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亍世界 第二站  絲綢之路的另一端 {中亞中東} (1)
    尋找唐僧筆下的大佛{阿富汗}

    東西文化碰撞出藝術的火花

    兩千多年前,在如今的塔吉克斯坦、裡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曾經出現過一個強大的、信奉佛教的王朝——貴霜帝國(KushanEmpire)。它不僅控制了如今的阿富汗,還控制著現今巴基斯坦北部的大部分地區。最興旺的時候,有幾萬名來自東西方的僧人在王國的佛教中心巴米揚研習佛法,我國著名僧人玄奘法師也曾經在筆記中提到過這裡。佛教經由這個王國下屬的另一個佛教中心犍陀羅(今位於巴基斯坦首都西部)傳入新疆乃至中原地帶。雖然塔利班恐怖組織幾乎毀掉了阿富汗所有的佛教遺址,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在巴基斯坦北部欣賞到這個王國的藝術家們的傑作。

    貴霜王國的藝術家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等多方面文化的營養。他們在雕刻佛像時,以印度佛像為基礎,採用了很多西方雕塑手法,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世間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寶,巴基斯坦北部的許多博物館裡都收藏了這種佛像,你會發現本來應該正襟危坐的佛像卻側過身子,擺出希臘雕像式的姿勢,有的還目光偏於一側,彷彿陷入了沉思中。還有一種披著斗篷的雕像也很常見,著名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就屬於這類雕像。

    跋山涉水一路好風光

    我這趟阿富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去尋找玄奘筆下的巴米揚大佛。去往巴米揚的路有兩條,如果你願意的話,去時和回來時可以選擇不同的路,這樣才能夠看到不同的風景。走近路需要翻過幾座雪山,大概需要七八個小時。這條路的地形比較複雜,也許還會遇到很多危險,對司機來說挑戰更大,但卻能見到很多特殊的景色。若走另外一條路的話,基本不用翻山,大部分路段只是在河谷地區周旋,路況要相對好一些,全程大概需要十小時。雖然沿途風景不如第一條路,但是這條路靠近河谷的地方有很多少數民族居住。我還在這條路上看到過一輛裝甲車、兩台高射機槍以及三門迫擊炮。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武器殘骸,那麼可以去薩朗山口(SalangPass),那裡是通往北方諸省的必經之路,曾經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武器殘骸隨處可見。

    進山後,我的行車速度降到了每小時20公里,周圍是一片冰雪世界,山上覆蓋著厚厚的雪,小河裡結著冰,天地間一片銀白。司機一邊開車,一邊打開車門看車輪子上的螺絲有沒有鬆動。這倒是給了我一個欣賞風景的好機會。這一路的風景可謂是阿富汗山區風景的濃縮,將近十個小時的車程,我們遇到了各種地形,翻雪山、穿峽谷、跨河流、繞石林……顛簸的長途旅行一點也不寂寞,周圍風景變化之快、之大簡直讓我大開眼界。

    有趣的是,天氣情況越是惡劣,修路的人就越是多。他們清除積雪,希望以此換來過路司機的一點小費,通常老人和中年人都能得到幾十美分的小費,如果他們不滿意,車上的乘客還會送上幾根煙。要是年輕的晚輩就慘了,特別是那些十幾歲的孩子,根本得不到什麼小費。我們的車就陷在了冰泥裡,有兩個小孩主動過來幫我們推車,結果只得到了10美分,這還是司機順手丟出窗外的。

    一路上的感覺就像是坐在一個國家公園的遊覽車裡,外面的一切人物、動物、風景都是那麼新奇。先說說風景吧,阿富汗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山,這些山的地形也很複雜,滿是良田的河谷地區,落差極大的峽谷地帶……這裡幾乎囊括了所有你曾見過或曾想過的山區地貌。

    沿途還能看到很多古代遺留下來的古堡。阿富汗地勢險要,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它還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口。山間的平原河谷為當地人提供了足夠的食物。除了城堡,路上能看到的建築物就只剩下民居和清真寺了。

