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是在1990年秋天。臨終時他把我們兄弟姊妹叫到面前,說:「我這輩子,喝了不少酒,連茅台也喝了,沒啥遺憾!酒是好東西,但也容易醉人,有些人醉了,就看不清是非了,把自己誤了。我不讓你們給我送茅台,是瞅著你們幾個也是國家的人了,叫你們知道,不要貪戀那些個好東西……日子過得貪戀了,就不知足了……」
淚光中,彷彿又看見父親將鼻子湊近小小的酒杯,深深吸氣,臉上漾出幸福的微笑……他在這個世界吃了不少苦,也享受了點點滴滴的快樂。他知足。
下葬時,我把那個空的茅台酒瓶放進了棺材,願他永遠保有這個世界的幸福回憶。
(材料提供張記書)
美酒壯士魂,借酒沖雲霄
馮慧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葡萄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自古至今壯士與美酒相配,美酒為英雄祭魂。特別是軍人,酒是戰友之間的橋樑。它給友誼以滋養,它給勇士以膽量,它能激發英雄義薄雲天的氣概,煥發軍人無窮的力量。酒是一種豪氣在軍營裡流淌,酒是一種剛烈在軍人的體魄中時時激盪。
不久前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那是二十多年前,一名曾經戍守於祖國南方邊陲的戰士,在一次著名的自衛反擊戰前夕,參加了部隊的先行特務連,準備提前打頭陣率先插入敵人心臟。就在部隊將要出發的前夕,他的一個藺姓的戰友忽然來看他,他僅僅只呆了十分鐘然後就匆匆離去。對於他的忽然來匆匆去這位戰士根本沒有多想。在那種特殊的時期,他的心完全在馬上要短兵相接生死難斷的戰場上。
然而,就在他抱著必死的決心準備上戰場時,先行特務連的名單中突然沒有了他。疑惑中他發現先行特務連的隊伍中忽然多了他那位藺姓的戰友。因為他們是同鄉,藺姓的戰友知道他是一個幾代單傳的獨生子,悄悄地找組織把上前線的名單換成了他。出征前在南中國太陽的照耀下,軍首長敬先行特務連的戰友們每人一碗茅台酒,先行特務連的戰友們一飲而盡,然後發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聲音「堅決完成任務!」
茅台酒是酒中的精髓。它催人剛烈、讓人豪放,它能孕育出一種噴薄欲出的熾熱力量來激勵勇士衝鋒陷陣。他噙著淚看著戰友帶著義薄雲天的豪情走上了戰場,他覺得自己週身躁熱熱血沸騰。
戰鬥剛結束,他拚命地尋找他的戰友,在傷員中沒有找到,在陣亡的名單中沒有找到。在戰鬥結束的當晚硝煙還未散去危險還未遠離,他和連長悄然爬到了「968」戰場四處尋找。然而殘酷的事實是他仍然沒能找到他的戰友。回到貓兒洞他徹夜難眠,找到連長要來了剩下的半瓶茅台酒,他朝著特務連先遣隊出發的方向倒了三杯酒,然後跪下祭奠。壯士本英豪,借酒沖雲霄!他知道他的戰友已經化做了青山永遠鎮守在祖國的邊陲,他知道他的戰友已經化做了彩雲永遠為祖國繚繞。於是,他與茅台惺然相惜,彷彿是跟戰友生死相許。他含淚舉杯邀明月作證,今後茅台將與英雄共飲,思念將與茅台傾訴。
戰友之間的感情,是世上最真摯的感情!軍人情誼,休戚與共生死相許!如茅台一樣溫潤豁達,如茅台一樣令人激情澎湃。
戰鬥結束後的不久,這位戰士榮立了三等功回到了家鄉。以後無論他過的怎麼樣每年的這一天,他一定要回去看藺姓戰友的父母和妻兒,然後用茅台酒一半祭奠他的戰友一半讓自己酩酊大醉。二十年多年過去了,戰友的雙親已經作古,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他的靈魂依然與戰友同在,他的生命永遠也不會忘卻。他忽然產生了一個願望,要帶著自己的妻兒老小一起去老山,他要用極品茅台酒在老山來祭奠他長眠在老山為國捐軀的戰友。
