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未來 第6章 大趨勢,中國二線城市新排行
    在2030年前的20年中,中國的城市地價與房價都仍將處在強勁上漲的時間段內,而且會比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十年上漲得更強烈……

    1.中國崛起的二線城市群

    2010年,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發文章預測,未來20年世界將經歷規模和速度均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擴張。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會參與這一進程;正在崛起的亞洲,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兩國將在新的城市化時代中扮演重要角色。

    20年後,亞洲一半地區將實現城市化,近10億人從農村向城市遷移,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將用於修建道路、電力和供水系統以及發展社會服務。中國和印度將在全球新一輪城市化進程中佔據40%的份額,但兩國應對這一變化採取了不同的策略。中國已經有系統的計劃,開始規劃土地和建造交通網絡,而印度並沒有做好足夠準備。

    20年後,亞洲城市人口佔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將由1950年時的1/3增至55%,印度和中國將擁有全球30%的城市人口。20年前、當前和20年後世界城市人口總數分別為20億、32億和47億,同期亞洲城市人口數量為8億、16億和25億。

    短短20年裡,中國人口超過4000萬的城市地區數量將達到44個,印度將擁有11座這樣的城市。誰將居住在這些城市裡呢,中國居民主要是來自農村地區的移民,印度則主要是新增人口。20年後印度55歲以上人口比例為16%,中國是28%。

    到2025年,70%的中國人將生活在人口數量過百萬的城市裡,印度的這一比例為47%。到2030年,中國將擁有人口過百萬的城市221座,新增城市居民4億,超過美國全國人口。印度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將達68座,新增城市居民2.15億,超過西班牙全國人口。

    如果保持目前的發展趨勢,中國未來20年需要新增400億平方米的商住綜合建築,相當於每兩年增加一座紐約城。印度則每年需要新增7000至900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相當於每年兩座孟買或一座芝加哥。

    未來20年中國需要新增建築面積400億平方米,相當於10個紐約或瑞士全國面積;印度需要新增14至18億平方米,相當於4個紐約或科威特全境。 

    中國已經計劃在170座主要城市修建新的地鐵、公路和高速鐵路,北京在2004至2006年期間僅城市交通支出就增長了近50%。相比之下,印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急需提高。以該國目前地鐵和道路建設速度來看,印度即將遭遇大範圍的交通擁堵。要適應目前城市化發展速度,印度需要每年修建350至400公里的地鐵線路,而這是過去10年中修建能力的20倍投入。

    城市化進程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未來20年中國需要投入35至40萬億美元,印度的花費為2.2萬億美元。兩國需要在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方面投入巨資。由於65歲以上人口數量翻番和大量城市移民出現,中國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占GDP比例將由19%上升至21%。儘管中國經濟實現快速增長,要承擔這一開支也並非易事。中國許多大城市能夠在資金方面實現自足,但其他小一些的新興城市仍然存在赤字。印度的城市開支相比於國際標準仍非常低。

    居民

    中國和印度的大城市將迎來越來越多的中產階層,創造出比如今的日本和西班牙更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城市中產階層家庭數量將增長3倍,印度將增長近4倍。印度年收入超過100萬盧比(約2.2萬美元)的城市家庭數量將達到1100萬,超過澳大利亞全國家庭總數。城市化進程加快將拉大農村和城市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中國和印度城市人均GDP將分別是農村人均GDP的3.5倍和5倍。

    城市就業將比農村地區更加普遍且收入更高,中國年增長26%的大學畢業生大部分會在城市工作,印度城市新增就業職位的3/4在服務部門。

    即使中國和印度盡可能多地修建鐵路、公路和地鐵,仍將無法滿足城市化發展和汽車數量激增的需要。過去20年,中國汽車數量增長速度是道路承載能力的3倍,北京市內車速已下降到不足倫敦的一半。印度的前景更糟,如果該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按照預期20年3000億美元的速度進行,全國交通將陷入停滯狀態。

