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期盼中國 第20章 :冰點2020,中國異動行業分析 (2)
    關於中國軟件業的春日迷夢,還要從一個名叫宋如華的人說起,畢竟,在中國軟件業的歷史上,他曾經是最接近比爾蓋茨的那個人。

    在1992年的3月的一個春日裡,從大學教授崗位上走出的宋如華,和一個朋友湊了5000元錢,創辦了「托普電子科技發展公司」,其主要業務就是四處穿梭著幫人安裝電腦。

    得益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宋如華得到了一個開發自動打印發票軟件的訂單,幾年後,他幾乎成為中國最大的稅務軟件提供商。然而命運並不總是垂青於某個人,在1996年春,由於全國稅務系統統一計稅軟件標準,使得托普的業務,幾乎在一瞬間之內陷入絕境。

    然而,教授出身的宋如華並不是一個容易被擊垮的人,在參觀了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工業園之後,他突然萌生了一個奇特的想法——中國是否有可能也搞出一個「硅谷」式的奇跡。

    於是,在成都遠郊的一片菜花田中,「西部軟件園」的牌子就這樣被插了下來,僅僅過了兩個月的時間,「西部軟件園」就成為了當時首批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幾乎在一夜之間,托普就成為中國名頭最響亮的高科技企業,隨之到來的是種種扶持政策、社會榮譽。

    假如能夠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那麼托普的命運,乃至中國軟件業的命運,都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然而受到這一戰果的感染,宋如華突然意識到了一點:在中國的商業圈中,與其花費畢生精力,辛苦地打造一個品牌,一個產品,反而不如直接逾越而行,在一夜之間推出一個偉大的概念。

    於是,「西部軟件園」的發展方向,就這樣靜悄悄地發生了巨大的偏離。

    接下來的事情便一如我們想到的那樣,在完成了借殼上市之後,融到一筆資金的宋如華,開始了在全國的「跑馬圈地」運動。從99年到02年的時間裡,托普在全國範圍內,一連開建了27個軟件園,平均兩個月,就會有一塊土地被冠以某某軟件園的名義。

    這樣的擴張速度,帶來的自然是後期建設的遲滯,實際上,在這27個軟件園之中,大部分甚至沒有一家軟件公司進駐,建好的房舍唯一的用途就是擱置。當這一切最終被公之於眾的時候,其所帶來的摧毀效應便可想而知了。

    於是,在2003年,這一切終於以鬧劇收場,銀行前來追討賬款,客戶登門訴訟,上市股票大跌,各地政府追收土地,於一片春光之下匆忙搭建的「托普大廈」,終於在風急雨驟之中轟然倒塌,那個曾經美好的春日夢想,也就此一破而碎,留給我們夢醒之後的漫漫長夜。

    2.3:夢醒後的長夜

    事實上,宋如華的失敗,乃至中國軟件業的這一次失敗,遠非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

    客觀而言,宋如華的戰略並非一無是處,其對於遠景的洞察力,更有著歷史上成功的經驗作為驗證。

    就單純的軟件業來講,在信息社會中的確有著核心拉動者的地位,而「軟件園」的構想也絕非紙上談兵,從下面這個歷史的片段中,我們就可以領悟到其高瞻遠矚之處。

    在美國技師布朗夏爾發明了汽輪機和車床之後,人們終於可以大批量生產形狀不規則的產品。受此影響,所有的工業都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是製造業的一個重大突破。

    直到今天,汽輪機與車床還在各種現代製造業中廣泛應用,然而它最初的應用卻是製作步槍槍托。在當時,許多行業都出自於槍支製造業,因為精確度是近代工業的靈魂,而當時能夠滿足精確度要求的只有兵工廠。

