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大師與盲女的故事{日本Part1}
一休和尚是日本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禪宗大師,姑且不論他在禪學上有多高的成就,僅僅是他的出身和經歷就足以讓他聞名於世。一休的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來自間接統治日本數百年的籐原家族。這樣的出身本來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不過一休卻從未被當成皇親國戚——他是籐原家族和幕府將軍之間鬥爭的犧牲品。足利義滿將軍為了讓天皇遠離籐原家族,把年幼的一休和他的母親趕出宮門,並把一休送到安國寺出家以絕其後。
長大之後的一休進入大德寺學習禪學,傳說一天他正在冥想,忽然聽到了烏鴉的叫聲,從此他便開悟了。此後,一休一邊不斷地批評宗派中的現行制度,一邊頻繁出入風月場所,晚年還和盲人歌女森相愛,並照顧她的生活。八十歲高齡的時候,一休奉天皇詔書當上大德寺住持,並於虛歲八十八歲那年圓寂。由於日本和尚在明治維新後才被允許可以結婚,且禪宗臨濟派戒律較嚴格,所以一休沒有留下子嗣。
一休出身皇族,年少時聰慧過人,壯年時流連風月,晚年墮入愛河後竟然還能夠擔任大德寺住持。他是禪宗的革新派,也是禪宗的反叛者,他才華過人,對文學和藝術都有一定的研究。一休的一生足可以寫N篇小說、編N個劇本、拍N部電影了。我在日本參觀的三座寺廟都和一休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德寺是他的居住地,附近的金閣寺是足利義滿生前的官邸,而南禪寺是一休所屬禪宗臨濟派的總部。
金閣寺在京都的西北方,乘坐公共汽車可以抵達公園的南門。京都和北京一樣,街道筆直,城市佈局整齊有序,公共汽車站的站牌上還用大寫的繁體字寫著站名,所以即便您完全不懂日文也可以在京都順利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公園的門票是一張金閣寺的符,這樣的設計相當有趣而且方便了訪客——您再也不用浪費時間專門去另求一張了。
訪問金閣寺的人很多,無論走到哪裡,總會有一兩個人徘徊在你的前後或左右。雖然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幾米的距離,但我仍然覺得這裡是京都各個景點中最「擁擠」的一處。在京都的其他寺院裡,往往幾分鐘也見不到一個人影,由此可見金閣寺是多麼的吸引人。能夠吸引遊客,主要還是因為那些金光閃閃的宣傳畫。站在水邊,美麗的金閣倒映在水中,它的倒影清晰真切,一時間,你可能會分不清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金閣。
金閣三面環水,水上有小島數座,島上是精心剪裁過的樹木。整座建築被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神社,第二層是寺廟,第三層是簡樸的禪宗廟堂。有些人說金閣寺是根據佛經裡的極樂世界建成的,象徵著足利義滿將軍的權力神授,也有人把金閣寺看做是浪漫主義的象徵。金閣寺是如此之美,以至於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象徵意義。可惜的是,這座美麗的金閣在1950年的一場大火中被燒燬,這一事件立刻引發了無數猜測,一位著名作家在小說裡虛構了一個非常浪漫的起火原因:縱火者因為愛上了金閣的美麗才放火燒掉了它——既然不能擁有,就讓別人也無法得到。
金閣寺建於1394年,是足利義滿將軍退位後的官邸。有趣的是,一休小和尚恰好也生於1394年,而且他的父親後小松天皇也曾來過這裡。京都常見的庭院風格有好幾種,不同年代流行不同的風格,有時設計師也會將不同年代的風格混合在一起。金閣寺的庭院多山水和青苔,多湖水,湖中央有小島,島上有一米多高的微型佛塔。其構思來源於中國神話,湖水代表大海,島則象徵著蓬萊,這是日本最傳統的一種庭院風格。15世紀以前,從皇家庭院到較為富裕的平民庭院都是按照這個模式設計的。
除了金閣,庭院內的另一個看點是地上的青苔。金閣寺的庭院以及過道兩旁都有專門的一塊園地用來種樹,樹與樹之間的間隔很大,因為過密的樹叢會使庭院顯得擁擠,破壞整體美感。為了填補這個空間,設計者就會在樹與樹之間的空地上鋪滿青苔。因為青苔和地面都不平整,所以青苔的顏色也顯得深淺不一,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珊瑚礁附近深淺不一的海面。陽光照過來時,樹影橫斜,青苔的顏色會顯得更加豐富。青苔是日本庭院的重要元素之一,雖然以青苔為主的庭院不多,但幾乎所有庭院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青苔,即便是枯山水也不例外。
流連在金閣寺的庭院中,我一直在想,小一休是否真的像動畫片裡演的那樣,能夠常常在金閣寺見到足利義滿將軍呢?
