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父子倆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那只空箱子,然後兩人躺倒在一起,為他們所幹的事而哭泣不止。後來,當他們單獨一起呆在小屋裡時,父親說:「我們只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救我們的命!」
「是的,」兒子答道,「您這個法子是最好的了。」
輪船駛進了碼頭後,狄利斯同他的兒子匆匆忙忙地趕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裡。他們指控了水手們的海盜行為和犯了企圖謀殺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問水手們是否看到老人把他的珠寶投入了大海,水手們都一致說看到過。法官於是判決他們都有罪。
法官說道:「什麼人會棄掉他一生的積蓄而不顧呢,只有當他面臨生命的危險時才會這樣去做吧?」水手們只得賠償了狄利斯的珠寶,法官因此饒了他們的性命。
讓感覺跟著跑:久經商場磨煉的商人的見識確實高人一等,這種絕處求生的應變智慧使他們既保住了性命,又使錢財失而復得。
千年智慧的結晶
任何人的成功都源自他們的艱苦奮鬥,沒有一項榮譽是可以不付出一滴汗水而輕易得到的。
——叔本華
數百年前,英國一位聰明的老國王召集了所有聰明的大臣,交待了一個任務:「我要你們編一本《各時代的智慧錄》,好流傳到後世。」
這些聰明的大臣離開老國王以後,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作。老國王看了後說:「各位大臣,我確信這是各時代的智慧結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們不會去讀完它。把它濃縮一下吧!」
這些聰明的大臣又經過長期的努力工作,幾經刪減之後,完成了一卷書。然而,老國王還是認為太長了,又命令他們繼續濃縮。
這些聰明的大臣於是把這本書濃縮成了一句話。老國王看到這句話時,顯得很得意,說:「各位大臣,這真是各時代的智慧結晶,並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這個真理,我們所擔心的大部分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句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美國的雷納·川伽的例子,可以說是這句話的很好例證。
1828年,川伽先生繼承了一筆價值10萬美元的產業。到了1838年,他卻宣告破產。
川伽先生自己剖析了破產的原因:「我的父親不但事業成功,而且為人慷慨。在我高中的時候,我只要有用錢的地方,他就允許我隨時用銀行的帳號開支票;到了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更是精於此道了。我完全不知道錢的價值,更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去賺取,我只知道如何用父親的帳號去簽寫支票。」
幸運的是,川伽先生破產後,及時地調整了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將失去的產業,都賺了回來。但更重要的是,他把這些寶貴的經驗都傳給了兩個兒子。努力使兒子們明白:凡事均要靠自己的努力,這才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即使有可觀的遺產,也不可過多指望!這比單獨只給他們財富要有意義多了。
讓感覺跟著跑:這句千錘百煉的話指出,即使是要滿足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需要自己去做。縱使你的父母能為你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也需要自己去做。不然,勢必坐吃山空。生活中那些看似免費或費用很低的午餐、餡餅,很可能讓你付出別的代價:自信心、勇氣、創造力以及更多的奮鬥中才能鍛煉出的能力。要牢記天底下永遠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醞藏在小事中的智慧
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算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我們要善於運用我們的智慧,為生活開闢道路。
——巴爾扎克
哥倫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家之一,為了橫越大西洋他籌劃了十八年。其間,他受盡別人的嘲笑和奚落,被認為是愚蠢的夢想家,幾乎沒有人相信他能橫越大西洋並且能有激動人心的新發現。
