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書 第四封 把希望播灑在原野上——鍾公廟·沈氏家族(下)
    五:豬圈上矗立的宏偉大廈

    沈家兄弟長得都很像,比起來老三沈也夫稍稍文氣一些,是個衣著樸素、表達蘊藉的成熟男子。

    他留給我的最深影響,則是他當年在豬圈上建的婚房。

    沈也夫本是七兄妹中的福將。如果說,沈家二哥是因為政治抱負難以實現而投身實業的話,沈家三哥恰恰相反,他是政治上該得到的都得到了之後,再去爭取實業的成功的。雖然改革開放讓七兄妹中的所有人命運都為之改變,但第一個搭上改革開放順風船的,首先恰是沈氏兄妹中的老三沈也夫。

    沈也夫復員時四人幫剛剛粉碎,國家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家裡的日子和他出去前一樣,毫無起色,他也沒有什麼好神氣的。然而當過兵的老三沈也夫已經完全改變了,特務連的工兵班長,六年大熔爐中的錘煉,這塊好鋼已經煉出來了,就等著國家給他派用場呢。

    沈也夫運氣好,脫下軍裝,才幹了三個月活,公社就開始搞運動了,那年代運動特多,特別需要復員軍人,老三就被抽到了工作隊。工作了一段時間,沈也夫記清楚那個日子:1977年7月31號,八一建軍節前一天,他被分到了供銷社。這一下子算是糠籮裡跳到米籮裡了。

    真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給點土塊就發芽,這是個集體單位的商業部門,沈也夫開始在那裡負責跑運輸。才幹很快就展現出了,他就當了一個鄉村商店的小經理,他的戶口也隨之從農村轉到了城裡。沈也夫永別了祖輩的農民身份,他一步跳進了天堂。

    1978年,十年浩劫已經結束,27歲的沈也夫,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他相中了自己單位的一位本地姑娘。姑娘的經濟情況比沈家要好一些,家在農村,父母生有三個女兒,父親有公職,女兒頂了他的職,到了鄉村的貿易系統,成了老三沈也夫的同事。

    要成家就得要婚房,可沈家哪有房子讓老三結婚呢。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沈也夫的婚房就在眼皮子底下。他家隔壁有間破舊的樓房,樓下曾關過豬養過牛,是父母用150元錢巨資買下的。想起來這也就是緣份,父親當年從外地來,就是從放牛娃開始,說不定也住過這裡呢。沈也夫自己從小也放過牛,也有跟在牛背後車水的日子。豬棚也罷,牛棚也罷,收拾整理好,都可以成為婚房。他用河泥拌上乾草糊牆,再用報紙糊了頂棚。生活就是千層餅,就得那麼一層一層地往上糊,就這樣,他們在由豬圈改造而成的新房裡成了親,開始了新生活。

    而工資,也從33元漲到35元了,小家庭,也從二口之家變成三口之家了,老三沈也夫有了一個千金。平民百姓的日子,完全可以這樣安步就班地過下去了。

    從1979年開始,計劃經濟時的一些制度的樊籬開始被打破了,商店的工作開始有了新機制,開始有獎金了。起初一個月3塊錢,以後翻了一翻,加到了6塊錢。1984年體制改革,沈也夫一步一步地跟著國家的改革往前走,到1985年,他已經積存了2000元錢,買下了一幢70個平方的房子。又過了兩年,他批到了地基,化了近四千塊錢把兩年前的房子賣了,又化一萬多塊錢蓋了一幢130多平方米的三層樓房。

    時代給了沈氏兄弟更多的機遇,老三沈也夫,由此有了更大的天地。1999年,隨著國家體制的改革,沈也夫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買斷了自己的工齡,開始了自謀生計的經商之路。

    說起來,沈也夫算得上是一個共產黨的基層優秀黨員,在七兄妹中,實際上他是經商最早的一位,但又是個體經商最晚的一位。也是他們當中擁有私家車最後的一位。經過在國有企業中中二十多年的歷煉,他知道如何穩健地經商。因此他選擇了玉米的深加工,在他所蓋的那個三層樓房的底層車棚裡開了一個窗戶,就成了他的廠房。到2001年,他已經有了他自己的公司房子。他成功了。短短十年,他從零開始,做到了上千萬。

