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方法不是由文化部會議或其他類似機構寫在畢業證書上的教育目標,而是實際的行動和很多細微的現象。比如,社會怎樣定義成功?怎樣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怎樣為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作準備?當兒童和青少年在學校就讀時,他們真的是在為生活而學習,而不是僅僅為了今後的職業發展?當家長雄心勃勃地試圖為孩子鋪平道路時,他們瞄準了什麼樣的目標?當家長們說「下一代應該擁有更好的東西」時,他們指的是什麼呢?什麼是「更好」,是更多的錢、更多對詩歌和音樂的樂趣以及更多的生活樂趣嗎?
還有,老一輩人怎樣通過以前自身參照的榜樣來教育年輕人嗎?他們是否要給年輕人作出榜樣?怎樣在世界上獲得收穫,能獲得什麼收穫?人們怎樣才能做到付出比索取更多一些,包括物質上和非物質上的?如果長大成人的孩子對他們的父母宣稱,把他們教育成正直的人是錯誤的,因為正直是人生在世最不需要的東西,那麼這不僅是人類的悲劇,更是一個社會的悲劇。
父母和祖父母、幼兒園老師和學校老師以及培訓師和教授應該傳授什麼知識呢?他們除了向委託給他們的孩子展示所有生活必需的知識之外,還應展示哪些實際應用的內容?他們應該將這些知識巧妙融合在遊戲裡,或者令孩子們陶醉在自然和藝術之中?他們應該教育孩子把一本意義深刻的書同一本乏味的書區分開,將一部好電影同一部壞電影區分開?他們會不會去喚醒孩子這樣一種能力:可能不適合掙錢,而只能對提升生活樂趣有幫助?他們會不會使孩子意識到,人們只需要很少的物質資源,要過精神充實的生活,還是堅持「我們生來是為了購物」的觀念,僅僅關注消費?他們會不會為孩子挖掘出時代的價值,但首先是挖掘出每個人身上潛藏的巨大價值,比如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自發性和善解人意的能力?
這便說到了通過教育可以挖掘出的財富形式。如果人們想在物質財富增長停滯或數量下降時不會危害個人滿意度和社會穩定,那麼開發出這一形式就是必要的,因為教育會釋放人們的力量,使物質財富損失進一步減輕。
受過教育的人在物質和非物質層面雙重富有。教育不僅會使其在獲得物質財富時比未受教育的人更為輕鬆,還會使這些人擁有非物質財富的源泉,賦予生活意義,並充實生活。他們可以從有趣的讀物、音樂和繪畫中得到樂趣,也許還能自己作曲、繪畫或表演話劇。他們可以探索某個深奧的歷史或自然科學問題,進行思想內容深刻的談話,也會因成功的建築和美麗的大自然而感到高興。對於他們來說,擁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總的來說,沒有對自然資源更大的耗損,沒有對環境和他人的要求,人們仍有可能過一種歡樂而充實的生活。
相反,未受過教育的人是雙重貧窮的。他們獲得物質財富的過程往往很困難,停留在社會邊緣,無法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這些人最大的貧窮是思想上的貧窮,他們只擁有物質上的東西,還會出現信仰危機:人應該為什麼而活?
這就是專注於增長的社會的最大弱點,它沒有全面地發展和維持富裕水平,而只是重視了其物質方面的表現形式,所以這種社會在物質上很富裕,在精神上卻很貧瘠,一個會令它恐慌的問題是:如果精神的貧瘠因為物質財富減少而變得明顯,那人們還會鎮定和滿意嗎?這個問題引起的恐慌促使他們運用越來越冒險的方式去實現經濟增長,或者至少要以此為目標,但這不會永遠成功。即使所有能增長的方面都增長了,而且沒有毀壞人類的生存基礎,人們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通過物質財富增多來保證個人滿意度和社會穩定,因此物質財富的損失必須通過非物質財富的贏利來平衡。
這樣做的前提是激發出人們身上長期以來被荒廢的能力。很多人沒有學會獨立地工作,養活自己,為各種生活情況作好預防措施,概括來說就是,還不能過一種獨立的、自我負責的生活。除了極個別的特例,人們習慣了從幼兒園到養老院一直被別人所控制,但今後他們不能再有這種依賴性。隨著工業化時代的結束,社會的組織形式和控制形式也結束了,每個人要變得積極主動,並為此作好思想準備。
之前,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實現非獨立職業,包括醫療和護理保險、退休以及養老金權利,這不再適用於21世紀。西方人有很大把握要求物質補助、享有大量權利、要承擔的義務卻很少,富裕水平提高意味著物質財富增多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求更高的時代開始了。很多建立在增長基礎上的物質財富,大大破壞了自然、環境、人類和社會,人們不能再去認可它。物質財富將為一種表示多樣性人類文化的富裕所取代。毫無疑問,經濟包含在這種多樣性的範圍內,藝術、科學、哲學、宗教、政治、體育以及最主要的、熱愛生活的人類也都屬於其中,而且人們熱愛生活並不是要去增加物質財富,只是因為生活帶給他們無限的樂趣。
為了眼前的小利?
