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人們在社交場合見面,往往需要互行見面禮。以下,我們來談談有關行見面禮的禮儀。
張芳剛剛被選中擔任奧運會禮儀小姐那陣兒,可沒有而今那種「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瀟灑。當時,她私下裡最擔心的問題是:自己為之獻花的外國運動員要是一高興,冷不丁要吻自己,該如何是好?不接受吧,電視或許正在向許多國家和地區實況轉播,推辭躲藏豈不丟國家的人?接受吧,自己不習慣,再說正值妙齡的自己怎麼能把初吻讓給一個外國人呢?
後來張小姐實在拿不出「對策」,只好紅著臉悄悄去向為禮儀小姐們作指導、培訓工作的老師討教。老師一聽笑了,他跟張小姐才談了幾分鐘,張小姐也「撲哧」一聲靦腆地笑了。禮儀老師的短短數語何以使張小姐的愁眉苦臉為之一掃呢?說來倒有趣兒,他只不過告訴了張小姐:什麼是親吻禮。
他說:親吻禮是外國人在社交活動中會見親朋故舊或與家人會面時的一種以相互親吻表示親密、友善的見面禮。親吻不等於接吻,因行禮者相互關係有所不同,所以相互親吻時「接觸」的具體部位亦各不相同:長輩與晚輩親吻時,長輩吻晚輩的額頭,晚輩則吻長輩的下頜。平輩人之間行親吻禮,則只能夠相互輕吻一下或輕輕貼一下對方的面頰。接吻,即國人所說的親嘴僅是屬於夫妻或情侶們的「專利」,其他關係者大多不接吻。
他還說:親吻禮在西方比較流行,然而即便夫妻或情侶往往也不會在大庭廣眾之前接吻。在有的阿拉伯國家,人們也以親吻為禮,不過僅限於同性之間使用。所以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說,張小姐都犯不上為此「多慮」。
所謂見面禮,其實指的就是人們會面時以其具體的、規範的動作,向自己的交往對像表達善意的約定俗成的做法。
如果說,我們瞭解一些國外的見面禮大半是為了有備無患的話,那麼通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常用見面禮,則是存在著極大的實際需要的。
首先,我來談談握手禮。
在國內外,目前它是我們最常使用的一種見面禮。其正確的做法是,人們在介紹之後,或互致問候之時,雙方各自伸出自己的右手,彼此之間保持一步左右的距離,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與對方相握後呈垂直狀態,然後五指並用,用2公斤左右的力度稍許一握,時間不宜超過三秒鐘。
握手時,還應特別注意上身稍往前傾,頭略低一些,和顏悅色地看著對方的眼睛,以示畢恭畢敬。
雖說握手禮無人不會,無人不用,可握手為禮時的十種忌諱卻為許多人所不知。「握手十忌」具體如下:
其一,忌不講先後順序。在社交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順序頗多講究,一般而言講究「尊者決定」,即由身份尊貴的人決定雙方有無握手的必要。正確的順序應是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來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應。若後者「先下手為強」,搶先伸出手去,卻得不到前者的良好反應,會很令人難堪。
如同時要與許多人握手,也應當以此類推,講究「先來後到」。應當先同性後異性,先長輩後晚輩,先已婚者後未婚者,先職位高者後職位低者。
其二,忌心不在焉。與任何人握手,都要在握手問好時以雙目正視對方的眼睛。這是充滿自信的表示,也意味著對對方以禮相待。若是在與人握手的短暫時間裡顯得三心二意,或是目中無人,或是忙著招呼其他人,都是對與自己握手者的失敬。
伸出一隻手與人相握時,另一隻手應當空著,並貼著大腿外側自然下垂。用它拎著提包,插在口袋裡,或是對其他地方指指點點,都顯得用心不專。
其三,忌不摘手套。手套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保護手部,因其左摸右碰必定不乾淨,所以與人握手時還是摘下它為好。女士雖被允許在社交場合戴著手套與人握手,但摘下它未必有失身份,與長輩、佳賓握手時更是如此。