金閣寺的東北方便是著名的大德寺,也就是一休大師晚年當住持的寺廟。這是一個龐大的寺廟群,內部僅寺廟就有二十四間,院落更是數不勝數,因此這裡是欣賞禪宗枯山水的好地方。雖然日本的庭院文化最初是從中國學習來的,但枯山水卻是他們自己的創造。禪宗傳入日本後深受武士們的喜愛,受其影響,足利幕府酷愛趣味枯淡的北宗畫,而枯山水就是以北宗畫雄渾蒼勁的特徵為基礎創造出來的。
設計者用白砂來表現水,用青石代替島,以不動的事物來表現動態的事物。雖然青石白砂均不可以移動,但觀察者的角度卻是可以變動的,庭院內的光影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白砂上的紋路也可以借助人力發生變化。乍一看枯山水了無生趣,但仔細觀察起來,其表現力往往超過了真正的山水。因為白砂和青石是樸素抽像的,能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大約從14世紀起,枯山水便開始成為日本庭院文化的主流。我個人覺得日本人的這個創造是跨越時代的,它有著明顯的抽像藝術特徵,而且比西方的抽像藝術更加精妙。
要想欣賞日本的庭院文化,我建議您最好不要一次看太多間庭院。這就好像品茶或喝酒,雖然都是好茶好酒,但如果你一種來一小口,一次喝七八種,恐怕很難品嚐出什麼名堂。最好還是一次喝一種,細細地品嚐,慢慢地回味,才能瞭解其中的韻味。如果有時間,可以在清晨或者黃昏去某一間庭院坐坐,體會一下日本庭院文化的精妙之處。坐在走廊的木板上,背靠著未經過拋光的木頭柱子,看日出日落,看院內光影變化無常,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這時候那些貌似無趣的枯山水會慢慢在腦海中生動起來,整個人似已與庭院內平靜祥和的氣氛融為一體。
說到喝茶,最佳地點應該是南禪寺,這裡的茶室曾經專供天皇使用,後來這裡又成為了日本佛教的最高權力中心。如今這裡是高檔茶室,因為入場費太過昂貴,所以本地人一般不會進去喝茶。我以前因為好奇去過一次,幾十平方米的茶室內只有四個人,果然是高消費的地方。如果您喜歡清靜,來這裡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茶道,即泡茶的方式,是由豐臣秀吉手下的茶藝師創造出來的,經過幾百年的傳承,至今仍保持著「誕生」時的原貌。日本茶和中國茶不一樣,它是用綠茶粉(抹茶)沖泡出來的,沏出來的茶水上會漂浮著一層綠色的泡沫,雖然味道很苦,但其中的咖啡因可以讓人集中精力,喜歡冥想的禪宗最愛它。
茶室內的佈置一般都相當樸素,沒有過多修飾,只有簡單的幾張字畫,幾瓶插花。日本人為何會喜歡插花這種非自然的藝術呢?那是因為他們相信經過人工修葺的自然才是最美的,所以摻雜了很多人工成分的插花、枯山水在日本都相當流行,整容在日本能夠風行一時,也許和這種審美觀點有一定的關係。
南禪寺內也有許多枯山水庭院,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埋葬龜山天皇的那個庭院。在那裡你可以看到許多與別處完全不同的景致,泉水如髮絲一樣從假山上潑灑下來,高聳的樹木遮蔽了太陽,帶給你如原始森林一般的感覺。這個庭院大抵上表現出了日本庭院的特點:無中生有,以小見大,變化多端,錯落有致。
驢友貼士
交通:新幹線從東京到京都只需要兩個多小時。使用JapanRailPass的遊客可以乘坐新幹線。持有這種優惠卡的乘客在某段時間內可以無限次地乘坐列車,不過優惠卡只在日本境外銷售,而且只賣給遊客。
飲食:京都的食物與大阪相比較昂貴,而且並不適合年輕人的口味,不過在京都火車站的JR大樓裡能找到許多味美價廉的食物。在京都傳統的夜生活區域——祗園,可以品嚐到京都的傳統食物。
北海道:解脫自我的夢想{日本Part2}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島嶼中最靠北邊的一個,這裡四季清爽舒適,予人風柔、雪軟、心暖的感覺,它能夠帶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擁擠。試想一下,喝一杯新鮮的北海道牛奶,一邊在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中泡熱氣騰騰的火山溫泉,一邊享受北海道的蜜瓜冰激凌,最後再品嚐一下北海道的美食,這樣的生活該是多麼愜意啊!除了溫泉、雪山、原始森林和美食之外,北海道還因美麗的花朵聞名於世。在北海道的北部,生長著大片大片的鮮花,說是鮮花的海洋也不為過。如果你沒有機會去那裡,在北海道的路邊也能看到許多嬌美的花朵。
要想到達夢想中的彼岸,總是要付出一些努力的,想去北海道就一定要忍受漫長的車程。如果要深入北海道曠闊的原始森林,或者去北海道最北端的小島(那是許多日本年輕人的夢想),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精力。本來我已經決定去最北邊的小島,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這個行程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意義。如果你恰好去過北海道最北端的小島,那麼大可以告訴別人,你已經去過日本的最北端了。
當我背著背包走下火車,第一次踏上北海道那片神奇的土地時,心情真是異常的high,大概是涼爽而新鮮的空氣使我精神振奮吧!我在函館的一家青年旅店住了下來,這家店是一位慈祥的日本老媽媽在經營。除了乾淨整潔以外,這家旅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能你感受到一種來自親人的溫暖。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賓至如歸吧!
函館是北海道最接近本島的城市,在我看來北海道性價比最高的地方就是函館,在這裡你幾乎能找到你想在北海道尋找的一切,所以也就不會有來回奔波的辛苦啦!我認為這裡是北海道所有城市中風貌最好的一個——寬闊的街道,高大的西洋式房屋,街道上奔跑著的名車,到處都散發著異域情調,和日本本島完全不同,有時候你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來到了一個歐美國家。尤其是港口附近山坡上的那片老城區,有很多19世紀早期的西洋建築,僅各種風格的教堂就有好幾座。去函館一定要登函館山看夜景,那裡有全北海道,甚至是全日本最好的夜景,這是由函館特殊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