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你姐姐做紅娘」
1957年,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毛岸青從蘇聯回到了北京。
毛澤東看到了久別重逢的兒子,毛岸青看到了日思夜想的父親,彼此的喜悅溢於言表。但是毛岸青的病卻始終是毛澤東最為關心的重點。看到毛岸青清瘦、缺乏血色的臉龐,毛澤東的高興勁又被擔憂所取代了。
毛澤東對毛岸青說:「你的病沒有醫好,到青島去住一住。」就這樣,從蘇聯剛剛回國的岸青,和父親經過短暫的親密團聚,又孤身一人來到了迷人的海濱城市青島。
在青島休養了一段時間之後,毛岸青的病情有了一定的轉機,從青島回到了北京,他去看望爸爸。
毛澤東和兒子談了很長時間,為毛岸青戰勝疾病增添了信心。接著毛澤東把話題一轉,轉到了毛岸青的婚姻問題上。畢竟孩子大了,而毛岸青和江青又沒有什麼感情,這樣的事情也只能毛澤東來關心了。
毛澤東問毛岸青:「青島有合適的姑娘嗎?」毛岸青搖了搖頭。
「你嫂嫂的妹妹怎麼樣?」毛澤東這麼一提,好像把毛岸青心裡的燈撥亮了。毛岸英犧牲以後,毛岸青經常到張文秋家過週末。劉思齊的妹妹也常常到中南海看望她的姐姐,毛岸青對劉思齊嫂嫂的妹妹是熟悉的。
劉思齊的妹妹叫張邵華,她們是同母異父的姐妹,劉思齊是張文秋與劉謙初的女兒,張邵華是張文秋與陳振亞的女兒,跟的是母姓。毛岸青和張邵華認識的時候張邵華還是一個小姑娘。在他的印象裡,她聰慧、活潑。他想起了在中南海和張邵華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
毛岸青問:「你是誰?」「我是姐姐的妹妹。」小女孩調皮地回答。
「你姐姐是哪個?」「恩齊。」「你叫什麼名字?」「少年的少,中華的華。」小女孩很神氣地回答。
他們就這樣認識了。
今天,毛澤東突然說到了這個在毛岸青的印象裡還是個小姑娘的邵華,他倒真對這個女孩有很好的感覺,只是他怕對方不同意,他說:「爸爸,只怕她不願意?」說完,他的臉顯示出一種憂鬱的神情。
毛澤東說:「我找你姐姐做紅娘。」「這幅字就送給你,作個紀念」邵華出生於1938年.1939年母親張文秋陪同父親陳振亞經新疆到蘇聯治療腿疾的時候,邵華還不到2歲,所以一直帶在身邊。張文秋被扣留、坐牢的時候.邵華也與母親、姐姐一起嘗到了坐牢的滋味,直到1946年才回到延安。全國解放之後,邵華在毛澤東的幫助下,走進了中央直屬機關的育英小學,1959年,邵華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劉思齊先是毛澤東的「乾女兒」,然後才成為毛澤東的兒媳婦;邵華先是毛澤東的文友,然後才成為毛澤東的兒媳婦。
邵華進入北京大學之後,對文學有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似乎也增加了同毛澤東聊天的一點資本。邵華的姐姐劉思齊也是學中文的,所以她們姐倆一到毛澤東家裡做客,毛澤東就和她們談詩論詞,邵華的文學修養受毛澤東的熏陶,進步很快。
有一次,邵華和姐姐到毛澤東家裡去看望毛澤東,邵華見毛澤東的床上放了一本《劍南詩集》,便問道:「毛伯伯,你也喜歡《劍南詩集》?」毛澤東笑了,點著頭說:「看來你是一個放翁詩詞的讀者。」於是,毛澤東就開始和邵華談起了陸放翁的詩詞。
毛澤東問邵華為什麼喜歡陸游的詩詞,邵華彷彿找到了發揮自己才學的機會,便侃侃而談起來,她說:「我們如果只讀他的《沈園二首》,低吟淺詠,『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會得出放翁是個多情傷感的才子,要是迎風吟那『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就會被他那磅礡的大氣,愛國的豪情所激勵。」又說,陸游的詩詞充滿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激情,具有雄渾豪放的戰鬥風格,常常表現出「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
毛澤東聽了邵華的話很高興,讚許地點頭,接著又問邵華,喜歡哪幾首?她列舉了《關山月》、《書憤》、《示兒》、《夜遊宮》等幾首。邵華的話說到了毛澤東的心中,一時間毛澤東興致勃發,來到桌前,飽蘸濃墨,揮動金鉤銀畫之筆,為邵華寫下了《夜遊官》這首詞。
毛澤東特別高興,一邊寫一邊念著,審視著自己寫好的作品,興奮地說:「邵華,這幅字就送給你,作個紀念。」邵華喜不自勝,如獲至寶,把毛澤東這份珍貴的饋贈始終珍藏在身邊。
還有一次.毛澤東和邵華談起了曹氏父子的詩,毛澤東問邵華喜歡他們倆誰的詩,邵華說喜歡曹植的詩,毛澤東則說喜歡曹操的詩。他認為,曹操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這些篇章很有政治家的豪邁之氣,他一面說著,怕邵華不理解,還一面寫下來給予解釋。接下來毛澤東和邵華的聊天就逐漸地進入了佳境,由曹操又談到李白,說李白的詩文采奇異,氣勢磅礡,有脫俗之風。認為《將進酒》是一首好詩,《蜀道難》也有些意思。他還評論白居易的《琵琶行》,說不但文采好,而且描寫得逼真細膩。接下來談到陸游、辛棄疾的邊塞詩,乘興給在座的兒女們書寫了王昌齡的《從軍行》……
就這樣,邵華成了毛澤東的一個忘年文友。
「希望你在那裡繼續學習」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生於湖南長沙東鄉板倉的外婆家中。毛岸青剛滿月,毛澤東便奉命離開長沙去上海。臨行前,毛澤東作詞《賀新郎·別友》,表達了離妻別子的憂傷與惆悵。毛岸青4歲那年,奉命發動秋收起義的毛澤東匆匆告別妻兒,揮手而去,從此天各一方。楊開慧被反動軍閥殘酷殺害之後,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龍3人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營救和安排下,秘密轉移至上海,不久毛岸龍因病早逝。
1931年4月,因上海地下黨機關遭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解散。毛岸青因遭特務巡捕的毒打,留下了腦震盪的毛病。這病根好像一團陰雲一直籠罩著毛岸青的人生,影響和干擾著他正常的思維和生活。
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黨組織送到蘇聯學習。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毛岸英主動要求參軍上前線,毛岸青積極參加挖戰壕、運傷員等支前活動。1947年毛岸青回國,後來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遵照父願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改試點。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了十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
毛岸青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堅持讀書、作詞、譜曲。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頑強的毅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因為毛岸青的身體不好,又缺少母愛的關懷,因此毛澤東對毛岸青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在可能的情況下毛澤東盡可能給毛岸青寫信,給毛岸青安慰、教育和鼓勵。
毛岸英回國之後,毛澤東擔心毛岸青一個人在國外寂寞,給毛岸青寫了一封信;岸青,我的親愛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