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米格爾) 第2章 前言 (2)
    而那些有所察覺的人卻認為這些資金泡沫很舒服,覺得它又柔軟又溫暖。首先就是美國人,他們愜意地沐浴在泡沫裡。對美國人來說,提前消費是主流的價值觀,無欠債與按時付賬都是庸俗愚蠢的。作為現代人就要欠債,那種對增長和對未來的樂觀主義都為這種觀點提供了論據。危機發生之前的幾年就是美國人心醉神迷的盛宴,盛宴的宗旨是任何人都有免費啤酒喝。他們隨心所欲地吃喝,並樂在其中。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欠債卻無所顧忌的時代,就這樣到來了。欠債還錢的道理已經成了歷史,窮人在這個新時代裡指的就是那些從不提前消費的人。

    這裡的邏輯很奇怪,但歐洲人和亞洲人很快也接受了這種觀點,儘管他們一開始對這個新時代的規則還不太適應。他們繼續裝配汽車和機器,裁製衣服,釀造啤酒,當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受到廣泛歡迎時,他們心裡還充滿了天真的喜悅。中國人、日本人和德國人自豪地看著賬上的盈餘,認為那意味著財富在不斷增多。於是比起以前,經濟繁榮,賬戶充盈,更多的人得到了工作機會,但歐洲人和亞洲人直到很晚才發覺,他們努力工作卻只賺到了很少的錢,他們將汽車和機器出售卻只換來了毫無價值的證券。他們暫且做著經濟形勢繁榮興旺的美夢,不願從夢中醒來。可以在這心醉神迷的盛宴中分一杯羹,他們覺得又開心又幸福。

    這場盛宴令人難以抗拒的誘惑就在於沒有人需要擔心付賬的問題,用一位英國諷刺作家的話說,除非有一個超級大傻瓜非要知道到底是誰來承擔這場盛宴的開銷,於是所有人一哄而散跑出宴會大廳,沒人會為了付賬而留下來。這個諷刺有些尖銳,但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確實需要大量的傻瓜,還有流氓、市儈以及監督員、燈光師和佈景人員,才能上演這一出悲喜劇。不過經濟危機這齣戲的後續情節已為人熟知:首先令人陶醉的債務幻霧慢慢增多,然後人們失去了自制力,感官的能力逐漸減弱,最後是瞬間的清醒——離開這裡,逃命吧!

    事後這場盛宴的賓客們說,他們自己也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別無選擇地將大筆錢塞到了陌生人手裡,而那些陌生人到最後並沒有償還他們的錢。但也不必再去討論這些說法了,現如今幾萬億的錢沒了,都被揮霍了,被大手大腳地花掉了,再去試著證明人們所說的「沒有選擇餘地」是否有道理已經沒有任何意義。當得知美國的消費情況比歐洲和亞洲更難以從危機中恢復時,歐洲人和亞洲人難道沒有因此而高興?可美國不就是曾經被各方稱道的「經濟火車頭」?歐洲人和亞洲人不是應該竭力效仿它嗎?當無度的超額信貸被稍微控制時,政治家和教授們難道沒有責怪人們都太摳門了?高校的教師不是也告訴學生,政府主要通過信貸來融資?很多人難道不是只希望消費增長,卻根本不關心錢——真正的錢——要從哪裡來?這些問題都不必再問了,盛宴已經結束,現在是清掃的時間,人們要忍住醉酒所帶來的不適,還要清償債務——這些都需要時間。

    騎在虎背之上

    經濟學家曾經以為這場已經結束的盛宴是一個龐大的信貸融資項目,所以那些打算在經濟危機之後再進行類似項目的人,應該弄清楚它們的規模和後果。

    剛開始的時候,一切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都顯得沒有危害而且可行,每個人都是從大局出發的。美國中央銀行一直擔心能否實現增長和就業,它分別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了大量的流動資金,以便有力地推動經濟發展;對社會福利問題特別關注的美國政府希望加強大眾的購買力,特別是要通過放鬆信貸要求,來幫助經濟特別困難的家庭獲得住房;獲過獎的金融學家們打算以全新的金融衍生產品,為經濟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動力——所有這些行為都試圖以保證進步、保證增長和保證未來的方式來確定出21世紀的前進方向,但這些措施交織起來,好像是將各種材料胡亂地混合到一起,沒過多久便產生了危險物質,結果是整個混合物隨著一聲巨響爆炸了。

