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吳哥窟(AngkorWat)是在電影《花樣年華》裡,梁朝偉扮演的男主角一個人來到被原始森林環抱的古老宮殿,把心底的秘密交付給了那些不會說話的石頭。很多人去過吳哥窟後,都對高棉微笑印象深刻。所謂「高棉微笑」,指的是巨大的石壁上隆起的一張張略帶笑意的臉,無數專家曾對此進行過多種解釋。而我則認為,吳哥窟的石頭一定是聽過了太多人的故事,但又無法言說,所以只能報以會心的一笑。
原始森林中失落的文明
走遍了東南亞的文物古跡,能給我震撼的並不多,因為這裡的文明程度在歷史上曾長期落後於中國和印度。但是唯有一處例外,那就是吳哥窟。吳哥窟是一座被遺棄了的古城,佔地面積有幾十平方公里,它不僅外觀宏大,內部設計也是細緻精巧的,各類雕塑更是隨處可見。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卻被人們遺忘了許多年,直到後來被法國探險家們發現,它才又重新回到世人面前。由於吳哥窟長期被原始森林環抱,所以一部分建築已經和樹根連在一起了。為什麼在廣袤的原始森林中,會有一座規模如此龐大的城市呢?又是誰遺棄了它?目前最流行的說法是,西邊的泰國人在一千年前攻克了這座城市,導致城市裡的居民東遷,泰國人得勝而歸後,這座城市就沒有人居住了。很快,周圍的森林就吞沒了這裡。
親身感受古墓麗影
塔布籠寺曾經是《古墓麗影》的外景地,這裡也是吳哥窟建築群中最具廢棄感的一座建築。而我認為,塔布籠寺應該是吳哥窟最涼快的地方。其他寺廟和宮殿都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只有這裡被森林覆蓋,偶爾會有一點陽光透過濃密的樹葉照射進來,落在地上,形成了斑駁的樹影。塔布籠寺之所以最出名,就是因為這裡的殘舊建築和周圍高大的樹木已經結為一體,在過去的一千年裡,整個建築被森林慢慢包圍,建築和樹根纏繞在一起,還有一些樹木更是直接生長在寺廟的建築上,樹根盤錯著把整座寺廟包裹起來,這也就構成了整個建築群的主題——樹和廢墟。成千上萬的樹根就像皺紋一樣,刻在塔布籠寺這位老者的臉上,失落的文明啊!
和吳哥窟中的其他建築比起來,塔布籠寺更為幽靜,設計也更獨特。塔布籠寺中很少有兩層以上的建築,走廊異常狹窄陰暗,再加上被樹根包裹,寺廟的外圍佈滿了青苔,更給人一種神秘和殘破的感覺。難怪《古墓麗影》的導演要選擇這裡作為外景地。據說塔布籠寺的樣子基本上和兩百多年前被法國探險家發現時一樣,工作人員沒有完全清除這些樹根,也許就是為了能夠讓它增添一種獨特的神秘感。
高棉人的故宮
小吳哥是吳哥窟建築群中規模最宏大的,建築面積與故宮相差無幾,外圍還有近百米寬的護城河。這樣一座龐大的建築居然完全用石頭建成,再加上圍牆裡的五座蓮花塔,遠遠望去,小吳哥就像五座山峰一樣矗立在那裡。走近蓮花塔,你會看到第二層圍廊,圍廊上面是精美的浮雕。要想進入神殿就必須要爬過那又窄又陡的階梯,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手腳並用地爬上去,好顯示出對神的恭敬。神殿的頂層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夕陽把餘暉灑在灰色的石頭上,這些灰色的東西瞬間也有了幾分生氣。
驢友貼士
交通:吳哥窟的範圍很大,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座被遺棄的古城,上百個龐大的建築散佈在柬埔寨西北部的原始森林中。因此,想把吳哥窟看個遍,沒有摩托車是辦不到的。在柬埔寨租用摩托車,再雇一個司機,一天的租金大約需要6美元。
住宿:自從兩百多年前法國探險家發現了吳哥窟,世界各地的遊客和科學工作者便陸陸續續來到此地。所以這裡的旅館很會為各種層次的遊客營造氣氛。我住的是一家蠻出名的guesthouse,叫MummiGuestHouse,屬於檔次最低的那種,單人間沒有洗手間,餐廳的飯還不錯,一晚上只收2美元的住宿費。
有滋有味的「菲式春節」{菲律賓}
馬尼拉,一座風光秀麗的城市,它是菲律賓的首都,同時也是菲律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馬尼拉位於呂宋島西岸,馬尼拉灣畔,據說它的名稱來自開放在帕西河畔的尼拉特花。由於菲律賓曾被西班牙統治了三百年,所以這裡極具西歐情調。
當我乘坐的小型客機輕盈地降落在馬尼拉機場時,窗外已是夜幕沉沉。透過機窗望去,在萬盞燈火的映照下,遠處一排排高大挺直的椰樹迎著溫柔的海風,不斷變幻著婀娜綺麗的身姿。「馬尼拉是生活的天堂,假如你想尋找快樂,來這裡準沒錯。」鄰座的女士肯定地對我說。在旅途結束的時候,我對這位女士的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裡是一個既現代又古老、既繁華又沒落、既喧囂又寧靜、充滿矛盾又因為矛盾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讓人不得不陶醉其中。
