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7:外事禮儀 第37章 在法國的你
    大家好!在這一篇裡,我將介紹你在法國時所需要注意的風俗習慣與禮儀規範的基本之點。

    法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中法蘭西民族佔了83%。他們在歷史上擔任過歐洲文明發展中的重要傳播者的角色,同時也形成了基本上一致的法蘭西民族特色。

    法國人早就以愛好交際,和在社交中開創了無數先河而著稱於世。所以,如果你能在法國輕鬆自如地交際和生活,那你的禮儀修養則必然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了。

    在法國,人們的稱呼也是名前姓後的。法國人的姓特別多。在一般情況下,女子出嫁後,多隨夫姓。不過,如果其本身是著名演員、作家等名人,那種女士則必須維持其本姓以顯示自己的獨立性。

    對法國人,在稱呼和書寫時,往往只用其本名(叫名)或其姓。平時多稱「先生」、「夫人」、「小姐」。有職務、學銜、學位者,則注意在其名後加上這些,以示尊重對方。與人初見時,你最好只稱其姓。只有當你們是熟人時,才可以互稱名字。

    平時,法國人頗為講究「女士優先」的規則,這具體體現在其稱呼上。對於女士,你可一律稱之為「夫人」和「女士」;對於老年婦女,你絕不能直呼其為「老太太」。當然,你稱女士為「小姐」,總是會討人歡心的。那說明她還頗為年輕、有魅力,這是法國女子最看重的了。

    無論走路、入室、開門、入座,你都需要讓婦女先行。幫女士提行李,往往是男士責無旁貸的。

    你如果去法國人家做客,問好、告別時都要先「偏向著」女主人。在這一點上,與阿拉伯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在法國這麼做,男主人只會高興,而不可能「吃醋」。

    進餐時,通常由男子定座、招呼侍者。上菜、敬酒,也都是女先、男後。買單時,男士們則必須要主動前去。

    當然,現在的年輕一代已不是很在乎這一點了。某些「女權主義者」甚至以此作為女性地位太低的一個明證,來對此加以批判。所以,在法國儘管你要注意「女士優先」,但如果明知對方是「女權主義者」,那就不必對她太客氣。

    法國人非常重視交際,由此也頗為講究禮節。與法國人交往,他們那種瀟灑的風度和彬彬有禮的舉動,一定會讓你感到賞心悅目。

    在日常生活中,「請」、「謝謝」、「您好」、「再見」等禮貌用語已成了法國人的口頭語。見面時,法國人愛與別人親面頰或貼面頰。通常是長輩親晚輩的額頭,而愛人、情侶就是熱烈的親吻了。

    在法國,各行業的服務員都比較注意笑臉相迎、平等而周到地提供服務,你在那裡可以充分體會到做「上帝」的感覺。那些略帶職業性但的確讓人感到親切的話語,總會在你的耳邊流淌。

    在法國,人們上樓、進門、進餐、落座,總是人未行動,「請」字首先出口。在公共場合,人們非常遵守秩序。上汽車、坐地鐵、乘飛機,大家都會安靜地排隊,很少有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

    在其他方面,你可以參照西方各國所通行的禮節,如進屋脫帽、服裝整潔、坐立端正等。介紹兩人相識時,也是女士為尊、長者為尊、高職位者為尊。有時,對方忽然忘了你的名字,你應趕緊自我補充,切不可說:「怎麼,你不記得我了嗎?」那將讓別人很沒有面子。

    人們對巴黎冠以「花都」的美名,不僅是因為其繁花似錦,而且法國人也的確非常愛花。在法國,無論生日、宴會、婚禮,還是去探視病人、做客,你都可以以花為禮,盡表寸心。

    當然,你應當對各種鮮花的含義和象徵有比較充分的瞭解。花,只有送得恰當,才會令對方喜歡;否則送了還不如不送。一般而言,在那裡,玫瑰、鬱金香表示愛情;百合象徵安全和信賴;丁香表示純潔和愛戀;金魚草表自信;石竹表幻想;牡丹表害羞;等等。對此要眼明心細,切勿混淆。

    茶花則隨其色彩不同,而含義各異:白茶花表示「您輕視我的愛情」;紅茶花是讚揚女士的「國色天香」;玫瑰色茶花則表示得到愛情的狂喜之情。當然,其國花——鳶尾花,是適合絕大多數場合的。但你最好不要送菊花給法國人,因為在該國它僅僅適用於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對於女士而言,你最需要注意的是慎送玫瑰花,尤其是慎送雙數,因為那是表示愛的信息。搞得不好,對方會以為你這人太不正經。

    與法國人初次見面時,你通常不需準備什麼見面禮,等到你們第二次見面時再送也不遲。此外,你還應當注意其禁忌,在法國,孔雀和核桃都是人們平時所忌諱的東西,所以此類圖案也就避免送之於他人。

    在其日常生活裡,法國人愛送花,也愛養花。在巴黎,你到處都可以見到花。稱其「花都」,真的是名符其實。那裡的人們都喜歡在自家門前種上花草;其室內往往也有鮮花的芬芳,令你感到春意盎然。