經過無數次辯論和遊說,他的真誠和信念最後感動了西班牙國王和王后,他們給了哥倫布遠航的船隻。哥倫布成功地渡過了大西洋,並發現了美洲大陸。當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時,他發現新大陸的消息不脛而走,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人們對他充滿了崇敬之情,國王和王后也在宮廷裡宴請他,並異常興奮地聽哥倫布講述他的航海過程中遇到的奇聞軼事。
哥倫布的成功和榮耀引起了很多人的妒忌。「這位哥倫布是何方神聖?他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他們說,「他不就是一個貧窮而喜歡作白日夢的意大利舵手嗎?別的航船者誰不能像他一樣橫渡大西洋呢?」
一位西班牙貴族為了向哥倫布表示欽佩之情,就在家中宴請哥倫布。席間有幾位狂妄自
大的陪客,他們對哥倫布頗有點不屑之意。
「你在大洋彼岸偶然發現了幾塊陸地,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呢?」他們向哥倫布發難說,「我們真搞不懂,這麼一點小事又有什麼值得說的呢?誰都可以橫渡大西洋,誰都能發現那些上帝安放在那兒的大陸,這是最簡單的事情了。」
哥倫布默默無語,等到他們把話說完,他從盤子裡拿出來一個雞蛋,然後說:「在座的諸位有誰能把這顆雞蛋立起來呢?」
在座的諸位都嘗試著把雞蛋立起來,而雞蛋卻一個勁地打轉,老是立不起來,最後大家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時,哥倫布順手拿起那個雞蛋,把雞蛋稍尖的一端往桌沿上輕輕一磕,磕破了一點蛋殼。如此一來,雞蛋就毫不費勁地立了起來。
哥倫布表情嚴肅地說:「各位,你們都說這件事情不可能辦到,可還有比這更容易的事情嗎?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等到你們知道應該怎麼做之後——誰都能做到的。」
讓感覺跟著跑:人們只有用銳敏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善感的心靈去洞察事物,學會靈活地思考周圍的一切,才能在看似平凡簡單的事物中有所發現和創新,才能在人類文明的海洋中發現更多的「新大陸」,才能讓自己的短暫的生命如燦爛之春花光耀寰宇!
智商的意義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智者,一個聰明的人並不是指他事事都比別人高明,而僅是指在某一方面的天賦。
——塞涅卡
艾薩克在部隊股役時,曾參加過一種全體士兵都參加的智力測驗,他獲得了160分的高分。要知道,部隊中從沒出現過這麼高的分數,而且標準值也才是100分,於是艾薩克理所當然地被稱為天才。
眾口一詞的稱讚並沒有改變艾薩克的境遇,第二天,艾薩克仍是一名列兵,最高職務也不過是擔任伙食值勤員,但那種感覺卻是相當美妙的。
以後,艾薩克一生中一直得這樣的高分,所以艾薩克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非常聰明,同時希望別人也這樣看他。然而,實際上的問題是:智商高又意味著什麼呢?也許僅僅表明他很善於做智力測驗題,而出題者很可能是智力類型和愛好都跟他類似的人。他們編製的學究式的題目就真的能衡量人的智力水平嗎?
舉個例子吧。艾薩克過去有位汽車修理師,他不大可能在智商測驗中得到超過80分的成績。所以艾薩克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比他聰明得多。然而,每當艾薩克的汽車出了毛病,艾薩克總得急急忙忙地去找他,焦急地注視著他檢查汽車的相應部位,對他的分析如聆神諭般洗耳恭聽——而他總是能把艾薩克的汽車修好。
那麼,如果讓這位修理師來主持智商測驗,或者讓一位木匠、一個農夫,再不就是除了學究以外任何一個人來設計題目,結果都會表明艾薩克是一個笨蛋,而且艾薩克也真的會是一個笨蛋。如果不讓艾薩克使用從學院裡學習來的語言技巧,如果艾薩克不得不用雙手去做一些複雜而艱苦的工作……艾薩克幹得肯定很差勁。
再來談談艾薩克的汽車修理師吧。他有個習慣,每次見到艾薩克都愛說些笑話。有一次,他從引擎蓋下抬起頭來說:
「博士,有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到一家五金店買釘子,他把兩個手指頭併攏放在櫃檯上,用另一隻手做了幾次錘擊動作,店員給他拿來一把錘子。他搖搖頭,指了指正在敲擊的那兩個手指頭,店員便給他拿來了釘子,他選出合適的就走了。那麼,博士,聽好了,接著進來了一個瞎子,他要買剪刀,你猜他是怎樣表示的呢?」
艾薩克舉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幾次剪刀動作。修理師一看,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啊!你這個笨蛋。他當然是用嘴巴說要買剪刀呀。」接著他又頗為得意地說:「今天我用這個問題把所有的主顧都考了一下。」
