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的招呼
在美國,「哈囉」是一種普遍的招呼語。除非在正式介紹之後,它可以適用於任何情況。比較陌生的人,在路上遇到時喊一聲「哈囉」,也不為失禮。同時在年輕的人中間,介紹過名字以後,說一聲「哈囉」會被人認為是友好的表示。譬如:「莎莉,我想讓你認識瓊恩」。莎莉便說:「哈囉,瓊恩,我真高興與你認識」。
更不正式的是廣泛使用的「嗨!」雖然在介紹時永遠不該用它來招呼對方。不過,平時它卻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友好的招呼。
公務上,「早安」是午餐以前適用的招呼。午餐之後說「午安」本來很合適,可是由於它聽來有點矯揉造作,常常都用「哈囉」和微笑來代替它。
不過,解散的時候倒可以說「午安」,用來表示一次會晤已告一段落,一堂課即將下課,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意思。朋友或公務上有來往而私下又認識的人,分手時都說「再見」或「晚安」。
公眾場合的招呼
在歐洲,男士先向女士鞠躬;在美國則女士要先向男士招呼,可是現在很少有人講究這一套。因為這種「鞠躬」的慣例早已演變成男士的摸帽邊,及微舉帽子,和女士的點頭及微笑,對於一位點頭之交,這樣就夠了。
在戲院、餐館、商店或幾乎任何公共場合中只要寒暄等不會騷擾附近的人,就可以和相識的人談話。像在看電影時談話,就會打擾別人。如果相距過遠,不喊叫便無法談話時,不妨微笑著招招手算了。
除非是一個人記性特別好,最好還是對看來面善的人點點頭,而不要冒險冷淡一位相識者。你時常很難認出前一次遇見時穿著一套不同樣式的衣服或帽子——例如運動裝或晚禮服——的人們。
可是不經心的習慣,在無意中最易造成粗魯行為。一個不經心的人正沉浸在他自己的思想中,聽不到別人招呼他的聲音,也看不到人家想要和他們談話的動作。他們與朋友擦身而過,而不知道那人就在他的眼前。你遇到一個「視若無睹」的相識者,也許感到很懊惱;可是你要小心,不要將不經心的視若無睹,和故意的輕蔑混為一談;多半的情形都是因為你自己的外貌有了改變。
除了在婚禮中之外,一般人在教堂裡彼此並不打招呼。在婚禮中,大家可以和坐在附近的人輕聲交談。不過,走進教堂時,聽到一片不莊重,不拘形式的談話聲音,實在也很令人震驚。通常,如果偶然和朋友四目相遇,你或者可以微笑一下,可是決不要點頭或說話。如果你到一個不常去的教堂,而一個陌生者在他那排長凳上讓出一個空位時,你自然應該幾乎不出聲地說:「謝謝」。可是,一直到你出去到了教堂的外廊,或教堂門口的台階之前,不要與任何人打招呼。而到了外廊或台階時,你遇到朋友自然可以談話。
對「你好嗎」的回答
性格中最能使一個人儀態良好的特性就是老練。對於一個久病的人,一個很憂傷或者很焦慮的人,輕鬆地說:「哈囉,瓊斯太大!你好嗎?你看來真不錯!」固然是一番好意,可是實在是不夠老練。因為她若照實地回答,可能會引起大家的傷感。在這種情況下,她只能回答:「還好,謝謝」。她也許感到一切都不稱心,可是若放任地說出實情,則會引出一番滔滔不絕的牢騷話。「還好,謝謝」是一句不關痛癢的應酬話,因而變成了對進一步討論或解釋的有力的防波堤。
平時,「很好,謝謝你」或是「非常好,謝謝你」是對「你好」的一種正確而普通的回答,除非你有理由相信那位問話的人真正想要瞭解你的鍵康情況,這又另當別論了。
有意的「傷害」
一個人瞪眼望著對方,而不理對方的招呼,實在是有違禮儀。因而,你應該注意不要將近視或健忘,與有意的傷害混為一談。任何一個眼睛不好的人,或者記憶力不佳的人,都會很容易認不出他的好朋友以及新認識的人。這並不是說,記憶力壞的人可以獲得原諒,可是它卻說明了無意造成的粗魯行為。
故意的傷害,卻是另一回事。它是一種漠然的瞪視,不僅對於對方是一種侮辱,而且使每一位在場的人感到尷尬。所幸這種行為在講究禮儀的社會中畢竟很少見。
分手
訪客要離開時,只要站起身來,對剛才與他談話的人說:「再見。我希望不久之後能夠再看到你」。或者「我跟你談話,真感到高興」,再不然簡平地說:「我真高興能夠看到你」。自然,一個女子對另一個女子說的話,可能比對一位男士所說的,更能表達她自己的感情。不過,她也不妨熱切地對於一個他所提出的特殊意見,或者一件他做過的了不起的事,表示她的意見。不管對方講什麼好聽的話,另一個人都回答說:「謝謝。你一直聽我講完這一番話,真是太好了」。女子也可以對一位想再見她的人說:「我也希望再見你」。或者只是說:「謝謝」。
當離開一群陌生人時——不管你已經有人介紹認識了他們,或者只是在一起談了幾句話——你對每一個正好看到你要走的人點點頭,或微笑道別;可是,你不必試著去引起那些不曉得你要走的人的注意。
當你提前離開一個聚會時,要找到女主人與之道別,可是不用去引起更多不必曉得你走的人的注意。那樣可能會暗示其他的人也離開,致使派對過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