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王朝處理政務的中樞原本是由宰相府一力承當,當年的太尉府所能行使的權利甚至不會比相府裡的兵曹多多少,更多只不過是一個虛職罷了,後來皇帝生怕所有權利集中於宰相一個人身上,對皇權威脅甚大,於是歷代皇帝便開始變相地不斷削弱宰相的權利。
大約三百多年前,當年的夏肅宗皇帝把相府裡的兵曹獨立了出來,成立了經略詹事府,專管軍事,從此以後相府就不能再干預軍事。
然而他還是不放心,於是過了幾年乾脆就把相國這個職位給撤銷了,成立了尚書檯六部司,把宰相的權利分給吏、兵、禮、工、刑、戶六司,每司的長官為司使,秩俸比同九卿,六司的長官稱為尚書令,並設左右僕射輔佐,尚書令和左右僕射變成了實際上的宰相和副相。
但此時的尚書令手上的權利已經不如當年,只能是勉強與太尉平起平坐,後來太尉又兼領經略詹事府的大都督後,實際權利甚至超過了尚書令,然後肅宗皇帝的兒子穆宗又開始擔心了,恢復設置太宰的職位,總督六部司使,成為掌握實權的宰相,這才使相府和太尉府又重新回到原來的軌道。
繞了一大圈,又走回原來的路子,皇帝自然不甘心,於是,到了肅宗的孫子睿宗上台後,他又做了一項更大的變動,那就是成立內閣。
所謂內閣,其實不過是皇帝在自己書房乾清閣裡成立的一個小會議室。
剛開始,只不過是皇帝和一些重要大臣在討論一些機密大事的地方,後來慢慢地就演變成一個處理帝國國家大事的專門機構。
參與其中的,一般都是皇帝最為親信的大臣,如宰相、九卿、六部司使、副使,甚至九卿中的少卿也都有可能。
這些重要的大臣和皇帝商討形成決議後,便將決議內容交由乾清閣的文書官侍讀學士草擬成詔書經由皇帝批准後頒布天下。
久而久之,由六名內閣大臣們和八名內閣侍讀學士組成的內閣,就慢慢地組成了帝國最為有權利的一個機構,它慢慢地取代了相府和太尉府的大部分權責。
但隨著帝國皇權慢慢地旁落後,內閣機構就開始被荒廢了,到了惠文皇帝這一代,索性把乾清閣裡面原本應有的六名閣臣編製縮減為四人,而且目前這四個人分別兼任太宰、太尉、御史大夫、太常正卿,平日裡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空上內閣。
而侍讀學士八個人的編制雖然不變,但其中的五個人早已經外放,要麼擔任各部司要職,要麼就是地方州郡大臣,剩下的三個人平日裡清閒無事,至此,興旺了兩百多年的內閣制似乎就要正式走向壽終正寢。
然而,今日天子突然冒出說要填補一名內閣的侍讀學士,進乾清閣,這不由讓蔡陽和夏休二人滿臉愕然,然而這還不是最驚訝的,他們驚訝的是,這侍讀學士還要從郎官生中錄取,這就太耐人尋味了。
這皇帝沒病吧?
誠然,乾清閣內閣侍讀學士的品秩並不高,只相當於六品銜,但他的地位卻崇高無比,因為他是皇帝的秘書,接觸的都是國家機密大事,歷來能夠進入內閣的成為侍讀學士的,無一不是背後有著深厚的背景,只要進了閣,在裡面磨練一段時間,日後必定是飛黃騰達,榮耀無比,而且帝國還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那就是只有擔任過侍讀學士職位,日後才有資格問鼎三公,進入內閣成為閣臣,可以說這是一個用來鍍金的崗位。
現在皇帝準備把一名郎官生直接調進內閣擔任侍讀學士,這完全是打破了約定俗成的習慣,郎官生本身是武職,而侍讀學士是文職,兩者毫不相干,而且侍讀學士一般來說都是從各地孝廉或者是各部司歷練了多年的人才中挑選,所以皇帝這麼做,不由得讓底下的人是丈二摸不著頭腦。
但同時,他們心裡也是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姑且不論皇帝心裡打的是什麼算盤,內閣侍讀學士,這可是一個巨大的餡餅啊,如果是自己的人拿下,日後絕對是一支強大的幫助力量。
