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地工作 第11章 別讓抱怨害了你 (6)
    抱怨懷才不遇的人往往因為自我覺得高人一等,便不注意工作的方式,使得人們看起來沒有彈性。俗話說得好「人上一百行行色色」,每個人的經驗、性格、能力、智力都不相同,你不能以你的情況去要求所有人都和你一樣,在處世上更是如此。因此,所有人在職場上都應該像水那樣,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唯一不要變的就是更好、更快的把工作做好。

    如何把工作做好就是你需要時刻把握的原則,在這個原則上其它的問題都可以進行上下浮動,由此,這就引申出了執著與變通的關係。

    在工作中,千萬不要讓人視作「這個人太死板,不懂樂趣。」做事情不能太過死板,把某些規矩、經驗抬高到任何事物之上。如果那樣,別人就會遠離你,從而使你越來越鼓勵,最終無法更好地工作。為了讓我們處世有彈性,不妨從下面三個方面去努力。

    1.做事要懂得難得糊塗的真諦

    有一句話叫做「難得糊塗」,其實這句話針對的就是那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比如兩個人的感情出現了危機,到底是誰的責任,恐怕永遠爭論不清。

    所以,對於許多事情不妨退一退,如此才能達到「海闊天空」的地步。世間沒有傻子,為何偏偏你要做「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立者?只要不涉及到原則問題,其它的問題該糊塗還是得糊塗。

    2.做事時不要把原則、規矩僵化

    抱怨者之所以處世沒有彈性,就是因為把所謂的原則、規矩看得過重了。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規矩、有原則是必須的。但還有一句俗語說得也不錯,叫做「規矩就是被人來破壞的」。規矩在訂立之初,其實就已經落後於實際情況了。因為人們只能針對已經發生的事情來定規矩。即使在定規矩時考慮到了日後的變化,也是一種想像,抵不過實際的變化。

    正因為規矩落後於實際發展,所以,才會阻礙事物的發展。由此,要改革、要創新,就必須不斷打破規矩。墨守成規、蕭規曹隨的方法在一定時刻內有效,並不能證明它是萬世不變的法則。萬世不變的法則只有一條——根據實際情況發展,進行具體規劃。

    3.有自尊很好,但也要有彈性

    人要活得有自尊,但是過度的「自尊」就是自卑的表現。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很多事情是需要低頭、繞個圈子去做的,這並算不得失去自尊。例如適當的說些好聽的話,會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維護自尊確實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像有些「魔鬼訓練」,或者要求被訓練者在大庭廣眾之下互相抽打對方的臉,或者高聲說著批評自己的話等,這樣的「魔鬼訓練」訓練出來的肯定是魔鬼而不是人。當一個人把最基本的自尊都拋棄了,那麼他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出來呢?

    然而,維護自尊也要有個度,不能把所有放下身段的事情都當作放棄自尊。例如,自己辦錯了事情,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道歉。這不叫失去自尊,反而應該叫做美德。

    有的人將自尊放的地位很高,由此,甚至忘記了生活、幸福、事業等。自尊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還包括其他人如何看你。這裡面就有一個交流環節。有的人一聽見反駁意見,便臉紅脖子粗。甚至在其他一些人無意識的貶損意見出現後,摞胳膊挽袖子就要拿出男人的尊嚴。

    其實以上這些都是毫無必要的。交流、交談都是為了找到朋友,朋友做不成也沒必要去做敵人。想明白了這點,當別人惡語相向的時候,你禮貌的一笑,別人不但不會說你沒有自尊,反而會說你紳士。

    例如已故的周恩來總理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與美國代表團團長杜勒斯見面的時候。杜勒斯拒絕周恩來總理伸來的手,周恩來總理見狀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斥責呵斥,而是雙肩一聳顯得很不理解的樣子。結果,在場的人無不讚佩周恩來總理的優雅。

    其後十多年過後,為了彌補杜勒斯無禮,讓世人看到美國人也講禮貌。美國總統尼克松還沒走到周總理面前,離著還有五六米遠便伸出了右手。這個舉動也沒有人說尼克松是在討好人家。

