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首富黃光裕 第5章 碎秸篇 (4)
    此時,黃光裕培育的關係果真起到了作用——過了一段時間,相懷珠給該處打電話說,北京總隊以前曾查過鵬潤公司的案子,讓該處在辦理時不要費太多警力,不要費太長時間,盡快有個結果,給局裡打報告。過了幾天,相懷珠又給該處打電話說,他與許鍾民、黃光裕認識多年,關係很好,黃光裕可以主動到該處說明情況,希望不要對黃光裕採取強制措施。但這一次,黃光裕再也不像上次那麼幸運了。

    另外,北京市思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玉棟案發後,商務部條法司巡視員郭京毅、外資司前副司長鄧湛、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外企註冊局副局長劉偉等一批高官相繼落馬,由此牽出一個龐雜的政商關係網,黃光裕也牽涉其間。

    在國美電器借殼上市過程中,最讓人疑慮的是黃光裕留下了35%的股份。對此,黃光裕曾公開表示,是為規避商務部對合資商業企業外資比例的規定(不超過65%)。但事實上,在黃光裕報批此事時,商務部適用的是1999年頒布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該辦法中規定的上限只有49%,65%的外資比例已大大超限。

    據媒體透露,黃光裕與該案中的政商紐帶、思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玉棟過從甚密。張玉棟自從1996年從商務部下海成立思峰律師事務所開始,就一直在黃光裕的「老巢」鵬潤大廈B605室辦公,直到近三四年才搬到位於東長安街的商務部對面的辦公樓。

    兩人不止是房東和租客的關係。近幾年來,張玉棟與黃光裕至少每隔兩周都要電話聯繫或碰面一次。黃光裕非常欣賞張玉棟的資本運作能力,也不止一次地表示「做PE、玩資本比賣家電賺錢快多了」。有趣的是,國美電器整個借殼上市的操作手法,與張玉棟設計的幫助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或外資併購中國企業的框架如出一轍。

    有人如此評價幾個人的關係:在黃光裕與權貴的交往中,張玉棟和許鍾民是兩位「公關總監」,一手牽著「山東幫」,一手拉著「潮汕幫」,連超則是黃光裕的「財務總監」。

    另外,在商務部條法司巡視員郭京毅、外資司前副司長鄧湛等官員的案件審理過程中,有官員供認黃光裕在海外上市和併購永樂時曾多次行賄。而從8月13日商務部條法司正司級巡視員郭京毅被「雙規」,到11月17日黃光裕被查,其間相隔僅三個月。

    從2006年7月18日國美向永樂提出收購建議開始,到7月25日雙方啟動合併,過程快得驚人。而從中折射出的問題是,其審批速度之快,確實遠遠超出外資併購的常規時間。

    更有人指出這樣的細節,為黃光裕與商務部有關官員關係密切提供了佐證的,就是首富的座駕邁巴赫常常掛的是商務部的牌照。

    在2010年5月21日開庭宣判的郭京毅案,被控的受賄名目中包括黃光裕公司分兩筆行賄的110萬元,以幫助後者在股權變更、反壟斷審查等事項上提供幫助。但讓人頗意外的是,黃光裕對郭京毅行賄的事實,卻在黃光裕案中隻字未提……

    由此可見,2006年10月爆出的違規貸款案,對黃光裕而言是一個轉折點——之前他涉及更多的是原罪問題;而此之後,他沒有洗腳上岸,卻在現罪的「地雷陣」中越走越遠。

    那麼,黃光裕走到今天這一步,到底栽在了哪裡?答案是:「路徑依賴」。

    和黃光裕同時代的企業家,發家路徑基本上相似,而且具有差不多同樣的性格特點,無非是憑藉著聰明、勤奮、大膽、敏銳的商業眼光,以及種種灰色手段,從草莽之中迅速崛起。

    因為早年的一些灰色經歷,比如涉嫌販賣走私電器、比如官商勾結,讓黃光裕過分依賴於這種「灰色軌跡」。其實,當時的很多企業家都有過這種「灰色軌跡」,也有過原罪,但他們在企業發展壯大後,知道開始痛改前非、改變企業的發展路徑,最終得以健康發展。但不同的是,黃光裕的個性更為張揚,不知道及時反省和修正自己的路徑,所以一直走到了懸崖邊上,最終從懸崖上墜落下去。