    色彩斑斕的阿富汗少數民族

    巴米揚是阿富汗少數民族最密集的省份,這裡有大量蒙古騎兵的後裔。阿富汗的少數民族大部分都身著彩色服裝,坐在車上,看著單色調的山,一座接著一座。身著彩色服裝的少數民族居民時而閃現出來,有的在路邊,有的在山岡上,有的在土房頂上,給我帶來一些小驚喜。小毛驢和五彩的帽子,讓我想起了阿凡提。我突然發現,這裡的居民似乎非常喜歡住在山坡上,也許是因為這樣能享受到更多的陽光?

    和當地人在一起

    去往巴米揚的班車一般都是早上四五點發車,於是我只好一大早搭計程車趕去車站。那可能是我三十年來度過的最寒冷的一個早上,我坐在車裡,把一切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兩條長褲套在一起,三件短袖,一件衝鋒衣,還有手套……可這還是不夠,凍得我直打哆嗦。卡車司機用天然氣點火往車窗上噴,也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解凍了。好在半小時後,路邊就出現了賣茶和早點的鋪子,通常這樣的鋪子也是汽車旅店——白天是餐館,所有人都坐在炕上吃;晚上是旅店,所有人躺在炕上睡。早上五點左右,當地人會紛紛起床做禱告——每個人拿出一塊小手絹,裡面包著一塊刻有經文的小石板,每次磕頭的時候,頭就頂著這個小石板。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貧困邊緣的平民,但是他們仍然能虔誠地禱告,這種精神一直深深震撼著我。

    火升起來了,水燒開了,鍋架起來了,終於有熱東西喝了。已經凍壞了的人們趕忙過去喝茶。當地人早上喝的茶和白天或晚上喝的不同,他們會先放兩勺糖在杯子裡,然後放入一個生雞蛋,最後加入一大勺熱騰騰的牛奶,對於又冷又餓的人來說,這個東西一下肚,馬上就能增加幾分精神。白天或晚上的時候,他們喝的就是普通的中國茶,茶葉放在茶壺中,衝入開水就可以了。

    九點多的時候,車停在了一個小店前——終於能吃早飯了。當地人十分熱情,主動帶著我到處拍照,還帶我去看了他們製作麵包的作坊。

    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

    古人在巴米揚的巖壁上開鑿了一片石窟,大大小小足有好幾百個。其中最大的兩個石窟中各有一座大佛。由於當地人陸續改信伊斯蘭教,這些佛像便慢慢被當地人認為是古代帝王的塑像。蒙古人並沒有對佛像加以破壞,但是後人就沒有他們這麼客氣了。幾百年來,佛像遭到了大規模的毀壞,塔利班更是把大佛炸得粉身碎骨。巴米揚大佛是阿富汗僅有的兩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另一個是一座一千多年前的穆斯林塔。人們常說巴米揚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已經失去的——兩尊一千多年前的巨佛以及與其同時期的壁畫和雕像。

    如今我只能順著兩千年前人工開鑿的旋轉樓梯爬到大佛的頂部,眺望遠方的雪山了。石窟遺址中所有有藝術價值的東西都被毀掉了,大佛、壁畫和雕塑都已經面目全非,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少之又少。

    在戰爭中,藝術品總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文明的傳播史,也是人類文明自我毀壞的歷史,只要現代文明不斷地向前進步,那麼就必定會有一些東西隨之消失。我在阿富汗,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悲情的灰色亂世,真心希望戰爭不要再降臨到阿富汗,希望在阿富汗的塵土中掙扎生存的人民能夠得到穩定的生活。

    體驗伊朗的悠閒與浪漫{伊朗}

    伊朗城市遠比我想像的要舒適、悠閒,特別是在設拉子(Shiraz),這裡是伊朗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不但污染情況不嚴重,而且四季溫暖如春。伊朗的本地食物雖然不能和東亞美食相提並論,但也還算有自己的特色。

