘯也將越發活躍。尤其是亞洲東部的日本列島已經處在了一個隨時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

    真正的危險,其實就藏在地下……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馬裡亞那海溝,平均深度8000米,距離日本列島最近處不過200公里,由於受到亞洲大陸板塊的推壓和太平洋板塊後退的原因,正在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即太平洋—日本列島一線擴張。而處在太平洋和亞洲兩大板塊交界的日本列島無疑已經身處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漏斗的邊緣!

    2006年,日本東京廣播公司曾翻拍了一部名為《日本沉沒》的電影。該書為作家小松左京著作的日本科幻小說。為第27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第5回星雲賞日本長篇組的得獎作品。電影講述地震專家在達伊豆沖海底,發現海底出現異常的龜裂與亂泥流。陸續收集到的數據令人確信將會有災難發生,並得出唯一的一個結論。那就是「日本列島歷來最壞的情況——1年內的地殼變動導致大部分的陸地下沉到海中」了。事態的發展正在以大大超出人們所估計的速度進行中。各地相繼發生巨大的地震。幾乎停止了活動的休眠火山開始活躍起來……令人吃驚的是,災難就這樣突如其來;電影中許多畫面竟然會變成真實的鏡頭。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北部發生裡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日本氣象廳隨即發佈了海嘯警報稱地震將引發約6米高海嘯,後修正為10米。根據後續研究表明海嘯最高達到23米。其震級為世界觀測史上最高震級。

    根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中心調查,2008年開始,中國開始進入地震活動的相對活躍期。跟20世紀比較,地球的相對活躍度就更加明顯了。例如20世紀全球6級以上地震,從不同數據庫提取

    的結果雖有差異,但這一百年的總數約在3600到4000次。而到

    21世紀,僅僅2001年到2008年5月中旬,約7年半的時間內,6級以上地震就達1200餘次。長期從事全球變化研究,中國地震學家楊學祥教授預測,從2004年至2018年,全球進入特大地震頻發期。2010年,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高撰文指出,全球8級左右的地震平均每年1次左右,現在卻遠遠超過這個頻率,不太尋常。地球變得比較好動的原因目前還無法確認,有可能是因為地球岩石圈壓力場發生變化。

    地球物理學有一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建築物才會。」人類文明基本上建立了一棟巨大的紙牌屋。人類極端仰賴有效率的農業和運輸系統,一旦全球氣候劇變,城市生活形態可能全面崩潰。農民或許能養活自己或另外兩三倍的人口,卻不可能養活50倍的人口。

    進入21世紀以來,短短十年中,全球連續發生一些造成巨大的自然災難,海嘯、颶風、泥石流、強地震……其中也包括兩次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的地震。而在20世紀一百年中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的地震只發生過兩次。對於地震模式,地震專家過去比較偏重於地殼板塊運動的研究,但是近來開始注意天體運行是否對地殼活動產生影響。例如2008年9月11日,印度尼西亞地震與日本地震相繼發生,只有20分鐘間隔,中國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認為,它們之間肯定有關聯,而這是什麼樣的關聯,目前還不清楚。從宇宙空間看:星球運行成一線,也可能是誘發多地震的外因。

    根據地質學理論,自2000年開始,地球進入了「拉馬德雷」從暖位向冷位轉變的時期。「拉馬德雷」是一種高空氣壓流,分別以「暖位相」和「冷位相」兩種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現,每種現象持續20年至30年。當進入「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後,太平洋高空氣流將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將會導致太平洋部分海面的高度發生變化。而由於地球的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質運動、重力位變化和角動量交換彼此互有聯繫,因此,「冷位相」時期往往是颶風和強震相伴而來。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海域發生8.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30萬人遇難;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造成近7萬人死亡;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地震,約30萬人喪生;

    2010年4月14日,中國玉樹發生7.1級地震,2000多人遇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