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尚志 第42章 髮際線上的時尚秀
    時尚雜誌編輯小丁好像在等待一場莊嚴的儀式。模特、攝影師、妝容、燈光、服裝、忙前忙後的助手……一切就緒,只差主角。」拍大片總要經歷這樣的等待,以往等的大約是某個耍大牌的明星,這次卻不同,而是髮型師薩姆·麥克奈特(SamMcKniqht)。他出場時面帶微笑,從外形到氣質都是個普通的英國老頭,與髮型設計教父的名號有些距離。他的髮型是中年禿頂的常見解決方案,盡量短。白髮斑駁其中。薩姆對借來的服裝不甚滿意,他需要的是恰好沒有借來的白襯衣和黑褲子。小丁匆忙帶著助理去附近的服裝店淘,回來的時候薩姆已經開始為第一位模特打理頭髮。眾人無聲地觀看,偶有輕聲讚歎,薩姆在進行一場表演,刀起剪落,模特被剪成極短的短髮。薩姆端詳著作品,像是一幕結束,在考慮如何謝幕,眾人也猶豫著要不要鼓掌,突然他從手提袋裡掏出一頂假髮,套在模特頭上。

    薩姆·麥克奈特作為潘婷的品牌大使首次來訪中國,不僅是個髮型師,還是個時尚明星。這依仗於他與名流的合作,其中一位便是去世十週年的戴安娜王妃,從1990年起,由薩姆為戴妃設計、修剪那頭金色標誌短髮。與薩姆聊天並不是件放鬆的事兒,可能他更善於用剪刀表達,而不是語言。

    大學時學的是教師專業,畢業後在倫敦做過DJ、餐廳服務生,工作地點附近恰好有家美發沙龍,薩姆前去一試身手,便留了下來。他不是學院派,沒有經過美發學院的培訓,走的是沙龍學徒路線。因為沙龍的知名度,1978年他獲得了與英國版《Vogue》合作的機會,之後打理過的明星包括麥當娜、妮可·基得曼、凱特·摩絲、吉賽爾·邦臣等。去年英國版《Vogue》十二期封面中,有八幅由薩姆合作拍攝。除了時尚媒體,他也頻頻出現於大牌的時裝發佈會,與Dolce&Gabbana合作了七年,與迪奧的關係也持續了十一年。

    今年7月在瓦倫蒂諾四十五週年回顧展上,薩姆為四十多個模特設計了復古髮型。當然,他還有二十個助手。時尚媒體使他由學徒成為髮型師,名流合作則造就了這位髮型設計教父。與拍攝現場的各色相反,薩姆還十分謙遜,他說髮型設計只是時尚鏈條一環,要服從整體,如若與他人意見合,倒也不會拍桌子跺腳,而是討論。髮型師與化妝師、攝影師以及策劃者,地位平等。薩姆記取名流的惠澤,將溝通與技藝看得同等重要,更謹小慎微,不多談名流逸聞。對於戴妃,他只說那頭標誌短髮既要照顧皇室威嚴又要體現名流風尚,唯一說到的八卦是關於凱特·摩絲,名模頭髮稀疏,為了顯得自然,往往要花上一、兩個鐘頭。薩姆將自己的發

    型風格形容為:閃亮、健康、性感、豐盈、便捷。這次來中國,薩姆將與兩家中國時尚媒體合作拍攝,小丁是合作者之一,他雖然被大師的假髮給驚著了,但依然頗感榮幸與崇敬,他認為薩姆的風格並非奇巧的英國式,而是講求實用、具有古典美的美國式,技藝沒得說,絕不是為了造型而造型,離了鎂光燈,依舊有型。

    小丁戲言,中國也有薩姆式人物,比如跟他合作多次的髮型師馬玉。薩姆有服務皇室背景,馬玉為中國女國家領導人剪過頭。可說到參與時尚和傳媒,大部分情況下,馬玉依舊是個創意的執行者。2002年,第一次與時尚雜誌合作,主題是波西米亞,不明所以的他被編輯上了一課,在卷髮中摻雜上錄像帶帶芯,算是完成作業,這次他自稱找著點兒了。現在馬玉也是時尚圈知名的造型師,明星、名模多是常客,可他概括不了自己的風格。與小丁合作時,多是拿一張國外現成的作品,小丁像總導演似的闡述涵義佈置任務,馬玉的創意空間略顯狹窄。他的職業經歷也像是中國美發史的一個截面。1990年代初,應著亞運會引起的愛美風潮,他到職業學校學起美容美發專業,當時高級髮廊的師傅都是高薪職業。

