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第2章 陽光燦爛的歲月 (1)
    孩子的「愛情」

    不同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人們的觀念與行為常常大相逕庭。

    ——吉姆

    約瑟和幾個朋友談起「男女之大防」,對於孩子的精神來說,真是一種扭曲。本來到了青春期,孩子會自然地意識到性的區別,對於異性有些神秘感是正常的。但是,傳統的教育卻把性當作罪惡,以為這樣就能擋住年輕人天性的自然發展。

    就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許多上了高中的女孩子對於青春期和第二性徵,還有一種恐懼感。束胸是普遍流行著的,和今天流行著的擴胸,到處是豐乳器的廣告,恰恰相反。

    這事看來好像非常遙遠,其實不然。約瑟說他的中國太太就告訴過他,她18歲的時候,還對男性有恐懼感。有一次,她坐到了一張木頭椅子上,感到那椅面有點溫暖的感覺。她想起來這是一個男教師剛剛坐過的。突然,她感到了恐怖,擔心就此懷孕,那該是如何的可羞。這事居然發生在大城市裡,真是不可思議。

    傳統的性別恐懼,他本以為早已成了過去。沒想到,就在不久以前,在德國,在一個日本留學生朋友家裡做客時,他們家的女孩子一面在室內玩著溜冰鞋,一面鬧著要轉學。原因是,這個才9歲的女孩子,到一家德國小學裡讀書,第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女孩子的出現,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到一個學期,居然有一個德國男孩子宣稱他愛上了她。

    這在德國學校裡是常見的事,可在這個日本小女孩身上,她的反應不是像西方小女孩子那樣得意,而是十分憤怒。

    而那德國男孩卻坦然地找盡一切機會來對她表示親密。

    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請了假沒有去上學,德國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來,說是沒有這個日本女孩子,他就不能繼續上課,他要回家。

    老師既沒有批評他,也沒有阻擋他。

    到了家,他哭著對母親說,他要和一個日本女孩子結婚。

    發生了這樣可笑的事,在日本,家長就是不引以為羞,也要引起深深的憂慮的。

    約瑟問日本小女孩的父母,那德國孩子的家長如何反應?

    朋友告訴約瑟:「那孩子的母親說,那很好啊。但是結婚要有禮服、婚紗、戒指,還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園,這要花很多很多的錢。可是你現在什麼也沒有,連玩具都是媽媽給你買的。你要和這位可愛的日本女孩子結婚,從現在起,就得努力學習,將來才有希望得到這一切。」

    那男孩子居然擦乾了眼淚,從此就十分用功起來。

    當時他朋友的女兒就在旁邊,她一直很緊張地阻止著父母親講述這個故事。但是故事太有趣了,父母親還是快速地講完了。

    約瑟非常有興致地問她對這個德國小男孩有什麼感覺?

    她把嘴一撇,說:「神經病!」

    約瑟並不覺得非常掃興,接著問她:「那男孩子的母親呢,她不是很開明嗎?」

    她更加不屑一顧地說:「更是個神經病!」

    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會培養出來不同的觀念與行為。有時候,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我們的觀念是否永遠是正確的。

    學會感動

    保留某種不完善會使事物顯得有趣,並使人感覺到還有一點發展的空間。

    ——弗恩斯

    麥迪遜公司成立以來,事業可謂蒸蒸日上。但因受到國際上恐怖活動的影響,今年的營業額卻大幅滑落。

    董事長知道,這不能怪員工,因為大家都為公司拚命的情景,絲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說,由於人人意識到經濟的不景氣,干的比以前更賣力。

    這也愈發加重了董事長的負擔,因為馬上要過年了,照慣例,年終資金最少加發3個月的工資,多的時候,甚至再加倍。

    今年可慘了,算來算去,頂多只能給一個月的工資做獎金。

    「這要是讓多年來已被慣壞了的員工知道,士氣真不知要怎樣滑落!」董事長憂心忡忡地對總經理說:「許多員工都以為最少加兩個月的工資,恐怕飛機票、新傢俱都定好了,只等拿獎金就出去度假或付賬單呢!」

    總經理也愁眉苦臉了:「好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現在突然改成兩顆,小孩一定會吵。」

    「對了!」董事長突然觸動靈機:「你倒使我想起小時候到店裡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因為別的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顆一顆往回扣。那個比較可愛的店員,則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後一顆一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後拿到的糖沒什麼差異。但我就是喜歡後者。」

    突然,董事長有了主意……

    沒過兩天,公司突然傳來小道消息……「由於營業不佳,年底要裁員,上層正在確定具體實施方案。」

    頓時人心惶惶了。每個人都在猜,會不會是自己被裁掉。最基層的員工想:「一定由下面殺起。」上面的主管則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從我開刀!」

