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分析力訓練 第12章 抓住分析力 (2)
    從我們人類的視角看,活動似乎是局部的,分界線似乎是真實的。人們沒有經過大的標誌物、沒有出示通行證就無法跨越許多國界線。然而從大空上看,就沒有經緯線,沒有邊界;我們邊界的人為性十分明顯。再則,頗具戲劇性的是,我們可以從太空看見整個地球共享同樣的大氣層和同樣的海洋。太空中這種自然地球的圖像已成為影響很多人改變他們有關環境問題的視角的重要因素。

    這一最後的例子表明,獲得視角的關鍵是識別分界線並看清分界線往往是人為劃定的。情況往往是,學科周圍的分界線是歷史的偶然事件造成的,它們未必與現實問題的分界線相一致。工程學專業學生傾向於專攻要麼機械工程要麼機電工程,但日本的學生研究的是機械機電工程,這對於像錄相機之類的機械和機電成分相結合的問題要有用得多。大城市面對的部分困難是,城市與市郊的管轄權分界線與較大的系統(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不一致,在大系統中確實存在著問題和潛在的解決辦法。在我住的地方,城市、縣、學區、公園區以及議會區都有不同的邊界,而且每一個區域又與其他多個實體重疊。我們經常在地圖上描畫分界線並把某些地區規劃為公園或自然保護區,但很多動物的佔地比這自然保護區要寬大得多,它們當然不太知道某一特別的地區也許比其他地區更安全。

    認識到某一個分界線是人為的而且是可以逾越的,這一點往往會解決問題。譬如,把產品類型分成硬件、衣服、藥品和各種各樣的東西、雜貨、鮮花等等傳統的做法代表了一整套界定各不相關類型的商店的分界線。認識到這些分界線都是人為的這一點已導致出現了大雜貨店和大零售店舖。在這些商店中幾種商品混合在一起,這種做法對消費者有利之處是,他們在一家商店能同時買到幾種物品,因而節省時間。可以爭辯的是,要想真正解決種族問題就必須承認種族範疇(分界線)也是人為的;這一點隨著更多人的通婚變得愈加明顯。

    三、像愛因斯坦一樣發現問題

    愛因斯坦式的分析模式是人人皆能做到的,這種模式與年齡或受教育程度沒有關係。它支持人們針對真正的問題,破除固定模式,打破成規,發展創意;對愛因斯坦而言,則是天經地義的自然習慣。

    藉著學習他的做法,自認為缺乏思維能力的我們也能像愛因斯坦一樣思考。這種思考過程包括4項基本步驟。

    1.找出問題關鍵

    如果不知問題的關鍵在何處,即使是愛因斯坦也無法找出分析和解決之道。你必須讓問題有各種解決途徑,允許使用與原先預期不同而充滿想像力的解決之道。若對問題的解決之道處處設限,則想解決問題將難如登天。找出問題的關鍵需要多費心思,尤其在解決之道似乎很明顯時。

    2.破除固定模式

    愛因斯坦在他願意將所有構想,尤其是荒謬的念頭,都列入考慮時,最能獲得成功。破除固定模式可以讓你萌生因為太過實事求是而沒想過的創意,使你免於故步自封。

    3.破除成規

    破除成規是聚精會神找出解決之道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在各種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間都無法找到解決之道,那你便得審視那些不可能的替代方案——你必須破除成規。

    4.局內觀與局外觀

    人生是一個入局又出局的過程。局內觀和局外觀是兩種不同的分析視角。局內觀對小問題看得真切、細緻,但難免有「當局者迷」的缺陷。羅蘭·巴特在《一個解構主義的文本》中關於「戀人沒法寫出自己的愛情小說」的觀點也可以看做是對局內觀缺陷的一個註解。如果我們進入一個複雜的局中,並且只入不出,就會使我們迷失方向,糊塗、頑固、守成,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和局限。為了克服局內觀的不足,我們需要反省一下我們所入的局,不時地從局內跳出,在局外冷靜觀察。

