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81章 得一士而國興·千慮一失
    【引言】

    古語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范蠡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智者,深通謀身之道,立於不敗之地。當越國滅吳之後,他看透了越王勾踐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的性格,預測到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的結局,毅然放棄了所謂的榮華富貴,隱跡江湖。而他的好友文種,卻因看不開世事,最終被越王賜死。然而,即使像范蠡這樣的聰明人也有失策的時候。

    【事典】

    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大夫范蠡等人侍奉越王勾踐,於是年大破吳師,迫使吳王夫差自殺,終於報仇雪恥。范蠡因功被封為上將軍。然而,他看出勾踐為人是「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於是,他便乘船浮海出走,北上入齊,隱姓埋名,自稱「鴟夷子皮」。並以計然富國之策經商,成為巨富,世稱「陶朱公」。

    後來,朱公的二兒子殺人犯罪,被囚禁在楚國。朱公說:「殺人抵命,理所應當。然我聽說『千金之子不死於市』,也許還有辦法解救。」便令他的小兒子到楚國去探望。臨行時,小兒子帶了一千鎰黃金,置於粗布袋中,並用一輛牛車裝載布袋。小兒子將要上路,朱公的大兒子也執意要去,百般央告,朱公就是不答應。大兒子十分不高興,對朱公道:「長子職責,名為『家督』,如今二弟犯罪,父親不派長子去探望,偏偏派小弟弟去,就等於是責我不賢了。」言罷,聲淚俱下,就要自殺。他的母親見狀,也向朱公為長子講情:「僅派少子前往,是否能救活二兒子,還未可知,如今又要白白地死了大兒子,怎麼能這樣呢?」朱公無奈,只好派大兒子也去探望,並寫信一封,令其長子攜帶,要大兒子至楚後務將信先交給他的老朋友莊先生。臨行時,朱公反覆叮囑長子道:「到了那裡,一定要將千鎰黃金送到莊先生家中,任憑他來處置,凡事悉聽莊先生,千萬不要和他爭辯。」

    大兒子到了楚國,找到了莊先生的家。只見莊先生家境貧寒,室無長物。幾間破舊的房屋靠近外城,前面是一大片菜地。當地居民皆為貧民,並無一家富戶。大兒子見狀,心中有些猶豫不決,不知是否應該把千金交給他。但迫於父命,不得不拿出朱公的信及千金送與莊先生。莊先生收下千金,看完信,便對朱公大兒子說道:「你可以走了,不要在這裡停留,如令弟果真被赦免出獄,也不要去追根問底。」大兒子告別莊先生出來,並未返回陶地,也不相信莊先生真有回天之力,挽救二弟一命。遂又用私自帶出來的黃金,去賄賂楚國的一些權貴。

    莊先生雖然家境貧寒,卻是安貧樂道的高士,交遊十分廣泛。他為人清廉,忠信正直,聞名於楚國。楚王及群臣,各地來楚的讀書人,都非常尊重他,把他當做傳業授道的師長。他之所以收下朱公大兒子送來的千金,並不是有意接受,只不過將千金視為信物罷了,準備將事情辦妥後再送還給朱公。當朱公的大兒子走後,他便對自己的妻子道:「這是朱公的黃金,如果我生病去世,你務必記著日後歸還於他。」

    於是,莊先生就選擇了一個適當時機進宮去會見楚王,對楚王道:「昨晚我觀星相,見天上有的星星位置不對,恐怕對楚國不利。」楚王歷來尊重莊先生,便問道:「如今該怎麼辦呢?」莊先生答道:「只有興德政,行善事,才可以消除。」楚王道:「先生您休息去吧!寡人立即照辦」。於是,楚王便派遣使者封閉了儲存金、銀、銅三錢的庫房。楚國受賄的權貴們得知消息,忙派人告訴朱公的大兒子道:「國王就要大赦,令弟可以得救了。」朱公的大兒子問道:「何以見得?」使者答道:「楚王每次大赦,都要封閉儲存三錢之庫。昨夜,三錢之庫已被楚王下令封閉。」大兒子不知楚王大赦,實出於莊先生之謀,私自忖道:「既已大赦,二弟自當釋放,枉送千金與莊先生,毫無意義,不如索回。」於是,大兒子又去見莊先生。莊先生見他到來,非常驚訝,問道:「你還沒有走嗎?」大兒子道:「是的。當初是為了二弟之事來見莊先生,如今聽說就要大赦,二弟自當會被釋放,所以特來向先生辭行。」莊先生知其來意,微笑說:「既然令弟會被釋放,那千金你還是取走吧!」大兒子並不謙讓,挺身進屋將黃金攜帶而出,昂然而去。

    莊先生覺得被小兒輩耍弄一番,心裡很不痛快,認為不講信義之人,不值得幫助。便再次入宮去見楚王,對楚王道:「君王大赦天下,以德回報是星辰移位之事,自然再好不過。可是,我在外面,聞聽陶地的富豪朱公子之子殺了人,現囚禁在楚國。他家用很多金錢來賄賂君王身邊的人,所以,外面紛紛傳說君王並不是體恤楚國百姓而實行大赦,實際上是為了朱公之子。」楚王聞言大怒道:「寡人雖然不德,又怎能為朱公之子而實行大赦呢?」逐下令將朱公之子斬首。朱公之子死後的第二天,楚王才正式下達赦令。朱公的大兒子只得帶著二弟的屍首返回家中。

    他們的母親和鄰里都很悲痛。只有朱公知道其中原委,喟然長歎道:「我本來就知道大兒子去,二兒必死,所以才不令其至楚。大兒非不愛其弟,只是吝惜錢財,不曉人之處世交往之道。莊先生乃義士,不是看重金錢,不過氣惱大兒不講信義罷了。大兒自幼與我一起受苦,知謀生不易,所以不輕易使財,故失信義於人。至於家中小兒,生長於富有之時,只知乘華車、騎駿馬、逐野兔,不知錢財來之不易,平時不吝惜錢財,因此我才執意要派小兒子前去。小兒子能辦到的事,大兒子卻辦不到,結果使二子被殺,此乃事之常理,不值得悲痛。我本來就日夜等待喪信的到來呀!」

    【評議】

    這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明知大兒子吝嗇,會使二兒子死於非命,但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這不是沒有知人之明,而是沒有決斷的毅力。在現實當中,為情所困而迷失理智的人,恐怕比比皆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