軍人的情感,深沉而內斂,暗隱在心,不用語言表白。茅台酒是他們表達情感的最佳媒介,茅台能給予友情最溫潤、和煦的滋養,也能讓情感得到最好的渲洩。它能凝煉成一種精神,剛烈、豪放、讓人激情四射,它有一種噴薄欲出的熾熱力量。能孕育軍人獻身於槍林彈雨的豪氣,戍守於祖國邊陲的堅定,完成保家衛國使命的神聖。茅台酒與軍人,具有相同的氣質,二者結合惺惺相惜,茅台酒煥發並彰顯著軍人的英雄本性。
杯盞寄情,酒香蘊情,戰友間的深情厚誼,隨著那一抹沁人肺腑的茅台酒香,一切都在不言之中。茅台酒,是中國酒中的瑰寶,也是人民奉獻給保家衛國英雄們的最好禮物。
奉上一杯茅台酒,獻給最可愛的人。
收藏的茅台酒不見了
蘭雪
在魯西北小城,有一個風俗:六十六,吃閨女一塊肉。退休老教師吳若虛,今年剛好六十六,農曆臘月初一是他的生日,今天正是他的66華誕。他的兒女們都回家來了,是來給他老人家過六十六大壽的。
中午十一點半左右,珍饈佳餚擺了一桌子,一家人團團圍坐,吳老師和他老伴坐在上首,孩子們依次落座,就等著上酒了。
「爸,上茅台酒啊。」女兒提醒著今天的老壽星——爸爸。
可吳老師「哦、哦」地支吾了半天,也沒有拿出茅台酒的意思。
全家人都很疑惑。
原來,去年元旦,他女兒下了很大的決心,才從金萬家超市的名酒行買了兩瓶茅台酒,心想,父親沒有什麼愛好,一輩子就是喜歡每天喝一點白酒。前半輩子盡喝老白干,還是散打的多,瓶裝的少。今天一定要讓父親享受一回「國酒」的味道,以表示兒女們的孝敬。可吳老師接過茅台酒沉吟著,就是捨不得打開。
「唉,兩瓶茅台酒800來塊啊,十幾口袋麥子錢呢。夠三口之家的農民一年口糧田的生產投入了。買老白干能買400來斤,夠我喝二、三年啊!再想想三年自然災害時期……」
「爺爺又憶苦思甜了。」孫子搶著學爺爺的腔調,裝摸做樣地說:「不要忘記過去,生活上不要奢侈……」
兒媳呵斥著孩子不許多嘴。大家看著孩子天真、活潑的鬼臉兒,都笑了起來。
「爸爸,現在生活好了,您老辛苦了一輩子,如今又退休了,應該享受一下了。」姑爺誠心誠意地勸說著老岳父。
「孩子們啊,現在生活是好了,消費水平也提高了,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福啊,我們不能忘本啊!」有著豐富生活經歷的吳老師抒發著內心的感慨。同時,話鋒一轉,又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條件好了,趕上了好時候,我不反對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住好的,但我反對鋪張浪費,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勤儉節約啊!更不能忘記,還有生活很困難的人需要大家幫助啊!」
「爸爸說得對!」孩子們異口同聲地附和著吳老師的觀點,並表示聽從爸爸的「諄諄教導」。
聽完吳老師的一席話,女兒說:「爸,下不為例,這酒還是喝了吧。」
「別,前幾天,我去酒廠現接的「中溜」酒,是在酒廠工作的老酒友給我的特調,價格也合理,可好喝了,今天就喝它了。」
「爸,那……茅台酒哪?」
「留到過年我六十六大壽時再說吧。」
誰也拗不過老爺子啊,兒女們想,讓老人高興就是我們最大的孝敬啊,就聽他的吧。只好把兩瓶茅台酒讓吳老師珍藏起來了。
星轉斗移,時光荏苒,一年多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如今,全家人圍坐在吳老師六十六大壽的壽宴上,誰也沒有忘記去年那兩瓶茅台酒的事兒,兒女們以為這回老爺子該把茅台酒拿上來了吧。
可是,在女兒提示時,吳老師卻支吾起來了:「哎,孩子們,前些日子,我特意又去酒廠灌了一桶「中溜」酒……」
沒等他說完,外孫女頑皮地說:「可好喝了。哈哈!」
「去去,好吃的也堵不住你的嘴!」吳老師老伴親暱地斥責著外孫女。
吳老師的兒子,今天也買了兩瓶好酒,既然老人捨不得喝「國酒」,就建議喝他帶來的酒。
吳老師忙不迭地說:「好啊,就這麼著了。呵呵,這……」好像還有什麼話要說。
其實,那兩瓶茅台酒,吳老師是拿不出來了。可茅台酒到底哪去了?這可成了全家人的一個謎。
正當吳老師欲言又止,處在尷尬的場面時,突然,門鈴響了。