搭花車穿行最歐化的城市
馬尼拉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不僅被稱為「東方明珠」,同時也被認為是「亞洲最歐化的城市」。菲律賓在吸收西方文化的道路上走得很徹底,隨處可見的西餐廳、酒吧、英文招牌以及天主教堂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到了一個西方國家。
搭乘花車穿行於馬尼拉的大街小巷之中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這裡有一種隨叫隨停的公交車,價格相當低廉。車子是組裝而成的的,發動機和底盤分別來自日本和美國,車身其他部分都是本地製造的。車廂裡有兩排對座,但是沒有車窗和門,每輛車都被打扮得十分漂亮,塗著花花綠綠的顏色。
沿途可以看到大量老建築,馬尼拉大教堂,St.Augstin教堂、聖地亞哥古堡等地方都能看到16世紀歐洲建築的影子。儘管外表陳舊,但是它們工藝精巧、式樣別緻。花車經過教堂的時候,乘客們會面對教堂在胸前劃十字——他們彷彿都懷著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搭乘花車能夠奔向幸福的未來。
在經過富麗堂皇的大教堂、成群的富人別墅、擺滿琳琅滿目商品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以及現代化金融大廈後,髒亂的貧民窟便進入眼簾,這裡有低矮擁擠的簡陋木板房以及皮膚棕黑、光著身子滿街亂跑的小男孩,如此鮮明的對比讓人心裡的感覺很複雜。
王彬街上感受濃烈的年味
馬尼拉當地有很多華人,大多數都聚居在中國城附近。中國城是中菲文化結合的典範,雖然只有十來條街,但其豐富的生活內容卻讓人回味無窮。王彬街是中國城有名的華埠,高懸醒目的中文招牌、琳琅滿目的中國貨和街道兩旁的中藥店都讓人彷彿置身於中國。華人在這裡已經苦心經營了數百年,其間經歷了數不盡的風風雨雨。
我來到菲律賓的時候,正好臨近中國農曆新年。走在王彬街上,不禁被濃烈的喜慶氣氛所感染。街道上熙熙攘攘、張燈結綵,一派繁榮景象,當地華人會和菲律賓人一同慶祝中國的傳統佳節。「KungHeiFatChoi」,這句祝福是人們最常收到的。各個商家競相在店門口燒紙錢;許多人家還買了成串的小橘子掛在門前,以示吉利;人們爭著買甜糕、吃甜糕,以求來年甜甜蜜蜜。
很多在北京見不到的東西在這裡都能看到,每家店舖都會在門框上掛一個紅包,舞龍的小伙子們在鑼鼓聲中賣力地舞著龍,龍頭時仰時俯,一般都要跳躍三次才用「龍嘴」將紅包「叼」下來,引得周圍的人們一陣掌聲。街頭隨處可見各種舞獅、舞龍團體的表演,他們為了爭到更多更大的紅包,往往各顯其能,把看家的本領都使出來,翻跟頭、疊羅漢,精彩程度一點都不亞於電影《黃飛鴻》中那些誇張、熱鬧的大場面。
馬尼拉的混合體美食
馬尼拉飲食就像它的語言一樣,是一種「混合體」,它包含著馬來菜、中國菜、西班牙菜等多個國家飲食的多種特色,讓您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Adobo被視為菲律賓的傳統菜,滷汁濃厚的豬肉丁和雞肉丁淋在白米飯上,又香又濃的味道讓人欲罷不能。菲式炒麵,味道微酸甜,可以用麵條、米粉、雞蛋面、豆面做原料,配以蔬菜、小蝦和臘腸。我最喜歡InihawnaTalong——用切碎的茄子搭配新鮮的番茄、洋蔥和小蝦,如果把茄子換成鮮美的芒果則更具菲律賓風味。
大部分菲律賓人都喜歡甜品,除水果之外,冰激凌是當地最常見的甜食。在馬尼拉街頭,隨處可見的不是麥當勞等快餐,而一種名叫Jollibee的本地快餐。馬尼拉人的口味是非常頑固的,既便是在西式快餐店內,也能見到一種用米飯和肉腸做原料的菲律賓食物。
世界上最小的活火山
來馬尼拉千萬不能錯過世界上最小的活火山,背包客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我先在機場附近的一個輕軌站搭乘汽車來到了火山邊的一個小鎮,從那裡又換了三次車,最後終於來到了火山湖邊。
稍有些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火山附近常常有湖,或者說很多內陸湖是由火山噴發導致地表塌陷從而形成的。馬尼拉火山湖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湖中心殘留的小火山也曾經噴發過岩漿,所以這就使山頂上又多了一處湖,最終形成了「湖套湖」的奇景。
印象中的富有之國並不富有{文萊}
文萊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國家,國民經濟收入主要依賴於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