    可沈也夫卻不會消費。他沒有什麼業餘的特殊愛好,對虛榮浮華的東西完全沒有感覺,感覺中他的生活有錢沒錢,都沒有什麼變化,含飴弄孫是他的最大的快樂。他也從來不去夜總會卡拉OK廳,唯一愛好就是打乒乓球。他喜歡和員工們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把員工宿舍當作了自己的宿舍。他對和諧生活有著自己的理解,凡事有度,謹慎小心,做事永遠如履薄冰,就不會冒太大的風險。

    回過頭來說那個樓下養過豬牛的新房,沈也夫用2000塊錢賣給了小弟。小弟加一萬多塊錢重新翻建,直到1993年城市又要新建,這個房子被拆遷了。此時的沈也夫一家,已經居住到了江東區,2003年這裡也要拆遷了,安置費40萬元。

    從150元,到40萬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傳奇呢?

    六: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次次地搬遷,拆遷,房子越來越大,條件越來越好。2008年,沈家七兄妹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鄞州家族企業中最有代表性的家族。

    此刻,沈家老小沈小紅帶著我來到了他家的故居,這塊村落已經完全在撤縣建區的城鄉一體化浪潮中被整合進了寧波市區,周圍都是高樓林立,只有一條河流與河邊的樹木,還存留著一點鄉村田野的風景。而沈氏家族六十年前分到的舊房故居,現在已經是一片廢墟,我在僅有的一間半塌的房屋屋脊前看到了一副石刻的對聯:靜臥千年古,心田總自培。沈家兄弟告訴我,這是他們第二生產隊的倉庫。我又問沈家二哥,在這裡住了一輩子了,你們想不想自己的故居啊。

    二哥爽朗地笑了,說:早就搬了,老東西也沒有了,賊骨頭做巢的地方,還有什麼好想的。

    我想找找那個豬圈,哪裡還有什麼影子。沈家老二告訴我,實際上老三隻是把新房建在豬圈的樓上,六弟沈也紅結婚時的新婚住房,才確實是用三間豬舍改建的,不過早已拆遷,成為回憶往事的一點談資了。

    沈家七兄妹當中,我唯一沒有見過的就是沈家老六沈也紅,他正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大殿宏圖。沈家七兄妹中,跑得最遠的也要算是老六沈也紅。七兄妹的創業史中,他應該算是最大起大落的一個。初中生沈也紅25歲就當了村長,雖然是代的,當下去也就能扶正。誰知二哥沈門嶠回村擔任村書記了,總不能書記村長他們沈家兄弟一鍋端吧。沈也紅成全了二哥,自己便離開村莊,到寧波協助五姐做銷售工作。

    當時的沈也紅,也算得上是一個少壯派了,在寧波幫著五姐賣三角帶,很是嘗到了賺錢的快感,便有著心浮氣躁起來。一日來了一單鋼板生意,他沒有驗貨就付了錢,結果被人騙了2萬元。你想想,那是什麼年代,被騙2萬塊錢,足以讓一個平頭百姓去自殺。受挫極大、垂頭喪氣的沈老六,神情恍惚地回到了家中,沈門嶠一看六弟這副模樣,知道萬萬不可再去刺激好,還得再給於鼓勵,重新振作。付了這筆學費的沈也紅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專營油漆,塗料等化工產品,公司飛速發展。成為寧波最大的顏料經營壟斷商,然後開始獨立地發展起自己的生產基地,先後在山東購下淄博顏料廠,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奈曼旗設立生產基地,現在的沈也紅,已成為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的公司裡,兄弟姐妹均入股,資產已經有好幾個億了。

    他們那放牛娃出生的父親,倘若地下有知,又會發出怎麼樣的感慨呢!