    但是,不久之後,總經理就宣佈:「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再怎麼危險,也不願犧牲共患難的同事,只是年終獎金,絕不可能發了。」

    聽說不裁員,人人都放下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大家都在竊喜還不至於捲鋪蓋回家,這一切早壓過了沒有年終獎金的失落。

    眼看新年將至,人人都做了過個窮年的打算,取消了奢華的交往和昂貴的旅遊計劃。

    突然,董事長召集各單位主管召開緊急會議。

    看主管們匆匆上樓,員工們面面相覷,心裡都有點兒七上八下:「難道又變了卦!」

    是變了卦!

    沒幾分鐘,主管們紛紛衝進自己的單位,興奮地高喊著:「有了!有了!還是有年終獎金,整整一個月,馬上發下來,讓大家過個好年!」

    整個公司大樓,爆發出一片歡呼,連坐在頂樓的董事長,都感覺到了地板的震動……

    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做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分開度假

    我告訴你,愛神是自然界的第二個太陽,他照到哪裡,哪裡就會春意盎然。

    ——查普曼

    卡瑪15歲那年夏天,她的爸媽決定各自外出度假。在卡瑪看來,這往往是離婚的前兆,和父母分房睡一樣不祥。爸爸在加勒比海包下一條小船。卡瑪和媽媽到歐洲遊玩一趟。這樣的奢華浪費加大了婚姻的裂縫,最後只能以離婚冷淡收場。

    去年6月,卡瑪曾經在作家村中獨自過聖誕節。那次,丈夫逐一向他的家人解釋這絕不是分居試驗。因為過去在瑪莎葡萄園度假一周的經驗,使丈夫和卡瑪不再相信花大錢度假的功效,美景未必能增進夫妻之間的關係。卡瑪和丈夫對於夫妻長相廝守的家庭傳統規範,一向都是抱著懷疑態度。

    就在倫敦友人力邀他們去玩時,卡瑪剛好看到報上一則令人心動的旅遊優惠價廣告:花298美元即可擁有一張往返倫敦的來回機票。卡瑪急切地研究特別優惠內容,身為演員的丈夫立刻查看工作表。「糟糕,」他說:「連續四天要拍片,怎麼也走不開,」隔著桌子,他看了卡瑪一眼:「你何不單獨去呢?」

    「你確定你不想一起去?」卡瑪問他,希望自己看起來不是一副興奮過度的樣子。可是一想到單獨旅行,卡瑪主異常感動,因為一趟單身之旅,藏有無數的浪漫誘惑。

    「我當然想去,可是我有一大堆工作。你還是早點打電話訂機票,免得太遲了。好好去玩,」丈夫十分慷慨地說,「不過睡覺可要自己一個人睡。」

    以前單獨旅行的時候,卡瑪總是祈禱在博物館或餐廳遇到還不錯的伴侶,一起共度白日或黑夜,可是這回漫步在倫敦氣派的大街上時,卻只想盡情瀏覽一切。平常悠閒地和朋友一起用過早餐後,便獨自出門遊逛,或搭巴士,或乘地鐵,興之所至,還可以徒步走上數小時。有時上書店,挑買一整袋的書;有時去劇院,獨自沉醉在藝術之中。

    卡瑪張大眼睛東張西望,彷彿當年同母親一起來玩的那個小女孩一般。在騎士橋的一家專賣店,試穿漂亮新潮的意大利高跟鞋時,卡瑪告訴年輕的售貨員小姐:「這種鞋在美國可要貴上三倍。」可是卡瑪不知道自己何時才會捨得買。如果丈夫在場,他一定會說:「別猶豫了,買下來吧。」或許卡瑪會聽他的。不過單獨旅行的十幾天,卡瑪一直穿著卡其布長褲,在鳳凰劇院大廳門口吃著不太新鮮的火腿乳酪三明治,以免在《威尼斯商人》開演時出現肚子咕咕亂叫的情形,實在不覺得自己比15歲時來得闊綽體面。

    卡瑪原已習慣和丈夫一起旅行,現在獨自出門雀躍不已,像體重減輕或新剪了時髦髮型般快樂。卡瑪認為並不是她整個人變了,不過在觀念上有所修正。她仍然是她,只是更懂如何自我排遣了。

    大英博物館手稿的「英國文學」櫥櫃裡,有《達拉威夫人》原稿,裝訂成冊的手稿,攤開展示著伍爾芙娟秀的筆跡。還有厚達數千頁的《密德瑪區》手稿,可看到艾略特纖細的字體,再過去則有《簡愛》。