    起初人們是中規中矩的,讓他們通過預支來進行大量消費也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的信貸信譽還是很好的,如果有誰對他們放鬆了還款的監督,他們馬上會擔心是否出了問題,反而趕緊去還賬,所以這些人並沒有去鑽什麼空子。但房地產交易可以獲得的收益卻沖昏了他們的頭腦,因為市場需求似乎極有誘惑力,於是建築業發達,房地產價格攀升,抵押風險降低。從此,對吃不飽飯的窮人提供抵押貸款,變成了很常見的事,這就是所謂的「NINA信貸」。(英文為「NoIncome,NoAssets.」意為無收入、無資產的人也可申請貸款。)實際上,人們沒賣出去幾棟房子,只是因為需求增長、過度貸款購房者增多,房價便提高了,這到最後怎麼能不出現崩潰?但申請貸款和提供貸款的雙方還以為這樣十分保險。

    市場在調節著價格,也經常在短時間內使價格大幅上漲。房價的上漲不僅使抵押貸款顯得可靠,也使銀行願意提供各種更慷慨的消費信貸,由此窮人不僅有了房子,還有足夠的錢去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這顯然是個美好的時代!永動機式的不斷增長和物質財富的持續增多就這樣被虛構出來了。堅持市場規律和再分配原則的人對此束手無策,而那些盼望經濟一直繁榮的人們便看到了值得追求的目標,但這一繁榮是人們憑借自己的意願想像出來的!人們覺得似乎還能為那些經濟困難的人下一場溫暖的錢雨,還能使「亞拉巴馬州那穿著網格衫、坐在已經殘破的陽台上失業的黑人」也得到一套豪華的獨棟。

    所以誰要是目標明確,誰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撈到一大筆錢。那些由酒保轉做抵押經紀人的人,就是抓住了機會,他們在18個月內變成了百萬富翁,而前提就是動作迅速並且心中毫無顧忌。其實經紀人做的事情就是把成百上千萬的抵押貸款、消費貸款和類似資金磨成粉末,像碎牛肉和魚肉渣那樣,然後把它們亂燉一氣,再烘烤一下,最後壓扁。這樣做出來的東西,經紀人給它安上好聽的名字,還經常附加上像「新的」、「高的」、「提高的」、「質量好的」或「安全的」這樣的形容詞,最後再讓聲譽好的信用評級機構給它裝飾上「AAA」的評價。於是沒人能知曉這些金融衍生產品中到底包含什麼,到底有多少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唯一可以明瞭的是,這些產品中價值高的部分變得越來越少,而劣質的部分會越來越多。

    在這個時期,正常的商業經營與牟取暴利、陰謀詭計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金融廢品被人們用盡手段地美化,並被精美地包裝著。傻瓜們廉價地購買它們,還打算將這些廢品賣給更傻的人來獲利,所以這些廢品早晚會被推廣到世界各地。不過,各種證券衍生產品或對沖基金等的交易越興隆,銀行對這一點承認得就越晚——其實銀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獲得了什麼,到底交給了客戶什麼。銀行承認這一點是想要自保嗎?其中一些銀行肯定有這個企圖。但毫無疑問的是,現在不僅銀行的客戶遭受了損失,銀行自身也損失慘重。直到今天,銀行都不能確定有多少「有毒資產」——即有害的或者說沒價值的貸款文件——堆積在它們的文件櫃中,可能都不敢正視這些文件。

    這次經濟危機的形成原因以前並不是沒有出現過,但現在人們卻把它描述得神乎其神。這次危機其實可以寫入有關人類自大貪婪、極度輕率和超級天真的教科書中。很多以前的財神爺從高高的雲端跌了下來,向世人表明他們也是會犯錯誤的,也是很功利的。這種本性並不高尚,因為它會給他人帶來損失,而他們卻不會為此道歉。

    但也許正是因為危機波及的範圍太廣,所以騎在老虎背上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老虎是什麼。那些負責控制金融市場和交易所的人都在解釋,因為很多現象超過了人類的理解力,所以他們從未想過會產生這些危害——這個解釋又是種自保。這些負責控制金融市場和交易所的人應該承認,他們和許多人一樣,也被增長和富裕的幻覺所迷惑,跌入了過分樂觀的陷阱中。「一定會順利的!」誰又能想到這一次會不順利呢?這恐怕只有面對現實的人才能做到,但面對現實的人少之又少。

    賭徒和製造泡沫的人

    在解決由經濟危機引起的各種問題時,人們也會明白這次危機與以前很多危機都是相似的:儘管帶來的後果很嚴重,但人們仍是可以預見到的。這也說明經濟危機的產生就像接龍遊戲一樣。接龍遊戲只要有新的參加者就會順利進行下去,大眾和交易所購買了那些有很大風險、不透明的金融衍生產品,或者購買了價格極高的不動產,然而一旦沒有人願意繼續加入進來,整個系統就會出現不可避免的崩潰。

