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讓我們來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數食物都是超級市場的降價食品;新鮮橙汁捨不得買,只買聽裝濃縮橙汁,回來兌水;麵包也捨不得買,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簡單得讓人覺得難以下嚥:兩三片麵包,有時塗點花生醬,幾片生菜葉,外加一杯牛奶,有時加一隻烤土豆。從來沒見他做過魚、肉、雞、鴨等葷菜。
他是個守財奴嗎?住了一段時間後,埃拉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給各種慈善機構,並且贊助過很多外國留學生完成學業。
由於埃拉在倫敦工作的時候就認識亨利先生,到達法國時他便到機場接埃拉,並以很便宜的租金讓埃拉住在他家。除了埃拉以外,他家還住有6名英國留學生。亨利先生的家成了他們自己的家,他逢人總是自豪地說他們都是他的孩子。
到達法國的第二天,他邀埃拉出門散步,埃拉欣然應允了。沒想到,他一出門,就開始撿起了垃圾。路邊的廢紙屑、果皮、飲料杯,他都一一撿起扔進垃圾桶裡。別人家的報紙散落在地,他會撿起整理好,放在門前。有時一些廢紙果皮正好在骯髒的水坑裡,他也毫不在乎地撿起扔進垃圾桶。
跟他走了一段後,埃拉從驚訝到猶豫再到臉紅。埃拉為自己的虛榮心感到臉紅。於是,埃拉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撿垃圾的行列。而實際上,路人的臉上並沒有不屑,而是寫著理解和尊重。
亨利先生看見地上有一個易拉罐,他一腳踩扁,撿起放進口袋,並且得意地說:「可以賣幾分錢呢!」看見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幣,馬上又撿起來,像個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時代的兒歌:「Finders,Keepers;Losers,Weepers(誰撿到,誰收起;誰丟了,誰哭泣)!」一臉天真爛漫的笑容。
這是埃拉在法國最難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埃拉在法國最難忘的一首兒歌。
後來,埃拉才知道,每個週末出門撿垃圾是亨利先生的例行公事。他在為街區做好事的同時,也時不時地抱回一些「戰利品」,有時是一隻烘烤箱,有時是一台計算器。他會用他那雙巧手把它們修好,給他們用。
於是,只要埃拉有空,每個週末上午都會和亨利先生一起出門撿垃圾,他們美其名曰出門散步。
這是埃拉在英國從未有過的感覺和體驗。埃拉把他的一切虛榮心都拋進了垃圾箱,他懂得,勞動光榮,奉獻光榮。
大道理:往往把節儉與吝嗇看作一對雙生兒,這真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其實節儉的意義是: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換句話說,總是用得適當。吝嗇的意義卻是當用的不用,不當省的也節省。
102.兩個人
斯金和麥德,同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共同煩惱著。他們,一個瘦高,一個矮胖;一個唉聲歎氣,一個淚流滿面。
「老兄,你有什麼事如此煩惱呀?」麥德擦了擦自己的眼淚,問斯金。
斯金歎了口氣,說:「唉!別提了。你知道,我是一個精神很貧乏——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空虛的人,我不滿於自己的現狀,我尋求精神的充實和富有,於是,我向所有我認為有精神內涵的人乞求。
「我碰見一個學者,上前說:把你的豐富的學識賜給我一點兒吧!可是他搖搖頭,匆匆忙忙地走了。
「我碰見一個紳士,我說,把你的優秀品質給我一點兒吧!可是他理也不理我,像沒聽見一樣地走了。
「我碰見一個憂鬱的少女,我對她說,把你的愛分給我一點吧!可是少女罵了我一頓,氣憤地走了。
「我碰見一個軍事家,我上前說,把你的智慧給我一點兒吧。可是軍事家說他很忙,沒功夫教我。
「我兩手空空去乞求,求到的仍是空空兩手,你說,我能不煩惱麼?」