2009年我開始撰寫本書的時候,海平面又上升了0.31厘米,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繼續增多,物種估計減少了17000種,足足是自然縮減量的1000倍,地球兩極和高山地區的冰川繼續加速融化,農業可用面積由於土地侵蝕、鹽鹼化和沙漠化而縮減了60000平方米——相當於德國國土面積的1/6,另外還有73000平方米的森林在沒有後續造林的情況下被砍伐。
與2008年相比,世界上多了10億人挨餓。將近900萬人死於營養不良,同時也有數量相近的人死於營養過剩,還有約500萬人因污染的水源、空氣和環境所引起的疾病而死。在這總共的1400萬人當中,將近一半的是5歲以下的兒童,相當於德國這一年齡段人數的兩倍。每年人均可忍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極限值是2.7噸,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超過這一數值的60%,其中,德國超了這個數值的300%,美國更是超了600%。與此同時,世界人口又增長了9000萬,接近70億人。
這對人類和全球來說是好的一年還是壞的一年?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自然和環境遭受更多破壞、人類持久的生存基礎進一步惡化時,也有幾百萬人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購買力得到提高,人們也為新的住房、學校、保險公司以及街道、污水淨化設備和火車線路進行了投資。一些人抱怨,如果2009年沒有被稱為全球經濟危機的高峰,那麼這一收支賬單會更加耀眼,「經濟危機使我們倒退了!」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沒有理由抱怨,因為這一危機也使環境和自然至少能暫時鬆口氣。
其實,經濟衰退使有關污染環境的工藝和破壞環境的債券的投資減少了3%,是40年來減幅最大的一次,甚至大於通過當時國際協議規定的減幅。人們從中能得出什麼結論?經濟增長損害了人們的生存基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令人混亂又不安:這要視增長的情況而定。但如過去200年的歷史所示,增長總體上絕非只有造福社會的一面。
認識到這一點的人目前越來越多,2009年在這方面也有所體現。有關氣候、環境、自然、空氣、水、土壤、物種保護和很多相關話題的會議和研討會的數量,以及相關報告、研究和公告的數量不容忽視。世界各國政府、行政機構或非行政機構、宗教團體、基金會和個人都嘗試著找出人類這一最緊急問題的答案。因為人們的生存基礎正面臨嚴重的威脅,即使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這一點,但也有很多人認識到在十幾年前還不是這種情況。但我還是要問這個問題:人們得出了什麼結論?
人類跌跌撞撞地四處走著,好像左右腦沒有連通。大腦的一半「全力專注於增長」,人們為了獲得成功,開發出越來越完善的策略以利用最隱蔽的增長機會;大腦的另一半則同樣開發出完善的策略,是為了稍微抑制一下由於促進增長而產生的危害。這兩部分大腦各自工作著,似乎不知道另外一半在想什麼、做什麼。
最後的結果很奇怪。最差勁的環境罪人坐到一起,一致抱怨世界上最窮的人受到了氣候變化、水資源緊缺、海洋捕撈過度造成的嚴重影響,即遭受西方工業國家200年以來經濟增長造成的惡果。人們得出了什麼結論呢?為了減緩目前由經濟增長造成的困境,以後在這些國家中,更多的增長是必要的。人們從沒想過讓自己暫停一下,以便那些受到危害且毫無辦法的最窮的人還能有個存活的機會。人們仍然到鄰居的花園中隨意踐踏,最後送給鄰居一束鮮花作為感情親密的標誌。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面對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增多,人們要採取一種清醒而開明的態度,停止經常出現的荒謬幻想。然後人們就會明白,增長從短期來看往往是好事,但長期來看卻是種痛苦,它會引起很多問題,因為「短期」的概念是一代人的生活,但「長期」可以包括幾代人。人類陷入了「只思考眼前利益的陷阱」,無論如何都要享受增長帶來的短暫舒適,然後就盼望再也不用遭受增長帶來的持續痛苦。
目前這種前因後果基本上出現了。在過去60年中,人們一度生活舒適安逸,但從某個時刻開始,這種發展便露出了馬腳,損失一年比一年嚴重,一年比一年多。我們今天這一代人在為過去幾十年埋單,而我們的後代將為我們埋單。如果賬單的金額保持不變,那人們也不必指摘什麼,但賬單的金額正在逐年升高,所以現在人們已經可以預見到無力支付的時間點。
增長一直會存在,也必須存在,增長屬於生活的一部分,但這種由人類推動的增長需要在進行之前先進行一個「無憂測試」。因為人總是會缺少一些東西,特別是當他們不能再使物質財富增多時,他們更會覺得受到匱乏的困擾。但人們現在推測出的內容,甚至可以用最反面的例子證明增長是值得追求的好事。這樣的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舉證的人要開始改正錯誤。從現在起,只有當增長對自然生存基礎以及人類和社會沒有危害時,它才是好的。
如果沒有令人信服的無危害說明,那麼個人、民族和人類整體就應該遠離這種增長。例如從工業化時代以來實行的自然資源大量消耗,只有人們及時澄清在這些資源耗盡時將要如何繼續,這種方式才能被認同。西方人及其追隨者都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可能就像《舊約》裡的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而將其長子繼承權出賣。對於目前在挨餓的人來說,經濟增長可能是受歡迎的,但最後他們要用很多更有價值的東西進行交換:持續完好的生存基礎以及穩定的物質和非物質富裕水平。
波蘭財政部長之前說過:「在波蘭這樣一個國家,我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我們在期待著很大的經濟增長。」也就是說,為了使經濟增長,人們可以容忍環境和自然的毀壞。以西方工業國家為首,人們正在玩著極其危險的遊戲,但是很多人熟視無睹,並期望著它已經在順利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