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生 第13章 找對病因贏健康 (1)
    ◎夢是身體有話要說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做了一夜夢,一宿沒休息好」,「晚上夢多,簡直沒睡著」。那麼真的是做夢耽誤了休息嗎?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嗎?

    自古醫家認為,做夢屬於睡眠中發生的一種心神活動。雖然我們的精神思維一向由心控制,但這決不包括夢。夢與眾不同,比其他所有的思維更神秘和不受控制。它發生在睡眠之中,我們睡了它才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想幹嘛就幹嘛,思維意識支配不了它的行動,所以夢境會千奇百怪,變幻無常,猶如從天而降,憑空出現。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精神意識依賴於形體,形體永遠第一位,精神永遠第二位。神、魂、魄、意、志是中醫對人體精神活動的分類,它們的靈動不但需要形體健全,還必需後天五臟不斷供給精氣。所以,精神感知的本質來自於我們看到的、接觸的,夢雖然有別於其他精神活動,但本質相同。不管多麼離奇,我們夢到的就是眼中見、耳中聞、心中念,只不過由思維隨意加工、炮製,而顯得匪夷所思。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呢?

    外界刺激。四時氣候的影響、過度的情志刺激都會成為外邪侵入身體,然後在體內隨著血液運行,引起魂魄飛揚,使人睡臥不安而做夢。

    臟腑失調。《黃帝內經》認為,氣血、臟腑貴在陰陽調和,氣血失常、五臟六腑偏盛偏衰,失去平衡,均可能引起做夢。

    身體狀態。體內有寄生蟲或過饑、過飽不同狀態會引發不同的夢境。

    事實上,夢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很多人喜歡把它跟吉凶禍福聯繫起來。我感興趣的是夢對健康的預兆意義,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早已有之,只不過往往被人們忽略。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夢被稱作「五臟的附體」,能夠反映臟器的虛實盛衰。《內經》對夢的健康預兆意義早有記載,翻譯過來就是:如果肺氣虛,就會夢見白色怪物,見人就殺;如果腎氣虛,就會夢見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懼;如果肝氣虛,則會夢見草木陰森,人伏在樹下不敢起來;如果心氣虛,多會夢見被火燒灼;如果脾氣虛,則會夢見吃不飽飯(《素問·方盛衰論》)。再如《靈樞·淫邪發夢》:如果陰氣盛,就會夢見在大水中驚恐逃竄;如果陽氣盛,則會夢見大火燒身;如果陰陽都盛,則會夢見刀光之災。如果上面氣血過盛,則夢見飛翔;下面盛則夢見墜落。如果飢餓,就會夢見食物;如果吃太飽,就會夢見扔東西……可見,《內經》早已注意到了夢與疾病的定性、定位關係。

    中醫認為七情分屬於五臟,怒為肝志,思為脾志,悲(憂)為肺志,恐(驚)為腎志。相應的,夢中的情緒也可以反映髒氣的變化,夢怒為肝氣盛,夢恐為腎氣虛,夢哭為肺氣虛,夢笑為心氣盛,夢歌為脾氣盛。

    有一次和朋友聚餐,大家聊得正開心,其中一個朋友說:「我昨天晚上夢見我和老婆大發脾氣,打了一架。醒來後感覺胸口跳得厲害。」旁邊有人說:「老兄,你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平時一定是對老婆敢怒不敢言,所以只能在夢裡發洩。」說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我則笑著問他:「最近是不是偶爾有頭暈的感覺?」他說沒錯。我說:「夢見發怒就是肝氣盛,而且『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暈和肝有關係,你肯定是肝火旺盛,要麼就是過度疲勞了,應該調養一下肝。」他趕緊搶話:「你說的什麼風、什麼眩,我不太明白,這說明肝不好,我倒是信。那你說怎麼辦吧!」我說:「聽我的是吧?行,那就約法三章。首先,生活上,別給自己施壓,保持心平氣和;晚上睡足覺,養血保肝;再就是吃點疏肝理氣丸,保好。」後來再見面,我問他怎麼樣了,他哈哈一樂:「你這是叫我道謝吧,好了,好了。聽你的準沒錯。」

