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分析力 第26章 分析力的飛躍 (5)
    從分析活動的特點來看,還可以說,整體分析需要靜思、慢思,而局部分析則需要勤思、細察。正如古人所說:「治大者不可煩,煩則亂;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則廢。」局部分析往往會把某一方面突出出來,予以強調和誇大。局部分析往往從特殊的局部的問題出發進行分析,而不是從廣泛聯繫出發進行分析。此外,整體分析者往往主張人們常常需要考慮而且可以同時克服幾個困難或者問題,而局部分析者往往認為,一個人絕不能同時解決多個問題,他只能一個接一個地解決問題。

    整體分析與局部分析還有一個區別:整體分析追求整體的和諧、一致,因而它往往需要抑制、消除、削弱那些妨礙整體和諧性的因素。所謂「總攬全局,量力度時,舉無過事」,就含有不要做過頭事的要求。下面這個例子有助於理解上述區別。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創作了一座造型別緻的巴爾扎克雕像:他披著睡衣,雙手合在胸前,昂著碩大的腦袋,雙目注視前方。一個學生看了雕像之後,對羅丹說:「老師,這手像極了,我從未見過雕得如此完美的手。」

    聽了這話,羅丹皺起了眉頭。他沉思了一會兒,突然舉起斧頭砍去了雕像的雙手。此舉使學生們震驚、傷心和惋惜。

    羅丹神色嚴峻地說:「這雙手太突出了!既然這雙手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屬於這個雕像的整體了。你們一定要記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是沒有任何一部分比整體更重要的。」

    這座雕像是應法國作家協會之邀而作的。由於砍去了雙手,作家協會拒絕認購。

    羅丹對此深為痛惜,但他向人們預言:「我的雕像將立於不敗之地!」他把這座雕像安置在自己家中的花園裡。後來,他的預言果然應驗了:這座雕像成了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

    整體分析方法和局部思維方法各有其適用範圍和對象。前者對解決大問題、主要問題、原則問題、全局問題、綜合問題、系統問題頗有助益,而局部思維對解決小問題、次要問題、特殊問題、具體問題等較為合適,整體分析對高層決策、管理尤為重要。

    一、連縱分析與綜合

    在辯證分析過程中,分析與綜合統一的方法,是指人們考察某一事物時,在整體觀念的前提下分別考察該事物的各個要素,同時又把相聯繫的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簡單地說,在辯證思維中,看部分時是在整體中看部分,看整體時是在部分合成基礎上看整體。

    例如,我們看待一個人時,是把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並在這種整體觀念下思考人的各個部分即子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同時又把這些相聯繫的子系統構成一個統一體。這樣才能對人形成完整的、全面的認識。

    為了準確地理解分析與綜合統一方法的實質,我們首先要弄清「分析」與「綜合」這兩個概念。

    所謂分析,就是指在人的思維中,把研究對像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對它們分別加以考察。例如,人們為了研究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將細胞區分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並對這幾個部分逐一進行考察。經考察發現,細胞壁是細胞表面的一層透明的薄壁,它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體的作用;細胞膜是緊貼在細胞壁內側的一層很薄的膜,它控制著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它讓內部的廢物排出而阻擋有用物質流出,它吸收外部的有用成分而阻擋有害物侵入;細胞質是細胞膜裡面的透明物,它含有多種有機物;細胞質裡有一個近似球形的細胞核,其中含有在遺傳上起著重要作用的染色體等等。

    所謂綜合,就是指在人的思維中,把關於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的認識以某種方式組合起來,從而形成關於該對象的整體認識。例如,在人們的思維中,把對人體各器官系統的認識合成起來,形成對人的整體性認識,這時的整體性認識比分析之前的整體性認識豐富得多,深刻得多。

    然而,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統一在一起的,這種統一方法有著深厚的客觀基礎,它是以客觀事物整體與部分的對立統一關係為依據的。

    在客觀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由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在這種有機整體中,部分離不開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也相互聯繫。如果部分離開整體,則其性質就會發生變化。例如人的手指若離開人體,與其他肌體分離開來,就失去了原有功能和特性。同樣,人體是由各部分器官有機結合而成的,沒有各部分的完整協調,就沒有人體的良好功能。中醫學的深刻底蘊就在於它把人體當做一個絲毫不可分離的有機整體。因此,我們在認識一個事物時,既要在整體觀念下認識部分,同時又要把對部分的認識合成整體。

    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的統一,首先在於分析與綜合是相互依存的。綜合離不開分析,沒有分析,綜合就沒有基礎。因為,如果對事物缺乏分析,那麼對事物的認識充其量只是一個模糊混沌的認識。同樣,分析也離不開綜合,沒有綜合意義上的整體意識,分析就缺乏目的性,有時甚至不得要領,這樣就不能準確地把握各因素、各部分的性狀,更不可能完整地認識事物的本質。例如,如果一個化學家將一張癌細胞切片放在蒸餾器上加以蒸餾分解,然後告訴別人說,這張癌細胞切片包括碳、氫、氧等多種元素,那麼這種認識雖有正確的一面,但這些孤立的元素已不再是癌細胞的性狀了,因此,分析與綜合是不可分離的,分析不是將各要素、各部分離析為互不相干的孤立成分,綜合不是將孤立的各成分簡單拼湊,而是各部分認識的有機合成。

    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的統一,還表現為分析與綜合的相互滲透,即分析中有綜合,綜合中有分析。分析總是在已有的綜合認識下進行的,分析所得的信息又隨時調整著綜合認識。綜合又總是在局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所得的信息又隨時調整著對局部的認識。如此這樣,分析滲透著綜合,綜合滲透著分析;分析調整綜合認識,綜合調整分析認識,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深化,既無單純的分析,也無單純的綜合。例如,我們分析太陽系的星球時,總是在一定的宇宙系統(如太陽系)中來進行的,隨著對每一星體分析的深入,對太陽系的綜合性認識也不斷得到調整;同時,在形成對太陽系的綜合性認識時,總是在對相關星體的分析性認識基礎上進行的,隨著綜合認識的推進,對各星體的分析性認識也不斷調整、深化。

