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1950年代。
作家。
在《記憶的紅皮書》裡,朱大可寫道:「上海是水性楊花的城市。上海的秘密就在於它沒有歷史。」他文如其人,銳利又不乏洞見。他年少時參加過「文革」宣傳隊,也目睹過一行中有一個11歲女孩因武鬥致死。他曾經有一種烏托邦似的精神昇華,又經歷了煉獄般的靈魂救贖。他從小學到中學,成績單上的評語裡總有「驕傲自滿」這幾個字,但這卻沒有妨礙他長大後對歷史和文化的吸納與反思。很多人認為,他代表了50後的那種深刻和真誠。
20世紀60年代,特別流行的一種做法就是,把自行車的兩個剎車桿翻出來、翹出來。然後一群人騎著這種叫做「阿飛車」的自行車,背一個軍用書包,戴上軍帽,腳上穿北京燈心絨面的藍鞋,每個書包裡面放一把菜刀。前面的人在自行車上裝兩個鈴子,連續按兩三下,這樣,上百輛自行車一路掃過去,一個街面放眼望去都是自行車。
那時候要搞到一頂軍帽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搞到了,那就是榮耀。以至於到後來還引起一股搶軍帽的風潮。一幫小年輕騎著自行車,從那些戴軍帽的人身邊疾馳而過,順手就把他們的軍帽搶走。被搶掉帽子的人,等到有機會了,再讓別人幫忙把軍帽搶回來。
那時候,軍裝裡面有一個軍扣,如果軍裝搞不到,就搞軍扣。而且,軍扣後面一定要是銅質的,那才能說明是真的。後來,出來了很多仿軍扣的扣子,一般的商店都能買到。「文革」初期,小孩子沒有小軍裝,怎麼辦?就在自己的衣服上面換上軍扣,然後,戴上一頂軍帽。
這種做法在當時非常流行,全部是幹部子弟。1967年以後,幹部子弟就倒霉了,工農子弟和紅衛兵上來後,他們就退居二線了。但是,這種裝束卻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