大部分盛產石油的國家都是富有的,所以世人便把同樣盛產石油的文萊也想成了一個遍地都是黃金的富有之國。在去文萊之前,我也抱有這種想法。然而,現實與幻想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寫下這篇遊記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那些流傳已久的有關文萊的神話和訛傳,帶你看看真正的文萊。
我乘坐的飛機降落在溫良附近的小城,這是一座位於婆羅州北部的城市,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有華人的商船在此地出沒,清末民初時又有很多人逃難至此。如今這裡顯得非常沒落,看上去也就相當於中國某個小縣城的模樣,街邊的店舖門面大都很陳舊。看到這裡如此蕭條,我隱約覺得幾十公里外的文萊似乎和想像中的有些不同。
第二天,我乘坐一輛80年代的冷氣巴士來到關口,順利通關後又換乘一輛70年代的巴士前往渡口,這輛車看起來就像美國電影裡鄉村小學的校車。渡口的水顏色深且混濁,是標準的熱帶雨林河流,等待我的小船比「校車」更古董,這一次它把我直接拉回了60年代,要不是木船裝了馬達,我想我肯定會直接穿越回19世紀。
過河後又換了幾次車,我終於來到了一個較為繁華的地方,但是這裡除了一座巨大的清真寺、一個稍微有些規模的購物廣場以及一棟科技大樓外,就再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建築了。而這僅有的幾座現代化建築卻也像是面子工程一樣,毫無生氣地孤立在一個和它們並不匹配的城市裡。我感覺文萊所有的財富似乎都集中在皇室手中,好像只有在文萊度假村的旅店裡才能感覺得到這個國家的富有。
雖然文萊有健全的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體系,但其醫療和教育水平卻還停留在很低級的階段。對於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人來說,這些福利是送上門也不會要的。
文萊的財富都去哪裡了?為什麼印象中的富有之國在現實中會是這個樣子?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皇室多年來的投資不僅沒有獲得利潤,反而致使國庫有很大虧空。其次,文萊國內的大部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他們更喜歡簡單傳統的生活。也許他們對生活的要求並沒有那麼簡單,只不過是我們對生活的要求太過複雜了。如今文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維持現有的福利政策,並用它來養活越來越多的國民。值得一提的是,文萊國內15%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華人在文萊的經濟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這個產油的「富裕」小國中,很多人至今仍住在傳統的水上木房子中,出門走親訪友的時候必須要依靠房子與房子之間的木板小道。如果要離開自己的村子去鄰村,那麼就需要乘坐一種簡陋的摩托快艇——水上taxi。要想貼近當地人並感受一下傳統文萊人的生活,最佳去處是位於首都市中心河口兩岸的水上人家。那些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河兩岸簡陋的水上木屋中,無論是取水還是丟棄生活垃圾都很方便。這些水上村落中還建有水上清真寺,方便村民禮拜。
在文萊的大清真寺,我才稍微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富有,如果想要進一步體會,我建議你去帝國酒店看看,雖然那裡的過夜費用高達2000元人民幣,但是吃一頓下午茶卻只要100元人民幣。所以如果你穿得夠體面,花100塊錢去享受一下造價數十億美元的酒店也不是不可以的。
在文萊,住宿可能是一個讓你很頭痛的問題,這裡的住宿費用非常高,但是住宿條件卻十分簡陋,50美元在這裡只能找到類似於中國二星級賓館的旅店。不過文萊首都市中心的青年中心可以提供物美價廉的青年旅社,裡面還有游泳池等多種體育設施。這些房間是給運動員在比賽時居住的,所以設施比較簡單,但環境還算乾淨。可是,想要找到這個中心的管理員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在這個青年中心滯留了近二十四個小時,居然也沒有看到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