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迪對這個做規矩的過程大惑不解:為什麼母馬不是用咬和踢的方式來懲罰小馬呢?回到加利福尼亞的牧場後,蒙迪翻閱了很多資料後終於明白了,原來遠離馬群是一種極其嚴厲的懲罰。因為在自然界中,馬和其他合群動物一樣,只有在和群體在一起時,才有安全感。一旦離群很容易成為猛獸的捕獵對象。所以當小馬被趕出馬群,它本能中的恐懼就會籠罩全身。一旦看到母馬接近自己,就會非常順服。
明白了這個原理後,蒙迪開始幻想自己的身體是否可以模仿出母馬的體態語言,讓小馬順服地跟著自己走呢?蒙迪為這個大膽的計劃作了精心的準備。一年後,蒙迪又來到了內華達的曠野,當他進入野馬群後,先把一匹野馬從馬群隔離開來,在曠野上追逐了將近二十四小時後,野馬開始停下來,蒙迪就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嘗試和它交流,沒想到這匹野馬不僅讀懂了蒙迪的身體語言,而且有很明確的順服回應。蒙迪內心一陣狂喜,他後來回憶說:「這是一匹完全野的野馬,但它能和我友好地交流,願意做我的朋友。」但是這次蒙迪還是無法徹底馴服這匹野馬把它帶回去。當失蹤了一天一夜的蒙迪回到營地,他興奮地和父親及其他大人分享他的美妙經歷。沒想到他們在短暫的驚訝之後爆發出嘲弄的大笑。他們都認為這個孩子想出名都想瘋了,編出這樣一個蹩腳的故事來解釋他自己的失蹤。
但是蒙迪沒有放棄,他總結分析了上次的一些教訓,做了更加精心的準備,他下決心要從曠野裡騎回一匹野馬,讓父親和其他大人相信他所說的話。當蒙迪第三次來到內華達州的曠野時,蒙迪實現了他的夢想。經過一天一夜曠野的艱苦作業,野馬不僅接受了馬鞍和韁繩,還讓蒙迪騎在了自己的背上。終於,蒙迪騎著剛馴服的野馬牽著自己的坐騎回到了營地。這次他的父親沒有與他同行,但是別的牛仔看到這個情形後,同樣還是嘲笑說蒙迪不知道從哪裡撿到了一匹別人已經馴服的野馬。他們一致認為蒙迪這個孩子的幻覺越來越厲害了。回到牧場後,蒙迪的父親不僅不相信蒙迪所描述的馴馬過程,還嚴厲地懲罰了他的「撒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