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未來 第31章 水晶球穿越時限 (1)
    全球將在20年內陷入「水資源破產」的困境。

    本世紀結束前,一些地區乾旱也許達到現代史上罕見程度。

    糧食價格將因此暴漲,水也會變得比油更有投資價值……

    1.尋找有水的地方

    2010年10月,美國全國大氣研究中心科學家戴愛國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得不到控制,全球大部分地區未來30年可能遭遇現代社會罕見的極端乾旱。截至2030年,美國的乾旱程度預計將顯著加劇。本世紀結束前,一些地區乾旱也許達到現代史上罕見程度。

    拉丁美洲大片地區、地中海沿岸地區、亞洲西南大部、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東南亞也面臨嚴重旱災。報告顯示,一些高緯度地區旱災風險較弱,氣候變化可能在一些地區導致相反結果,使氣候更加濕潤。包括北歐、俄羅斯、美國的阿拉斯加以及南半球等一些高緯度地區,旱災風險可能減弱。

    2009年,瑞士達沃斯年會的一份報告預測:全球將在20年內陷入「水資源破產」的困境。這除了將加劇水源爭奪戰,也會失去數量相等於印度和美國穀類收成總和的作物。糧食價格將因此暴漲,水也會變得比油更有投資價值。

    為了提供水源給蓄水池以及農業灌溉,世界各地的約70個主要河流的水源目前已幾乎完全耗盡。報告預測,到了2100年,位於喜馬拉雅和西藏大數的冰川將會完全融解,但冰川融解所提供的水也只足夠讓20億人使用。有鑒於以上各種因素,水源爭奪戰預計會在未來的20年內變得更為激烈。目前,許多地區的水源價格都一直保持在低於正常的水準,而水資源也經常被浪費或過度使用。在未來,若是繼續運用像過去一樣的方式來管理水資源的話,全球經濟將會陷入崩潰。由於能源生產過程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因此隨著能源需求的增加,水的消耗量也會跟著上升。目前在美國和歐盟,能源生產所佔的水消耗總量分別為39%和31%,而食用水只佔了3%。但美國的能源生產的需水量預計將增長高達165%,歐盟則將增加130%。這將對農業需水量造成極大壓力。

    無疑,海洋能提供無限水源,但由於含有鹽分,要經過淡化才可飲用。按國際海水淡化組織最新數據,現時全球共有13080所海水淡化工廠,每天可生產總共55.6萬立方米飲用水,僅佔全球可用水0.5%。淡化工程所需能源大、成本高,過往只有油價低和缺乏水源的國家使用。在西亞盛產石油的國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卻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貴的現實,使海水淡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西亞的海岸線上。波斯灣沿岸地區,有的國家的淡化海水已經佔到了本國淡水使用量的80%-90%。目前中國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經降至4-7元/立方米。

    2010年10月,亞洲開發銀行在一份「水資源危機」報告中指出,亞洲現正面臨高度惡化的水資源危機,對糧食生產發生嚴重威脅,使區域內經濟受到益加強大的壓力。全世界水源危機專家莫德希巴洛指出:前10年的預測,到2025年世界1/3人口將面臨缺水。但才到2010年,這門檻就已經達到了,目前已有20億人口居住在缺水國家。照目前趨勢,2/3的世界人口到2025年將為缺水所苦。

    美國前農業部長約翰·布洛克在《水的戰爭》一書中指出:「世界上有214條國際河流和湖泊流域,其中155條是兩個國家共有的,36條是3個國家共有的,23條河是數個或十幾個國家共有的。」在國際法中,對國際河流水量分配及利用並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在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各國之間大規模的衝突在所難免。在過去50年間,因水資源爭奪就發生過20多起局部衝突。世界銀行前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傑丁甚至曾經預言,「21世紀水爭議將成為引發衝突的根源」。

    富含石油的中東地區是全球最缺淡水資源的地區之一,中東多次戰爭衝突均與水資源的爭奪有關;在流經10個國家的非洲第一大河尼羅河,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等國多次為得到更多的水資源而引發衝突。

    南亞是世界上水爭議最激烈的地區之一。印度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都有水資源爭端。水糾紛一直成為印巴高層會晤的重要議題,已與克什米爾爭端並駕齊驅,成為印巴關係的兩大核心問題。巴基斯坦一直擔心印度截住流往巴基斯坦的河水,掐住巴的生存命脈。近年來,印度政府一方面計劃在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建設大約100座水壩,同時又擔心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建水壩。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缺水最嚴重的地區,在全球沒有安全飲用水比例最高的25個國家中有19個是非洲國家。流經10國的尼羅河對流經國意義重大,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等國為此突沖不斷。

    2007年末,美國《未來學家雜誌》在一份文章中預測,到2050年,世界2/3的人口都將長期缺水。

    缺水日漸成為國際問題而非地區問題。50年來,世界範圍的用水量增長了兩倍。那些把水資源從農田轉向城市的國家將使糧食出口商承擔更大的壓力,從而加劇水和食品的跨國競爭。到2025年,「可持續使用」政策或許將把全世界的用水量減少20%。