    在法國,「住」是一個較大的問題。你要找比較寬敞、舒適的地方,往往又費事又費錢。在巴黎,大街小巷各種各樣的窗子都配上了別緻的窗簾,你也應養成掛窗簾的習慣,用法國人的話說,就是「將美置於窗前」。

    如果說巴黎人是世界性的「國際模特」,一點都不過分,他們在穿戴上花樣百出。目前,極其講究和奢華的法國人,終於使巴黎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世界「時裝之都」。很多高級時裝都是出自於法國,例如,迪奧、夏奈爾等。其服飾潮流時刻翻新,年年不同。現在,服裝與文化、與健美,甚至與保健等都掛上了鉤。

    不過,近年來,人們的著裝觀念開始趨於簡樸、大方而舒適。球衣、牛仔褲等成為大多數人的便裝。即使穿西服,在一般情況下,人們也很少成套地穿,領帶也常常是能不戴就不戴。但在正式場合,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出席者都還是會在自己的裝束上刻意講究一番,以示莊重的。

    過去,女士們最怕冬天,因為無論天多冷,女士都應著裙裝以示莊重,極少有人會穿長褲。而現在,年輕的女士們則大多喜歡長褲、平跟鞋,有時甚連襪子也懶得穿。

    要是說「吃在法國」,肯定一點都不誇大其辭。麵包是那裡的主食,其中可以加入許多富於營養的特別配方。在巴黎,幾片麵包加上一杯牛奶或牛奶紅茶,就是一頓早點。

    法國菜餚以其美味可口、品種豐富、選料廣泛而名聲極響,並為法國贏得了「世界三大烹調王國之一」的美譽。法國菜選料鮮,人們愛吃肥濃、鮮嫩而略生的菜。比如牛肉僅七八成熟,水鴨才三四成熟,至於牡蠣,則乾脆生吃。吃的時候,自己再加一些大蒜、丁香、芹菜、胡蘿蔔等配色、調味,那就盡善盡美了。

    法國人還特別喜歡吃一些極具營養價值的菜,例如,蝸牛、青蛙腿、昆蟲、鵝肝等。這些都是在其他國家難得見到的美味佳餚。法國人的家常菜是炸牛排加土豆,而對於無鱗無鰭的魚、魚翅、辣椒等等,他們則沒有什麼興趣。

    在法國進餐時,你必須適當注意一下自己在餐桌上的舉止。進餐時,你可以將自己的雙手放在桌面上,但注意不要將雙肘搭上來。進餐中,刀叉應一半放在碟中,一半放在桌布上。此外,你盤中的菜一定不能剩餘下來。否則,主人和廚師都會很不高興。你無論對某一菜多麼喜歡,也不要誇張地撕麵包皮去蘸盤子裡的菜汁,那樣則是一種頗為粗俗的舉動。

    如果你對於「洋酒」略知一二,那你就會發現,在法國,你無異於處於名酒、好酒的天堂。法國人只要是進餐,那就必然會有酒。他們喝起酒來,就像英國人對於茶的那種偏愛,不分晝夜,想起來就喝。酒,在那裡只不過是一種普通飲料。因此在法國,你若是在酒桌上不勝酒力,那最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這樣主人就不會再給你加了。要是你總喝不完,主人就總會流水般不斷地給你添加,讓你喝得敗下陣來。

    法國人愛喝酒,也有許多講究:你如果應邀出席宴會,那多半會是先上來一點威士忌、羅姆、利口酒等高度數的甜酒。在進餐時,則一定要喝葡萄酒。烈性酒通常是不上餐桌的,人們只是會在飯後來一點白蘭地,以助消化。

    進餐中,葡萄酒也是有講究的,即視菜的具體品種而定:吃海鮮時,要配玫瑰紅或白葡萄酒;吃肉、禽、蛋時,則要配紅葡萄酒。如有節日和喜慶,往往還會來一瓶噴灑著泡沫的香檳酒以助興。

    法國多產名酒。波爾多地區的紅酒,香檳地區的香檳,干邑地區的白蘭地,早已是名聞全球。對於「拿破侖」、「馬爹利」、「軒尼詩」、「人頭馬」等法國白蘭地名牌,你一定非常的熟悉呢。

    此外,法國人也很愛喝啤酒和汽水,他們還特別喜歡飲用礦泉水。

    平時,法國人喜歡以獨特的蒸餾方式做出風味獨特的咖啡。巴黎的咖啡館舉世聞名,有機會你不妨親身體驗一番。

    法國人往往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自豪感,這一點最明顯地體現在他們對於英語的態度上。其實英法兩國一直聯繫最多,在法國絕大多數人都會說英語。可是,你若是在巴黎街頭用英語問路,法國人十有八九會故意裝作聽不懂而將你晾在那裡。所以,在法國,有關「揚英抑法」、「美國強大」等等的話題,你最好少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