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影
在中國很多地方,直到20世紀80年代,看露天電影一直是人們最大的樂事和享受。
露天電影就是在外面播放的電影,沒有固定的場所,所以,銀幕也可以掛在任何部位,籃球架上,兩棵樹之間都可以。
每當要放映電影的時候,不論是春夏秋冬、嚴寒酷暑,人們都如過節般快樂,特別是小孩子們,蹦蹦跳跳把這個消息傳向四方。用不了多久,這個好消息就會像長了翅膀似的,十里八村的人就都知道了。當然,最積極的還是那些小孩子們,纏著媽媽早點吃飯,然後,匆匆忙忙吃幾口就趕往放電影的地方去了。因為是露天的,沒有坐的地方,於是,小夥伴們就從家裡抱著小板凳來到空地上開始等著。在電影正式播放以前,幕布前面早已經被大大小小、各式各樣、高低不齊的板凳佔滿了。常常是三四個板凳佔七八個人的地兒。這個時候,是小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或是玩沙包,或是捉迷藏,或者直接跑到放電影的師傅那裡去打探電影的名字。總之,有忙不完的事情……
露天電影的設備一般比較差,所以,常常會突然壞掉。於是,在放映員修理的時候,白色光依然會照著幕布,一些調皮的孩子就會順著放映機的光線表演一些「手技」。其實,就是鬧著玩,但是,卻成為一部特色「影片」。
來得晚的觀眾因為沒有佔據到好的位置,索性就跑到銀幕背面去觀看。
電影結束之後,在回家的路上,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談論關於電影的情節。直到第二天,人們還會圍在一起談論,甚至背誦電影裡的台詞,哼唱電影裡的插曲。
當然,看露天電影也很辛苦。夏天的時候,蚊子猖狂,自然免不了被叮咬。冬天的時候,寒風凜冽,卻不能阻止人們的渴望。自然條件的苛刻基本不會給想看電影的人們造成任何影響。倒是停電在那個年代是常有的事,看到盡興處,銀幕突然莫名其妙地一黑,大家就傻眼了。緊接著就會響起各種尖叫聲,歎息聲,當然還有咒罵聲。於是,人們開始邊聊天邊等待,最後,當人們等不了開始惆悵地往家裡走時,電又來了。人們又會馬上返回來,一邊還歡呼著「來電啦,來電啦」!
小時候每個星期天,好像是雷打不動的,都有露天電影。
王小帥(生於1960年代,導演)
電影開始前半小時,男孩子在巨大銀幕前打鬧,或是騎自行車呼嘯而過,就為投影打到自己身上,然後打到白幕布上。
許知遠(生於1970年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