    自尊的問題不要過於看重,一定要有一個彈性。沒有自尊會對他人、社會乃至人類帶來傷害,自尊太過了也會造成自身發展的舉步維艱。因此,適度的自尊才是重要的問題。

    停止抱怨,世上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

    有人說,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有不善於抓住機遇的人;也有人說,「遇伯樂」這種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說,懷才不遇是最正常不過的社會現象。

    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抱怨懷才不遇者們究竟誤在了哪些地方,明白了它們,我們就會知道:其實世上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

    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平時不愛說話,沉默不語。他身邊的大人認為這孩子有點懵,總是說他笨、遲鈍、智商低,希望他能機靈點。可是,大人們發現,這個孩子不但沒有接受當頭棒喝而變得機靈,反而越來越木訥。

    家長們認為這個孩子智商上有問題,就找到咨詢中心的心理輔導師。心理輔導師在對這個孩子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以及詢問之後,對他的表現作出了判斷:這個孩子的智商根本沒有問題。

    接著,他給家長分析說,這個孩子只是比同齡人言語少一些,小動作少一些,屬於「蔫」的孩子,是自己個性的表現,沒有任何問題。他的行為,完全可以通過健康的成長環境慢慢地開朗起來。但由於家長總是說他「笨」、「遲鈍」、「智商低」,漸漸地給了他一種心理暗示,使他自己也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現在,只能通過一些心理疏導的方法才能讓他正常起來。

    也許你要問,上面這個故事和職場上的懷才不遇有關係嗎?當然有的。事實證明,很大一部分懷才不遇者正是受了這種心理暗示的影響,導致自己對自己的懷疑、不信任,甚至自暴自棄。我們的傳統文化、文學作品給了我們諸多這種心理暗示。

    很多人在遭遇挫折後,並不是積極地去想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自己、讓自己在挫折中實現飛躍,反而獨坐家中,自怨自艾。當然,他會在心裡去思考自己失敗或者受挫的原因。但是,一般人都會從潛意識中迴避直面自己的短處、心靈深處的缺憾。於是乎,在找不到自己失敗的結果時,有些人往往會把目光投向外部環境。

    我受挫,那是因為環境不好,因為沒人賞識我,因為小人作祟……是的,這些理由是最容易被自我心理接受的。好,到這裡一種悲壯感便油然而生了。由此,我們想到了屈原、想到了李白、想到了袁崇煥……

    忽然間,因為多種原因導致的職場失敗,便一躍成為了抗擊社會不公的鬥士、直面小人的勇者。於是,他有了勇氣,但這種勇氣不是面對自己、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的勇氣,而是對一切假想敵示威的動力。

    有人說,我是一匹千里馬,可惜沒有伯樂賞識。這話似乎得到了很多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人士的認同,他們固執地認為,如果給他一個支點,他可以撬動地球,如果給他一個機會,他可以改造世界,這個機會就是——有伯樂賞識他這位人才。

    好吧,就讓我們姑且認為他確實是以為難得的人才,可問題是,難道是人才就一定要遇到伯樂,不然就是不公平嗎?韓愈在《馬說》裡寫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看到了吧。伯樂並不是身邊唾手可得的朋友,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你真是千里馬,如果你真是人才,你又怎麼會把一切的希望和未來都寄托給一個尚不知身在何處的伯樂呢?

    那麼,既然伯樂難找,既然機遇難求,那麼,我親愛的千里馬,我可愛的人才們,你還等什麼呢?發展的機遇和成功的機會不是近視眼的兔子,會讓你在大樹旁等到它撞樹。

    所以,從現在開始,停止抱怨,告訴自己:我沒有懷才不遇,我有才能,我的挫敗感來自於我自己,也許機會沒有眷顧我,但同樣,不是每個人買樂透都會中頭彩的!不要再怨天尤人,不要再等待機遇,機會是靠自己抓牢的,機會是靠自己創造的,機會是靠自己把握的。只要積極努力,世界上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

    勇敢摘掉抱怨者的帽子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抱怨懷才不遇,可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稱謂,因為通過它人們會看到你思想偏狹、好主觀的毛病。人切不可主觀,因為主觀會讓什麼好事都可能變成壞事。懷才不遇者經常抱怨的不公,其實就是主觀思想在作祟。

    「疑鄰盜斧」是一個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它正好形象說明了主觀思想的可笑與危險。

    有個人丟了一把斧頭,他用「大膽假設,小心論證」的方法,盯住了「犯罪嫌疑人」——鄰居家的那個壞小子。他每天都偷偷觀察那壞小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查看,他大致認定了自己的判斷——這孩子太像一個賊了,如果他不是小偷,天底下就沒小偷了!