    以目前投資速度計算,到2030年印度城市將面臨公共服務危機,需要3800萬套住房,每天有1090億升污水得不到處理,每天缺少940億升用水,每年有820億噸垃圾待清理。

    市政

    中國城市化最大挑戰可能要算水供應了,目前70%的用水需求來自農業,但城市消費者和商業企業需求正在增加。相比於總水量,水資源分佈不均問題更明顯,未來數年需要花費超過1200億美元用於水資源的運輸、存儲和管理。在印度,大多數城市基礎設施部門未來幾年裡都將出現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

    2009年,總部位於美國的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一項中國城市化報告中預測,在未來20年內,中國城市40%以上的人口將由移民組成,當地政府向市民提供服務的能力將面臨巨大壓力。在現有1.03億城市移民的基礎上,在2025年前,中國城市還將面臨另外2.43億移民湧入,導致城市總人口接近10億人。

    報告預測,在更集約化的城市化模式之下,到202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提高20%,因為大型城市的生產率通常更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將提高20%。這一模式還能降低城市發展佔用的可耕地面積。為應對這些日益加劇的壓力,中國應摒棄當前更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轉而採用更集約化的模式。中國當前的模式形成了成百上千的中型城市,並導致了中國標誌式城市的無序擴張,而集約化模式則強調城市數量更少但規模更大。然而,鼓勵發展大型城市也將帶來一些弊病,例如空氣污染加劇,而中國繁忙道路上的交通擁堵狀況也將更嚴重。

    麥肯錫預測,在2025年,中國將發展出11個經濟聚落,其中包括瀋陽、大連、青島、濟南、西安、鄭州、長沙、廈門、福州等城市,各自帶動旁邊數個的城市發展。8個超級城市將在2025年誕生,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武漢、重慶和成都等8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巨型城市。中國將出現221個100萬人口的大城市,23個5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在十年內,中國數億人將躋身上層中產階層。到2025年,該階層的人數將高達5.2億,涵蓋中國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目前,中國家庭會將稅後收入的1/4存入銀行,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存款率之一。中國高儲蓄率的兩大原因是對醫療保健和退休養老的擔心。在未來的20年內,城市消費者在食品上的消費將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長,保持其在消費大類中的首要位置,並使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食品市場之一。但其他消費大類增長得更快,因此食品所佔的消費比例將有所下降。住房和醫療保健將成為兩個增長最快的消費大類。到2025年為止,這兩項支出加起來將佔到家庭預算的16.6%。

    2.2030,中國地價預測

    2010年6月,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經濟學家王建撰文預測,在2030年前的20年中,中國的城市地價與房價都仍將處在強勁上漲的時間段內,而且會比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十年上漲得更強烈。中國地價將以11%的速度遞增,在2030年左右,中國將到達人口高峰,全國平均樓價將從現在的4000元/平方米,漲到3萬多元/平方米,即現在的十倍左右。15億人口中將有12億城市人口,城市化率超過80%。

    目前如果不算進城打工的農民,當前真正的城市人口只有4.5億,因此在未來20年將有接近8億人要進城,是目前城市人口的兩倍,而同期的經濟總規模也將增長13倍,但是同期內的城市土地可供量僅能增長48%。

    2005年,中國城市人口(為非農人口)為3.58億人,當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為3.25萬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人均佔地水平為91平方米。按城市建成區人均佔地與城市間交通網絡人均佔地大體為6︰4的比例計算,交通人均佔地為61平方米,則2005年城市人口人均佔地為152平方米。

