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啟示 第24章 成敗之間 (3)
    三個月之後的一天,開普勒收到了幾封信,其中有一封是從澳大利亞寄來的。那個澳大利亞人在信中感謝開普勒所做的出色的翻譯工作,同時也感謝他敏銳的商業眼光。他告訴開普勒,已經有幾千隻羊在漂洋過海去沙特阿拉伯的路上了。在信的後面,還附上了一張20000美元的支票,作為對開普勒幫忙的報酬。

    於是,那個晚上就這樣成了開普勒一生的轉折點。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表示友好願望的手勢和開放式的交流能夠帶來如此豐厚的報酬。他從此變得開朗、主動,成為一名有著敏銳眼光的精明商人,並且一直到現在都很成功。

    大啟示:助人者人恆助之,樂於成人之美的人總能得到生活的饋贈。所以成就別人也就等於成就你自己,幫助別人也就等於幫助你自己,讚美別人也就等於讚美自己。

    136.一個殘疾人的一生

    羅伯特·巴拉尼l876年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均是猶太人。他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於家庭經濟不寬裕,此病無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痛苦至極。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儘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做出一個健康人的成就。」

    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麼,只是以淚洗面。

    巴拉尼從此狠下決心,埋頭勤讀書。父母交替著每天送接他到學校,一直堅持了十多年,風雨不改。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同級學生前茅。

    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一名實習醫生。由於巴拉尼工作很努力,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露出現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經過3年努力,於l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誌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再深入鑽研,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l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巴拉尼了。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人研究。1910年至1912年間,他的科研成果纍纍,先後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由於他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巴拉尼一生發表的科研論文184篇,治療好許多耳科絕症。他的成就卓著,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以他的姓氏命名。

    大啟示: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就是說上帝絕不會讓誰永遠沒有缺陷。上帝給誰的也絕不會不少,就是說上帝絕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敢於直面缺憾,自強不息的人。

    137.等待失明的比爾

    比爾在一家汽車公司上班。很不幸,一次機器故障導致他的右眼被擊傷,搶救後還是沒有保住,醫生摘除了他的右眼球。

    比爾原本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但現在卻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他害怕上街,因為總是有那麼多人看他的眼睛。

    他的休假一次次被延長,妻子苔絲負擔起了家庭的所有開支,而且她在晚上又兼了一個職,她很在乎這個家,她愛著自己的丈夫,想讓全家過得和以前一樣。苔絲認為丈夫心中的陰影總會消除的,那只是時間問題。

    但糟糕的是,比爾的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也受到了影響。比爾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問妻子誰在院子裡踢球時,苔絲驚訝地看著丈夫和正在踢球的兒子。在以前,兒子即使到更遠的地方,他也能看到。

    苔絲什麼也沒有說,只是走近丈夫,輕輕抱住他的頭。

    比爾說:「親愛的,我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我已經意識到了。」

    苔絲的淚就流下來了。

    其實,苔絲早就知道這種後果,只是她怕丈夫受不了打擊要求醫生不要告訴他。

    比爾知道自己要失明後,反而鎮靜多了,連苔絲自己也感到奇怪。

    苔絲知道比爾能見到光明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她想為丈夫留下點什麼。她每天把自己和兒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還經常去美容院,在比爾面前,不論她心裡多麼悲傷,她總是努力微笑。

    幾個月後,比爾說:「苔絲,我發現你新買的套裙變舊了!」

    苔絲說:「是嗎?」

    她奔到一個他看不到的角落,低聲哭了。她那件套裙的顏色在太陽底下絢麗奪目。

    苔絲想,還能為丈夫留下什麼呢?

    第二天,家裡來了一個油漆匠,苔絲想把傢俱和牆壁粉刷一遍,讓比爾的心中永遠是一個新家。

    油漆匠工作很認真,一邊幹活還一邊吹著口哨。幹了一個星期,終於把所有的傢俱和牆壁刷好了,他也知道了比爾的情況。

    油漆匠對比爾說:「對不起,我幹得很慢。」

    比爾說:「你天天那麼開心,我也為此感到高興。」

    算工錢的時候,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苔絲和比爾說:「你少算了工錢。」

    油漆匠說:「我已經多拿了,一個等待失明的人還那麼平靜,你告訴了我什麼叫勇氣。」

    但比爾卻堅持要多給油漆匠100美元,比爾說:「我也知道了原來殘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很快樂。」

    油漆匠只有一隻手。

    大啟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不是外表。上蒼能奪去你的視力,能毀掉你的手臂,但只要你能充滿信心地進行努力,你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和障礙,適應任何環境。