    分配到崇文門飯店後,見識了中國老派髮型的打造:髮根統統吹起,像毛帽子似的扣頭上,能保持一星期不變。1994年北京第一家迪廳和平HOUSE開張後,轉戰賽特飯店的馬玉開始接待時髦來客,只求造型,不求持久,艾是其中一個。與時尚的接觸源自1997年的中國時裝周,馬玉第一次為模特做頭髮,還被脾氣大的名模臭罵,後來倒成了朋友。現在馬玉的工作室也是往來皆名流,他對拉關係談交情也漸漸看不上了:「整天幫他們分析家裡的情況,今天的心情,實在分心。溝通實際上是在彌補技術上的不足。」目前他的工作重點正向影視傳媒轉移,在北京電視台一檔節目做嘉賓,」他們要形象健康,不那麼GAY的,於是就找到我。」他職業生涯中最津津樂道的橋段也與電視有關——幫助東方時空主持人改造形象。事先要經過洗腦,新聞評論部的主持人要不苟言笑,嚴肅大方,不能像綜

    藝主持人那麼隨便。講起其中八卦,馬玉毫不吝嗇:「白巖松髮質濃厚,像頂帽子,改造重點是打薄;水均益的白髮是個大問題,以前染得過黑,還有觀眾寫信要求他把'假髮'摘掉;敬一丹傾向於自然,稍微過分點的造型和妝容都接受不了;還有一個新來的女主持人,頭髮稀薄,麻煩得要命,又裝假髮又狂噴發膠,這個女主持人叫柴靜……

    2004年,素有美發界《Vogue》之稱的意大利專業美發雜誌《ESTETICA》進入中國,中文版主編張瑩說:「這是個絕好的時機。」沙宣美發學院在中國經歷了七年的虧損開始盈利,來自英國的TONI&GUY也登陸中國,國內從業者經歷過1990年代一窩蜂的良莠不齊的美發學校後,開始接受正規培訓和國際熏染,也出現了像馬玉一樣的嘗試接觸時尚的髮型師,做頭發起家的東田和吉米漸漸樹立起個人名望。張瑩回憶沙宣美發學院美國教育總監凱瑟琳的一番話:「中國髮型師使人大吃一驚,他們完全沒有別國從業者的排斥,而是像海綿一樣善於吸收,極快地學習。」如同時裝設計師的社會地位變遷,是裁縫-設計師-時尚引領者的跳躍,髮型從業者的職業定位也一脈相承,必定要經過剃頭匠-髮型師-時尚明星的過程。中國從2004年起已經開始了參與時尚的髮型師,而發掘個人風格、塑造個人形象的明星髮型師也在成長中。

    對髮型的潮流變化有個誤區,那都是髮型師憑空想出來的,實際上走得也是時尚界的套路-風向由大品牌掌控。全球四大美發品牌是威娜、歐萊雅、沙宣和歌薇,每年都會舉行兩到四次髮型時尚趨勢發佈,大都口徑一致,配合服裝潮流走向。比如今年常見的泡泡袖,與之搭配的便是中短髮的流行。其中時尚媒體、明星文化,甚至社會、政治事件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說板寸的流行與當時政治風氣相關,那1990年代男青年最愛的搓坡(頸部或鬢角有一斜坡,長髮蓋在上面,甩起來倍兒帥)就是港台文化的餘韻。《穿普拉達的女魔頭》有一段,米蘭達訓斥穿著藍毛衣的助理,大意是說:不論你是迎合還是抗拒,有意或者無意,總會掉進時尚的圈套。髮型也有個活生生的例子,現在大街小巷都能做的韓日范兒,講求柔美、蓬鬆,自然大卷,其實源自二戰後一位叫川島文夫的日本髮型師,他從沙宣美發學院取經而歸,結合日本人髮質推行了這一造型,而當時沙宣之所以走陰柔路線,因為那是個戰火過後煥發生機的年代,豪華風氣抬頭,優美女性曲線取代陰暗氣氛,為了配合迪奧的NewLook,頭髮也秀美了起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