伸出去與人相握的那隻手不要帶有手汗。如果它使與之相握的人感到濕乎乎的,只能說明你過度緊張。因此當你摘下手套準備與人握手時,應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揩乾手掌。
其四,忌掌心向下壓。與人握手時,通常應大大方方地把手伸過去。若是要刻意表示對他人的尊重,伸出手與之相握時,應當掌心向上。
在平時,千萬不要掌心向下壓著去握別人的手。與掌心向上的謙恭之意截然相反,掌心向下與人握手會給人以居高臨下、目中無人的感覺。
其五,忌用力過重或過輕。有人為表示待人熱情,握手時用力過重,以致疼得對方齜牙咧嘴。有人為維護自尊,握手時只用指尖與對方接觸,或是乾脆在他人握住自己的手時一動不動,不作任何反應。前者的做法顯得粗魯無禮,後者的做法則顯得妄自尊大或敷衍了事。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不輕不重地用手掌和手指全部握住對方的手,然後微微上下晃一下。自己的手被人握住時,也應微微晃一晃,以示有所回應。
其六,忌不斷點頭哈腰。一般在與人握手時,應與對方相互問候致意。若環境不許可,也可以用點頭致意來代替。同令人尊敬的長輩、上司握手時,主動欠身以示恭敬,未嘗不可。但絕對不要跟任何人握起手來,都又點頭又哈腰,而且沒完沒了。那樣做,未免讓人覺得客套得過分,甚至有表演之嫌。
其七,忌長時間握手。同別人握手,特別是同異性握手,時間不宜過久。它通常持續三秒鐘左右則足矣。
有的人話多,不管跟誰見面,都喜歡拉著手便「開侃」,而且話不說完不會鬆手。這實際上是熱情過了頭。握手之後,大家再問長問短,有什麼不好呢?
其八,忌濫用雙手握手。重逢故友至交,或是慰問他人時,以雙手與之相握是合情合理的。面對長輩、上司或佳賓,伸出雙手去捧接對方伸過來的手更是謙恭備至。
然而不宜隨處用雙手與人相握,尤其忌諱隨便伸出雙手去握住關係一般的異性朋友的一隻手。若以兩隻手像制做「三明治」一樣「夾」著他人的一隻手,而且久久不放,不是使人尷尬,就會令人誤解。
其九,忌用左手握手。接觸外國友人時,慎用左手與之相握。穆斯林和印度人都認為,左手僅適用於為自己洗浴,或是去洗手間方便,右手才負有高雅的使命。若用左手與之相握,或握手時雙手並用,他們都會感到是有意的侮辱。西方人同樣也不習慣用左手與人相握。
其十,忌交叉握手。在公共場合,如果需要與之握手的人士較多,可按照握手的禮儀順序,或由近而遠地依次與人握手。西俗忌諱交叉握手,即兩人握手時,另外兩個相握的手不能有意或無意地與之交叉,否則就會構成西方人認為最不吉利的十字架圖案。因此在涉外場合跟較多的西方人打交道時,握手務必依次而行,爭先恐後是沒有必要的。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國內其他常見的見面禮。
除握手禮外,目前在國內的社交場合人們所使用的見面禮還包括致意、舉手、點頭、微笑、欠身,等等。它們主要適用於已經相識的友人在大庭廣眾之前相互致意。
其一,致意。它的基本規則是:男士應先向女士致意,晚輩應先向長輩致意,未婚者應先向已婚者致意,學生應先向老師致意,職位低者應先向職位高者致意。一般而言,作為女士,唯有遇到長輩、老師、上司以及自己特別敬佩的人的時候,才需要首先向對方致意。遇到別人首先向自己致意,不管自己心情怎樣、感覺如何,都必須馬上用對方所採用的致意方式「投桃報李」,回敬對方。絕不可視若不見,置之不理。
由於致意主要是在不宜多談時以動作去表達對他人的問候,所以致意的動作不能馬馬虎虎,表情也不能過分呆板,或顯得萎靡不振。
致意乃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故向他人致意時一定要使對方看到、看清,才會使自己的友善之意「此時無聲勝有聲」。致意時不要同對方相距太遠,比如站在幾十米開外,也不要站在對方的側面或背後。假如對方由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而對你的致意毫無反應,是令人難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