    全球變暖並不意味著淡水的增加,而是淡水供急劇減少,從海洋問題跳到人類吃水問題。有一個令人驚悚的統計,該數據顯示看似浩瀚無邊的海洋,實際上僅有3%的水,是可供人類食用的,在這3%裡面又有約70%來自於那南北兩極千年不化的冰山裡。冰山的加速融化,也意味著人類水源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受衝擊最強烈的國家將是發展中國家。

    2.水晶球的秘密

    2005年,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科學家特利在埃克塞特會議上預測,這是全球數以十萬年甚至百萬年從未見過的急劇轉變,全球20%的珊瑚礁已經滅絕,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潰邊緣。如果不採取行動的話,全球變暖產生的酸化效應將導致全球珊瑚礁在70年內全部死亡。

    2010年,美國科學家在《科學》週刊上撰文預測,到2050年,日益增加的CO2排放量會導致海洋中的所有珊瑚礁滅絕。這篇評論文章是由來自7個國家的17名海洋學家共同撰寫的,其中包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有科學家認為,歷史上發生的大規模海洋生物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碳循環在接下來的數百萬年陷入大幅波動。結果,海洋生態系統喪失了調節能力,天氣與氣候變化隨之而來。在過去五億年間,地球上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而現在第六次就在眼前。

    科學家發現,在每一個被研究的區域裡,歷史上的人類活動都導致了珊瑚礁不同程度的衰亡。這種衰亡毫無例外遵循著同樣一種路線:首先是大型的草食和肉食動物被人類捕食,接著是較小的魚類,最後是海草和珊瑚礁上活的珊瑚。

    人們常把地球描述成一個水晶球,因為地球上陸地只佔30%,而70%的面積都被海水覆蓋。深不可測的海水下面是一個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也潛藏著種種不為人知的巨大危機,在海水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珊瑚礁是外海魚類的「孵卵站」和「托兒所」,被稱為海洋中的「雨林」,扮演著核心角色。此外,它還是新藥的來源,整個海洋中總量約1/3的魚類,都直接或間接依賴珊瑚礁生存;而生存在珊瑚礁裡的浮游動物、藻類和海草更是不計其數。但是由於海水酸化、污染等原因,全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處於消失的邊緣。

    3.不為人知的一滴水

    2005年1月,美國《未來學家》雜誌發佈了一份《千年生態評估》調查報告,報告預測,人類生命支持系統的60%已經毀滅或者處於崩潰之中,到2050年,隨著另外26億人口的增加,到2050年地球生態環境的退化將進一步惡化。目前海洋和森林對碳的吸收每年達到30億到35億噸,而每年排到空氣中的碳達到了70億噸。如果目前的趨勢得以維持,這將使每年的碳排放量達到140億噸——最終導致溫室效應失控。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指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城市化的速度增加了10倍。更為可怕的是,幾代人正把幾百萬年形成的化石燃料消耗殆盡。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地球和海洋的面貌,由於人類的巨大影響,地球地質史上一個新世已經開始。

    地球45億年的歷史被分成幾個重要的代、紀和世,全新世是在最後的冰河時代之後開始的。克魯岑指出,早在19世紀晚期,科學家便將人類對地球產生的重要影響以及一個靈生代已經開始的可能性附之筆端。隨著碳循環和全球氣溫出現大的波動,以及海洋酸性化的影響,位於食物鏈底層的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巨大的威脅。溫室氣體、其他化學物質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也已出現了戲劇性增長,這種增長對地球的生態平衡產生了巨大影響。

    除了海洋酸化外,地球上的海洋正被人類漸漸的改變成一個超巨型的下水道,所有的工業及生活廢水都隨著江河排入了海洋,人類活動正在以災難性的規模改變海洋動植物群。經科學家研究發現,在過去的50年裡由於人類活動、污染和工業化捕魚技術的推廣,世界上90%的巨型海洋生物已經滅絕。目前,地球上人造的化學物質接近10萬種,人類用這些人造的化學物質生產上百萬種產品,眾多不能回收的化學物質都通江河排入大海中。地球上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有1000-1500萬噸。因人類活動而進入海洋的汞,每年可達萬噸,已大大超過全世界每年生產約9千噸汞的記錄,這是因為煤、石油等在燃燒過程中,會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釋放出來,逸散到大氣中,最終沉入海洋。世界上鎘的年產量約1.5萬噸,據調查鎘對海洋的污染量遠大於汞。而其他包括銅、鋅、鈷、鎬、鉻等重金屬,砷、硫、磷等非金屬以及放射性化學物質等,也隨江河流入了海洋。這些無休止的傾倒造成局部海域的生態環境惡化,海水富營養化,赤潮頻頻發生,生物迅速滅絕,成為海上「荒漠」。

    自從上世紀初塑料時代降臨以來,96%的塑料製品沒有被回收利用,其中的5%已進入大海。科學家們也因此給海洋表層區域起了一個綽號——「塑料湯」。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出發,經夏威夷群島,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現兩個巨大的「綠色島嶼」,「這不是島嶼,而是垃圾山」,這裡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場。兩個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橫跨北太平洋,逐漸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陸」。面積約343萬平方公里,超過歐洲的1/3,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塊」,也被稱為世界「世界上的第八大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