「上當的人多嗎?」艾薩克急著問。
「不少。」他說,「但我事先就斷定你一定會上當。」
「那為什麼?」艾薩克不無詫異地問。
「因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博士,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知道你不會太聰明的。」
艾薩克有一種非常不安的感覺:他的話確實有道理。
讓感覺跟著跑:其實,一個人的智商並不是絕對的,它的價值由社會給予我們的生活環境所決定。智商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一個並非公正的標準,對我們進行的不公正測試。所以,千萬不要相信那些測試,而要相信我們自己的能力。
巧妙的思想轉換
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不妨換一下另一條路,也許我們一下子就可以找到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
——埃德溫
馬克·吐溫小時候,有一天因為逃學,被媽媽罰去刷圍牆。圍牆有30碼長,比他的頭頂還高。
他把刷子蘸上灰漿,刷了幾下。刷過的部分和沒刷的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個球場上。他灰心喪氣地坐下來。
他的一個夥伴桑迪,提只水桶跑過來。「桑迪,你來給我刷牆,我去給你提水。」馬克·吐溫建議道。桑迪有點動搖了。「還有呢,你要答應的話,我就把我那只腫了的腳趾頭給你看。」
桑迪經不住誘惑了,好奇地看著馬克·吐溫解開腳上包的布。可是,桑迪到底還是提著水桶拚命跑開了——他媽媽在瞧著呢。
馬克·吐溫又一個夥伴羅伯特走來,還啃著一隻鬆脆多汁的大蘋果,引得馬克·吐溫直流口水。
突然,他十分認真地刷起牆來,每刷一下都要打量一下效果,活像大畫家在修改作品。
「我要去游泳。」羅伯特說,「不過我知道你去不了。你得幹活,是吧?」
「什麼?你說這叫幹活?」馬克·吐溫叫起來,「要說這叫幹活,那它正合我的胃口,哪個小孩能天天刷牆玩呀?」他賣力地刷著,一舉一動都特別快樂。羅伯特看得入了迷,連蘋果也不那麼有味道了。
「嘿,讓我來刷刷看。」
「我不能把活兒交給別人。」馬克·吐溫拒絕了。
「我把蘋果核兒給你。」羅伯特開始懇求。
「我倒願意,不過……」
「我把這個蘋果給你!」
馬克·吐溫終於把刷子交給了羅伯特,坐到陰涼裡吃起蘋果來,看羅伯特努力地刷著牆。
一個又一個男孩子從這裡經過,高高興興地想去度週末,但他們個個都想留下來嘗試一下刷牆的感受。
馬克·吐溫為此收到了不少交換物:一隻藍眼的貓,一隻麻雀,一個石頭子,還有四塊桔子皮。更重要的是,馬克·吐溫不費吹灰之力就把牆給刷好了。
讓感覺跟著跑:聰明的領導者具有這種能力:讓別人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並讓每一個做的人感到很高興。當然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領導,有時候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去做,並且領導大家一起做。
學無止境
人生就像逆向行駛在激流中的航船,每時每刻都必須奮勇前進,否則將一退千里。
——斯坦伯格
耶魯大學畢業考試的最後一天,在一座教學樓前的階梯上,有一群機械系大四學生擠在一起,正在討論幾分鐘後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顯示出很有信心的神情,這是最後一場考試,接著就是畢業典禮和找工作了。有幾個說他們已經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則在討論他們想得到的工作。
懷著對四年大學教育的肯定,他們覺得心理上早有準備,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他們知道即將進行的考試只是很輕易的事情——教授說他們可以帶需要的教科書、參考書和筆記,只是考試時彼此不能交頭接耳。
他們喜氣洋洋地魚貫走進教室。
教授把考卷發下去,學生都眉開眼笑,因為看到試卷上只有五個論述題。
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考卷。學生們似乎不再有信心,他們的臉上出現可怕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裡拿著考卷,面對著全班同學,端詳著他們擔憂的臉,問道:「有幾個人把五個問題全答完了?」
沒有人舉手。
「有幾個答完了四題?」
仍舊沒有人舉手。
「三個?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