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設想英雄垂暮日,溫柔不住住何鄉?」
少壯做英雄夢,遲暮歸溫柔鄉,這恐怕是中國俠客最完美的人生理想。
「英雄夢」與「兒女情」不僅是中國人一直想兼而得之的東西,也是人類最本原的兩大衝動。在這兩大基本衝動面前,任何人幾乎都不能例外,只是「英雄夢」難以實現。於是,許多人便作沉溺於「兒女情」的幻想。
【事典】
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寵妾驪姬為使自己親生兒子奚齊被立為太子,就誣陷太子申生企圖用毒藥毒死國君,並說公子重耳是申生的同謀。結果,申生在自己的封地曲沃自殺,重耳逃出晉國,在外國過著流亡生活。
重耳一行來到齊國,齊桓公熱情接待他,並為他娶妻姜氏,送了他八十匹馬。在此之前,重耳曾在狄國、衛國等地流亡十多年,遇到有禮和無禮的待遇,挨過餓,向鄉下人討過飯,吃了許多苦。來到齊國,受到這樣好的招待,使重耳迷戀上了安逸的生活,從此,不思進取和回國復位。跟隨重耳流亡的大臣們都是晉國的貴族,他們不安於流亡生活,時時都想著回到晉國,恢復往日的地位。他們跟隨重耳,是因為他們看到重耳有志向、有抱負、有作為,希望有一天輔佐他登上晉君之位,自己也好得到應有的待遇。如今,他們看到重耳變成這個樣子,心裡很著急。於是他們在桑園裡聚集,商量著怎樣使公子重耳離開齊國。
不料,姜氏家中一個養蠶的侍女正在桑樹上採桑葉,重耳隨從們在樹下所說的話全都被她聽到了。這個侍女連忙回到家裡,就將這件事告訴了姜氏。姜氏是一個十分有志向的人,正對重耳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十分擔心,她也希望丈夫將來有所作為。為了不走露風聲,她把那個侍女殺掉,然後對重耳說:「您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難道您不想回國了嗎?」重耳不知她的意思,以為是在考察他,就急忙表示願意與姜氏長期廝守。
姜氏說:「您的隨從們一天也沒忘記回國,剛才他們還聚在一起商議著如何幫您離開齊國呢!」重耳大驚,忙問:「你聽誰說的?」
姜氏笑了笑,說:「我聽採桑侍女說的。別怕,知道消息的人我已經把她殺掉了。」
重耳搖了搖頭,說:「沒有的事。」姜氏又勸道:「快走吧!男子漢應該有遠大志向。留戀妻子,貪圖安逸,確實不是有出息的人所為。」重耳還是不肯走。
重耳手下有個謀臣,叫子犯,是重耳的舅舅,十分有決斷。姜氏就和他商量。二人定計,將重耳灌醉,然後把他抬上車,由眾隨從護送,乘著夜色,離開了齊國。等到重耳酒醒時,一行人早已出了齊國邊境。
【評議】
三國時期的周瑜在對付諸葛亮時總是以失敗而告終,尤其是以美人計來籠絡劉備,可謂貽笑千古,也才有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說法。實際上,周瑜的計策是十分高明的,只是遇上了諸葛亮和劉備這樣的特殊對像才失敗罷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沒有他的妻子和臣下的強制,也許他到老也不過是一介流落他鄉的寓公而已。所以,中國人又不無沉痛地總結出了這樣一個教訓:溫柔鄉是英雄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