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有多不同?
管理學熱衷於把人簡單地劃分為是否成就取向、是否具有高自我約束力、是否有從眾傾向等類別,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遠大於此。比如新近跑了一個老員工的私企老闆很不解:為什麼老張手下的那個小伙子跟了他10年還幹得挺帶勁,而他總是培養成熟一個,就跑一個呢?據他觀察,老張的小伙和他的幹將從管理學的角度剖析基本屬於一類:有不大不小的成就取向,一定的行為約束力,較強的從眾心理——一句話,最適合做高級打工仔。那麼究竟問題出在了哪個環節呢?是他選的人不夠忠誠,還是他比老張更難伺候?
年齡越大的人越是會發覺人與人真的很不同。已經有人說出這樣的狠話:人與人的不同,大於人與豬的不同。話雖然極端了點,重點在於提醒你:很可能你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認識得不夠深刻,至少沒有對人與豬的不同認識得深刻。或者反過來說,人們容易對人與豬之間的不同認識得過於深刻,以至於忽視了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都需要吃飽,都有惰性……
我常常想,如果把一個人的全部特質看作是物理學上的勢能,那麼人與人之間勢能的差異所激盪出來的能量才是推動這個世界的根本動力。一個有權力慾望的起義者加上一群想法不多卻擅於執行的人能夠掀起一場革命,而一群有權力慾望的起義者湊在一起,大概不久就會作鳥獸散了,他們之間勢能的差異不夠大。
我認識兩個做孕婦裝的人,他們一前一後進入孕婦防輻射服的市場。先進入的那個在徹底瞭解防輻射服的原理和效果之後,自己先動搖了,覺得這個生意有「騙人」之嫌,因此採取了低調處理:你想買,我就賣給你,但我並不積極推廣。後進入的那個,不知道是想法沒這麼多,還是雖然想到了這點,卻並不以為然,一邊賣一邊大力吆喝,因此雖然起步晚,卻遠遠超過了先進入的那個人,如今已經是這個細分市場數一數二的人。兩個人都是成就取向、極其自律、有決策力和領導力,外部的經濟實力也差不多,卻因為不同的職業道德底線或者對職業道德不同的理解,而南轅北轍。
類似的不同還有很多:侵略性程度的不同——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是否寧可傷害到別人?傷害到何種程度是底線?對婚姻態度的不同——婚姻是事業的後勤部門,還是自己對完美異性想像的實現?心靈敏感度的不同——去了趟非洲後,對當地貧窮狀況感受到的震撼程度是否大到讓你留下來做十年義工?對憤怒發洩方式的不同——看誰不順眼揍人家一頓,還是回家喝頓悶酒算了,或者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有的人因為聽說男朋友有異心就打開煤氣自殺,比如翁美玲,有的人願意說服被老公多看過一眼的女人與自己老公雲雨一場,比如小野洋子。這是對愛情理解的不同。
如果對愛情理解的不同可以致使生命提前終止的話,那麼性格中另一些不同能影響事業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可以這麼說,在人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職場,影響職業發展的不一定是管理學上那些明顯和職業相關的因素,很可能是隱藏在你個性角落的某一特質,最終成全了你,或者最終摧毀了你。
你有多自律?
崇尚精英文化的人向來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是精英,一種是庸人。這種分法的麻煩在於,被社會公認的精英大概只有十萬分之一,但全球至少1/3或者更多的人自認為是精英。根據我接觸到的眾多被推崇的精英的行為來看,精英們無一不是相當地自律,當然,主要是在職業習慣方面,如果用好父母或好愛人的標準來衡量,精英們不僅談不上自律,甚至可以說是自我放縱。
大多數精英在職業習慣上的自律已經到了比軍營訓練更嚴格的程度。我在一本有關「通向成功的幾個習慣」的書上讀到,要想成功,你必須放棄一些生活中的重大享受,比如:睡滿八小時,因為每天少睡一小時可以多做很多事,而且,書上提醒,「美國專門睡眠的專家指出:對很多人來說,每天六個小時甚至五個小時的睡眠就已經足夠了」。不少精英是典型例證:美國總統富蘭克林曾經建議:「懶人睡覺時,你要刻苦奮進。」已故希臘航業鉅子奧納西斯認為這個建議幫助他取得了成功,他的做法是,每天限制自己只睡四五個小時,清晨五點就起床健身、工作。愛迪生的做法是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如果白天覺得疲倦了,就偶而小睡五到十分鐘。而我覺得,這大概是暗示你,對於提高效率所造成的生活的不舒適,要保持「難得糊塗」的自律精神。再比如,要改變餓了就吃飯的習慣,因為「比正常就餐時間晚一小時可以提高進餐效率」。還有,你必須徹底克服懶散的毛病,把自己打造成井井有條的「收拾狂」——每兩個月整理一次名片,每天扔掉不必要的資料,每個月給名片盒裡的人打個電話等等。