    不少企業家和黃光裕一樣,因為通過賄賂一些官員可以很方便地獲取超常規的利潤,便主動地在一些官員身上加大投資,為自己購買某種特權。一些非常具有野心的企業家通過金錢收買一些官員之後,其心態、行為模式必然發生某種微妙的變化。他們會蠻橫地對待交易夥伴、第三者,甚至會肆無忌憚地操縱市場。在自大心理驅動下,他們會謀求企業超常規的擴張,盲目追求全國第一、世界第一。這種狂妄、放縱、肆無忌憚,最終給他們招來災禍。

    過分貪婪、不知自律,過於依賴於「灰色路徑」而不知警醒,其結局只會像詩人穆旦描繪的那樣:

    呵,永遠關閉了,歎息也不能打開它

    我的心靈投資的銀行已經關閉

    留下破產的我,面對嚴厲的歲月

    獨自面對那些喪失的財富,喪失的自己

    五、落馬高官為什麼消失不見?

    「一個問題富豪的背後站著一群問題官員。」這是小說《駐京辦》裡的一句話。

    黃光裕案似乎再次印證了這一點。自從2008年11月17日他突然招致公安機關的拘查開始,有如踩爆了一串連環雷,在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裡辟辟啪啪炸響不停,引發了一次又一次官場地震:

    在2006年10月爆出的違規貸款案中,黃光裕最終涉險過關,但他從此一直未脫離相關部門的監控視線。在秘密調查過程中,黃光裕與商務部條法司巡視員(正司級)郭京毅及北京思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玉棟的「三角關係」成為重點徹查對象。無論是2004年國美電器在香港上市,還是2006年對國美永樂併購案所進行的反壟斷審查中,都有三者互相勾結、尋租的影子。在取得了大量證據之後,2008年8月13日,郭京毅因涉嫌受賄被「雙規」,而張玉棟等人也牽涉其中。

    在郭京毅等人落馬之前的2008年6月28日,有「中國第一執行局長」之稱的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執行局局長楊賢才,被懷疑在執行拍賣中涉及貪污舞弊,被中紀委「雙規」,並直接導致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大法官黃松有於當年10月底落馬。黃松有與黃光裕是潮汕老鄉,也常有往來,據傳也涉及黃案之中。黃松有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因涉嫌貪污腐化而落馬的最高級別的司法系統官員。

    2008年12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司長許滿鋼被中央紀委調查。

    2009年1月12日,在位於北京天安門斜對面的公安部行政大樓裡,正在辦公室裡工作的原公安部部長助理鄭少東,突然被數名紀檢幹部攔住,他的一些前同事被要求控制局面。手足失措的鄭少東並沒有表示出太過激烈的言行,只是難掩一臉的尷尬之情。鄭少東有「警界少帥」之譽,其仕途曾經如春花般燦爛,如今突然凋零,讓很多人感到驚詫與意外。

    與鄭少東同時被「雙規」的,還有原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兼北京直屬總隊總隊長相懷珠。根據檢方後來的起訴指控,黃光裕旗下的國美電器、鵬潤地產分別向公安部經偵局副局長相懷珠行賄106萬元,向北京市公安局經偵處民警靳紅利行賄150萬元,向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一處處長孫海渟行賄100萬元,向北京市國稅局稽查局檢查科科長梁叢林及其同事凌偉各行賄50萬元。

    事情並未到此為止。根據黃光裕案、鄭少東案相關涉案人招供的線索,相關部門掌握了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違法違紀的事實,並在調查時發現陳紹基有巨額資產來源不明問題。另外,還初步查出陳紹基涉嫌受賄、由其家屬收取受賄資金的事實。2009年4月11日,陳紹基被有關部門控制並接受調查。而一天之後的4月12日,曾任廣東省紀委書記、後調任浙江省紀委書記的王華元也被中紀委「帶走」調查。據悉,王華元被調查,主要涉及其在廣東任職期間的相關問題。

