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菲波哥大的城市變臉{哥倫比亞}
起初誤以為哥倫比亞的首都聖菲波哥大應該是地痞流氓的地盤,那裡的一切彷彿都是混亂無序的。但是從飛機的窗口望下去,我看到的竟然是一座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充滿了綠色的依山小城。當飛機掠過城市邊緣的時候,那綠色的鄉村甚至會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來到了蘇格蘭高原。最難得的是它的城市規劃不僅有序而且十分漂亮。說句實在話,僅從飛機上看,這裡比美國的許多城市還要吸引人。
下了飛機,本以為等待我的是一座骯髒的機場,我必須得踏著煙蒂和痰跡才能走出候機大廳,然後在眾多計程車司機的吆喝聲中鑽進一輛破舊的沒有後視鏡的汽車,和司機比比畫畫,他說西班牙語,我說英語,十分鐘後終於弄明白我要去哪裡,最後一溜黑煙,絕塵而去。然而實際情況卻和我想的剛好相反,機場乾淨得簡直可以席地而坐,出了大廳,涼風習習,聖菲波哥大的高原氣性氣候居然讓我在赤道附近感受到了如北京秋天一般的涼爽。沒有計程車司機過來招呼我,機場大廳裡有一個預付櫃檯,我把西班牙文的地址交給了櫃檯內美麗的哥倫比亞小姐,她在電腦鍵盤上輕輕敲了幾下,然後用不太熟練的英語告訴了我要支付的錢數。拿著她給我的單據一轉身,一輛乾淨漂亮的計程車緩緩停在我的面前。司機掃了一眼單據上的地址,打開音樂,待我坐穩後,車子便安靜快速地駛入了機場大道,奔向遠處的市中心。
道路兩側都是嶄新的大樓,綠化也很好。雖然大樓的高度不及北京或上海的很多建築,但即便是在美國,也沒有幾個城市能像北京或上海一樣,擁有那麼密集的高樓。雖然城市緊靠著山,但是道路卻非常平坦,整座城市更像是建設在山下的平原上。
記得前幾年在新加坡搭地鐵時經常看到一則廣告,廣告中出現了亞洲各個民族的面具,廣告詞的原文已經記不清楚了,大意是亞洲有許多臉,似乎是基金的廣告,也可能是藝術節。無論如何,那些代表印度、緬甸、印尼、泰國或中國的面具,顏色鮮艷,表情各異,讓人印象深刻,算是廣告中的精品了。生活中一個喜歡「變臉」的人並不會得到別人的喜愛,因為別人無法捉摸他的行為。但若是一座城市「喜歡」變臉,那就是一種魅力了。哥倫比亞的首都聖菲波哥大就是這樣一座常常變臉的城市。它能讓你感受到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節奏、不同的感覺、不同的經歷,就好像一個完美的知己,你總能從她(他)身上找到新鮮的東西。也許聖菲波哥大並沒有那麼完美,也許這只是我的錯覺,但誰叫媒體總是把這個國家的形象渲染得一塌糊塗呢?這才讓聖菲波哥大有機會給我這樣一個大大的驚喜。
首先,平原城市和山地城市的「變臉」讓我欣喜若狂。城市的大部分地區都給我一種生活在平原的感覺,不僅因為地勢平坦,濃濃的霧氣也讓你看不到遠處的山。只有來到城市的盡頭,才能看清山的輪廓,於是突然明白,之前看到的「乒壇城市」僅僅只是聖菲波哥大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秀美的山城,儘管你在城市的大部分地區並不能感受到這一點。去山頂的修道院可以乘坐纜車,從那裡俯瞰城市,儼然就是在欣賞一幅相當美麗的圖畫。聖菲波哥大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籠罩在雲霧中,只有早上才會出現那麼短短幾小時的晴天,所以我在這裡停留的那幾天,差不多都是我一出門,太陽公公就已經快要和我說拜拜了——這也算是另一種變臉吧!晴天陰天轉換得太快,快得我都沒時間去搭纜車。如果你在聖菲波哥大旅行的時候遇到了晴天,一定要坐纜車到山頂上去看看。
聖菲波哥大在建築方面也經常「變臉」,新城區的現代建築和老城區的殖民地時代建築形成鮮明對比。由於城市遠離海岸線,遠離一切戰場,因此老城區的建築保存得相當完好。走在聖菲波哥大的老城區裡,有種走在西班牙老城區的感覺。同樣風格的鍾塔,同樣風格的路燈,同樣風格的民宅,同樣風格的教堂,就連路人也多多少少有些西班牙血統,再有就是那熟悉的西班牙語,唯一遺憾的是,這裡缺少西班牙特有的燦爛陽光。
