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Ⅱ:贏在起點的哲理 第30章 陽光總在風雨後 (5)
    麗莎認識一對夫婦,他們二十幾歲的時候整天在為生活而忙碌著。當同齡人成家的時候,他們卻忙著增加財產。當他們覺得生活已很安穩,想成家的時候,吉恩卻已經39歲了。她一直都在試著懷孕,可沒有成功。這件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你真的想要什麼東西:一個嬰兒,一次旅行,或者一台錄像機,假設這些能夠使你的生活更豐富,那就去爭取,否則,一旦錯失,機會就不會再來。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麗莎就懂得了這一點。那時候,父親失業,全家靠吃魚市上賣剩下的魚雜,勉強度日。一天,當麗莎透過伍爾沃斯家的窗戶,看到了一個紅色塑料花的胸針,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她跑回家懇求媽媽給她一角錢。媽媽歎息著。那時候1角錢可以買到1磅(1磅約合0.45公斤)碎魚。但是她的父親卻說:「讓她買吧。你以後還能用這麼便宜的價錢為她買來快樂嗎?」那時,10美分買來的東西使麗莎感到非常滿足。

    麗莎有一些朋友,他們對待花銷的態度讓她震驚。有時甚至讓人感覺他們非常荒謬。約翰遜一家連汽車都沒有,但是去年他們竟然全家到夏威夷去度假了;伊夫雖然住在租來的房子裡,卻擁有一件時裝設計的服裝,穿上那件衣服使她看起來像一個模特;還有艾達,雖然手頭很緊,卻開車帶著她的4個孩子周遊了全國,並在某天下午到一家童話旅館喝茶。「服務生們戴著白色的手套,」她回憶說,「四人組合的樂隊在餐廳裡表演。還有小小的冰激凌蛋糕,桌上放著精緻的洗手的小碗兒,水是香的,上面還漂浮著玫瑰花瓣呢。作為一次奢侈的代價,他們吃了兩天的麵包加奶酪。但是孩子們早就忘記了他們整個夏天手頭有多窘迫,卻依然記得那一次喝茶的經歷。」也許這已不僅僅是為了一樣東西而放棄另一樣東西的問題。

    加裡在3歲的時候就表現出很高的音樂天賦。他的父母決定讓他上最好的課——儘管這意味著要開車把他送到60英里以外的波士頓去上課。母親還要到圖書館去打夜工給孩子賺學費。朋友們都問:「為什麼非要給這麼小的孩子提供一流的老師,而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今天,加裡已經17歲了,他在一些國家最好的樂隊裡演奏過,並且獲得了兩所非常棒的音樂學校提供的獎學金。如果他的父母當時只為他提供比較容易負擔的訓練,這一切還會發生嗎?他的媽媽認為不能。

    麗莎想,過著超出自己收入的生活並不是指你的花費超出了所得,而是指你的生活要與你對自己的最高想像相一致。搞清楚究竟什麼使你快樂並且樂意去尋找它。也許你窘迫到為一根鞋帶兒發愁,但是將孩子送去參加夏令營,或者為牙做一個牙套,這或許是對的。放任、奢侈、鋪張——隨你怎麼叫,也許和你以後的生活相比,這些開銷都是不理智的,但在你看來,可能更妙。它將改善你的自我感覺,使好心情洋溢在你生活的每一天。

    你有兩種方式安排有限的收入:或者認真細緻地分配好哪部分用來吃、哪部分用來穿、哪部分用來支付交通費以及房租;或者衝動一些,適當地奢侈——在那些使你快樂的事情上揮霍一點,而跳過那些對你不重要的部分。

    天生我才必有用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歌德

    馬林醫生在讀醫科大學時,覺得一個醫生讓身體殘廢永不能復原的人和病入膏肓的人苟延殘喘是最愚蠢的行為。馬林主張讓那些人無痛苦死亡,並且常和同班同學辯論這個問題。

    「那麼我們何必要來學醫呢?」他的同學抗議道,「照顧殘廢和病入膏肓的人,正是醫生的天職!」

    馬林總是反駁說:「醫生的責任是幫助病人恢復健康。如果病人完全沒有康復的希望,那還是讓他死了好。」

    快畢業的一個晚上,他在醫院值班,為一位住在貧民區的德國移民婦女接生。這位已有9個兒女的貧窮母親所產下的嬰兒,一條腿比另一腿短了許多。馬林例行公事地向嬰兒口中吹氣,讓他呼吸。但過了一會兒,馬林心中就浮起一個念頭:「何苦呢?他一輩子都會一瘸一拐地走路。別的小孩一定會叫他『跛子』。我又何必幫他活下去?這個世界才不會缺少他這樣的一個人呢。」