麥德說:「你那點煩惱算什麼呢?充其量,只不過是你什麼也沒得到。這不能證明你的不對,只能說明那些人吝嗇和自私。而我呢,可就慘了。」
「你難道比我還慘麼?」斯金問。
「當然。有過之而無不及。」麥德說,「你知道,我一向認為我是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我讀過的書可以用車裝,我寫出的書,摞起來比我本人還高。當我寫的書已經無法再往高摞的時候,我決定出賣我的知識和智慧。
「我把書背到人來人往的市場上,高聲喊道:這裡有人類知識的結晶,人類思想的精華,這是一個梭羅式的精神寶庫,快來呀快來呀快來買呀。
「我喊得聲嘶力竭,希望人們從我這裡得到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是,唉!太叫人絕望了。」
麥德眼淚又要流出來。
「怎麼了?」斯金問。
「人們來來往往,不僅不買我的知識和智慧,而且,有幾個人還偷偷笑著說:哼!他的所謂精神財富?狗屁!陳詞濫調!又臭又長!慘不忍睹!」
麥德又流出了眼淚。
「是了是了!看來,我乞求的結果是求到一場空,而你出賣的結果是得到了輕蔑。怪不得你的痛苦比我深。」斯金說。
「對呀!你的行為證明的是別人的吝嗇和自私,而我的行為卻證明了我自己的毫不足取。」麥德悲傷地說。
大道理:人是需要別人來關注,別人來肯定的,所以人們都盼著出名,盼著自己的價值被別人見識,從來得不到別人關注和肯定的人,必然感到寂寞,從來也顯現不了自己價值的人必然陷入深深的痛苦與悲哀。因此,不要吝嗇對別人的肯定,也不要放棄對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
103.恩賜
一天早晨,斯利醒來後,又回憶起往日的夢境。「我真是太不幸了。」斯利對他最要好的朋友說。
「為什麼?」朋友問。
「因為我的妻子和夢想中的不一樣。」
「你的妻子既漂亮又賢惠,」他的朋友說,「她創作了動人的繪畫並能做美味的菜。」
但斯利對此卻不以為然。
「我真是太傷心了。」有一天斯利對妻子說。
「為什麼?」妻子問。
「我曾夢想住在一所有門廊和花園的大房裡,但是現在卻住進了47層高的公寓。」
「可我們的房間不是很舒適嘛,而且還能看見大海,」妻子說,「我們生活在愛情與歡樂中,而且我們還有3個漂亮的孩子。」
但斯利卻聽不進去。
「我實在是太悲傷了。」斯利對他的醫生說。
「為什麼?」醫生問。
「我曾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探險家,但現在卻成了一名禿頂的商人,而且膝蓋落下了殘疾。」
「你提供的藥品已經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
可斯利對此卻無動於衷。結果,醫生收了他110美元並把他送回了家。
「我的確是太不幸了。」斯利對他的牧師說。
「為什麼?」牧師問。
「因為我曾夢想有3個兒子,可我卻有了3個女兒。」
「但你的女兒聰明又漂亮。」牧師說。
可斯利卻聽不進去。極度的悲傷終於使斯利病倒了。
他躺在潔白的病床上,看著那些正在為他進行檢查和治療的儀器——而這些則是由他賣給這所醫院的。
一天夜裡,斯利夢見自己對上帝說:「小的時候,你曾答應滿足我的所有要求,可你為什麼沒有把那些賜予我?」
「我能夠賜給你,」上帝說,「不過,我想用那些你沒有夢見的東西而使你驚奇。我已經賜予你一個美麗而善良的妻子、一個體面的職業、一個好的住所及3個可愛的女兒。這些的確都是最美好的……」
「可是,」斯利打斷了上帝的話,「你並沒把我真正想要得到的賜給我。」
「但我想,你會把我所真正希望得到的給予我。」上帝說。
「你需要什麼?」斯利從未想過上帝要得到什麼。
「我要你愉快地接受我的恩賜。」
過一夜,斯利決定重新再做一個夢。
斯利康復了,幸福地生活在位於47層的家中。斯利喜歡孩子們的美妙聲音,喜歡妻子那深棕色的眼睛與精美的花鳥畫。從此,斯利的生活充滿了陽光。
大道理:人生總是會有挫折和失敗,不可能一帆風順,就像一年之中不會永遠都是春天一樣。面對苦難,逃避是最不明智的作法。而學會在痛苦中挖掘快樂的人,卻常常使人肅然起敬。
104.戰爭中的玫瑰
拿破侖大敗普魯士後,在梯爾西特和談中要求將易北河以西的大片普魯士領土割讓給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就讓王后路易·莎去拜見拿破侖,求他降低一下這過於苛刻的條件。
