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學問 第3章 名人軼事 (3)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仲,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裡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裡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乾淨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大學問:有了正確反映自我的「鏡子」,才能清楚地知道優點是什麼,不足在何處,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做事情,揚長避短。

    在沉默中創造奇跡

    很久很久以前,在荷蘭的一個小鎮,來了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農民。他找到的差事就是為鎮政府守大門,而且在這個門衛崗位上一呆就是60多年,而且一生中足不出小鎮,也沒有換做其他的工作。

    這位青年業餘時間一不下棋打牌,二不去泡酒館聊天,而是選擇了打磨鏡片的愛好。雖然又費時又費工,可他卻樂此不疲。就這樣不停地磨呀磨呀,一直磨了60年。其中的艱辛、枯燥和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沒有決心和毅力,堅持下去談何容易。

    由於他的專注細緻和鍥而不捨,磨出的復合鏡片的放大倍數超過了當地的專業技師。憑借自己研磨的鏡片,他研製出了顯微鏡,終於揭開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微生物世界的「面紗」。結果名聲大震,被授予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英國女王訪問荷蘭時,還專程到小鎮拜訪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後來成為著名荷蘭科學家的萬·列文虎克。他一直活到90歲。

    大學問:誰說偉大的成就一定有一個偉大的過程?誰又能說默默無聞的經歷中創造不出偉大的奇跡?專注細緻、鍥而不捨,是成就偉大的前提。

    最成功的製片人

    史蒂芬·史匹柏在36歲時就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製片人,電影史十大賣座的影片中,他個人囊括四部。他是怎麼能在這樣年輕的年紀裡就有此等成就?他的故事實在耐人尋昧。

    史匹柏在十二三歲時就夢想,有一天要成為電影導演。在他17歲那年的某天下午,當他參觀環球製片廠後,他的一生改變了。那可不是一次不了了之的參觀活動,在他得窺全貌之後,當場他就決定要怎麼做。他先偷偷摸摸地觀看了一場實際電影的拍攝,再與剪輯部的經理長談了一個小時,然後結束了參觀。

    對許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為止,但史匹柏可不一樣,他有個性,他知道他要什麼。從那次參觀中,他知道得改變做法。

    於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裝,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裡頭塞了一塊三明治,再次來到攝影現場,裝出他是那裡的工作人員。當天他故意地避開了大門守衛,找到一輛廢棄的手拖車,用一塊塑膠字母,在車門上拼成「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等字。然後他利用整個夏天去認識各位導演、編劇、剪輯,終日流連於他夢寐以求的世界裡。從與別人的交談中學習、觀察並發展出越來越多關於電影製作的敏感來。

    終於在20歲那年,他成為正式的電影工作者。他在環球製片廠放映了一部他拍的不錯的片子,因而簽訂了一紙7年的合同,導演了一部電視連續劇。他的夢終於實現了。

    大學問: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積極尋求實現的做法,善於抓住每個學習的機會,虛心接受他人的教導,逐步為自己鋪就成功的道路。

    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羅伯特·德·溫森多是一個非常豁達的人。

    有一次溫森多贏得一場錦標賽。領到支票後,他微笑著從記者的重圍中走出來,到停車場準備回俱樂部。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向他走來。她向溫森多表示祝賀後又說她可憐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許會死掉——而她卻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貴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溫森多被她的講述深深打動了,他二話沒說,掏出筆,在剛贏得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然後塞給那個女子,說:「這是這次比賽的資金。祝可憐的孩子早點康復。」

    一個星期後,溫森多正在一家鄉村俱樂部進午餐,一位職業高爾夫球聯合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稱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輕女子。

    「是停車場的孩子們告訴我的。」官員說。

    溫森多點了點頭,說有這麼一回事,又問:「到底怎麼啦?」

    「哦,對你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官員說,「那個女子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什麼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還沒有結婚哩!你讓人給騙了!」

