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生 第15章 找對病因贏健康 (3)
    去年夏天,我和一位老戰友在小酒館喝酒聊天,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說:「一所中學舉辦一場全市中學生足球比賽。邀請一家醫院作為這次比賽的場外醫療服務隊,希望院方能派幾個醫務人員到學校,以防出現什麼事故。於是醫院派出了一組人前往學校。因為比賽時間定在午後最熱的2點,所以比賽剛開始,場上的同學和裁判都熱得大汗淋漓。就在比賽進行了大概30分鐘時,場上的總裁判,一名外校的體育老師突然暈倒在地。頓時所有人都向他跑去,在場的醫務人員也都趕緊趕了過去。當時人們圍過去聽到這位老師說頭暈、頭疼,可是過了一會兒就暈了過去。這時旁邊一個老師說:『是不是中暑了?快抬上去,送醫院吧。』於是急救車就把這位老師送到了醫院。」

    老戰友講到這停下來,喝了口冰鎮啤酒,我這邊反著急了,催他快講,「那個老師怎麼樣了?」他說,急診醫生不敢怠慢,又輸液又打針,但是這個老師還是說頭疼、頭暈,而且感覺比剛才更糟。這時一個年老的大夫走過來,看了看這個強壯如牛的老師,對其他醫生說:「或許是他的頸椎出了問題。」

    聽到這,我恍然大悟,對啊,他是體育老師,平時運動量大,尤其在踢球的時候會用腦袋頂球,時間長了就會對頸椎造成損傷,因此他的頸椎橫突孔裡的椎動脈扭曲變形,造成大腦基底動脈缺血。太陽一暴曬,身體其他部位充血,致使腦部缺血,於是就出現了輕度腦水腫,所以這個體育老師會感到頭疼、頭暈,由於急診醫生給他輸入了大量鹽水,加重了他的腦水腫,所以他說頭更疼、更暈了。

    老戰友聽了我的分析,微微一笑,好像在給予我肯定,慢慢地說:「後來,醫院給這個老師做了個CT檢查,果然是頸椎增生。」

    從西醫的角度來說,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是一種骨骼的退行性病理改變。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多,50歲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此病,從臨床觀察,目前有年輕化的趨勢。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自身的很多症狀都已經暗示了我們的頸椎出了問題,例如下來這幾種症狀:

    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可很快清醒站起,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血供應嚴重不足所致。

    高血壓: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增高或降低,但以血壓增高為常見,稱為「頸性高血壓」。這與頸椎病所致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經受刺激發生功能紊亂有關。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多見,故兩者並存的機會不少。

    吞嚥障礙:吞嚥時有梗阻感,食管異物感,少數有噁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這是由於頸椎前緣骨質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食管狹窄,或因頸椎病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食管痙攣或過度鬆弛而出現的症狀。也可因骨刺形成使食道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引起。

    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不等大,甚至視野縮小、視力銳減。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頸心綜合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早搏等心律失常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誤認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後根受頸椎骨刺激和壓迫所致。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對頸椎的保養,具體做法如下: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臥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臥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覆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蓆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將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衝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二、鍛煉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高血壓的「幕後黑手」

    高血壓這個詞,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已經再熟悉不過了。它也是我們日常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但是,一旦患上這個病,後果將不堪設想。

    高血壓是西醫中的疾病名詞,中醫之中自然沒有,但是在中醫文獻中對其病因、發病機理、症狀和防治方法卻早有記載,如《內經》記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與肝、腎有關。體質的陰陽偏盛或偏虛、氣血功能失調是發病的內在因素。其發病機理為上實下虛,上實為肝氣鬱結,肝火、肝風上猶,氣血並走於上。下虛為腎陰虛報,水不涵木,肝失滋養,而致肝陽偏盛。日久陰損及陽,又導致陰陽兩虛,出現相應的徵候。一般情況下早期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多屬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