    尾聲:此刻,我站在沈家兄弟當年出生的地方,站在那個曾經做過沈也夫婚房的豬圈的所在地。我要以此為原點,來閱讀這個世界。

    這裡已經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當年的影子了,它目前已經成為鄞州新城區的核心地段,寧波市三江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沈家老大的公司在鄞州天童南路陳婆渡路上;沈家老二的實業在鄞州嵩江中路路上;沈家老三企業的鄞州麟寓路上;沈家老四的公司在寧波江東曙光路上;沈家老五和老六的的實業在鄞州麟寓路和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奈曼旗;沈家老七的公司在鄞州天童南路上。

    七兄妹中,大哥沈阿嘉,1946年出生,1964年入伍,1970年轉業回村擔任村民兵連長,支部委員初中文化,1979年後到社辦企業先後擔任搬運隊隊長,螺釘廠廠長,1994年螺釘廠轉製成民營企業,現為寧波光菱螺釘有限公司董事長,資產幾千萬。

    老二沈門嶠,現為寧波東方紅龍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1949年出生,是共和國同齡人。高小畢業。改革開放後,率先通過承包工程、辦廠、開店致富。1987年回村擔任村支部書記,1991年任鍾公廟鄉工業公司總經理,1994年重新開始經商辦企業。2007年商業銷售達6000餘萬元,個人資產達2000餘萬元。

    老三沈也夫,1952年出生,初中畢業後參軍入伍併入黨,復員後分配在商業部門,先後擔任基層分店經理和總店副經理,1998年企業轉制後創辦香港德獅特(寧波)織造有限公司,現資產上千萬。

    四弟沈也國,1955年出生,高中畢業參軍入伍,1980年復員後分配到社辦企業陳婆渡玻璃纖維廠當機修工,是七兄妹中學歷最高的農民企業家,1998年他擔任其家族所有企業總會計,現持有資產上億的明州化工公司30%股份。

    七兄妹中唯一的女性沈國芬為老五,1958年出生,初中畢業後回家務農,1978年進入陳婆渡章華西服廠當縫紉工。1987年到二哥的寧波建築裝潢店任會計,後成為該店經理,目前已更名為寧波市一盟橡塑機電有限公司,擁有資產數千萬。

    六弟沈也紅,1962年生,初中畢業後回家務農,1987年任鮑家村代村長,二哥沈門嶠到村裡當書記後,把他調到寧波建築裝潢店去從事銷售工作。專營油漆,塗料等化工產品,後來改營化工染料,成為寧波最大的顏料經營壟斷商。先後在山東購下淄博顏料廠(3000萬元),在內蒙古科爾(泌)沁草原奈曼旗設立生產基地,現已成為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資產上億。

    老小沈小紅為七弟。1964年生,初中畢業後到建築隊工作。2000年在陳婆渡開沙場。2003年搬到上游九眼鍥繼續經營,並在中心區經營飯店,資產也上千萬。

    他們的子女事業宏圖如下;

    沈阿佳的大兒子沈光程,現為寧波螺釘廠廠長;二兒子沈前程,現寧波塑膠公司老總。沈門嶠的大兒子沈建輝,現為一家外貿公司的老總。二女兒沈建波,為沈苑樓賓館老總。沈也夫的女兒沈冬琴在銀行就職。沈也國女兒沈露燕和兒子沈剛剛分別在工作和就讀。沈國芬的兒子付成傑,現為寧波塑膠店的老總。而七兄妹中的老六沈也紅,他的兒子沈光磊,正在澳大利亞大學就讀。

    還是從前的天空,還是從前的大地,還是方圓那幾十里路的格局。沈氏家族的藍圖就畫在自己家園的大地上。

    此時此刻,我看到了近百年前那個赤足的8歲的放牛娃,我看到他從遙遠的家鄉蹣跚走來的田野上的孤單身影,我還看到迎著他走上前去的那7個兒女的健壯而又高大的身形。

    在他們的周圍,一起簇擁著許多勞動者,他們以他們特有的寧波鄉音喧嘩著,笑著,奔跑著,母親,我在其中看到了微笑著揮動手臂往前行走的小舅舅……

    光榮源自於奮發圖強,夢想實現於開拓創新,「敢為、求實、爭先」,多干少講、辛勤耕耘,終於描繪出了這一幅宏偉壯麗的發展畫卷。

    時光和歲月,就這樣將百年光陰的兩頭,意味深長地折疊復合在了一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