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接受前人的教訓,中國人歷來十分重視,因此才有了「前車之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樣的成語和告誡。然而,人似乎總是十分健忘,儘管有這樣那樣血淋淋的教訓,人們又總是會重蹈覆轍。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時刻牢記歷史的教訓,如果真的能以史為鑒,那就真的能建功立業了。
【事典】
秦昭王時,秦國在政治和軍事上處於明顯的優勢,於是,秦昭王對左右的大臣說:「現在的韓、魏比當初強嗎?」大臣們都說,不如當初強。秦昭王又問:「現在韓國的如耳、魏國的魏齊是不是比以前的孟嘗君、芒卯更有才能呢?」大臣們說,不如。秦昭王又問道:「當初,以孟嘗君和芒卯那樣的才能,統率著強大的韓、魏軍隊來攻打秦國,都對我們無可奈何,現在,以無能的魏國和齊國,率領著弱小的韓國和魏國的軍隊來進攻秦國,他們結局是怎麼樣應該很清楚的了。」左右大臣都說,您說得太對了。
這時大臣中期推開身前的琴對秦王說:「大王對天下的估計是錯的,為什麼呢?從前,晉國的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氏、趙氏、韓氏這六個卿相家族,智氏是最強大的,它滅掉了范氏、中行氏,又率領韓氏、魏氏兩家在晉陽圍攻趙襄子,利用晉水淹沒了晉陽城,當時晉陽城頭離水面只有六尺高。後來,趙襄子又秘密聯合韓、魏兩家,一起滅亡了智氏。智氏身死國亡,為天下人所譏笑。如今秦國的強大超不過智伯,韓國和魏國雖然已然弱小,也比趙襄子被圍在晉陽時強得多。這正是韓國和魏國使用計謀的時候啊!希望大王切不可掉以輕心。」
【評議】
智伯本是晉國各卿相中最為強大的一家,但由於傲慢疏忽,終於被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打敗了,這才形成了後來的韓、趙、魏三國。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記取歷史教訓,不為一時的優勢所迷惑,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也許,正是因為秦國善於吸取歷史教訓,才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最終統一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