    到2030年,按人口15億和80%的城市化率計算,將比目前新增約8.5億城市人口,如果按2005年的平均城市化佔地水平計算,將需佔用1.9億畝耕地。

    全球糧價上漲將再次抬升地價,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房價上漲與地產商「捂地」行為有關,但是捂地行為是建築在資源短缺的基礎上,地產商正是由於清楚地看到了土地的長期稀缺性,才敢出巨資大量囤積土地。未來20年中國的非農土地供給只有2000多萬畝,分配到中國的幾百個大城市,其中的大部分還要用到工、商、醫療、文教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去,能分配給房地產業的很少。關於2030年以前中國非農土地的可供量目前還有很多爭論,在未來,中國政府將繼續執行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碰的原則,2030年中國將達到15億人口,自1998年以來,中國人口增加了8713萬人,增長了7%,但糧食產量僅增長了3.6%,剛剛超過人口增長率的一半,如果按照目前的糧食增長速度,到2030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僅能增加到5.7億噸,即有1.8億噸需要進口,這已經相當於一年全球糧食貿易量的80%了,由於糧食是最重要的民生產品,中國佔有如此大的世界進口份額是不可能的。

    土地產出率與地價上漲率具有一致性。如果是計算地價增長率,應該比房價增長率更接近土地產出率的增長率。根據匯豐銀行的研究報告,其中估計2008年中國的地價總值是100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按2008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3.63萬平方公里計算,中國城市當年每平方米的平均地價就是2780元。

    測算2030年的中國GDP總值,2000年以來,中國GDP的平減指數年均為4.2%,由於次債危機爆發後世界各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復甦大量印鈔,而世界經濟可能仍處在低迷期,因此未來20年內的通脹率應該大於前十年。因此,未來20年中國的GDP平減指數測算為年均4.5%。由於中國城市化嚴重滯後,其中包含了巨大的需求增長動力,因此以未來20年的經濟增長率按偏於保守的8%計算,2008年的現價GDP是30.1萬億元,則到2030年中國的現價GDP總值就是430萬億元。

    在5.35萬平方公里面積上產出430萬億元經濟總量,則到2030年中國城市單位土地的GDP產出率就是80.6萬億元/萬平方公里,是2008年的9.7倍。這個增長倍數也就是地價增長倍數,即到2030年中國的地價基本上是目前的十倍。如果2008年中國地價均價是2780元/平方米,則到2030年就是2.7萬元/平方米,這個城市土地均價乘上全國城市面積,就是到2030年中國的地價總值,是1445萬億元。

    根據經濟數據,日本在1990年地產泡沫高峰時,人均GDP30000美元,東京城區房價均價20000美元,全國的城市地價總值約24萬億美元,比1985年廣場協議後增長了1.4倍,如果擠掉泡沫,日本正常地價總值應在10萬億美元左右。中國的國土規模是日本的25倍,按這個倍數計算,到工業化完成期中國的地價總值應是250萬億美元,按目前匯率折算應是1700萬億元人民幣,與上面所計算的1445萬億元的地產總值相差不大。

    在日本等東亞國家,地價一般占房價的70%,如果也按這個水平計算,到2030年中國商品房屋的平均價格應該已經超過了3.8萬元/平方米。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目前的房價就已經是全國均價的3倍以上,因此到2030年中國千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的平均房價將超過10萬元/平方米。

    2001-2008年,中國商品房價的年均增長率是7.6%,如果在未來20年中國的平均房價從2008年的3800元/平方米上漲到超過3.8萬元/平方米,則未來20年內的房價年均上漲率就會超過11%,這說明,到2030年中國基本上完成工業化的時候,在15億人口中將有12億城市人口,城市化率超過80%。目前如果不算進城打工的農民,真正的城市人口只有4.5億,因此在未來20年將有接近8億人要進城,是目前城市人口的兩倍,而同期的經濟總規模也將增長13倍,但是同期內的城市土地可供量僅能增長48%,所以在有限土地供給背景下的城市化加速與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是導致地價與房價加快增長的根本原因。

    中國的人口高峰是在2030年,由於中國目前已經在加速進入老齡化階段,到2030年以後人口總數也會出現較明顯減少,中國城市地價強勁上升的勢頭由此才會開始轉變。

    【本章專家】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地緣戰略家、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喬爾·科特金全球未來學和城市問題研究權威

    特奧·佐默德國《時代》週報政治分析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