    就在他剛要去找鄰居質問的時候,他在自家的草垛裡發現了那把自己遺失已久的斧頭。欣喜之餘,他又看到了鄰居家的那個孩子,他竟然發現,這孩子怎麼看怎麼可愛,怎麼看都和「小偷」兩個字聯繫不到一起。

    通過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懷才不遇者所抱怨的正是主觀思想作祟的結果,也正是這種思想讓他們變得鬱鬱寡歡。當人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世界時,這個世界的原貌一定會變了顏色。認識自己呢?也是一樣。

    當我們帶著抱怨、怨恨去認識外部環境、認識自己時,我們會偏執地被這種感覺所左右。當你鐵定無疑地認定自己是個懷才不遇的落魄才子的時候,請先等一等,試著自己和自己對話: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懷才不遇?

    自己A:我有能力,有才華,但是我遭遇的環境限制了我,我遇到的小人排擠了我,我困苦!

    自己B:這就是傳說中的懷才不遇嗎?

    自己A:是的!

    自己B:因為都是自己,所以我相信你說的「有才能」,這是自信。但是,我要問的是,你的「不遇」真的是因為你說的那些原因造成的嗎?

    自己A:我想應該是的吧?比如……

    自己B:好,你說的這些我也知道,但我要問你的是,如果沒有這些情況的話,你的職場之路會一帆風順嗎?你自己沒有原因嗎?你確定你說的那些情況是上天對你不公或者真的是有人排擠你嗎?

    自己A:我想應該是的。

    自己B:那麼,如果當別人遇到這種情況時,難道說,老天也對他們不公嗎?也是有人要針對他們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的情況又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造成你的有才難以施展的,又有什麼?除了是你自己的原因以外,你覺得還有什麼問題嗎?

    自己A:……

    是的,有時候,我們缺少的就是這樣自己對自己的質問,我們不敢問自己,我們只敢於從外部尋找原因。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障礙稱作被害妄想,遇到這種可怕心理的人,往往處於恐懼的狀態之中,總是感覺自己被別人議論、誣陷、暗算等。

    實際上,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尤其是身處職場中的人,很多都有這種心理潛質。他們總認為「天不佑我」,或者認為身邊總有小人時刻準備算計自己。進而,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才能受到了限制,自己的發展收到了阻礙,而這一切,都是客觀原因和他人造成的!於是乎,抱怨不公,成了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既然主觀成見如此不好,應該如何做呢?其實,更多情況下,試著換一個心境,換一種看待問題的方式,換一個態度,事情往往會變得不一樣。為什麼非要和自己過不去呢?難道就不能改變自己麼?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名揚海內的魔術大師,大家知道他會一種「移山大法」,許多人都對他欽佩得五體投地。終於有一天,人們在集市上看到了他,市民們紛紛要求這位大師表演這個移山大法。

    魔術師帶領市民們到了市郊的一座小山前。他自己先上了一個山頭,在做了幾個動作之後,迅速地跑下山,奔向對面的另一個山頭。當他從山上下來時,對詫異萬分的市民們說:「其實,所謂的移山大法,就是轉移自己——當你無法移動這座山的時候,就讓自己移動起來。」

    是的,像這位魔術師一樣,如果你感覺環境不好、周圍的人不好,可你又對他們無能為力時,你是要消極地怨天尤人呢?還是勇敢行動起來,做一個勇敢挑戰困難的智者和勇士呢?

    如果你選擇了前者,那麼,你將會永遠站在那個小山頭上,呆呆地望著對面那座山,而永遠不可能成為那個富於機智和智慧的魔術師。

    從此現在開始,不管你是真有才,還是假有才,勇敢地摘掉你抱怨者的帽子吧。因為抱怨懷才不遇的想法是一種極其消極的工作態度,對工作百害而無一利。那種憤世嫉俗的心態,喋喋不休的抱怨,只會讓你消極倦怠,不思進取,困在自織的繭中,與好運絕緣。堅信自己,如果你有才,你就一定有擺脫困境、尋求機會的能力,因為那也是才能的一部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