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喝茶,尤其喜歡茉莉花茶。
最早認識茉莉花茶,我還在農村。那是一年的春節,父母要我給有縣裡工作的伯父,送豆包。臨別的時候,伯父用牛皮紙信封給父親帶了一袋茶。記得當時伯父裝完茶的時候,曾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我感到奇怪,茶葉有什麼好聞的。從他家出來一段路,我特地把自行車停在路邊,模仿伯父的動作,把裝茶葉的信封放在鼻子底下,深吸一口氣,頓時一股馨香襲來,我不知道那是茉莉花的味道,還以為茶葉都是香的。
冬天日短夜長,農村都是兩頓飯,春節也不例外。吃完晚飯無事的時候,父親總愛坐在火爐邊,沏上一壺茶,慢條斯理地喝著,有時還閉上眼睛,一種陶醉感。一次,我嚷嚷著要喝一口。父親說,小孩子肚裡沒有油水,不用喝茶的。待父親去鄰居家玩牌,我才有機會嘗一嘗。不過那時茶葉已經淡了,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感覺除了有點香氣以外,茶水和涼水就是顏色不同。
一個人飲食習慣的形成,大多和工作生活的環境有關。當兵以後,我曾在軍營裡負責一段後勤工作。吃喝拉撒睡,迎來送往,工作的性質決定,離不開煙酒糖茶。因為不會抽煙,所以飲茶慢慢成了我的嗜好。領導喜歡喝茉莉花茶,上行下效,天長日久,我也就喜歡上了茉莉花茶。
說起茉莉花茶,不能不說說茉莉花,我的母親曾經養過一盆。它的花開是白色的,花朵相當嬌小,沒有驚人的艷態,光潤的翠葉,有種素雅的美。尤其雙瓣的花朵,宛如精緻的玉色小荷。茉莉不但極香,且香中含有清婉柔淑的獨特韻味。由於易養,花期又長,很多北方的愛花人都喜歡養上一盆或幾盆。
「靈種傳聞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蠻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這是宋代詩人江奎對茉莉花的讚歎。我國南方雖多植茉莉,卻並非它的原產地,茉莉是在漢代從古波斯也就是今印度千里移植而來。宋人王十朋有詩云:「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老來趾逐名和利,故向禪房覓此花。」從古至今,茉莉花都是人們所喜愛的,它不但具有風情萬種的香味,還有奇特的藥效功能。《中藥大辭典》中記載:茉莉花有「理氣開郁、辟穢和中」的功效。茉莉花茶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
茶葉和人一樣,都有自己個性的,飲茶也要因人而異。大多數人都喜歡喝家鄉的茶。如,福建人多願喝他們家鄉的鐵觀音,一個莆田賣石材的朋友曾告訴我,鐵觀音空腹不能喝。它屬於半發酵茶,由於發酵期短且具有偏寒性,對降脂消化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如果空腹喝鐵觀音,很容易醉茶;雲南朋友則願喝版納的普洱,我們去那裡旅遊沿街叫賣的都是那種大餅子茶,有的還把陳年普洱壓成工藝品;江浙朋友更願喝的是烏龍。而我們城市的近鄰,杜蒙縣的那些蒙古族兄弟,他們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紅茶。在我國北方大多數地區,有「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一年四季喝花茶」的說法。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是也。
看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中華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域的植物,每個地域的人,因生活的環境不同,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特徵,如果我們把自以為是的價值強加在對方身上,結果一定適得其反。這也是「君子和而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