    「你是說根本就沒有一個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這樣的,根本就沒有。」官員答道。

    溫森多長吁了一口氣,然後說:「這真是我一個星期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大學問:好與壞的轉化需要的是一個豁達的心態,寬闊的胸襟。當所謂的壞事已經發生且於事無補時,應該想想它還有沒有值得挖掘珍惜的地方?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也能讓我們受用無窮。

    堅持到底

    一位熨衣工人住在拖車房屋中,周薪只60美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不過即使夫妻倆都工作,賺到的也只能勉強餬口。他們的嬰兒耳朵發炎,他們只好連電話也拆掉,省下錢去買抗生素治病。

    這位工人希望成為作家,夜間和週末都不停地寫作,打字機的辟啪聲不絕於耳。他的餘錢全部用來付郵費,寄原稿給出版商和經紀人。

    他的作品全給退回了。退稿信很簡短,非常公式化,他甚至不敢確定出版商和經紀人究竟有沒有真的看過他的作品。

    一天,他讀到一部小說,令他記起了自己的某本作品,他把作品的原稿寄給那部小說的出版商,他們把原稿交給了皮爾·湯姆森。

    幾個星期後,他收到湯姆森的一封熱忱親切的回信,說原稿的瑕疵太多。不過湯姆森的確相信他有成為作家的希望,並鼓勵他再試試看。

    在此後18個月裡,他再給編輯寄去兩份原稿,但都退還了。他開始試寫第四部小說,不過由於生活逼人,經濟上捉襟見肘,他開始放棄希望。

    一天夜裡,他把原稿扔進垃圾桶。第二天,他妻子把它撿回來。「你不應該中途而廢,」她告訴他,「特別在你快要成功的時候。」

    他瞪著那些稿紙發愣。也許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卻相信他會成功。一位他從未見過面的紐約編輯也相信他會成功。因此每天他都寫1500字。

    他寫完了以後,把小說寄給湯姆森,不過他以為這次又準會失敗。

    可是他錯了。湯姆森的出版公司預付了2500美元給他,史蒂芬·金的經典恐怖小說《嘉莉》於是誕生了。這本小說後來銷了500萬冊,並攝製成電影,成為1976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大學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會有個堅強的女人,她一直在默默無聞地支持著他,毫無怨言,直至他獲得最後的成功。

    梅爾·布魯克和路人

    明星走在街上,常碰到影迷索取照片,要求簽名。好萊塢喜劇大師梅爾·布魯克給人簽名就簽出了笑話。

    有一次他在一家餐廳門口等人,為了怕那些經常在影城打轉,專找明星的傢伙打擾,他特地將臉遮起了一大半。可是仍有一位矮小禿頂的男人走近他,眼裡充滿了懇求的神色,對他說:「很抱歉打擾您,但能不能請您……」梅爾·布魯克一聽立即就打斷說:「好,好,沒問題,快拿紙和筆來。」片刻,這個男人拿了一張紙得意洋洋地出現在他面前。他說:「筆呢?」眼前的男人狼狽地摸遍口袋也沒找到,只好跑進餐廳借了一支筆。這時梅爾·布魯克已不耐煩地叫著:「好了,你叫什麼名字?」他有點傻乎乎地呆了一會兒,然後脫口而出:「唐,我叫唐!」

    布魯克邊說邊迅速地寫道:「給唐,萬事皆順,梅爾·布魯克。」他簽完後,看著紙上自己華麗的筆跡,將紙遞給了那個人。

    唐拿著紙筆仍未離去,半晌吞吞吐吐地對布魯克說:「您實在太好了,但我只是想向您借幾枚硬幣,去打電話而已。」這時的布魯克有多窘就甭說了。

    大學問:人際交往中,最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這不僅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也讓自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考慮別人的感受,想別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才能得到別人同樣的回報。

    牛奶是什麼東西

    有一次,一位輕佻的女老闆,要求愛因斯坦教授用「三言兩語」把他的相對論講個明白。

    愛因斯坦說:「這樣吧,我還是跟你講個故事好:

