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家出版社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凡爾納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政工人。工人把一包鼓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他的手裡。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14次了。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面寫道:「凡爾納先生:尊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刊用,特此奉還。某某出版社。」每看到這樣一封退稿信,凡爾納都是心裡一陣絞痛。這次是第15次了,還是未被採用。
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凡爾納的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手稿緊緊抱在胸前。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他妻子急中生智,滿懷關切地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搶奪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決定接受妻子的勸告,抱起這一大包手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手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大學問:我們會有春風得意之時,也會有馬失前蹄之際。既然一切都無法預料,為什麼不再給自己努力一次的機會呢?也許就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天寫兩頁
幾年前,肯尼斯與書商簽訂合同寫一本書,這可是他第一次寫書。肯尼斯總共有6個月的寫作時間,所以,在這半年的工作日程表上,他每天都寫著「寫書」兩個字。
但是6個月很快就過去了,肯尼斯的書並沒有寫出來。這樣,書商只好再給他3個月的時間。在這3個月的時間內,肯尼斯的工作日程表上仍然天天寫有「寫書」兩個字,但書卻還沒有寫出來。最後,書商無可奈何地又給了他3個月時間,不過這次要是再寫不出來,那可就要撕毀合同了。肯尼斯發愁:「這可怎麼辦呢?」
幸運的是,肯尼斯遇到了《服務於美國》一書的作者卡爾·阿爾佈雷希特,他給了肯尼斯一個建議——要化整為零。阿爾佈雷希特問肯尼斯:「你總共要寫多少頁書?」
肯尼斯說:「180頁。」
阿爾佈雷希特又問:「你總共有多少寫作時間?」
「90天時間。」
阿爾佈雷希特說:「很簡單,只要你在工作日程表上寫上『今天寫兩頁』就行了。」
從此,肯尼斯每天寫兩頁,要是順利的話,他一天可寫上四五頁,但不管是哪一天,他至少會寫出兩頁來。就這樣,在阿爾佈雷希特的指導下,肯尼斯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寫出了這本書。
大學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天用心做好你該做的一件事,總有一天你會成就大事,否則你這輩子不可能會有所作為。
一滴焊接劑
聞名世界的美國石油巨頭洛克菲勒,原來只是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職員。而且,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檔、最機械、最沒有創造性的巡視並確認儲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他每天都要上千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注視到眼睛都快長繭子了,真是枯燥至極。
也許,這項工作如果是別人來做,要不就會很快跳槽,要不就可能一直做到老死在機器旁邊。
細心的洛克菲勒卻因這項工作而成了大富翁。
有一次,他突然發現石油罐子每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
此後,他一直在想:焊接劑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是不是能節省點成本?
他開始對這個當時被認為無聊的問題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
不久後,他研製出「35滴型焊接機」、「36滴型焊接機」和「37滴型焊接機」。但經過先後試用,都在焊接後偶爾會漏油,沒有獲得成功。人們都勸他不要吃飽飯沒事幹,如果閒著,不如下班後去做兼職。然而洛克菲勒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又研製出「38滴型焊接機」。經過試用後,意外地成功。不久後,他申請了專利,並找人投資生產出這種新型的節約能源的機器。
洛克菲勒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上億美元的利潤。
這也讓他後來終於成了美國著名的石油巨頭。
大學問:我們總以為偉大的事業是那麼遙不可及,殊不知無論多大的事業都是從小事做起,從最簡單,最容易,最微小的事做起,這是每個成功者的必修課。
給自己一片懸崖
一位新加坡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餬口的工作,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只要給一口飯吃,他就會暫時停下疲憊的腳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
澳大利亞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廖廖無幾,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
「4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4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在朋友那裡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模擬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到。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的業務主管了。
大學問:有時退一步卻進了幾步,有時把自己逼得沒有退路,實際身後已有千萬條路。試試把自己放在這樣的境地,你會發現自己有巨大的潛能,給自己一個釋放它的機會!