之所以嘲弄這些習慣,其中一個原因是我自己做不到。讓我沮喪的是,我接觸到的許多精英的的確確做得到。他們真的能夠隨時記下自己的想法,在掏出小本子的時候不怕被笑話,並且真的可以凌晨兩點睡覺,凌晨三點從夢裡起來,只為記下剛夢到的一個點子,並在第二天早上八點比下屬更早到公司。
不要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因為他們對事業成功的慾望比你強。至於慾望是如何被評定的,我想只有行為可以證明。能成為精英的人,就真的能夠為了剛想到的一個創意,激動得睡不著覺。管理學把這歸為人與人之間的區別,意思是這是天生的。如果你不信命,你可以逆著自己的性子訓練自己,如果你能夠堅持一輩子,那就證明你天生就是成功慾望的強人。
和成功慾望強的人結婚生子,對於成功慾望不那麼強的人來說,是個苦差。因為精英往往對工作之外的事情十分失職。我在電視上看到台灣一個大富商的五十多歲的兒子對著主持人抱怨:我小時候幾乎沒有父親的記憶。其實他很少和我們呆在一起。很明顯,這個沒有子承父業的已經當爺爺的人不像他爸爸那樣,有著強烈的成功慾望。但他的妻子相比他媽媽,一定能得到更多丈夫的陪伴。可恨的是,這個社會給了這些精英太多的寬容,並且默許甚至讚許他們對家人的玩忽職守。所以和精英在一起工作是一回事,一起生活又是截然相反的另一回事。換個角度說,成為精英需要工作上的極端自律,和精英一起生活,需要生活上的極端自律,總之,和精英沾上邊,就別想著閒適了。
你強勢嗎?
我認識一個屬於弱勢群體但並不弱勢的安徽保姆。她來自農村,初中畢業,如今在上海做保姆已有十年歷史,不僅聽得懂上海話,並且已經染上了一些上海的「小資」生活方式,比如夏天冬天應該享受空調,吃魚蝦要吃最生鮮的等等。每天騎車路過那些坐滿了等待見工的家政中介機構時,她一定十分驕傲,她已經不需要被人挑,而是可以挑一些年輕、經常出差、忙於工作並且對生活不挑剔的僱主。儘管很辛苦,每天7點出門,晚上10點到家,一天輾轉5戶人家,她一個月可以掙三四千元,比剛畢業的大學生掙得還多。一家三口如今已在上海安家,丈夫在電梯維修公司打工,女兒就讀上海外貿學院,兒子在安徽老家讀高三,她已經準備好了大學學費。如果她兒子爭氣的話,她們家的子女將成為十分體面的新上海人。比起眾多和她經歷相似的保姆們,她強在工作的態度上:從不抱怨,很努力,少說多做;也強在工作的方式上:懂得安排輕重緩急的事,不明白的事情敢於詢問,就算偶爾偷懶,一旦被僱主發現,立刻改正。
她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即使在高級寫字樓裡也是屬於強勢人群的,是那種靠任勞任怨穩步晉陞的精英的典型行為特徵。與她相反,一個80後朋友——注意啊,80年的人也奔三了——雖然在一家著名的美資企業做著不錯的職位,可是見著朋友就開始數落公司和老闆,讓人很為他著急,都快三十的人了,為什麼在他身上看不到什麼職業發展空間呢?
如果說工作態度和執行能力決定了中高層商業精英的綜合素質的話,這位80後首先在態度上就輸了第一關。
有人對公司電子郵件做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高職位的人通常寫簡短的電子郵件,表示他們很忙,不經意間也顯示了他們對於職位的優越感,並且更容易拼寫錯誤,這暗示了他們在這時有更重要的工作去想去做;中等職位的人傾向於寫長篇大論,用於說服上下級,並且會對簡單的問題做過多的解釋;低級員工則樂於用表情符號等表達個人情緒,並且熱愛轉發好玩的郵件。看到這個調查後,有「弱勢」傾向的人大概一笑了之;而有「強勢」傾向的人一定會心中一顫:從此再不做轉發八卦郵件等所有能顯示出自己工作時有空餘時間的事。
和弱勢的人相比,強勢的人總是懂得根據各種信息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讓通往更強勢目的地的道路更平坦。
如果職業的道路上有100個台階,大多數人憑借後天努力能在父母帶來的平台上往上或往下走10個台階,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從第一階爬到第一百階,比如李嘉誠。強勢或弱勢不應該看今天你身處第幾階,而是應該看你上升或下降了多少階。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那位安徽保姆已經屬於極其成功的強者了。
你的能量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