    此外,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還是相互轉化的。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既要看到整體中的局部,也要看到局部基礎上的整體。因此,分析所得的局部認識就會向綜合性整體認識昇華;綜合所得的整體性認識要向分析性的局部認識深化;向局部深化的分析性認識又要向新的整體性認識昇華,如此循環轉化,不斷更新,從而形成對事物的精確的完整的認識。例如,人們對電子計算機系統的認識就是如此。在對電子計算機整體功能認識指導下,分析各系統的結構、性能,分析各系統間的關係;在分析各系統的基礎上,昇華對電子計算機的整體性認識,又在新的整體性認識指導下去探究對各局部系統的新的精確性認識,不斷優化局部認識與整體認識,從而在技術上不斷優化電子計算機的結構及性能。

    二、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邏輯與歷史統一的方法,是指在辯證思維過程中,對思維對象的認識,以抽像的系統性理論形態概括地反映事物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規律性。它既反映事物演化的過程,又反映出事物演化過程中的內在聯繫。

    例如,當人們分析人類社會發展史時,既要分析歷史上的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人物、歷史事件,又要研究這些社會現象、人物及歷史事件的演化過程及其內在聯繫。因此,當我們翻開一部科學性較強的歷史書籍時,不僅看到了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栩栩如生的人物群體、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還看到縱貫諸多現象、人物和事件的主線;掩卷之時,若提綱挈領,那麼眾多現象、人物及事件都被有規則地排列了起來。

    邏輯與歷史統一的方法,既有邏輯的東西,也有歷史的東西,而且邏輯的東西與歷史的東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所謂「邏輯的東西」,就是指具有系統性的、反映著事物內在規律的抽像概括的理論形態。所謂「歷史的東西」,則是指反映具有時間上先後相繼關係的、曲折性的具體事件、現象。具體的歷史的東西是有規律的即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而邏輯的東西是存在於具體的歷史的東西之中的。

    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分析方法,是與客觀事物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對立統一相一致的。在客觀世界中,任何事物的發展有其內在規律,但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因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總是以這樣那樣的形式出現,表現為大量的偶然的事件與現象。然而,曲折的歷史進程、偶然的歷史現象改變不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因為,必然性的東西是事物的本質,偶然性的東西只是事物的非本質或是現象,本質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但現象改變不了本質。因此,認識事物發展進程中的現象、事件,不能脫離其內在本質和規律。

    同質和異化

    為了消滅老鼠,人們製作了捕鼠夾。別看這小小的捕鼠夾,它設計安排還頗費匠心的呢。老鼠不會自己找上門來讓人們殺死它,因此首先要想辦法引誘它出來,然後才能殺死它。於是,人們就為老鼠準備了喜歡吃的食物作為誘餌。當然,也可以在誘餌中混進毒死老鼠的藥物,但是藥物的毒性畢竟不會那麼快地反應出來。現在有些地方經常用「滅鼠劑」來毒死老鼠,卻也因此造成了許多麻煩,因為老鼠不是吃了藥馬上就死的,當它死的時候,已逃進或躲在某一個角落裡,日子一長,這些鼠屍就開始腐爛發臭。所以最好是原地殺死它。出於這種需要,人們把誘餌安在聯結彈簧的掛鉤上,貪吃的老鼠觸動掛鉤,由於彈簧的反作用力,掛鉤突然鬆開,夾子夾住老鼠,從而達到捉住老鼠和殺死它的目的。

    從對製作老鼠夾的思維流程的解剖中,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其實有許多產品是通過這樣的思考方法而產生的。我們用的電子計時筆的誕生,就是一例。

    電子錶作為表的功用的出現,主要是計時;而筆的主要作用是書寫。這兩者從表面看好像毫無關係,但實質上有一種潛在的聯繫。因為用筆書寫時,往往會想到寫了多少時間了,寫到什麼時候為止,或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的,等等。因此製作者就把這兩者的長處綜合在一起,將電子錶裝在筆桿中,電子計時筆就誕生了。

    又如「水泥肥料」的發明,也是如此。

    澳大利亞曾發生這樣一件事:在收穫季節裡,有人發現一片甘蔗田的甘蔗產量竟提高了50%,這是怎麼回事呢?回想起來,原來在甘蔗栽種前一個月,有一些水泥灑落在這塊田里。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正是水泥中的硅酸鈣,使那片酸性土壤得到了改良,這才提高了甘蔗的產量。於是,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水泥肥料」就發明出來了。

    從上述幾例中,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對現有的各種發明,積極運用新的知識或從新的角度來加以觀察、分析和處理,從而產生創造性成果的。這就叫做同質異化。

    收集與積累信息只是一個準備過程,有些東西也許你從來都不會用上它,而且有些信息的出現絕對是一次性的,此後出現的信息也不會與以前的完全一樣,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收集與整理並要建立信息庫呢?其實這是個分析訓練的過程,只有當你經過無數事實的檢驗之後,你才會獲得一種特別的經驗,那時你就會主動出擊,牢牢抓住那一點點提供成功機會的信息。

    因此,在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們給你一些建議,首先,要時刻注意你所處的環境及對社會的變化;其次,及時、細心觀察市場動向,並把所有這些都記在你的腦子裡,進行系統的整理;然後發揮你的想像力與思考力,去分析這些新出現的狀況,要有遠見,從全局去思考問題;最後要相信你的預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