    那些最普通,最為人們所熟悉的產品,比如打字機、縫紉機、自行車等等。無一不產自於兵工廠,或是距離兵工廠很近的工廠。譬如第一家自行車工廠,就距離春田兵工廠僅僅五百米之遙,因為當時只有製造槍支的工人,才有能力製造出一輛自行車所需要的全部零件。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當一個產業擁有了決定性的領先技術後,是足以穩居所有產業的產業鏈上游的,正如兵工廠之於自行車工廠一樣,軟件業之於現代工業的地位同樣不可或缺,宋如華的戰略構想,正是映襯了這一點,而美國硅谷之所以能夠成為高新科技企業的彙集地,正是源於其軟件企業的大彙集。

    然而,除去宋如華的過度擴張之外,決定托普乃至中國軟件業遭受重創的因素還有一個,比起前者,這個因素才是致命的失敗點,乃至於到今天,這個因素還仍然制約著中國軟件業的發展。

    儘管軟件業有著獨特的產業優勢,但在中國這樣一個技術上不發達的國家,這些所謂的優勢都將蕩然無存。

    一個最重要的現實是:以中國各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其對軟件的需求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而這就決定了,中國的軟件業很難達到供求平衡!

    肚子吃不飽,自然影響到身體的健康,事實上,早在托普覆滅的前夕,微軟公司的一位專家就曾為其進行過估算,假如要維持巨大的軟件園投入,托普每年至少要完成100億元的銷售,然而當時全國軟件業的總產值才不過300億元,直到今天,儘管我們在這個數字上躍升了幾個台階,然而比起其他國家,這種躍升速度幾乎是微不足道的。

    更重要的是,軟件行業具有極高的週期性,其銷售收入要受到宏觀經濟條件和其他產業中技術支出預算的制約。

    在一個經濟發展或復甦的時代裡,軟件企業可能會實現高速的增長,而在經濟衰退或停滯的時代裡,它們則必須承受沉重無比的打擊。在許多其他行業的企業看來,軟件是一種可以在困難時期延期購買的物品,換句話說,省錢就意味著賺錢,當人們的錢包漸癟的死後,削減這一方面的支出,是增收的最有效途徑。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必須要認清這樣的現實,在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內部,缺乏基礎工業支持的高技術產業,其前景是難以為繼的。

    在過去的三年裡,借助資本的力量,中國的軟件行業迅速膨脹,目前已膨脹到2500多家,然而我們清楚的是,在這2500多家企業中,真正上規模,有實力的企業,卻要比這個數字少的多。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那些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小企業,情況就更變得令人擔憂。

    我們看到,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內,我國軟件出口達到49.3億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長了48.2%,然而恐怕只有身在行業之中才會知道,在這49.3億美元之中,究竟包含著多少利潤,而那48.2%的增長,其真正動力究竟靠的是企業數目的增長,還是真正實力上的躍升。

    由此,我們可以預知的一個未來現實是,在未來的歲月中,中國的軟件業前景,極少可能會有奇跡發生,除非我們的其他產業,能夠在需求上給予其新一輪的支持,否則,中國軟件業的漫漫長夜,必將名副其實地持續下去。

    (3)醫療保健行業——告別美好的時代

    有所得必有所失,當所有人為醫療行業的強大優勢而羨慕不已的時候,一股來自外部的壓力,正悄然逼近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為其看似悠然無憂的光明前景,蒙上了一絲揮之不去的陰霾。

    主題介紹:經濟增長的最大得利者——告別美好的時代

    3.1:經濟增長的最大得利者

    時至今日,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必須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

    如果我們沒有高檔轎車、沒有DVD鐳射唱機、沒有電腦、沒有音響,這些都不會影響我們的生存,然而,有少數幾種行業,卻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醫療保健行業就屬於其中的一個。

    比起其他行業而言,醫療保健行業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中國特殊的社會環境中,醫療保健行業擁有著普通投資者難以企及的准入許可,這就造成了在醫療保健行業中,許多領域都被極少數的固定經營者所壟斷,而這些經營者的資本,又多數來自於國有。

    在這樣的情形下,價格競爭的現象極少發生,由此帶來的是,包括醫院在內的醫療保健業,往往能夠以壟斷的態勢出現,具有極高的盈利率,同時產生強大的自由現金流與資本收益率,而這一點的存在,正是當下中國醫療費用高漲的原因所在。

    除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外,假如我們回顧過去十年的歲月,就會發現這樣一個驚人的事實:

    在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中,醫療保健行業竟然是少數幾個最大得利者之一!