    不少旅行者都覺得設拉子比伊斯法罕更有魅力,這樣的看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儘管伊斯法罕早已名聲在外——在擁有大量古建築的同時還能成為著名的時尚之都——但在那裡你看不到最普通、最平民的伊朗生活。儘管大部分遊客更喜歡伊斯法罕,覺得那裡更美,但如果要找原汁原味的伊朗餐廳、伊朗生活,還是要去設拉子,那裡的生活要比伊朗的其他地方精彩得多。

    設拉子很像中國的昆明,一年四季都是不冷不熱的。這裡是比薩餅以及伊朗古代、近代文學的故鄉,據統計,這座城市裡至少有一百種比薩,而歷史上著名的詩人和作家的數目更是遠遠多過比薩的種類。設拉子是古波斯文明燦爛繁衍的地方,距離市中心不遠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古代波斯帝國廢棄的宮殿,波斯潑裡斯。附近還有一個叫蘇撒(Shush)的地方,它是波斯文明最早的發源地。據《聖經》描述,在耶穌出世時曾有三個聖人出現過,這三位聖人就來自蘇撒,可見當時這一帶文明的影響力確實很大。波斯帝國最後毀在了亞歷山大王的鐵蹄下,雖然他可以搬走所有的寶物,卻挪不動這裡巨大的石柱,因此波斯潑裡斯被保存了下來。這裡是瞭解波斯建築最好的地方之一。

    伊朗人種主要是亞利安人的後代,他們來自波羅的海沿岸,目前伊朗全國有超過40%的人都是這個人種的後代。伊朗人以此為榮,因為這是他們區別於其他阿拉伯人的歷史依據。

    設拉子的市中心有座城堡,這裡曾經短暫地取代過伊斯法罕,成為伊朗全國的統治中心。其中最大的看點是城堡傾斜的一角,據說那些拯救過比薩斜塔的工程師對此也束手無策。城堡附近是步行街和小廣場,很多孩子會在這裡嬉戲。我覺得伊朗人要比巴基斯坦人友好,如果你在伊朗街頭碰到小孩,他們會主動和你打招呼;有些時候,那些裹著頭巾的年輕女性也會和你打招呼,這在巴基斯坦是不常見的。

    在中亞國家,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消費會比較便宜,住宿費用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差不多,但在飲食方面則略貴一些。最讓人頭疼的是當地的食物,找遍街頭大大小小的飯館,最後發現只能找到兩種東西——烤肉串和比薩。土耳其和敘利亞的飲食也以這類食物為主,所以在中亞附近旅行很容易倒胃口。

    到達設拉子後,我馬上坐計程車來到了之前預訂的一家旅店,這種5美元一個單間的旅店在那一帶很容易找。我住的這家店叫Zand,它的對面還有一家旅店,看店的夥計英文不太好,連都給了特別註釋,可見他之前一定製造了不少麻煩。雖然Zand的價格稍微貴那麼一點點,但最起碼房間要舒服很多,酒店工作人員的素質也很高,暖氣、熱水都是二十四小時供應的,院子裡還有停車位。

    我和捷克朋友深刻體驗了一把伊朗的普通人生活:每頓飯我們都去不同的餐廳用餐,然後去不同的茶餐廳。我們一起去過一家非常有情調的餐廳,這家餐廳不太好找,因為它建在深巷中一個廢棄了的清真寺裡,周圍既沒有停車場,也沒有小販。整座建築的外牆壁都貼滿了黃色的磚,和四周的其他房屋毫無分別。我記得飯店的名字叫Hammam-eVakil。餐廳並不是清真寺的主體建築,看起來倒更像是澡堂或供高級人物進餐的地方,大廳中間有噴泉,頂上有天井,地上鋪了地毯,餐廳內還有伊朗傳統座椅以及樂隊伴唱,這裡的一切都顯得相當有特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