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 第四章規矩和敬畏:周公的故事
    教育從訓練敬畏開始,這個道理在傳統的中國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百姓對子女的教育強調敬畏,帝王對王子的教育更是如此。要知道在古代能否培養一個小王子的賢能之德會關係到江山社稷的繁榮和黎民百姓的幸福。所以,歷代歷朝對小王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會有專門的機構,設立專門的課程。但是無論在哪個朝代,第一重要的教育還是讓他學習敬畏。而讓小王子學習敬畏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孩子很小就知道自己的地位是在一人(老皇帝)之下、萬人之上的。所以,這就更需要皇帝要有教育智慧來培養王子的敬畏之心。但是萬一皇帝不幸去世得早,誰還能教育年幼的王子學習敬畏呢?《禮記?文王世子》裡就記載著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當周武王去世的時候,兒子成王因尚年幼而不能馬上繼位。朝政由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姬丹(周公)來主持。這個周公既有高尚的道德,又有過人的智慧,是一位孔子也十分敬重的聖人。但是這樣一位聖人在教育小成王時也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因為複雜的身份和地位讓敬畏教育所必需的權威受到了挑戰。首先,周公和小成王為叔侄關係,這樣做起規矩來就已經不像父子之間那麼名正言順。更麻煩的是兩人還有一層君臣關係,臣怎麼可以給君做規矩讓他學習敬畏呢?最後周公想了一個極富智慧的辦法把血緣關係上的長輩權威和政體中的君臣之禮做了絕妙的結合。

    周公讓小成王和自己的長子伯禽一起生活、一起學習,周公對自己的兒子伯禽規矩很嚴,這樣做一方面讓伯禽學習敬畏,更重要的是讓在一旁的小成王耳濡目染受到教育。最讓我動容的是,當小成王出現違反規矩和不敬畏的行為時,周公不打成王,卻打自己的兒子伯禽。這就是著名的「成王有過,則撻伯禽」的典故。這樣的教育放在現代西方教育語境中是典型的不公正和虐待兒童,會對其身心造成創傷。然而,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中,卻成了敬畏教育的典範。就連孔子知道了這件事情後也對周公大為讚歎:「周公優為之。」(周公做得太好了)所以,我們要好好分析這個案例,細細體會其教育原理。

    首先談談周公。有很多的歷史記載表明,周公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在此僅舉一例。當初武王伐紂成功之後,在如何處置殷商遺民和上層貴族的問題上一時拿不定主意。他首先問軍師姜太公。太公的意見是統統殺掉。周武王又找來弟弟周公。周公說:「讓殷人在他們原來的住處安居,耕種原來的土地。爭取殷人當中有影響有仁德的人。」後來,武王採用了周公的建議,殷商之地不僅民心安定,社會也迅速得到繁榮。周公對敵國的人民尚且如此仁愛,更不要說對自己的長子伯禽和侄子成王了。其實周公有很多兒子,獨獨挑伯禽入宮,足以見伯禽從小的品行和父親對其之鍾愛。所以,我一直在想這樣的情景,當周公看到成王犯錯時,卻要鞭打品學兼優的愛子伯禽,面對年幼的長子那委屈而茫然的眼神,慈愛的周公如何下得了手呢?後來孔子對周公的行為作了這樣的解釋:「作為大臣,如果犧牲自己的生命,對於國君有利,也可以實行。何況僅僅是身體力行地做些對君主有利的事呢?!」所以在孔子看來,周公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心中第一位的是對君王和社稷的責任和大愛。這樣帶有大愛的教育能否讓成王懂得敬畏的道理呢?這對伯禽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再來說說成王。在這樣一位慈愛的長輩教育下,我相信成王和伯禽很可能是情同手足的好夥伴。但是當小成王自己犯錯時,無辜的堂哥伯禽卻要代其受鞭打。看到叔叔嚴厲懲罰伯禽,成王也一定會產生對長輩的敬畏。然而看到無辜的堂兄常常為替自己受罰,成王心裡會對堂兄伯禽產生內疚,從而產生對兄長的尊敬。當然,小成王也會感受到叔叔周公這樣做的無奈。在這份無奈中,成王可以感受到叔叔兩方面的敬畏。首先是叔叔對規矩的敬畏:即便你是小皇帝,犯了錯誤仍要懲罰。其次是叔叔對你這個小皇帝的敬畏:既是君臣,即便是叔叔也無權責打你,所以只能讓愛子替你受過。這份看似軟弱的無奈,體現的卻是規矩和愛的教育智慧。最後成王不僅自己成為一代明君,也把兒子康王培養成賢能的仁君。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成康之治」。

    最後來說說這樣的教育對伯禽造成怎樣的影響。自己沒有任何過失卻要挨打,應該說在這個過程中伯禽一定是很委屈的。他可以有很多自然的想法:父親很不公平;父親更愛堂弟成王;父親愛弟弟們不愛我,把我召進宮當替死鬼;自己真是可憐,整個就是父親培養小王子的犧牲品……這是典型的現代西方心理學對這個案例的分析,其結果當然是伯禽的心理受創傷甚至會變得畸形。但是伯禽不愧是周公的兒子,他小小年齡就有非常的智慧,能透過這表面的不公正而看到父親內心的大愛。在這個過程中他非但沒有心理受傷,反而學到了很好的敬畏的功課。除了對父親和規矩的敬畏,伯禽也從父親的行為中學到了對小君王(當時的玩伴)的敬畏。果然後來伯禽不僅成為成王的好幫手,而且在魯國尊賢重德大施仁政。伯禽在位共46年,把魯國治理成為著名的「禮儀之邦」。

    掩卷長思,我不禁動容於周公的苦心大愛和教育智慧,而且對敬畏教育之重要有了更深的理解。孔子對這個教育案例,做了精闢的理論總結:「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無論為人父還是為人君,首先要學習的都是敬畏和謙卑。

    需要指出的是,周公對成王和伯禽的敬畏教育不是停留在對教育者本人的敬畏,而是引申到對規矩和天理的敬畏。例如,當成王馬上要執政了,周公特地寫了《無逸》來告誡他要敬畏上天賦予的王位,不要重蹈覆轍像紂王一樣荒淫墮落。當伯禽要去封地魯國上任時,周公是這樣告誡伯禽的:「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天下不能算低賤了。但是我洗一次頭常常幾次握住頭髮,吃一頓飯常常幾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來接待求見之人,很怕與天下的賢人失之交臂。你到魯地以後,千萬謹慎,切莫以屬國而驕橫待人。」這裡,周公非常明確地用自己的例子告訴伯禽,現在你應該和我一樣因為敬畏智慧而去尊重天下賢達之士。

    在此,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傳統教育中,雖然強調對教育者的敬畏,但這樣對人的敬畏,是敬畏教育的開始而不是終點。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固然需要敬畏父母,但是作為被孩子敬畏的父母不要把這作為教育的目的,而是需要有一個神聖的使命,因著孩子對自己的敬畏最後把孩子帶入對規矩和真理的敬畏。要完成這個神聖的使命,我們為人父母者自己首先要敬畏規矩。在第一章的為人父母的四項基本原則中,有一項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或許在孩子到來之前,我們對規矩還沒有足夠的敬畏。為了孩子的幸福,也為了自己的幸福,我們要重塑自己的敬畏之心,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好的榜樣。父母自己有敬畏之心,這是做規矩的前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