    我們可以從數據上佐證這一點的正確性,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居民醫療保健的消費,從占經濟總量的9%,急劇增長到超過15%。儘管在統計學上來說,這樣的增長速度算不上快,但是如果我們再仔細查看一下就會發現,和每年7%的經濟增長率相比,這一增長率顯然是銳不可當的。

    除了這兩點之外,關於消費者的穩定需求,也成為了保證醫療保健行業平穩發展的基礎之一。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經濟低迷還是景氣,無論民眾的收入有怎樣的波動,有一件事實是永遠也不會變動的——人們總是會生病,人們總是會需要醫生和醫院,正是這種基於生理上的基本需求,保證了醫療保健行業擁有最穩定的客戶群,就這一點來講,它的優勢幾乎是其他行業無可匹敵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比起其他的行業,醫療保健行業的一大特性,使得它幾乎從形成以來,就絕少有其他行業能與之比擬。

    這就是醫療保健行業獨特的消費者特性!

    簡單來說,當我們決定去購買一台電腦或是一套衣服的時候,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與消費能力,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這也就是說,是否在這些領域中進行消費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而醫療保健行業卻全然不同,當我們前往醫院享受醫療服務的時候,我們絕大多數人不可能自己寫處方,不可能自己決定消費這個行業中的何種產品,而那些有權作此決定的人,偏偏是這一行業的從業者!

    由於上述幾點的存在,就決定了中國醫療保健行業的發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論是來自行業外部的未來競爭者,還是構成了買方市場的消費者,都很難對已有的醫療保健企業產生影響。

    然而常言道:有所得必有所失,當所有人為醫療行業的強大優勢而羨慕不已的時候,一股來自外部的壓力,正悄然逼近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為其看似悠然無憂的光明前景,蒙上了一絲揮之不去的陰霾。

    3.2:告別美好的時代

    事實上,當我們的醫療健康支出,成為繼食品、教育之後的第三大消費支出後,這塊包含了無限利益的巨大蛋糕,就不能不引起投資者的覬覦。

    對於中國醫療保健行業來說,2008年注定是極其關鍵的一年。

    在這一年的春天,世界上數家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齊刷刷地將目光投放在了中國市場之上。

    和以往不同,在過去的十年中,外資對於這一市場的角力,主要集中於向國人推銷其自己的產品,然而我們知道,在外部條件的限制下,這種「零打碎敲」式的買賣,是決不可能獲得較大利潤的。

    除此之外,在近兩年來,全球醫療保健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發展速度開始放緩,由於發達國家長期進行公共福利方面的建設,使得國外這一行業的利潤率越來越微薄,企業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存自然就變得無比艱難。

    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許多有意於進行此項經營的國際投資者,以及這一行業中的大型跨國企業,無不加快實施全球化戰略,而作為一個醫療保健體系尚不發達的大國,中國廣袤的市場份額,正散發出熠熠的金子般光輝。

    對於手執大量資本的國際投資者而言,未來醫療檢測、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細分行業都存在大量的投資機會,以中國GDP的快速增長,必然帶動醫療消費的增長,而中國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加劇,整體上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呈增加的態勢。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龐大的中國農村人口勢必將會被逐步囊括入城市的生態圈內,這同樣會對醫療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鑒於這樣的事實,甚至有業內人士不無悲觀地評價道: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鴉片戰爭,只不過武器從槍炮變成了資本,產品從鴉片變成了醫療產品,其結果卻都是帶走超額的利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