    這種崩潰有一部分是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崩潰,在這一結構中,遊戲和賭博唱著重頭戲。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亞洲經濟危機、南美洲的各種危機以及21世紀初的新經濟危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種由遊戲和賭博造成的危機就至少有5次。人類顯然就是賭徒,只要得到了機會就絕不停手,接著政府、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小股東和儲戶也加入進來,然後是美國人、歐洲人、俄羅斯人、中國人,發達國家和較發達國家的人,到最後所有人都加入了進來,而全球化恰好為此提供了場地。

    全球化的優勢和劣勢是並存的。為了能在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大油輪上佔有一席之地,並可以盡量不受限制地自由活動,人們不斷去除艙壁和其他保險設施,這樣可以毫無阻礙地進行資金和財產運作,但大量的海水也從各處滲了進來。如果大油輪漏水,那麼原因就在於人們過於瘋狂的賭博欲——沒人能逃得了干係;如果出現了更大的問題,那麼所有人都將遭受損失,無論這個人是否對此負有責任(作案人和受害人很難區分,作案人有時可以輕易地逃走),剩下的人都要對損失進行補償,甚至包括那些完全沒有參與的人。

    但誰是這場金融賭博的贏家,誰又是輸家?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當然肯定有一些人和交易所,巧妙而且運氣很好地避開了所有風險,贏得了比危機之前還要好的局面,但這種情況只是少數。如果幸運的話,「沒工作的黑人」還能繼續「坐在亞拉巴馬州某個殘破的陽台上」,而數百萬美國人卻在養老保險投資上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很多銀行、保險公司和大大小小的企業在過去幾年中獲得了很高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但這些都在經濟危機期間因相應的損失而被抵消了。還有不少國家在危機爆發前勞務市場狀況良好,但現在形勢急轉直下,連公共預算合併的進展也受到了很大影響。這場盛宴的結局就是全球的負債總額自「二戰」以來達到最高,世界各地的許多儲戶都在為他們的存款而擔心。

    盛宴之後的情況比盛宴之前更糟了嗎?這個問題也不好回答。一方面,在2009年年初,亞洲開發銀行稱在這次危機中全球金融資產損失了價值50萬億美元的財富,這個數字令人難以想像,它差不多等於全球一年創造的價值;另一方面,這筆財富的等價關係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損失的是什麼?第一是交易所屏幕上閃著價格變化的小亮點和投資的長隊,第二就是美夢、幻想和白日夢。如果製造泡沫的人因疲憊而停了下來,那麼第三個損失就是人們所依賴的這些泡沫。但真正有價值的,比如人們健康有教養、社會穩定、有遠見的思想和基礎設施建設,卻根本不在損失的範圍內。

    負責解決經濟危機的人覺得這個過程異常艱難,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最開始是需要大量的急救人員,因為很多參加盛宴的賓客差點兒沒了呼吸和心跳,這是最先要處理的問題,而且在處理的過程中各方面的行動都十分迅速、非常周全並且具有專業水準,但在這之後該做些什麼呢?難道是把人們依賴的泡沫再重新製造出來?

    如果我們關注一下世界各地對危機的解決措施,得到的印象就是泡沫在重新被製造著。因為大部分措施的核心是政府從個人和各聯邦州那裡獲得大量資金,然後再根據主觀判斷把這筆資金分配給個人和各聯邦州:給汽車工業一些,給道路建設部門一些,給教育部門一些,給醫療保健部門一些,給兒童一些……而且不只德國,英國、法國和美國也在這樣做,但我們看不到任何一種對危機有說服力的構想,一種深思熟慮出的規劃,更別提一個真正的全新開始。其實人們目前只是集中力量,來避免危機爆發之前的錯誤再次發生——可很多錯誤都是被故意誇大的。

    如果這樣下去的話,那我們只會迎來一座新的泡沫大山和下一輪經濟危機,而且下一輪危機會比以往的更加嚴重。因為21世紀初的第一次危機打擊了企業,牽連了銀行,但國家毫髮無傷,而2008年的這場危機還牽連了國家,那麼下一次危機估計就會打擊到這三個方面。它將有新的內容,因為到時候經濟強國必須在國家層面上為自己編織出救護傘,所以現在還沒人可以想像得出新的危機會怎樣。這些都是悲觀的喪氣話嗎?不,倒不如說是面對現實的人非常清醒的表達。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