    還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多次夢見自己死命地抓住窗框,不讓自己摔下樓去,但終因體力不支掉了下去。我就問她:「這兩天是不是覺得特別疲憊?」她說:「是啊,工作中總是心不在焉,是不是身體出問題了?」我跟她說:「你夢見的是比較恐怖的事情,恐為腎志,說明你的腎有點問題,很有可能是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疾病,你還是去醫院查查吧。」她說:「最近工作忙,過段時間再說吧。」我知道這個朋友是個工作狂,也就沒怎麼勸她。第二天,她在工作的時候暈倒被送往醫院。經過檢查,果真是尿路感染。

    不僅中醫重視夢的健康預報意義,西方醫學也是如此。從西醫的觀點看,夢是大腦部分高級神經活動在睡眠狀態下的持續,可分為生理性(良性夢)及病理性(噩夢)兩大類。良性夢是白天的所思所想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痕跡,可起到平衡心理、緩解壓力的作用。噩夢往往是體內潛伏性病灶產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腦發出的信號,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預報意義。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絞痛發作前,病人會噩夢不斷,還伴有呼吸加快、心率增速、血壓升高及情緒激動等反應;心血管性疾病(諸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發作前病人也多驚恐噩夢;有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則常常夢見大快朵頤;精神疾病患者則經常在夢中哭泣,還會夢遊;等等。

    ◎更年期綜合症其實很好治

    說到更年期綜合症,它已經算不上是一個醫學新名詞了。大家都知道它是從生育到老年的一個過渡期,只是大部分女人談到它時,都會感到恐懼、迷惑和茫然。它彷彿成了一個令女性無法逾越的鴻溝。

    前幾天,我路過一家門診,一個六十左右的婦女正好從裡面走出來,嘴裡嘟囔著:「怎麼就治不好了呢?」有些「職業病」的我忍不住,上前詢問她有什麼疾病。她對我說:「你不知道,我這更年期綜合症已經折磨我十年了,我是西醫、中醫都看過,但全然無效。我死的心都有啊!」聽完她這段話,我不禁長歎一聲,說:「唉,這個病其實很好治的啊!你怎麼這麼倒霉,就沒有遇到一個會治病的大夫呢?」她聽我這麼一說,頓時詫異兼懷疑起來,換了個語氣說:「聽這話你是會治病的大夫?真的假的?不會又是個蒙事的大夫吧?」

    我笑了笑,遞給她一張名片,說:「相信我,我會把你治好的。」後來,這個婦女真的來找我,我已解除了她的這種「折磨」。

    其實,更年期西醫治不了不奇怪(本來西醫碰到非感染性的病絕大部分治不了),中醫治起來卻是很簡單的!

    女人到了40-55歲,因為卵巢功能衰退、機體衰老、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內分泌、神經、免疫等系統功能紊亂,就會出現一些異常的反應:心慌胸悶,頭暈眼花,臉紅出汗;血壓忽高忽低,心情就跟蕩鞦韆似的——忽起忽落、激動易怒、焦躁不安。而且疑心重、失眠多夢、食慾不振、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會「分家」、腹脹腹瀉、便秘、浮腫。這些症狀可持續1-2年,有時可長達5-10年。

    除內分泌因素外,其發生、發展還受神經類型、性格、環境、精神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處於這個階段的婦女,性格變得不讓家裡人喜歡,孩子嫌你囉嗦,丈夫嫌你嘮叨,給人的印象是你總是疑神疑鬼、神神叨叨。這些都是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

    許多成年人非常恐懼更年期的到來,一過40多歲就草木皆兵,不敢生氣,不敢發火,生怕被人稱「到更年期啦」。其實,正如大禹治水採用「導」而不是採用「堵」的方法一樣,只要正確認識、對待更年期,則更年期帶來的不適都會化為烏有。