    局外觀是在更大的系統和範圍內觀察原來的對象。由於視界的擴大,就為引入對立觀點創造了條件,就為觸類旁通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就為冷靜反思創造了分析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分析過程和分析發展是一個不斷入局,又不斷出局的過程,是一個交替使用局內觀和局外觀的過程。

    5.發展解決之道

    愛因斯坦花了數年時光才將相對論發展成一個實用的理論。偉大的解決之道在剛開始構思時,很少看起來是偉大的。與現有的觀念相較,即使是最具突破性的構想似乎也略遜一籌。你難免會暫時無法下定論,四處尋求協助,並在犯過若幹錯誤之後,才會將一個構想發展成偉大的解決之道。

    總之,愛因斯坦很自然地使用這些技巧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他讓問題的解決之道有更多的可能。他任天馬行空的念頭馳騁,破除了一條條特定的成規,然後他將經過破除成規而得到的構想加以分析和發展,直到這些構想成為卓越的解決之道。

    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分析發現問題,尤其是發現複雜而深奧的問題,沒有算法,但有一些啟發性的、助發性的方法。掌握這些方法,利用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隸屬關係、層次關係、同一關係、交叉關係、生成關係、相似關係、對立關係等,有助於發現問題。

    二刀鋒面對面

    沒有不可認識的東西,我們只能說還有尚未被認識的東西。

    ——高爾基

    一、用在刀鋒中的好鋼

    我們是怎樣解決「開門」這一問題的呢?從抓握門柄迅速轉動到適時鬆開,這一整系列的動作都是在一瞬間自動完成的。

    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習慣性地加以解決,就會因為問題過多而被壓垮,就不可能自如地應付環境的挑戰。正常人之所以不會將「開門」視作一個超出智力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可以將其訴諸於習慣。但是有些人感到,我們面臨的問題太多,個個都很重要,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地一一解決其中每一個問題。於是我們索性放棄一切問題,眼不見心不煩,落得輕鬆自在。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有一種觀點認為,從廣義上說應當將「問題」定義為「是什麼」與「我們希望是什麼」之間的差別,即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別,或者說這種差別是問題的根源。如果這樣,我們就會感到問題太多,從而被問題壓垮。按照這個定義,如果我們具有分析力並且希望具有更強的分析力,二者之間就有了差別;如果我們失業居家希望獲得就業機會時,二者之間就有了差別;如果我們苦惱沮喪希望幸福快樂時,二者之間也就有了差別;凡此種種,皆為問題,因為差別就是問題。

    諸如此類的許多問題,我們的態度是視而不見,或者給以習慣性的解決。如果願意,你盡可以將一切問題都視作對你分析力的挑戰。但是,如果動真格的,我們就面臨問題超載的危險,陷入問題堆中而無暇他顧,這樣我們就必須對問題進行甄別、分辨、整理和歸類,好鋼用在刀鋒上,這樣,我們至少可以解決若干問題——最值得分析、最能鍛煉分析力的問題。

    二、與問題面對面

    分析活動是從問題開始的,善於發現問題,會提出問題,是各種專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凡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突出貢獻的人,都具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向題的能力;他們不僅能學習和借鑒前人的成果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而且能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新的探索,從而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如伽利略敢於向權威挑戰,抵住世俗的眼光,大膽地在比薩斜塔實驗,打破了神話;魏格納大膽設疑,標新立異地提出大陸漂移假設;愛因斯坦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突破牛頓經典理論的束縛,創立相對論。

    1.明確分析的目的和方向。

    分析總是為解決一定的問題而進行的,有目的的分析才有意義,才有可能成功,漫無目的的亂想不會有什麼結果。正確的分析動機與強烈的分析興趣與願望,能推動人們積極地去弄清楚為什麼分析,分析什麼問題,怎樣去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使得分析活動持久有序,能隨時隨處發現與分析目的有關的一系列事情,使得分析有章可循,有始有終。要想做到這一點,應不斷地向自己提出一系列小問題,讓思維一步步、一層層地深入展開,直到問題解決。2.思路開闊,知識充分,方法得當。

