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國家在長時間以來,金融體系一直是在政府過度保護(過度監管)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金融資源配置過程中的風險都由國家來負擔。比如,固定匯率制度、零利率政策、資本賬戶管理等。雖然這有利於我們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發揮價格競爭力,但是,因為中國和東亞的金融機構與大量出口企業沒有能在變幻莫測的價格中學會控制風險的本領,所以,當美國經濟發生惡化時,很容易就會受到衝擊!例如韓國就成了「第二個冰島」,陷入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其原因在於韓國對外金融開放度很高,同時對外貿易依賴過重,所以,當外資大規模撤離、韓元大幅度貶值時,韓國經濟就繼1997年東亞危機之後再次陷入了更為慘烈的金融危機。
當然,毋庸置疑,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得體,就會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相反,濫用創新工具,就會像這次美國次貸危機那樣,嚴重破壞金融體系的穩定,從而迫使實體經濟不得不提前進入「大蕭條」的深淵。二十國集團華盛頓峰會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問題上會達成高度共識,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家從此就會否定金融創新。尤其是現在東亞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更需要金融創新。正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缺乏金融創新的能力,才使得我們沒有像美國那樣有很多的風險投資家願意承擔技術創新的商業風險,不斷培育出世界一流的品牌企業;才使得東亞製造業的競爭優勢所帶來的巨大外匯財富在境外投資的運作績效十分低下,這嚴重制約了各國政府財政政策在國內的有效實施。另一方面,美國這場次貸危機給東亞各國的金融改革(如創新和監管制度的匹配等)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這將使得東亞各國今後的金融創新能夠少走彎路,發揮「後發優勢」,為本地區經濟的產業機構轉型提供更加切實可靠的支撐和服務。
東亞各國正在為恢復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開展積極有效的「合作」,通過共同的務實和及時的救市行動,來擔負起東亞在世界經濟舞台上舉足輕重的「責任」。比如2008年10月,中日韓三國與東盟其他國家一起,從自己的外匯儲備中拿出了總額達800億美元的資金,建立了多邊合作模式的亞洲共同基金。雖然中國人均收入還很低,國內發展又不平衡,但是,中國還是和已經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行列中的日韓兩國一起,主動承擔了基金中80%的美元資產。這項基金將在今後維護東亞地區金融體系的穩定中,發揮出比《清邁協議》的雙邊合作更為有效的救市效果。
三、中國給二十集團峰會添上厚禮和誠意。
2008年年底,因為受到歐美經濟和資產價格重創的影響,中國企業的業績增長和國內就業狀態正在經歷一個嚴酷的「寒冬」,中國消費者的購物信心和股市、樓市的投資信心也都受到了不可小視的負面影響。另外,在中國金融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銀行業,也因為擔心未來企業的業績下滑而出現了厭惡風險的「惜貸」行為。而另一方面,歐美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要求政府加大力度向市場注入資金,這使得政府債務負擔沉重不堪,繼續無節制地放債又會引起本國大眾和海外投資者對美元信用喪失的進一步恐慌。
於是,歐美期望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像中國這樣的外匯儲備大國能夠慷慨解囊,幫助它們遏制多米諾骨牌效應繼續擴大的風險。面對這樣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穩定的最大貢獻!如果說,這一說法代表了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深遠戰略,那麼,國務院公佈的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就是我們亮出的具體克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國牌」——她是我們獻給二十國集團峰會最厚重的禮物和誠意。這些擴大內需的措施除了釋放出此次危機的凶險程度超過以往的信號之外,也表明了雖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還處於發展中國家地位的中國,願意和周邊發達工業國家一起,共同應對危機、承擔救市責任的堅強決心。
這次為落實十項措施所啟動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組合,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史無前例的危機應對方案。而且,在執行過程中,國務院還要求各級政府務必做到: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實。事實上,這也是總結了自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宏觀調控政策變化過程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它也會成為中國政府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首腦會議上,代表發展中國家對歐美政府提出強化有效救市舉措要求的鮮明立場。否則,歐美金融機構濫用金融創新工具的錯誤會讓更多發展中國家捲入危機,這是既不公平也不負責任的態度,更是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不願接受的結果。