    我認為處於更年期的女性朋友們首先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因為我們都知道,更年期是女性的「多事之秋」,身體上的不適會帶來性格上的巨大變化,使精神壓力加重,而精神壓力的增大反過來會加重更年期時的各種症狀,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哪一天,精神崩潰了,人也就完蛋了。所以,保持樂觀、平靜、穩定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女性在更年期階段除了要注意精神心理衛生外,合理膳食也十分重要。脂肪、膽固醇、鹽和酒這四種物質應當盡量減少,只要維持身體機能運轉量即可,同時多增加攝取纖維飲食(全穀類、蔬菜和水果)、增加植物性蛋白質攝取(大豆蛋白)、選擇富有貝他胡蘿蔔素、維生素C、E的食物、多攝取含鈣質的食物(牛奶)和每天要喝水。

    復合維生素B對維護神經功能,促進消化,預防頭痛、頭暈,保持記憶力等大有裨益。小米、麥片、玉米等粗糧及蘑菇、香菇等菌類中含較豐富的B族維生素,更年期女性應適當多食用。

    更年期女性水鹽代謝紊亂,容易發生水鈉滯留,引起浮腫;並進一步引起血壓升高。所以,應限制食鹽,用鹽量宜為中青年時的一半。糖代謝、脂肪代謝也常紊亂,血糖、血脂易升高,漸趨肥胖,易患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所以要少吃甜食、動物脂肪和動物內臟,多吃粗糧,並限制主食進食量。在膳食上應保證蛋白質供應,可多吃些瘦肉、雞、魚、蛋、乳製品及豆製品。一般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麻油、葵花籽油都含高熱量,過多食用會發生能量過剩。

    不少更年期女性月經紊亂、經血量多、經期延長、週期縮短,常可導致貧血。對此,首先要積極治療月經紊亂,同時注意補充蛋白質、鐵、維生素A、C與葉酸,多吃瘦肉、雞鴨血及新鮮蔬菜,水果、紅棗、赤豆、桂圓、糯米也有健脾益氣補血作用。

    更年期女性鈣磷代謝紊亂,易發生骨質脫鈣、骨質疏鬆,故應補充鈣,食補最佳。可多吃些魚、蝦皮、芝麻、豆製品等含鈣豐富的食品。牛奶中鈣含量多,且易吸收,是理想的補鈣佳品。

    不要吸煙和飲用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酸棗、紅棗等具有安神降壓作用,可適當多食用。

    ◎神經不可衰弱下去

    神經衰弱是現代社會的多發病,白領的常見病。從西醫理論上來講,神經衰弱指的是由於某些長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大腦活動過度緊張,從而產生腦力活動能力的減弱,屬於神經官能證的一種類型。

    而從中醫理論來看,在中醫學中,並不存在「神經衰弱」這個病名,但根據神經衰弱病人的臨床主要表現如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焦慮、煩躁、心慌、頭昏等,可以在驚悸、不寐、健忘、頭昏、脅痛等中醫病症中找到相應的論述和治療。

    正如我接診過的一個病人,他是一個年輕的小學教師。他第一次找到我時,十分痛苦地說:「半年來我的精神狀態一直不穩定,總是無緣無故地感到憂鬱、煩悶,時常還頭痛,有時頭腦不清,記憶力下降,幾乎每天晚上都做夢,而且坐久了全身都痛,身上沒勁兒,家裡人說我得了『嘮病』。讓我去醫院拍個X光看看,可是從頭到腳都檢查了,大夫說沒查出什麼病來,說我一切正常,但是我知道,如果我真的沒病,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症狀,這麼不舒服呢?大夫,你給我看看吧。」

    其實,他的這個病看起來症狀很多,好像無從下手,但事實上,他患的就是神經衰弱。

    祖國醫學博大精深,對神經衰弱的認識是很精闢的。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學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對本病的主證——失眠有明確地論述。《靈樞·大惑論》較為詳細地論述了「目不瞑」的病機,認為「衛氣不得人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人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提出了失眠等神經衰弱的主證,是陰陽失調所引起的。

    那麼神經衰弱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