目前內閣中的八名侍讀學士,五個人已經外放任職,剩下三人,肯定會在夏休卸任後受到重用,那麼增補進去的這名學士,豈不是成了香餑餑。
「陛下,按祖制,乾清閣裡應有大學士閣臣六人,侍讀學士八人,目前閣臣缺二人,而侍讀學士名義上有八人,但實際上卻只有三人在崗,不知陛下為何只增補一人?」沉吟了一下,夏休還是忍不住開口了,他不想去問皇帝,為何會從郎官生中挑選,他更在意的是,皇帝突然增加一個侍讀學士的用意在哪裡。
當然,他不好直接就這麼問,他只能是旁敲側擊。
皇帝看了他一眼,似乎早料到他有此一問,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道:「閣臣的話,以後就按無定數來定吧,至於侍讀學士,朕的想法是,多少閣臣,就配多少侍讀學士,免得浪費人才,剛好,現在內閣有四位閣臣,那麼相應的侍讀學士也應以有四人,所以目前是缺了一人,朕想,反正去年剛舉過孝廉,今年明年後年都沒有再舉,朝中又沒有比較像樣的,乾脆就從郎官生中選拔一人吧,也算是文武全才。」
「陛下英明!」
聽到皇帝不厭其詳地解釋一大羅鍋,在場的大佬挑不出有什麼毛病,只能表示敬服,那麼關鍵點就是這個侍讀學士的名額到底會落在誰的頭上,落在哪家了。
夏休迅速和蔡陽對視了一眼,然後一起又把目光投向了御史大夫尹典,三人目光交錯,登時在空中激起一道無形的火花。
尹典原本是北方雄主燕王劉貞的門客,經燕王保舉,舉范陽孝廉,一路高昇至目前的御史大夫兼尚書省右僕射,乃是下一屆尚書檯尚書令有力爭奪者之一,名副其實的燕王系人物。
彼此眼光交流了一番,便是各自知道了對方的底細,現在三個人手中都掌握著一張不錯的王牌,夏休手裡的是皇甫松,他自小就博學多才,在京州素有神童的稱號,雖然目前在郎官比賽中成績不算很理想,但終究也是進入了四強。
尹典支持的曹毗也非弱者,自小在戰神殿修習的他,詩文詞句根本不在話下。
至於蔡陽手裡的王牌,蔡禾,那就更牛了,他哥哥蔡言,乃是有名的炎興七子之一,他父親安奉伯蔡奉和荊南名士荀松等人並稱十大家,蔡陽自己也是舉孝廉出身,三屆離園酒會會元首,蔡陽的侄子蔡存翰林院主薄,一代著名的文豪,可以說蔡家文聲顯赫,在大夏王朝的文學界中稱得上是文學世家。
外人還特意給蔡家送上一個世家文中泰斗,上京五蔡為首的美稱,而這五蔡指的便是蔡陽、蔡奉、蔡存、蔡言、蔡禾五人,身為五蔡之一,這蔡禾自然功底不凡,甚至可以說,絕對是郎官比賽中文比頭名的最有力爭奪者。
也因此,三人眼神交流完畢之後,蔡陽眼神頓時明顯亮了起來。
「陛下,既然已經定下了,那不知道今年文比的成績出來了沒有?」經略詹事府左都督王庸看了蔡陽一眼,神領神會地問道,今天這場內閣會議,按道理跟他是毫無關係的,直到目前,他仍然不知道皇帝把自己召過來所謂何事,問了頂頭上司蔡陽,後者也是語焉不詳。
該不會是要出什麼ど蛾子吧?他心裡有些惴惴不安,因此只能是偷偷地一直把詢問的目光投向蔡陽,希望祈求幫助,而後者明顯給了他一個鎮靜的眼神,讓他頓時放心了不少。
於是看到蔡陽有些迫不及待的眼神,便立刻跳了出來,替他的頂頭上司發問。
惠文皇帝看了他一眼,依舊是笑了笑,指了指一名貓著腰走進來的小黃門,說道:「這不就來了。」
「陛下!東平侯已在殿外候旨。」那小黃門稟報道。
「宣他進來吧。」惠文皇帝不緊不慢地吩咐道。
而蔡陽等人又是迅速地把目光一縮,原來,那空著的位置是要給劉裔的。
正想著,劉裔已經率領兩名紅袍小吏端著卷盤走了進來,給皇帝行過大禮後,便命那兩名小吏把卷盤放到早已準備好的一張圓桌上。
「陛下,郎官京比最後一場文比的成績已經出來了。」劉裔把目光轉向場內每一位大佬臉上各是停留了幾秒,緩緩地接著說道,「排名頭位的是…」
說到這裡,他故意賣了個關子,停了一下,然後看了眾人一圈,意味深長地笑著,似乎很滿意眾人緊張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