    《黃帝內經》中有云:「腎虛則頭重高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由高血壓病引發的眩暈現象其實與肝腎有關。《千金方》指出:「肝厥頭痛,肝火厥逆。上亢頭腦也。」「其痛必至巔頂,以肝之脈與督脈會於巔故也……肝厥頭痛必多眩暈」。中醫認為頭痛、眩暈是肝火厥逆所致。《丹溪心法》說:「無痰不眩,無火不暈。」認為痰與火是引起本病的另一種原因。這些都說明了中醫對高血壓早有認識。根據高血壓病的臨床主要徵候、病程的轉歸及併發症,目前此種理論也被真實,應屬中醫的「頭痛」、「眩暈」、「中風」的範疇。而頭痛、頭脹、心悸、失眠、眩暈、胸痛、頸強、肢麻、舌強、腰痛、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症狀,都可以是高血壓病的表現。每一種症狀都有不同的病因、病機,而不同的症狀可以由相同的病因和病機引起,這是中醫與現代醫學的不同點。

    另外中醫認為,高血壓是由七情所傷、飲食失節和內傷虛損等因素引起的。

    1.精神因素。如長期精神緊張或惱怒憂思,可使肝氣內郁,郁久化火,耗傷肝陰,陰不斂陽,肝陽偏亢,上擾頭目。肝腎兩髒關係密切,肝火也可灼傷肝腎之陰,形成肝腎陰虛,肝陽偏亢。

    2.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或飲酒過度以致濕濁內生,濕濁久蘊可以化熱,熱又能灼津成痰,痰濁阻塞脈絡,上擾清竅。也能發為本病。

    3.內傷虛損。如勞傷過度,或年老腎虧者,由於腎陰不足,肝失所養,肝陽偏亢,內風易動。在以上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使人體陰陽消長失調,特別是肝腎陰陽失調。因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形成了下虛上盛的病理現象,故見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症。而腎陰虧損,不能滋養於心,心亦受累,故見心悸、健忘、不寐等症。病久不愈,陰損及陽,則往往導致腎陽不足,兼見畏寒、肢冷、陽痿、夜尿增多等陽虛徵候;亦可陰損於前,陽虧於後,最後形成了陰陽兩虛之症。陽勝又可化風化火,肝風人絡則見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肝火上衝,可見面紅目赤,善怒。風火相煽,灼津成痰,若肝陽暴亢,則陽亢風動,血隨氣逆,挾痰挾火,橫竄經絡,擾亂心神,蒙蔽清竅,發生中風昏厥。此外,奇經的沖任二脈,衝脈主血海,任脈主一身之陰,與肝腎也有密切關係,也能引起肝陽上亢,甚至腎陽亦衰,成為陰陽兩虛,兼有虛陽上擾之症。

    ◇高血壓的先兆

    大多數早期高血壓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患了高血壓病有無症狀取決於血壓的水平、內臟器官有無損害及個人的耐受性。如果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勞累後有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其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首先應該想到找醫師測量血壓。如血壓不高,再找其他原因。早期突然發生的高血壓常伴有較明顯的症狀,隨著對高血壓狀態的逐漸適應,自覺症狀會越來越輕,甚至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因此,沒有症狀不等於血壓恢復正常,這時仍須繼續監測血壓並進行適當的治療。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由於短暫的、一過性的腦缺血所引起的,表現為短暫的意識障礙(腦子突然蒙了一下)、語言障礙、眩暈、突然失明或摔倒,症狀可持續幾秒或幾分鐘,也可達幾個小時,但一般不超過24小時,這種現象可反覆發作多次,這是高血壓中風極為危險的信號。

    2.血壓劇烈波動:表現為血壓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或過高過低上下波動劇烈,這往往預示著近期可能會發生中風。

    3.感覺功能異常:表現為肢體麻木,可伴有面部、口唇和舌尖發麻、聽力下降、一過性「眼蒙」。

    4.運動功能失常:說話吐字不清、流口水、四肢活動不靈、走路不穩。

    5.原有高血壓症狀加劇:如頭暈、頭痛、心悸等症狀加重。

    所以,高血壓病人一旦出現上述先兆症狀,千萬不可麻痺大意,要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學會預防

    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只注重用中西藥降壓治療,忽略了從發病原因方面去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儘管把血壓降了下去,而一旦停藥血壓又會恢復到原來水平,甚至不斷升高。因此,對於本病應做到「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相結合。實踐證明,對已病者採取有效的防病措施,大都可以截斷扭轉病勢。

    基本措施

    1.無高血壓病者,應做到未病先防,如平素應積極開展養生防病;偶爾發現一二次血壓升高,即應引起重視,如定期複查、及時開展防與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