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這次在危機嚴峻時刻出台的十項擴大內需的措施,不單單是一個危機管理的方案,它還將近期的危機管理目標和中長期中國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中央「促增長(比如已批准內地和邊遠地區西氣東輸、核電工程、水利樞紐工程和機場項目等)、保就業(比如提高出口退稅率、調整出口關稅等)、重民生(比如建立災區重建基金,批准改善生態環境的林業建設項目)、求變革(比如經費使用的制度變革,沿海城市的產業升級扶持等)」的戰略意圖和務實態度。我們相信,在當前這一全面展開的、到2010年總規模為4萬億元的內需擴大政策的推動下,只要加強項目透明性和核准制,各級政府用好錢,避免形象工程和重複建設等,那麼,中國經濟一定會因禍得福。也就是說,全球的金融危機一定會使中國經濟的發展跨向一個更高、更新的台階。同時,世界各國也能在中國擴大內需的經濟變革過程中分享到參與者的成功快樂,以及大家財富增值所帶來的雙贏結果。
信賴是基礎
世界矚目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2008年1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本次大會雖然沒有像會前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產生一些「實質性」的成果。比如,在對危機的嚴峻程度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宣佈聯合降息,或者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風險管理模式和給新興市場國家更多話語權方面進行務實的「遊戲規則」變革,或者在對美元貨幣體系加強「硬性」約束以及提出可操作性的變革內容等方面都沒有「兌現」市場的期待。但是,這次峰會的意義主要在於兩點:一是為各國政府今後的聯合行動、抵禦危機、恢復市場信心打下了堅實的「信賴」基礎;二是讓世界聽到了在經濟全球化的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的中國聲音!
一、開始建立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及合作的戰略共識。
危機當頭,一直以來對歐美過分依賴、經濟發展處於嚴重失衡狀態的各個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此次危機的源頭和重災區的歐美各國都會強調自己國家的利益,強調政府的干預作用。而這些做法一旦用過頭,就很容易產生貿易和投資的保護主義,很容易發生政府替代市場的干預行為。但是,此次參會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卻一致認為,市場原則,加上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以及有效監管的金融市場,還是能夠再次催生被當前的危機壓抑掉的、而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活力、變革和創業精神。恰恰正是這些元素的激活,才能確保今後經濟的徹底復甦和更可持續的平衡發展,才能幫助我們的社會實現就業減貧的緊迫目標。
另一方面,通過這次峰會,美國向參會的嘉賓們確認了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共同合作」的盟友基礎。而在此次大會的聲明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各國政府都認同了美國政府的這一危機管理意識。他們也同樣希望通過建立持續的夥伴關係,堅持合作和多邊主義,來克服當前全球所面臨的挑戰,以達到盡快恢復世界經濟穩定和繁榮的目的。
二、正在改革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雖然美國政府堅持的市場理念並沒有發生動搖(人們擔心奧巴馬會改變共和黨的這一遊戲規則),它也確實在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過程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積極作用,但是,缺乏約束的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正在發生動搖。美國在此次會議聲明中,不僅沒有強調過去非常重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絕對作用,反而接受了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多邊主義的危機管理的倡議和架構。而且,中日韓三國財政部長在美國華盛頓就進行了會晤,同意擴大貨幣互換的規模,並強調區域合作的重要性。這一事件也暗示美國不得不接受美元體繫在這場危機中變得十分脆弱的事實,不得不認可為擺脫美元危機所形成的區域金融合作的動向。
當然,目前能夠替代美元的一個全新的貨幣體系並不存在。本屆歐盟的執行主席法國總統薩科奇雖然在早些時候強調了歐元應該在重建的貨幣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是,歐洲經濟自身和現有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結算體系以及歐洲金融市場的成熟度都無法讓全球各國自發地選擇歐元。2008年11月,美元持續上漲,歐元持續下挫就表明了市場在危機的最嚴峻時刻,也就是人們都增加了對風險的厭惡程度的時候,還是毅然作出了選擇美元作為「避風港」的決定。
儘管如此,我們看到,對美元貨幣體系的約束正在以各種方式不斷加強。除了各國危機管理中出現了貨幣互換這一替代美元主導的新跡象以外,在這次峰會的聲明中,還特別強調要對那些金融機構濫用美元貨幣體系所支撐的金融創新活動,進行更為嚴格的跨國層面上的監管——一定要讓今後世界的金融體系做到「透明」和「可信」!為此,峰會要求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和組織不斷提高專業化監管的水平,發揮必要和有效的「預警」功能,而且在今後危機的恢復階段,要在基礎設施和貿易融資領域引入新的貸款機制。
三、「中國牌」讓世界看到了我們的誠意和戰勝危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