就算是在滿是舊式建築的老城區,你也能感受到城市的「變臉」。穿過一條古老的小巷,眼前出現了一段矮牆,不知誰在牆壁上畫了長長的一幅畫,也許是幾幅或幾十幅合在了一起。沿著這段矮牆緩緩踱過去,走不了多遠就又是一排排漂亮的殖民地時代建築。這就是生活的痕跡,你永遠無法去捉摸,也永遠無法將它模仿得很確切。
老城區廣場四周的建築和鴿子咕咕的叫聲,讓你恍惚以為自己身處歐洲。大教堂的鐘聲響起,鴿子展翅低飛,這樣的場景幾百年來都未曾改變,當年的殖民者面對這樣的場景,是否會想起他們的故鄉呢?我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時候,每每看到生活在那裡的眾多有色人種,都要感歎一番,到底是西班牙征服了他們,還是他們征服了西班牙。殖民者雖然佔領了殖民地,但也在殖民地建立了土著們根本無法建造出來的城市,我想這也是一種傳播文化的方式吧!
城市的變臉遠遠沒有結束,當我在寧靜的廣場上散步時,一位老人逍遙自在地吹著笛子從我面前走過。這個場景在聖菲波哥大的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是一個生活節奏並不很快的大城市,治安也相對穩定,市民們很懂得享受上帝賜予他們的一切。作為遊客,你可以放心地遊覽、拍照,完全不用擔心毒販和警察會在大街上火拚,那些都是在電影中才會發生的事情。
正當你以為聖菲波哥大是一位和藹慈祥的老人時,廣場上巡邏的兵士們,用他們挎著的衝鋒鎗提醒你——這裡並不是絕對安全的。這座城市顯然有著我所不瞭解的「另一張臉」。這座城市有時候讓人覺得顏色單調,氣氛凝重,歐洲不少城市也會給人這種感覺。但也許你在轉過街角後就會改變看法,因為聖菲波哥大又在變臉了,一排排民居用鮮艷的色彩提醒你:這裡是南美!這裡是哥倫比亞!
夜裡的聖菲波哥大更讓人驚奇,下午陰霾的天空,讓城市變得好像有些壓抑,但到了夜晚,一切就都不同了。高大的建築披上了由綵燈製成的外衣,城市忽然變成了彩色的童話世界。
高大威猛的哥倫比亞騎警騎著健碩的駿馬走在街上,這種巡邏方式對民眾以及他們自己都是一種享受。不同的是,我們看到他們是一種視覺享受,而他們看到眾人崇拜的目光,得到的是一種精神享受。哥倫比亞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這裡,你常常會遇到那種非常簡單的人,不過他們往往也是最快樂的。但這絕不是說哥倫比亞人缺乏創造力和藝術的表達能力,當地人很愛讀書,市中心的二手書市非常紅火。在這個電腦、電視已經相當普及的年代,人們還能如此熱愛讀書,真是太不容易了。
聖菲波哥大就是有這麼多張「臉」,隨著我居住時間的不斷延長,城市在我的眼中依然繼續變著臉,也許每個城市都會或多或少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吧,只不過哥倫比亞的聖菲波哥大擁有更多有趣的矛盾,這是歷史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再好的東西,如果沒有特點,也就失去了味道。
童年記憶裡的香蕉之國{巴拿馬}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曾經聽說過巴拿馬,那是因為當時熱播的一部美國動畫片。記得裡面有一隻胖胖的可愛的小狗熊,一天,它的朋友突發奇想要去巴拿馬。它問朋友,為什麼要去那裡,朋友說巴拿馬到處都是香蕉,整個國家都瀰漫著香蕉的香味。我記不得狗熊的朋友是什麼動物了,想來大概是一隻很會幻想的猴子。那個時候的物質生活還稍顯匱乏,香蕉對我來說是一種太大的誘惑,因此巴拿馬就成了我童年幻想中的完美國度。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巴拿馬在那麼遙遠的地方,而巴拿馬的香蕉遠不如巴拿馬運河出名。這是一個因運河而獨立、因運河而存在,也因運河而成為各個強國爭奪對象的國家。
