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不追擊的原因是兩個與的作戰,士兵們確實需要休息了,另外重要的還是補給問題,這個一直是個大問題,秦軍知道大戰還在後面,他們現在就是要休整,因此只是讓突厥斯坦繼續組織人馬襲擾敵軍,大部隊則休整訓練,趁著英、意軍隊休整,秦、突厥方面也需要休息,尤其是突厥方面,立國到現在,就在打仗,士兵基本都是招募的農民、工人、一群愛國分子,根本沒有接受國訓練,還好他們一直對陣的是意大利人,但是忘記了希望他們能迅速發揮作用,不要任何情況都要秦國保護他們,秦國沒有那個義務,所以秦軍在休整的時候,另外還要幫助突厥訓練出一支完整的陸軍,以後他們就是對付英軍的主力。
而突厥斯坦方面也很配合,他們的大部分武器都是用的英國的武器,不夠部分則是用秦國的武器,初步計劃訓練一支30萬人的陸軍,以及一直空軍,為此王九齡還無常支援了200萬元給他們,另外還有一千萬低息貸款給他們,以幫助他們迅速穩定國計民生。
而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也同樣得到了王九齡的貸款和支援,錫克人也得到了秦國的支持,因為王九齡的人發現力蘇俄的人在滲透,所以錫克國雖然不怎麼樣,但還是拉攏他們,免得被蘇俄利用來對付秦國。
而英軍之所以退兵除了軍事上的考慮,最主要的是英國的經濟狀況,馬來亞、新加坡、緬甸丟失,英國股市已經在急劇的動盪,但是英國人更多的是同仇敵愾,要雪恥。
不過自從印度的英軍被消滅了一波又一波,印度被佔了一塊又一塊,英國人除了憤怒之外,更多的是經濟進一步惡化,印度是英國工業的輸出地,和原材料的輸入地,印度丟失,無數開印度生活的工廠紛紛倒閉,他們已經一多月沒開工了,本來他們還能堅持,可是股市的動盪,他們無數人一夜之間變成了窮光蛋,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公認的工資也發不起,工廠倒閉,英國無數人又失業了,很多人走上了街頭,要求無能內閣下台,只有喬治五世知道丘吉爾的能力,可是大勢不可違,這也不是丘吉爾的錯。
英國人一敗再敗,那些自治領也乘機要求獨立,英國人在也坐不住了,秦軍什麼時候能打敗,他們心裡沒有底,秦軍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英國人只知道秦軍很能打,但是到底有多厲害,英國人心裡沒有底,所以必須撤軍,要不然殖民地會丟光,沒有殖民地,沒有龐大的市場,英國就什麼都不是,沒有錢去維護世界第一的海軍。
秦軍厲害是不假,但是秦軍的短處是他們只能在他們國家附近作戰,距離遠了,沒有彈藥,秦軍不可能那刺刀跟英軍大,所以秦國人什麼時候打都可以,用不著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