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舞
霹靂舞在中國的流行始於一部美國電影,名字就叫做《霹靂舞》。
那時的電影是以錄像帶的形式傳播的。錄像中播放的舞蹈有些怪,第一次接觸的人都說跟抽筋一樣,還有人說就像觸電了似的,因為其中有一個動作類似於將電流從一隻胳膊傳到另外一隻。當然,它有好多動作,比如學擦玻璃,學壁虎爬牆。總之,都是一些很潮流和前衛的招式。
很快,最潮流的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們戴著黑色皮手套,並且還要把手套剪掉一部分,專門露出五個手指來,那樣才顯得專業。除此之外,還要燙卷髮,穿燈籠褲。而這些在當時被稱為是「壞孩子」的同學,在學校放學後,會聚集在操場的某個角落,把卡帶錄音機打開,開始瘋狂地跳起來。
隨著《霹靂舞》在中國的上映,一夜之間,走出電影院的孩子們開始笨拙地模仿電影裡人物的動作,街頭到處可見交流技藝的年輕人。他們拎著單卡錄音機,將聲音開到最大;穿著高幫的運動鞋,有紅色的、白色的;穿著燈籠褲,上身穿短小的牛仔上衣;配備護腕,有的還要在頭上繫上一條飄帶,手上戴著露出五個指頭的仿皮黑色手套。他們周圍還會有一群充滿獵奇目光的姑娘。他們的血液裡是懵懂的快感。
錄音機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錄音機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那些此前不曾為大眾所熟知的東西,一旦出現,往往會引來駐足的目光。於是,在一些城市的公共場合出現了一些「奇怪」的人。他們身著奇裝異服,扭動著身體,儼然在開「露天舞會」,引來無數的圍觀者上前喝彩。錄音機在這個時候充當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那時候錄音機剛進入中國,只有很少人能夠買到。那時候,伴奏是錄音機最主要的作用。
之後,錄音機開始在每個家庭普及,舞會也慢慢地開始興起。在街上跳舞的人也開始由室外轉移到了家裡,誰家寬敞就拿著錄音機到誰家去跳。
那時候,很少有人用4個喇叭的錄音機,我就有一個。那是我舅舅從廣州帶回來準備結婚用的,結果,被我拿來給聽壞了。
趙丹紅(生於1960年代,評劇演員)
抄歌詞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學生當中流行抄歌詞。如果你喜歡聽歌或唱歌,而恰恰又是一名女同學,那麼至少會有一本或者幾本手抄歌詞的筆記本。
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能夠上學已經很不容易了。對於那些生活貧困又喜歡聽歌的孩子,錄音機是一件極為奢侈的東西,往往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只能找個本子把自己喜歡的歌詞抄在上面。於是,課餘時間大家就流行手抄歌詞本,一到下課的時候,大家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地湊在一起拿著手抄本唱歌。雖唱得不好聽,但給枯燥的學生生活帶來了無限樂趣,就連放假期間看過的電視劇裡的流行歌曲也成為爭相傳抄的焦點。
抄歌詞的男孩子比較少,有的就直接讓女孩子幫他們抄,或者是搜集有自己喜歡的歌詞的紙片貼在本子上。而女孩子就不同了,認真仔細得多。有的甚至先把歌詞抄到練習本上,確定沒有出入後再認真地用黑藍墨水的鋼筆抄到歌詞本裡。容不得有一個錯別字,如果稍有一點失誤都要小心再小心地用刀片刮掉錯誤,然後重新再寫。而且每首歌詞的頁面都會根據自己對歌的感受而設計不同的排版,以使得歌名的字體與歌詞的排列以及裝飾的花邊圖案都不同。不會畫畫的還要用彩色不干膠畫或簡單的花邊圖案來裝飾,有時真是費盡心力,絞盡腦汁。手抄歌詞本的設計各有千秋,當然,也表現了不同的設計者的心思和心中的浪漫。
歌詞本流行了很多年,有些人一直到高中時期還保持著那種精心製作和視若珍寶的做法。
比如四大天王的歌,大家就會把歌詞抄下來,然後互相傳唱。
園園(生於1980年代,電台主持人)
流行歌曲
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港台的流行文化開始逐漸傳入進來。首先是文藝,而流行歌曲又是其中的先鋒,所以,很快,市場上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港台流行歌曲。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港台流行歌曲在內地最為火暴。
四大天王、周華健、孟庭葦等港台歌星的歌在大街上到處被放著,幾乎人人都會唱上幾句。年輕人成為最先吃螃蟹的人,他們在馬路邊唱歌的時候,首選必定是這些港台流行的歌曲。遇到單位舉辦春節聯歡會,也有人用《明明白白我的心》來表現一把,唱興正濃者,還有點《其實不想走》的意思。直到現在,這些港台歌曲聽起來依然很好聽、很經典、很難忘。
20世紀80年代,廣東流行音樂受香港的影響比較大,成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大本營。那時候太平洋音樂公司跟我以前上班的電台是同一個大院,他們看門的比我們當記者的錢都多,因為天天加班。
陳揚(生於1960年代,廣州電視台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