    三位正副部長級高官相繼落馬,無異於一場令人極為震驚的官場地震,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黃光裕案的複雜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陳紹基、鄭少東等人都先後發表過一些「特殊言論」。2008年「兩會」期間,在討論「兩高」報告時,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陳紹基就建議:在國慶60週年時,對罪行較輕的罪犯實行特赦,「這將會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當年的「兩會」上,陳紹基還建議縮小死刑的適用範圍。而到了2008年12月份,黃光裕出事不久,鄭少東便拋出了「慎刑論」,主張對負責企業正常經營的高管人員「要慎用拘留、逮捕措施」。坊間還有傳聞,說鄭少東曾為黃光裕妻子杜鵑通風報信,幫助其外逃。

    2009年12月底,前上海公安局副局長朱影正式被刑拘。據媒體瞭解,朱影在上海公安局任職期間主要分管「經偵」,年初調離崗位至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任副局長。知情人士透露,朱影調離公安系統主要因黃光裕案發,到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是徒有職務名稱並未到任,實為接受調查。

    事後,有網友戲謔,稱陳紹基、鄭少東、王華元等人為「潛伏的腐敗官員」。當然,從事態的發展來看,「潛伏的腐敗官員」恐怕不止以上幾位。

    這些涉案高官數量之多、地域之廣、官位之高,是很讓人震驚的。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從後來一審判決書來看,黃光裕案並未發現很多高官牽涉其中,最終被起訴的也就公安、國稅系統中的幾名司局級官員。法庭的冷靜與之前媒體爭相披露內幕的熱鬧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值得琢磨的是此案律師簽署的保密協議。按常理,一般的案件很少有律師出具保密文件的情況。所以,有人覺得此舉有點不可思議:「這是否意味著本案有可能涉及高層次的機密吧?」

    2009年初,不少媒體爆出了「黃光裕自殺未遂」的傳聞。當時媒體分析說,黃光裕自殺的原因是「他不斷爆料,供出與己相關的官商界人物,而隨著一些高官政要被調查或拘捕,黃自感罪孽深重,不但難逃法網,今後亦無顏重出江湖,因而萌生死意」。

    後來有媒體通過相關知情人瞭解到,黃光裕從沒有自殺過,而且,當黃光裕被問及自殺事件時還微笑地說:「我的命就這麼不值錢嗎?」

    據瞭解他的人說,黃光裕是個聰明人。對於他來講,最優的選擇就是減少刑罰、盡量防止資產被過多查沒,以求服刑之後東山再起。

    六、是否會引發富豪外走浪潮?

    《洛杉磯時報》在2010年5月18日的一篇相關報道中說,黃光裕突然倒台反映出中國企業家地位的不確定性,中國的經濟繁榮造就了上百位億萬富翁,但人們卻普遍抱怨這些人存在不法行為。

    報道援引香港城市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鄭宇碩的話說,黃光裕等中國富豪的倒台,彰顯了中國普遍存在的逃稅問題以及野心勃勃的企業家和官員之間的廣泛聯繫。猖獗的腐敗現象,以至於商界人士普遍認為要想做生意就得行賄;當官員們或因為腐敗或由於派系鬥爭而遭遇麻煩時,那些與之聯手的商界集團往往也會陷入困境。

    同一天的英國《衛報》做了一篇題為《中國家電大亨成為該國最富囚徒》的報道。報道如此說,「是什麼原因促使政府對黃光裕展開刑事調查目前還不清楚,但有人認為,黃光裕結交上層人物的努力使他成了被打擊的靶子。」報道還援引胡潤的話說,「如果你去討好某位特定政治人物,那麼他的敵人也將成為你的敵人。」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如此分析道:「主角黃光裕的發家進程,是公共權力私性化,逐步淪落為權勢者尋租工具,進而與資本進行緊鑼密鼓勾兌的歷史。黃光裕們深知,要想發家,並且保住家業,不能將資本兌換為權力網絡的入場券,終究危乎殆哉!畢竟現有的法律體系,無論是憲法還是物權法,對於私有產權的保護,似乎多所保留。私權神聖的觀念,尚未形諸立法,亦未成為基本的法權觀念。作為市民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遲遲不見頒行,堪為一例。在此條件下,既存體制不能容忍另一種權力做大,或者,至少對其多所猜忌,這使得某種意義上,巨額財富反倒頓成心腹之患。在此,資本的貪婪本性與權力的擴張勢能不僅互為知己,而且,基於相互深刻的不信任,一不小心,勢必形同水火。」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