    分析只有在清晰開闊時才能順利進行,才能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為了開闊思路,就要求自己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提出問題,進行分析,盡可能地多想幾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並擇優錄用。要善於根據條件的變化,及時開拓思路,勇於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克服分析惰性。思維要想順利展開,還必須以一定的知識儲備為前提。只有當一個人有了充足的材料和經驗後,才能從中發現問題,找出疑點來。正確的思維,還應以正確的分析方法為依托。

    尼羅河的啟示

    科學的觀察不但能使人類捕捉到許多稍縱即逝的瞬間現象,而且也能使人類把握不少具有永恆意義的現象。一年365天(閏年366天)就是其中之一。那麼,發現發明者為什麼又能在相對短暫的探索期間內,把握億萬年不變的永恆現象呢?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太陽曆的發明:

    最先觀察到一年365天的是埃及人。早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就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30天,剩餘的5天作為「閏余節日」,依次慶賀尼羅河神俄塞裡斯、他的兒子何露斯、他的情敵塞特、他的妻子伊希斯以及塞特的妻子納普瑟斯等神的誕辰。為什麼埃及人是一年365天的第一個發現者?首先,我們可以把它歸結為尼羅河的啟示。

    尼羅河是一條頗有規律的活動的河,它每年氾濫一次,每次氾濫都是從6月底開始,至10月下旬結束。因此,它就像一年一度盛開的桃花、一年一度飛來的大雁一樣,把一年這個時間週期顯示在人們面前。

    就像花兒的開放具有季節性但並不能確切地落實到某一天一樣,尼羅河的洪水也是如此。它有可能較往年早來幾天,也可能較往年晚來幾天。因此,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又不能確切地把一年有多少天告訴人們。此外,對尼羅河流域以外的人們來說,以尼羅河漲落為依據的曆法對他們並沒多大意義。更進一步說,尼羅河水的漲落也是會發生變化的,它隨著生態環境、氣候的變化而變化。

    古埃及人能獲得首先發現一年365天的榮譽,是因為他們制定這一曆法的依據除尼羅河的啟示之外,還有天體的位置移動。

    星河的啟迪與迷惑

    與季花、候鳥、期訊等現象相比,天體的運行具有高度的恆定性和規則性,同時還具有最為廣泛的普遍性。因此,世界各地的古人都普遍地把眼光投向天空,從太陽、月亮、星星的變化中尋找制定曆法的依據。

    太陽是最引人注目的天體。但對普通的觀察者而言,太陽顯示的變化只是晝夜的變化,人們普遍把這一變化週期作為一日。

    月亮的週期變化是非常迷人的。在沒有燈火及燈火昏暗的古代,柔和皎潔的月光給人們帶來了種種溫情和歡樂。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很自然地成為人們紀年的一個單位——月。

    晝夜變化和月亮的圓缺變化雖然是那樣的明顯,但當人們想把它們同四季變化聯繫在一起時,種種複雜的問題就迎面而來。因為四季循環的週期並不是月亮變化週期的整倍數,而「日」期則不像月亮變化週期那樣明顯地表現出一個大的週期來。即使是細心的觀察者也只能看到這種現象:一年當中,實際上只有春分和秋分兩天太陽是從正東方升起;春季和秋季太陽升起的方向也比較接近正東方;而冬季和夏季太陽升起的方向則分別是東南方和東北方。由於正偏的相對性和太陽升起位置移動的緩慢,人們還是難以據此確定一個週期的起點與終點。

    面對著種種難題,只能依靠肉眼的直接觀察來制訂曆法的古人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觀察星星的位置。古埃及人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他們注意到了天狼星的位置變化及其週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