跨過阿爾卑斯山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在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聖伯納山口,拿破侖問隨行的工程師:「通過這條路穿越過去,有沒有可能?」「可能行的。」他們吞吞吐吐地回答。「那就前進吧。」身材不高的拿破侖堅定地說,絲毫沒有把工程師的弦外之音聽進去。
當英國人和奧地利人聽到拿破侖想要跨過阿爾卑斯山時,他們都輕蔑地笑了,那可是一個「從未有車輪碾過,也不可能有車輪能夠從那兒碾過的地方」。
然而,被困的馬賽納將軍在熱那亞陷入飢餓境地時,認為勝利在望的奧地利人看到拿破侖的軍隊突然出現,他們不禁目瞪口呆,拿破侖沒有像其他先行者一樣被高山嚇住,沒有從阿爾卑斯山上退下來,他出人意料地「不可能」地成功了。
大學問:有時侯我們總是認為不可能,那是因為你沒有給自己去證明它可能的機會。只要你有足夠的信心,勇氣和力量並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你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跡。
萬分之一的機會
有一次,甘布士要搭火車去外地,但事先沒有買好車票。這時剛好是聖誕前夕,到外地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很難買到火車票。甘布士夫人打電話到車站詢問,答覆是車票已經全部賣完,不過,如果不怕麻煩的話,可以到車站碰碰運氣,看是否有人臨時退票。車站還特別強調了一句:這種機會或許只有萬分之一。妻子也勸他不要去碰那個釘子了,可是得知這個信息的甘布士還是決定去試一試。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趕到車站,可是等了好久,一直沒人退票,甘布士仍然耐心地等待著。就在火車還有5分鐘就要開出時,一個婦女匆忙趕來退票,因為她家裡有急事,必須改期。甘布士如願以償地搭上了火車。到了目的地,甘布士給妻子打了一個長途電話:「我抓住了那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了,因為我相信一個不輕易放棄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甘布士在生活中正是靠著不放棄萬分之一機會的執著,才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他從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成為了擁有5家百貨商店的老闆,後來他已經是企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了。
大學問:人不要總是抱怨機會不光顧自己,那是因為我們有時都不給自己等待它的機會。雖然它會千載難逢,但抱著守株待兔的心去等待,總有一天它會撞上的。
馬鈴薯薄片
威廉是專業的廚師,在悉尼的某家知名餐廳工作。
某天服務小姐端回一盤油炸馬鈴薯並對威廉說:「客人說馬鈴薯切得太厚了,要你全部切薄一點。」
威廉用手撥弄馬鈴薯,發現切法與平常的大小沒有不同,而且從來都沒有客人這樣抱怨過,但威廉還是以他敏捷的身手,將馬鈴薯全部對切一半,再放進滾熱的鍋子裡油炸幾分鐘,然後吩咐服務小姐端出去。
不久,服務小姐又端著盤子無奈地走回來對威廉說:「那個挑剔的客人,罵我服務態度很不好,馬鈴薯怎麼還是這麼厚。」
威廉覺得這個客人實在很挑剔,但心想與其跟他理論花費時間,不如再將馬鈴薯切薄一點還比較省時間。等炸好撈起來以後,威廉順手灑上一些胡椒與鹽巴,為的是顧慮到馬鈴薯太薄,可能會失去本來的味道。
不久,服務小姐再次拿著盤子走回來,不過,這一回她笑著說:「那個客人真奇怪,剛剛還嫌太厚不好吃,現在卻稱讚你調理得很棒,還說從來沒吃過這麼美味的炸馬鈴薯,真是好笑。」從此這道炸薄片馬鈴薯變成威廉的招牌菜之一,還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客人。而發展到現在,它已成為大眾喜愛的零食:薯片。
大學問:當與他人發生衝突時,切不可意氣用事,否則只可能兩敗俱傷。退一步海闊天空,你會發現你的寬容和大度也能讓你有意外收穫。
成功的標準
美國汽車工業巨頭福特曾經特別欣賞一個年輕人的才能,他想幫助這個年輕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可這位年輕人的夢想卻把福特嚇了一跳:他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賺到1000億美元——超過福特現有財產的100倍。
福特問他:「你要那麼多錢做什麼?」
年輕人遲疑了一會,說:「老實講,我也不知道,但我覺著只有那樣才算是成功。」
福特說:「一個人果真擁有那麼多錢,將會威脅整個世界,我看你還是先別考慮這件事吧。」
在此後長達5年的時間裡,福特拒絕見這個年輕人,直到有一天年輕人告訴福特,他想創辦一所大學,他已經有了10萬美元,還缺少10萬。福特這時開始幫助他,他們再沒有提過那l000億美元的事。
經過8年的努力,年青人成功了,他就是著名的伊利諾斯大學的創始人本·伊利諾斯。
大學問:遠大的目標固然讓人心動,但切勿好高婺遠使它成空中樓閣,那樣的話你極可能連最低的目標也達不到。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腳踏實地地去奮鬥,成功是必然的。
打破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