    一天我同一位盲人一起走路,我說想要杯牛奶。

    他問道:「牛奶是什麼東西?」

    我答道:「一種白色的液體。」

    「液體我明白,可是什麼叫白色?」

    「天鵝羽毛的顏色就是白色。」

    「羽毛我知道,天鵝是什麼東西?」

    「是一種脖子彎曲的鳥。」

    「脖子我懂,可是彎曲是什麼東西?」

    於是我沉不住氣,抓住他的手臂將它拉直,說:「這叫直。」然後又把他的胳膊肘彎了一彎,說:「這叫彎曲。」

    這位盲人朋友說:「噢,現在我知道你說的牛奶是什麼意思了。」

    他問女老闆:「你對相對論還有什麼要問的嗎?」

    她決定換個話題。

    大學問:面對對方非善意的提問和糾纏時,逃避不是辦法,憤怒也無濟於事,最明智的做法是反客為主,讓她自知理虧,有自知之明,主動退步或放棄。

    不怕自己被嘲

    曾任美國總統的福特在大學裡是一名橄欖球運動員,所以他在62歲入主白宮時,他的體型仍然非常挺拔結實。毫無疑問,他是自老羅斯福總統以來體格最為健壯的一位。當了總統以後,他仍繼續滑雪、打高爾夫球和網球,而且擅長這幾項運動。

    在1975年5月,他到奧地利訪問,當飛機抵達薩爾茨堡,他走下弦梯時,他的皮鞋碰到一個隆起的地方,腳一滑就跌倒在跑道上。他跳了起來,沒有受傷,但使他驚奇的是,記者們竟把他這次跌跤當成一項大新聞,大肆渲染起來。在同一天裡,他又在麗希丹宮的被雨淋滑了的長梯上滑倒了兩次,險些跌下來。隨即一個奇妙的傳說散播了開去:說福特總統笨手笨腳,行動不靈敏。自薩爾茨堡以後,福特每次跌跤或者撞傷頭部或者跌倒雪地上,記者們總是添油加醋地把消息向世界報道。後來,竟然反過來,他不跌跤也變成新聞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曾這樣報道說:「我一直在等待著總統撞傷頭部,或者扭傷腳踝,或者受點輕傷之類的來吸引讀者。」記者們如此這般地渲染似乎想給人形成一種印象:福特總統是個行動笨拙的人。電視節目主持人還在電視中和福特總統開玩笑。喜劇演員切維·蔡斯甚至在「星期六現場直播」節目裡模仿總統滑倒和跌跤的動作。

    福特的新聞秘書朗·聶森對此提出抗議。他對記者們說:「總統是健康而且優雅的,他可以說是我們能記得起的總統中身體最為健壯的一位。」

    「我是一個活動家,」福特抗議道,「活動家比任何人都容易跌跤。」

    但他對別人的玩笑總是一笑了之。1976年3月裡,他還在華盛頓廣播電視記者協會年會上和切維·蔡斯同台表演過。節目開始,蔡斯先出場。當樂隊奏起「向總統致敬」的樂曲時,他絆了一腳,跌倒在歌舞廳的地板上,從一端滑到另一端,頭部撞到講台上。此時,每個到場的人都捧腹大笑,福特也跟著笑了。

    當輪到福特出場時,他站了起來,佯裝被餐桌布纏住了,弄得碟子和銀餐具紛紛落地,他裝出要把演講稿放在樂隊指揮台上,可一不留心,稿紙掉了,撒得滿地都是。眾人哄堂大笑,他卻滿不在乎地說道:「蔡斯先生,你是個非常、非常滑稽的演員。」

    大學問:無須過多考慮和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過分地關心別人對你的想法,這樣的結果會使你變得小心翼翼地為他人而活。其實只要你的內心明白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就沒有什麼能左右你的一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