    138.賣報

    唐納得認為媽媽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臟病去世時,他才21個月大,哥哥5歲。她雖無一技之長,又沒有受過教育,卻毅然負起撫育兩個孩子的責任。

    唐納得9歲時找到了一份在街上賣《傑克遜維爾日報》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為他們需要錢——雖然是那麼一點點錢。但是唐納得害怕,因為他要到鬧市區去取報賣報,然後在天黑時坐公共汽車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賣完報後回家時,便對媽媽說:「我決不再去賣報了。」

    「為什麼?」她問道。

    「你不會要我去的,媽媽。那兒的人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會要我在那種鬼地方賣報的。」

    「我不要你粗手粗口。」她說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賣報,可以不必跟他們學。」

    她並沒吩咐唐納得該回去賣報,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樣去了,因為她自己就會這樣做。那年稍晚時候,唐納得在聖約翰河上吹來的寒風中凍得要死,一位衣著考究的女士遞給他一張5美元的鈔票,說道:「這足夠付你剩下的那些報紙錢了。回家吧,你在這外面會凍死的。」結果,唐納得做了他確信媽媽也會做的事——謝謝她的好心,然後繼續待下去,把報紙全賣掉後才回家。他知道:冬天挨凍是意料中的事,不是罷手的理由。

    大啟示:要學好,要苦幹,要做得對。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幾乎全用得上這句話。無論何時何地摔倒都不要坐著等別人來扶你,而要學會自己爬起來。

    139.尼泊爾的人口

    費利斯的父親出身貧苦農家,只讀到五年級,家裡就要他退學到工廠做工去了。

    從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學校。他對什麼都有興趣,他閱讀一切能夠得到的書籍、雜誌和報紙。他愛聽鎮上鄉親們的談話,以瞭解人們世世代代居住的這個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父親非常好學,他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不但隨同他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後來還傳給了他的家人。他決心要讓他的每一個孩子都受良好教育。

    費利斯的父親認為,最不可寬恕的是他們晚上上床時還像早上醒來時一樣無知。他常說:「該學的東西太多了,雖然我們出世時愚昧無知,但只有蠢人才永遠如此。」

    為了防止孩子們墮入自滿的陷阱,父親要他們每天必須學一樣新的東西,而晚餐時間似乎是他們交換新知識的最佳場合。

    他們每人有一項「新知」之後,便可以去吃飯了。

    適時,父親的目光會停在他們當中一人身上。「費利斯,告訴我你今天學到些什麼。」

    「我今天學到的是尼泊爾的人口……」

    餐桌上頓時鴉雀無聲。

    費利斯一向都覺得奇怪,不論他所說的是什麼東西,父親都不會認為瑣碎。

    「尼泊爾的人口。嗯。好。」

    接著,他父親看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母親。

    「孩子的媽,這個答案你知道嗎?」

    母親的回答總是會使嚴肅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尼泊爾?」她說,「我非但不知道尼泊爾的人口有多少,我連它在世界上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呢!」當然,這種回答正中父親下懷。

    「費利斯,」父親又說,「把地圖拿來,我們來告訴你媽媽尼泊爾在哪裡。」於是,全家人開始在地圖上找尼泊爾。

    費利斯當時只是孩子,一點也覺察不出這種教育的妙處。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屋外,去跟小朋友一起玩遊戲。

    如今回想起來,他才明白父親給他的是一種多麼生動有趣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之中,他們全家人共同學習一起長進。

    費利斯進大學後不久,便決定以教學為終身事業。在求學時期,他曾追隨幾位全國最著名的教育家學習。最後,他完成大學教育,具備了豐富的理論與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發現那些教授教導他的,正是父親早就知道的東西——不斷學習的價值。

    大啟示:當你花在讀書上的時間要比吃飯娛樂的時間多得多時,你就離成功近了很多。反之,你就只能對它遙遙相望了。

    140.為什麼海水是藍色的

    有成就的人往往喜歡思考,經常問「為什麼」,而且對別人提出的問題也非常關注。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上作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麼名字?」

    「地中海!」

    「為什麼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那它為什麼是藍色的?」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它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這位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並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但不知為什麼,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後,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湧現出來的「為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爾各答後,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麼是藍的,發現瑞利的解釋實驗證據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決心重新進行研究。

    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淨水、冰塊及其他材料時散射現象的充分數據,證明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顯出藍色的機理,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統稱為「拉曼效應」,為20世紀初科學界最終接受光的粒子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