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維基解密」2010年12月電】
美聯儲是一個私有中央銀行,許多年以來,究竟誰擁有美聯儲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美聯儲自己總是支吾其詞。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對股東情況嚴守秘密。
1.財富戰爭,華爾街「庇護所」
「維基解密」遠未停歇,2011年初,「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維基解密」坐擁「一座巨大的秘密寶藏」,其中許多涉及美國多個銀行和財團的內幕信息。
在「維基解密」存在的世界裡,公司如何存活?阿桑奇指出,好企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壞企業則越來越難混,所有的公司總裁都應該銘記這一點;在公正有序的公司和市場環境中,個人和企業互相傾軋的概率就要低很多。阿桑奇表示,他的網站就是要向那些「缺乏職業道德的公司」徵收代價高昂的「名譽稅」,讓誠信的領導能夠更加容易地領導誠信的公司,創造符合道德規範的事業。
眾所周知,美聯儲具有發行「美聯儲券」即「美元」的權力,但是它又的的確確是註冊在特拉華州(Delaware)的私人企業(PrivateCompany),它和美國聯邦政府機構不是一回事,但是美聯儲的主席是由總統任命,國會核准的。美國參議員巴裡·戈德華特曾指出,絕大多數美國人並不真正理解國際放貸者的運作方式。美聯儲的賬目從來就沒有被審計過。它完全在國會控制的範圍之外運作,它操縱著美國的信用(供應)。
2010年12月,在美國國會與總統的指令和《信息自由法》的反覆要求下,美聯儲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披露自己曾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對外提供多達3.3萬億美元緊急貸款的詳情。由數百個貸款接受者組成的名單,讀起來像是一份美國金融和企業的「名人錄」:高盛、通用電氣、卡特彼勒、麥當勞、摩根大通……
這個消息一經披露,立刻引起國內外媒體對緊急貸款接受者的競相報道。美聯儲背後有怎樣的陰謀論,誰是貸款的受益者?美聯儲的貸款名單裡到底暗藏什麼樣的利益輸送?這些都是重要的問題,特別是當美聯儲拒絕公開關於其資產負債表的更多信息。
但是,只關注貸款數據,就有可能忽略整起事件帶來可怕的政治後果。美聯儲披露的這些信息,證實了左右兩派批評者對它的懷疑,也給它的名聲增添了更多污點。
第一個政治後果就是,國會的「審計美聯儲」行動將大獲全勝。在極左翼陣營,參議員BernieSanders(無黨派)這樣的批評者稱,此次披露證明,美聯儲的確不值得信任。在極右翼陣營,眾議員RonPaul(共和黨)等批評者指出,我們果真需要對美聯儲的內部運作情況來個「維基解密」式的大起底。在為結束美聯儲單打獨鬥了20年後,RonPaul現在有可能會成為眾議員貨幣政策小組的組長。
第二個後果是激起更多強烈反對政府救助者的不滿情緒。美聯儲將數十億美元貸給最大、最富、最有政治背景的華爾街公司,這個消息證實了對美國實體經濟行業一直存在的質疑——美聯儲被背後的金融財團和家族所操控。而美聯儲的這種行為沒有得到任何懲罰。
美聯儲在保密的掩蓋下,向全世界最大最有錢的機構提供了超過3萬億美元的巨額補貼,卻沒有受到問責機制的約束,使它已經受損的信譽再一次受到衝擊。
毫無疑問,美聯儲拒絕公開資產負債表會為自己增添更多政治困難。雖然,新出台的《多德·弗蘭克金融監管法案》強化了美聯儲的合法權利,但它的政治權力卻下降了。這次信息披露令伯南克更難讓美聯儲站穩腳跟。除非美聯儲已做出讓步後的獨立性受到進一步削弱,否則它不會安然度過這次危機。
2.美聯儲,金融掠食終極模式
美聯儲是一個私有中央銀行,許多年以來,究竟誰擁有美聯儲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美聯儲自己總是支吾其詞。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對股東情況嚴守秘密。
眾議員賴特·帕特曼擔任眾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主席長達40年,在其中20年裡,他不斷地提案要求廢除美聯儲,他也一直在試圖發現究竟誰擁有美聯儲。這個秘密終於被揭曉了,《美聯儲的秘密》一書的作者尤斯塔斯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終於得到了12個美聯儲銀行最初的企業營業執照,上面清楚地記錄了每個美聯儲銀行的股份構成。
美聯儲股東由組成區域性聯儲的大銀行組成(最大股東為JP摩根財團和紐約聯儲)。這些受美聯儲管理的私有銀行對美聯儲的所有權是由白紙黑字所明確的。
美聯儲紐約銀行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署報備的文件上記錄著股份發行總數為203053股,其中: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財團控制下的紐約城市國家銀行,即花旗銀行前身,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擁有15000股;當這兩家公司在1955年合併成花旗銀行後,它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實際上決定著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美國總統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圖章而已,而國會聽證會更像一場走過場的表演。
