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更有甚者,狡兔未死,走狗即烹,封建統治者之刻薄寡恩,由此可見一斑。
【事典】
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62年)十月,秦國重新平定了上黨郡。接著,秦軍兵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攻陷皮牢;另一路由司馬梗率領,平定了太原。韓國、趙國非常恐慌,派遣蘇代攜厚禮去對當時秦國的相國應侯說:「武安君(即秦國著名將領白起的封號)俘虜了馬服子趙括,是嗎?」應侯說:「是的。」蘇代說:「趙國滅亡了,那麼秦王就能稱帝了,武安君也將位列三公。武安君為秦國戰無不勝,攻取七十多座城池,南面平定了鄢、郢,北面俘虜趙括四十萬大軍,即使是周公、召公、呂望的功績也不過如此啊!如今,趙國一旦滅亡,秦王就將稱帝,那麼武安君必定位列三公,你甘願處在他的下位嗎?即使你不想處在他的下位,你又能做什麼呢?秦國曾經攻打韓國,包圍邢丘,圍困上黨,上黨的百姓都紛紛逃往趙國,天下人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已經很久了。如今滅掉了趙國;它北部的百姓將歸附燕國,東部的百姓將歸附齊國,南部的人民將歸附韓國和魏國,那麼,你所能得到的百姓就沒有幾個人了。因此,不如借此機會命令韓、趙二國割地求和,不要再讓武安君建立功勳了。」應侯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
於是,應侯對秦王說,「秦兵疲勞不堪,不如讓韓、趙二國割地求和,以便讓士卒休整一下。」秦王聽從了他的意見。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了六城,雙方講和。雙方罷兵,白起聽到了這件事,從此與應侯不合。
九月,秦國又發兵,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趙國邯鄲。這時武安君生病,不能出征。四十九年正月,王陵開始攻打邯鄲,收效不大,秦發兵增援王陵。王陵損失了五個營的人馬。這時,武安君的病好了,秦王想派武安君代替王陵攻打邯鄲。武安君對秦王說:「邯鄲確實不容易攻打。諸侯要援救一天即可抵達,而那些諸侯怨恨秦國已經很久了。如今,秦國雖然攻破趙國的長平,但秦國的士卒也因此而傷亡過半,國內空虛。跋山涉水,不遠萬里去攻打別國的都城,如果趙國在城內作內應,諸侯攻打秦軍的外圍,秦軍就一定會被攻破。千萬不能這樣做啊!」
秦王親自讓武安君去代替王陵指揮攻打邯鄲,武安君不聽從。於是,秦王派應侯去勸說武安君,可是,他還是不肯聽從,就稱病在家休養。
秦王派王齕代替王陵率軍攻打邯鄲。九月間秦軍包圍了邯鄲,但這時候楚國和魏國公子一起領兵十萬進攻秦軍,秦軍死的死,逃的逃,損失了很多。武安君說:「秦王不聽我的勸告,今天又怎麼樣呢?」秦王聽說了,非常生氣,強令武安君出征,他仍不肯出征。於是,秦王免去武安君的爵位,貶為普通士伍,把他流放到陰密。他病勢嚴重,不能動身。過了三個月,諸侯軍隊進攻秦軍更為猛烈,秦軍派人回國報告求援。秦王就派人去把白起趕走,不准他居留在咸陽城。武安君只得離開咸陽,到了離城十里的杜郵。秦王與應侯及群臣商議說:「白起貶遭流放,心中不樂,內心不服,有怨言。」秦王派人賜給白起一把劍,讓他自殺。武安君在自刎前說:「我對上天犯了什麼罪,以至於落得個這樣的下場?」過了很久,他又說道:「我早就該死了。在長平之戰中,我用欺騙手段把趙國投降的四十多萬士兵全部活埋了,我真是死有餘辜。」說完,就自殺了。是時為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
【評議】
秦國是「尚首功」的虎狼之國,從來不講仁義道德,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由於政策得力,逐漸滅掉了其他的「仁義」之國。先賢所說的「不嗜殺者能一之」,得人心者得天下,又從何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