    看著這些名垂千古的巨作,想到作家如何嘔心瀝血,字字推敲,卡瑪不禁感動落淚。卡瑪記得每本書在書架上的模樣,也還記得15歲第一次讀這些書的情景,但如果此時丈夫在場,一定早已煩躁不安了。他做過一些卡瑪從沒做過的冒險活動,包括駕駛三船並列的遊艇橫渡大西洋。但伍爾芙的手稿對他來說,大概只比帳單稍稍動人一些而已。話說回來,如果他就在身旁,卡瑪反而會覺得自尊心受損。

    走在埃及古物廳的人潮裡,卡瑪的心情越來越抑鬱。她在想,是因為和一個從來沒有讀過《密德瑪區》的人結婚,她才會變得越來越麻木嗎?那個15歲的女孩,不是發誓要嫁一個飽讀詩書有學者風範的完美男人嗎?難道自己重來倫敦,只是為了發現自己嫁錯人?

    下一站去逛哈洛滋百貨商場。上樓至女鞋部時,卡瑪發現樓梯轉角處有電話,心情頓時溫柔起來。既然丈夫信任讓她隻身旅行,她理當打電話給他,讓他驚喜一番。電話一下子就接通了,他的聲音十分清晰,而且似乎就在等著卡瑪的電話。

    「其實,」他說,「我一直在想,或許我們應該常常這麼做。」

    「你是指哪一方面?」卡瑪問。

    「度假、各自去玩。我想去聖托·多明哥看朋友。你覺得如何?」

    「等我回家你再走吧。」

    「就這麼說定了。」他說,「玩得愉快嗎?」

    「當然,今晚我要去看阿蘭·貝茲演的《庸人自擾》。第五排的座位,花了14英鎊。」

    「做筆記吧。」他說。

    掛斷電話後,卡瑪確定自己還是愛他的,欣賞他贊成夫妻各自度假的想法,更因為他的鼓勵覺得舒服多了。卡瑪一步兩階爬上樓。突然,卡瑪想起認識的一對夫婦,他們會開車橫越美國,在車內大聲念《密德瑪區》給對方聽——可數年後還是離婚了。卡瑪想,靠艾略特並無法穩固婚姻關係,而自己也不是來倫敦省思自己是否嫁錯人的。

    或許,卡瑪來這裡是為了發現兩種婚姻的差別。一種是寂寞的婚姻,像她父親的就是,分開度假只是使他們之間更加疏離;另一種則是自己的婚姻,兩個人之中只有一個念《密德瑪區》,只有一個駕船橫渡大西洋,但兩人卻擁有各自的成就,尊重彼此的興趣,欣賞對方的優點。卡瑪認為自己的婚姻,是一種因互信互諒而滿溢幸福的婚姻。

    愛有多深,包容與體諒就有多深。在愛情世界裡,做個善於體諒對方的人,多給對方時間與空間,讓婚姻因互信互諒而滿溢著幸福。

    讚揚的魅力

    世界上有一首最動聽的歌——讚美,這也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

    ——梭羅

    百老匯的一位喜劇演員有一次做了個夢:自己在一個座無虛席的劇院給成千的觀眾表演——講笑話、唱歌,可全場竟沒有一個人發出會意的笑聲和掌聲。

    「即使一個星期能賺上10萬美元,」他說,「這種生活也如同下地獄一般。」

    事實上,不只演員需要鼓掌。如果沒有讚揚和鼓勵,任何人都會喪失自信。可以這樣說:我們大家都有一種雙重需要,即被別人稱讚和去稱讚別人。

    讚揚人也是一種藝術,不但需要合適的方式加以表達,而且還要有洞察力和創造性。

    一位舉止優雅的婦女對一位朋友說:「你今天晚上的演講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當一名律師該會是多麼出色!」

    這位朋友聽了這意想不到的評語後,像小學生似的紅了臉。

    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經說過的:「當我談論一名將軍的功勞時,他並沒有感謝我。但當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裡的光彩時,他卻表露出無限的感激。」

    沒有人不會被真心誠意的讚賞所觸動。耶魯大學著名的教授威廉·萊昂·弗爾帕斯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又悶又熱,他走進擁擠的列車餐車去吃午飯,在服務員遞給他菜單的時候,他說:「今天那些在爐子邊燒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夠受的了。」

    那位服務員聽了後吃驚地看著他說:「上這兒來的人不是抱怨這裡的食物,便是指責這裡的服務,要不就是因為車廂裡悶熱大發牢騷。19年來,您是第一位對我們表示同情的人。」

    弗爾帕斯得出結論說:「人們所需要的,是一點作為人所應享有的被關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