    不過馬林內心強烈的責任感,讓他無法制止自己不去使那只肺臟運動,於是他繼續努力。終於,嬰兒發出喘氣的聲音,小臉漸漸紅潤,並且開始呱呱地大哭起來。

    馬林醫生收拾好醫具就離開了,一路上他不斷譴責自己。他自言自語地埋怨著:「我真不知道怎麼搞的,這家人這麼窮,本來小孩已經太多了!我為什麼還要救這個有缺陷的小孩呢?少幾個這樣的殘廢人,對世界只有好處。」

    很多年過去了。馬林醫生已經遷到一個小工業城市去行醫。他的醫術精湛,年輕時的激進思想已不復存在,如今的他只是許多辛勤工作的醫生中的一個,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他救死扶傷,即使病人生不如死,因為希臘名醫、醫藥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思想,終於戰勝了他的偏激。

    馬林醫生是個不幸的人,他的獨子和兒媳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小孫女巴巴拉便由他撫養。他對她愛護備至。但在孫女十歲那年的夏天,一天早晨,她醒來時說覺得頸部僵硬,手和腿都痛。

    起初馬林醫生以為是小兒麻痺症,後來才曉得這是一種罕見的病毒傳染病。由於病症不常發生,醫學課本中只淺顯地提了一下。馬林行醫一生亦從未遇過此症,請教幾位神經科醫生,他們也都束手無策。他們表示這是絕症,會逐漸惡化,最後病人會全身癱瘓或部分癱瘓。

    「不過,最近有一位年輕的醫生發表了一篇文章,」一個神經科的醫生對馬林說,「文章裡談到他曾治癒身患這種絕症的病人。他的名字是T.J.密勒。如果我是你,就會和他聯絡。」馬林帶了巴巴拉到密勒醫生的小型醫院裡,密勒醫生曾在那裡以創新性的物理療法治癒過各種癱瘓的病人。馬林發現,密勒醫生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密勒醫生發覺馬林醫生正注意他的腿部,便說:「就因為我這條跛腿,小孩都把我當自己人。孩子們叫我『跛子』,他們都覺得這綽號很有趣。我喜歡這個綽號。我覺得比我的真名更親切。 我的名字叫泰迪鄂斯,我一直認為這個名字過於嚴肅。我父母為我取這名字,是為了紀念那個為我母親接生的醫科大學生。」

    泰迪鄂斯!馬林醫生努力壓抑著自己的感情。他回想起當年做醫科學生時曾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才不會缺少他這樣的人呢。」那時是多麼的盲目啊!

    面對著這位能令巴巴拉重新走路的醫生,他伸出了手。

    他說:「有的人雖然有眼睛,對世界卻毫無見識,比起這樣的人,跛腳有什麼關係。」

    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難以避免。面對曲折,有人失卻了奮進的勇氣,熄滅了探求自身價值的熱情,而有人卻確立了進取的志向,鼓起了前進的風帆,從而磨煉出堅韌不拔的性格。

    尋找快樂

    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突然來訪。

    ——蘇格拉底

    維多利亞起床後,就陰沉著一張臉,她很是不開心,甚至不停地抱怨上蒼不公平,因為她遇到的煩心事太多了。先是,狗把貓當做了最有趣的抓咬玩物,貓憤怒的嚎叫顯然使它興致倍增。這還不說,便池堵塞的水溢到了新鋪的地毯上。那隻貓又跳進了泡菜罈子裡,它一臉苦相地拾起爪子,用力甩掉滿身的湯水,一邊譴責地望著維多利亞,好像是她故意把它的生活弄得如此痛苦。

    維多利亞走進廚房想取一杯咖啡,忽然聽到櫥櫃裡傳來「卡嚓卡嚓」的聲響。她輕手輕腳地打開櫃門——一隻老鼠竟然正捧著一盒麥圈大嚼特嚼!