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擁有21000股;羅斯柴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擁有10200股;大通銀行擁有6000股;漢華銀行擁有6000股;這六家銀行共持有40%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股份,到1983年,他們總共擁有53%的股份。經過調整後,他們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9%,漢諾威製造7%,漢華銀行8%。
美聯儲紐約銀行註冊資本金為14300萬美元,上述這些銀行究竟是否支付了這筆錢仍然是個謎。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只付了一半現金,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他們根本沒出任何現金,而僅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們自己所擁有的美聯儲的賬戶上只是幾個數字的變動而已,美聯儲的運作其實就是「以紙張做抵押發行紙張」。難怪有的歷史學家譏諷聯邦儲備銀行系統既不是「聯邦」,又沒有「儲備」,也不是銀行。
1978年6月15日,美國參議院政府事務委員會發佈了美國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鎖問題的報告,該報告顯示,上述銀行在美國130家最主要公司裡擁有470個董事位置,平均每個主要公司裡有3.6個董事位置屬於銀行家們。其中,花旗銀行控制了97個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個;漢華銀行控制了96個;大通曼哈頓控制了89個;漢諾威製造控制了89個。
1914年9月3日,紐約時報在美聯儲出售股份的時候,公佈了主要銀行的股份構成:紐約城市國家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7498股;JP摩根公司14500股;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約翰·洛克菲勒1750股。紐約國家商業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喬治·貝克擁有10000股;JP摩根公司7800股;瑪麗·哈里曼5650股;保羅·沃伯格3000股;雅各布·謝夫1000股,小JP摩根1000股。大通銀行,喬治·貝克擁有13408股。漢諾威銀行,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000股;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從1913年美聯儲建立以來,無可辯駁的事實顯示了銀行家們操縱著美國金融命脈、工商業命脈和政治命脈,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而這些華爾街的銀行家都與倫敦城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保持著密切聯繫。
由於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而只有發債權,然後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裡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在國債上。
第一步,國會批准國債發行規模,財政部將國債設計成不同種類的債券,其中一年期以內的叫做T-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叫T-Bonds。這些債券以不同的頻率在不同的時間裡,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拍賣。財政部最後將拍賣交易中沒有賣出去的國債全部送到美聯儲,美聯儲照單全收,這時美聯儲的賬目上將這些國債記錄在「證券資產」項下。
因為國債由美國政府以未來稅收作為抵押,因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資產」。當美聯儲獲得了這一「資產」之後,就可以用它產生一項負債,這就是美聯儲印製的「美聯儲支票」。這是「無中生有」的關鍵步驟。美聯儲開出的這第一張支票背後,沒有任何金錢來支撐這張「空頭支票」。
這是一個設計精緻和充滿偽裝的步驟,它的存在使政府拍賣債券時更加易於控制「供求」,美聯儲得到借錢給政府的「利息」,政府方便地得到貨幣,但又不顯露大量印鈔票的痕跡。國債的「資產」與貨幣的「負債」正好相等。整個銀行系統被巧妙地包裹在這一層外殼之下。
正是這一簡單而至關重要的一步,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正。人民的未來稅收被政府抵押給私有中央銀行來「借出」美元,由於是向私人銀行「借錢」,政府就欠下了巨額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