「叮咚、叮咚」
「誰呀?」
原來,是吳老師多年的老哥們王校長和吳老師到農村支教時在鄉下結識的孫大爺一起給他拜壽來了。孫大爺風塵僕僕地從農村來,還拎了一筐雞蛋。
「吳老師啊,多虧您送去的800元錢啊,俺用這錢買了玉米種子和化肥、農藥。俺家的口糧田今年豐收了,是你幫俺度過了難關啊!沒啥謝你的……」孫大爺指了指雞蛋筐,接著說:「農村也沒啥可稀罕的,這筐笨雞蛋就表示一點兒俺全家人的心意吧。」
吳老師一家,誰也不知道他給孫大爺800元錢的這件事兒,此時,聽孫大爺這麼一說,都疑惑地看著他。
孫大爺家在農村,是吳老師退休前到鄉下支教時所在村的農民,老婆長年有病,大兒子因車禍喪生,兒媳改嫁,小兒子又有點智殘,一家人生活實在困難。多年來,吳老師一直在幫襯他,退休後,也沒間斷。漸漸地,孫大爺成了他理所當然的扶貧對象。
王校長和孫大爺在全家人的熱情招呼下也落了坐。
「爸,這回該捨得喝茅台酒了吧?」孩子們都知道,吳老師平時對自己確實非常吝嗇,但對別人,特別是對這些老哥們,什麼都能捨得出來。可在女兒的再三提示下,他仍是未拿出茅台酒……
看到這個場面,王校長若有所思地「哦」了一聲,說:「啊,茅台酒啊?是這樣的……」
原來,去年元旦前,吳老師就聽說孫大爺家有種不上地的困難,可趕上他手頭也拮据,正在琢磨怎麼辦時,恰巧趕上過元旦,於是,他就打起了這兩瓶茅台酒的主意。他想,反正種地比享受好酒更重要,讓孩子們的孝敬落實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吧。這就是吳老師善良的謊言的來由。
他為了把這兩瓶茅台酒變成現錢,就去找了多年的老夥計王校長。王校長是金萬家老闆的叔叔。一說明情況,侄子二話沒說,立即按原價收回了這兩瓶茅台酒。於是,這兩瓶茅台酒錢就成了孫大爺買玉米種子、化肥、農藥等一年生產投入的錢了。
王校長把吳老師的心思和退酒的來龍去脈說個清清楚楚。之後又說:「吳老師對人實在、又熱心,願意幫助別人,遠近誰不知道?說他是現代活雷鋒也不誇張,來,讓我代表那些佩服你的老哥們敬你一杯!」
孫大爺這才恍然大晤,原來,是吳老師用省下來的兩瓶茅台酒幫助了他家一年的生計啊。他的眼睛有些濕潤了,連忙舉起酒杯,激動地說:「感謝老吳老師,感謝你們全家了!也感謝老王校長!」接著一仰脖,滿滿一盅酒一飲而盡。孫大爺的感激之情全在酒裡了。
揭開茅台酒的秘密,吳老師的形象在孩子們的心裡霎時高大起來,讓年輕的一代看到了平凡的老一輩身上的不平凡之處。也真正體會到了,他平時常掛在嘴邊的所謂「嘮叨」的真諦,更是用事實詮釋了什麼是愛心。
兩瓶茅台酒的去向對兒女有了交代,吳老師輕鬆多了,喜悅之情也溢於言表,興奮地舉起酒杯,同全桌,一飲而盡。之後,又特意敬了孫大爺一杯。壽宴上,大家輪番敬酒,不斷讓菜,洋溢著親情、友情,其樂融融。
千里馬和茅台酒
廖輝軍
很久以前,朋友一直在上海港至朝鮮南浦港這條航線上工作。這年冬天,他們的萬噸貨輪要從朝鮮運回上萬噸水泥。當時,朝鮮與前蘇聯的關係最鐵,一般稱他們為老大哥,我們為老二哥。這點反應在進港候泊或等貨的時間上,可算得上黑白分明,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比如,南浦港的深水泊位都以老大哥前蘇聯為先,即便他們是千噸位的小船,而你是萬噸級的大船,結果還是一樣。
朋友他們這次的情景正是如此,準備裝運3000噸的前蘇聯小船一進港就被安排停靠在深水泊位,而朋友那拖運上萬噸水泥的大船只能泊在靠邊的淺位等候,這樣不僅會增加幾次移泊所帶來的高昂費用,還會耽誤至少一周以上運貨時間。為了避免這種局面,航船領導決定由熟悉當地人情和頗懂朝語的朋友出面「擺平」。
朋友首先找到朝方的代理,開始與對方攀起「交情」來。他說,我們是無產階級的親密兄弟,又是患難相交共進退的真誠朋友,更是睦鄰友好、攜手互助的好鄰居,不久前我們傾全國之力支持你們,這條航線上還有剛從朝鮮戰場上退下來的光榮戰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