    維多利亞歎了口氣關上櫃門,讓它盡情享用這頓早餐吧,反正那盒麥圈也毀了——它用不著吃得那麼急。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十二個人要來吃晚飯,可維多利亞還沒出去採購呢。她的神經立刻緊張起來,對自己大叫:「早告訴你別磨蹭!」

    維多利亞把貓鎖進臥室,把狗責罵了一通,它可憐兮兮無辜地望著她,好像根本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維多利亞穿上外套,身心疲憊地開車向商店駛去。

    維多利亞把車在超市的停車場停好,凜冽的寒風用力扯著她的外衣。維多利亞三步並作兩步走進超市,順手抓起一輛購物車——可是車輪子卻拐來拐去拒絕前進,還吱嘎亂叫地尖聲抗議。她怨氣沖天——這真是倒霉極了!

    維多利亞決意至少要贏得這場購物車之戰。她猛地把車推到收銀台旁邊,換了一輛車子。還不錯,這一輛比較合作,輪子順滑,悄然無聲。終於有一線光明照進了她如此晦暗的一天。

    維多利亞站在水果攤前,手捏一隻梨時,一陣熟悉的吱嘎聲刺入耳鼓,顯然有人正使用她換掉的那輛推車——不幸的人!

    維多利亞轉過身正要脫口而出:「您怎麼選了這輛該死的車!」可是眼前的一幕卻成為她終身難忘的畫面:

    兩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滿臉滄桑的皺紋,男人左手推著一輛醫院運送病人的推車,右手拖著那輛「該死」的購物車。他毫不在意不聽使喚的輪子和它發出的噪音,只顧忙著導引推車,好讓他的妻子離貨架近一些。

    她是位鬢角灰白的虛弱的老婦人,有一雙碧藍的大眼睛。她的手腳扭曲畸形,頭只能抬起一點點。他不時拿起一隻水果,溫和地微笑著遞給她看,她則笑著點點頭。他們用微笑和點頭來互相回應,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已經成為別人注視的對象。

    有人厭惡地搖著頭——竟然把醫院的推車弄到商店裡來;還有人不以為然地竊竊私語。

    維多利亞望著他拿起一個麵包,那麼輕柔地碰碰她的手。兩人的默契使空氣裡滿是愛的氣息。維多利亞意識到自己這樣直盯著人家不免冒犯,就強迫自己把目光移開,便向奶製品區走去,一邊想再瞅一眼這對老夫妻。他們竟像磁石一般吸引著她的心。

    可他們已經轉到別處去了。維多利亞一直沒再看到他們,直到她買完東西回到車上。維多利亞發動馬達時,突然發現了那對老夫妻。原來,他的小貨車就停在維多利亞的車旁邊,他正把東西放到車子裡面,他的妻子就在推車上耐心地等著。

    他匆忙走向車後,一陣勁風掀起了妻子身上的毯子。他充滿愛意地把毯子四周重新掖好,那神情像是在床前為一個小孩掖被子,然後他俯下身,在妻子額前吻了一下。她舉起扭曲變形的手,摸了摸他的臉。然後,他們都回過頭來望著維多利亞笑了。

    維多利亞也對他們笑了笑,兩行淚水不覺滑過了面頰。

    打破你心中的冰點

    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亞里士多德

    美國賽利曼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花了二十多年,找了一萬多人做心理實驗,實驗的結果顯示,悲觀的人往往會生出病來,有些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

    塞利曼博士舉了下面這個實例來說明。

    作為一家鐵路公司的調車人員,尼克工作的相當認真,做事也很負責任,不過他有一個缺點:他對人生很悲觀,常以否定的態度去看這個世界。

    有一天,鐵路公司的職員都趕著去給老闆過生日,所以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一不小心竟被關在一個待修的冰櫃車裡面。

    尼克在冰櫃車裡拚命地敲打著,叫喊著,然而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沒有人聽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紅腫、喉嚨叫得沙啞,終也沒人理睬,最後只得頹然地坐在車裡喘息。

    他愈想愈可怕:冰櫃裡的溫度只有華氏零度,如果再下去,一定會被凍死。他只好用發抖的手寫下遺書。

    第二天早上,公司裡的職員陸續來上班。他們打開冰櫃,赫然發現尼克倒在車裡。他們將尼克送去急救,然而為時已晚,尼克的身體早已沒有了生命的跡象。但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冰櫃裡的冷凍開關並沒有啟動,櫃裡的溫度一直都是華氏61度,而這巨大的冰櫃裡也有足夠的氧氣,但尼克竟然給「凍」死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