早在四百多年前,西班牙皇帝就想修建一條運河,這條運河被稱為「世界橋樑」——船隻不必繞道就可橫穿美洲,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這個想法是美好的,然而巴拿馬運河的工程卻相當龐大,以當時的技術和人力根本無法做到。直到一百多年前,這項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才開工,不過那時的西班牙帝國已經沒落了,主持修建的是法國人。這些擅長生產紅酒的歐洲人在金錢的驅使下頭腦一熱,居然投入了幾億法郎,最後卻血本無歸。他們低估了熱帶工程的難度,僅僅是蚊子就足夠讓他們忙上一陣了。
多年後,美國人接下了工程,這個時候哥倫比亞人站出來了,當時巴拿馬還是哥倫比亞的一部分,他們很擔心美國人會搶走他們的利益。美國人幫助巴拿馬取得了獨立,並且花了5000萬美元買下法國公司和運河的使用權,最終完成了這項工程。1914年,總長度約為82公里的人工地峽河正式投入使用。20世紀末期,美國把運河的經營權還給了巴拿馬政府。如今每年都有上萬艘大型船隻通過巴拿馬,每隻船平均收費30萬美元,通過地峽的時間大約是十個小時,這應該算是世界上最貴的門票了!
可惜印第安人遠沒有華人那麼善於經營,這麼好的一個地方,居然被巴拿馬政府經營得一塌糊塗。巴拿馬周圍並沒有什麼強大的競爭對手,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居然沒有出現像新加坡那樣的世界一流城市,它只是比周圍國家的情況稍微好一些,高樓大廈多一些。
金錢並沒有能夠再創造金錢,儘管如此,在中美洲,巴拿馬也算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國家了。當飛機緩緩下降的時候,我甚至懷疑我搭錯了飛機,在中美洲荒涼的土地上我居然看到了大廈林立的濱海城市。從空中遠遠望下去,倒是有幾分新加坡的感覺。感謝美麗的哥倫比亞機場的地勤人員為我安排了那個靠窗的座位,讓我可以目睹巴拿馬城和巴拿馬運河的風采。
巴拿馬城是巴拿馬的經濟、政治中心,位於巴拿馬運河太平洋岸河口。城市東臨巴拿馬灣,背靠安康山谷,早年間是一個漁村,西班牙人在四百年前建立了該城,此後又被海盜焚燬,如今的巴拿馬城是在舊城旁重建的。四百年來風景如畫的巴拿馬城曾幾次易主,因此它的城市風貌同時具有西班牙、法國、英國、美國和南美的風格。所謂巴拿馬人,其實也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這裡不僅有印第安人,還有後來的非洲人、歐洲人、華人以及他們的混血後代。
以上因素讓巴拿馬的文化呈現出一種「國際大融合」的趨勢——不僅有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建築和食物,甚至就連巴拿馬的「傳統服飾」看起來也更像是歐洲人早期的服裝。因為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在巴拿馬你總能看到西班牙的影子,辛酸的歷史在幾百年後卻變成了旅遊業的賣點,這算是塞翁失馬的另一種演繹嗎?
巴拿馬城的新城區並沒有太多看點,高樓大廈,擁擠的街道和跑車,鋪天蓋地的美國文化,那裡也許是購物和娛樂的好地方。但如果你想走進巴拿馬城的內心深處,那麼就一定要去看看老城區,那裡是巴拿馬城的根,去那裡看看能幫你瞭解這座城市和城市裡的人。這就好比你要瞭解新加坡的印度人,就一定要去走訪小印度;你要想瞭解北京人,就一定要去胡同裡看看。改變一座城市的外表也許只需要五至十年的時間,而改變城市裡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則需要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