拿破侖非常熱情地接見了路易·莎,並從花瓶中抽出一枝盛開的玫瑰,彬彬有禮地遞給她。路易·莎以為這是同意她的請求的表示,便接過玫瑰,問道:「您是連馬格德堡一起給了我,是嗎?」
拿破侖當下板著臉回答道:「我應當向陛下指出,除了我本人之外,我什麼也不能給您。而您可以自己決定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普魯土人認為,拿破侖的這番放肆言行使他們的國家蒙受了奇恥大辱,決心要報這梯爾西特玫瑰之仇。
1871年普魯士軍隊在色當戰役中擊潰法軍之後,馬不停蹄地佔領了巴黎,並將這裡的玫瑰名品作為戰利品,獻給了德國國王和王后。
戰事結束不久,柏林市政廳收到一受傷士兵的來信,信裡夾著一朵枯萎的玫瑰,說將這朵花轉贈給德國最關心傷員的女性。
市政廳認為只有當今王后奧古斯塔才能享此殊榮。但王后謙稱她受之有愧,建議把它贈給戰地醫院,因為那些冒著生命危險不辭辛勞地工作的護士和其他女性更關心傷員。最後,這朵代表士兵心意的白玫瑰被裝進一個精美的玻璃匣子,陳列在宮殿中,成為德國愛國主義精神和騎士傳統的象徵。
大道理:人生的責任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產物,在人的一生中,無論你是否能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他人、集體和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這種責任,就形成了人們對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內在驅動力。
105.女大不中留
女兒桑德瑞出嫁的時候,傑敦總覺得她似乎把母女的恩情也拋掉了一點。當然,她以後會回來看傑敦,比以往更親熱,因為那時候她已身為人婦,比過去懂事了。但是,做母親的要受不少煎熬才有那麼一天。
並不是在吹牛,傑敦的女兒桑德瑞從12歲起就漂亮起來了,而且後來魅力與年俱增。18歲時,她已出落得婷婷玉立。終於有一天,有位「小王子」傾慕於傑敦的女兒,使她受龐若驚。別看她有點天真爛漫,毫不懂事,在家裡像個野孩子似的蓬頭垢面,一雙髒手,傑敦簡直拿她沒辦法,但她卻明白,在「小王子」面前,要整潔美麗。她知道,最重要的是摸清意中人心裡在想什麼。傑敦做母親的對這一切假裝不知道,最好別去追究。
做母親的仍然咪咪笑,可是做父親的開始皺眉頭了。他不喜歡這一套,一點也不喜歡。但是,女兒已經是大姑娘了,沒有什麼可害怕的。
隨後,有一天——這一天果然到了。她吐露了心事:她愛上了他,他也愛她。
傑敦一時悲從中來,這種悲傷是從來沒有過的。因為在突然間,一道鴻溝把自己和女兒隔開了。她需要的就是這個人?做母親的看不出他的好處在哪裡。做父親的呢?他雖不滿意,可也無法。
傑敦實在無法想像,不久自己就成了一位年輕人的岳母,這一點傑敦怎麼也想不通,想了一夜也沒想出什麼辦法。他們早晨來了,容光煥發,眼睛顯得特別明亮,反映著愛情的力量。傑敦知道他們準備和她對抗,如果她說出一個「不」字,她的掌上明珠就會掉頭而去,把她拋入絕望的深淵。
漫漫長夜實在難熬,白晝也空寂得可怕。失去了跟傑敦形影不離的人——真是一去不復返了。想了些辦法和她接近,都是傑敦認為很合情合理的。女兒也照樣的酬答了——表露了舊情,但是隔閡依然存在。她好像是突然地全心沉浸在新的生活中,傑敦根本不知道那是怎麼回事。女婿呢,他是個陌生人,傑敦並不想進一步認識他,因為他「偷」走了傑敦的女兒。誠然他願意接近傑敦,可傑敦還是對他埋怨不已,覺得埋怨總是可以的。
一年後,女兒生了孩子。於是他們來看傑敦——她、他和那個新添的、大家都疼愛的小寶貝。傑敦的女兒呢,她那股倔強的神氣已經消失,她變得容貌溫柔,神情恬然,態度和藹。
傑敦沒有更小的小孩子,女兒卻替傑敦添了一個。丈夫老了,但是有女婿在那裡,和善而慇勤,並送給傑敦一份最可貴的禮物,把女兒恢復成傑敦的大孩子。她幸福,而且比從前對傑敦更親熱。
有個女兒,做母親的接近生命的另一山坡——衰老的下坡,也不用擔心。有了她,也不至於老得太快。
隨後,幾個小乖乖在傑敦的撫養中漸漸長大,其中有一個就是傑敦當初有一天認為已經失去的那個。記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