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想像力 第18章 神奇的想像法則 (2)
    一提「實驗」,人們立刻就會想到實驗室。其實,實驗也可以在頭腦中進行:設想出一個環境、一些有關的事物、一些關係、一些步驟等等在頭腦中逐步展開實驗,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叫做「假想實驗」。

    輕重不同的兩個物體,同時向下降落,下落的速度是與其質量成正比的,即物體越重,降落越快,這是亞里士多德的結論。伽利略對此提出了質疑。他首先進行了假想實驗,假設了A、B兩個物體,A重,B輕,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結論,A、B同時向下降落,應是A的速度大於B的速度。伽利略設想,若將A與B合為一體,將會怎樣?由於B慢、A快,B必定要拖A的後腿,所以,AB的速度應該大於B而小於A;伽利略又設想了另一情況:AB的重量等於A加B的總重量,即,不但重於B而且重於A,按亞氏的說法,AB的降落速度應該大於A。這豈不是矛盾了?伽利略又想了一個真空環境,A、B同時向下降落,只能並駕齊驅,同時落地……

    伽利略以後來的比薩斜塔上的實地實驗,證明了這一假想實驗所獲得的結論是正確的。

    假想實驗實際是個思維過程,是由合理的假設和推理組成的。但是,它又不同於一般的推理,它所借助的是假想的環境和事物,在腦海中進行實驗。這一實驗過程是從假設出發,邏輯地演繹出理想化客體必然表現的某種形態,是應用邏輯推理的手段,想像出對理想化客體的「實驗」。

    假想實驗大都是作為實際實驗的預先準備或佐證參考。它常在實際條件不可能的情況下進行,所需要的不是複雜的實驗設備,而是高超的合乎邏輯而又富於想像的思考能力。

    愛因斯坦與L.英費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一書中,曾講到一個關於慣性定律的假想實驗:「假如有人推著一輛小車在平路上行走,然後突然停止推那輛小車,小車不會立刻靜止,它還會繼續運動一段很短的距離。怎樣才能增加這段距離呢?這裡有許多辦法,例如在車輪上塗油,把路修得很平滑等。路愈平滑車輪轉動得愈容易,車便可以運動得越遠……假想路是絕對光滑的,而車輪也毫無摩擦。那麼就沒有什麼東西阻止小車,而它就會永遠運動下去。」

    這就是在一個假想的狀態下進行的實驗「絕對平滑的路」、「毫無摩擦的車輪」,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想像中的情景。任何一個假想實驗得出的結論,都是由推理而不是由實驗獲得的。

    總之,這六大法寶是想像中所不可或缺的,它們是進行想像的有力武器,掌握了它們,發明創造也會屬於你的。

    分想與聯想

    貝爾納認為,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人的創造性想像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思維品質的優劣。良好的思維品質,對於從事創造性想像工作的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它的形成除了人腦的先天素質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外,絕大部分是後天教育訓練的結果。

    想像本身是一種心理過程,它以人所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對這些經驗的改組,創造出一個新的形象來。究其實質,想像是感性形象對思維過程的滲透。想像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思維過程,它受到邏輯的制約;反過來,思維過程常常受到想像的支持,沒有這種支持,思維的進行就會發生困難。例如,在解立體幾何題時,如果不能借助於想像確定某個幾何體的橫截面,解題過程就難以進行下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想像和思維是一個過程的兩個側面。正是鑒於此,我們提出了「想像振奮」這樣一種思維訓練的方法,想像可分成兩種,一種稱「再造想像」,它是憑借語言的描述或者圖表的說明而形成的新形象,是一種再造的過程。另外一種叫做「創造想像」,它不是依據現成的描寫,而是獨立地在頭腦中構成新穎奇特的形象這樣一種心理過程。我們所談的「想像振奮法」主要是指創造想像的振奮。

    現代腦科學的新成就揭示了想像與思維在生理水平上的依賴性。奧斯坦通過對大腦左右兩個半球的研究指出:人腦最有效的活動,應是在兩個大腦半球同時處於興奮狀態時才發生的。因此,它是兩個半球的協同活動的產物。奧斯坦發現,大腦左半球的功能是理性的、線性的和言語的;右半球的功能是經驗的、非言語的和整體的。想像是右半球的功能之一。大腦兩個半球協同活動的學說是我們「想像振奮法」的理論基礎。

    我們已經提到過,想像並不是胡亂猜想,而是具有內在的邏輯必然性,是思維統攝下人類理性的一種存在方式和表現方式。因此,想像大多能預示著可能的邏輯後果,並且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被證實。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的著名作家凡爾納,有著非凡的想像力,並且以科學幻想的形式表現出來,一生寫過大量的科幻作品。早在潛水艇、直升飛機、霓虹燈、電視機、雷達、導彈、坦克等尚未發明之前,在他的作品中就早已「發明」了。更使人難以相信的是,他常在一部科幻小說中說:在佛羅里達將設立火箭發射站,並發射飛往月球的火箭,他還彷彿「親臨其境」地描寫了宇航員在星際旅行中的失重情況。果然,整整一個世紀以後,1961年真的在佛羅里達州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因此,訓練我們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比較理想的途徑是努力把自己的想像振奮起來,通過一系列具有邏輯因果關係的想像活動,大大改善我們的思維「空間」,發展我們的思維能力,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所謂想像振奮訓練法,就是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中,主動地運用一些想像的技巧來豐富自己的想像能力,培養自己的創造性,大大改進思維能力的一種方法。在具體訓練時,我們要把握下面幾種技巧。

    1.分想

    分想,是「想像訓練法」的第一個環節,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想像技巧。它指的是大腦將貯藏在內部的形形色色的經驗分離出若干種加以創造想像的方法。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積累起來的經驗是一個大千世界,裡面無奇不有。當然,這裡的「奇」不一定是「離奇」,它主要是指「新奇」,即我們在此以前未經驗到的東西。例如,我們上動物園觀賞動物,僅這樣一件小事就可能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經驗」:關於動物園路線的;關於動物園風景的;關於動物園其人其事的。

    法國18世紀著名的雕塑家加爾波,曾創作了一幅表現13世紀意大利比薩的暴君——烏谷利諾父子被暴動的人關押在高塔裡活活餓死的雕像。這幅雕像十分逼真地刻畫烏谷利諾父子瀕死亡時的慘狀:兩個兒子已經餓死了,倒在他身邊,他悲慟萬分,慘不忍睹。但另一位大雕塑家羅丹看後極為不滿,便另外創作了一座同樣題材的雕像,一舉壓倒加爾波。原來,羅丹在創作時,突出了烏谷利諾內心世界人性和獸性相鬥爭的一瞬間:一個兒子剛斷氣,另一個兒子正在死亡線上掙扎,烏谷利諾對兒子的哀號無動於衷,卻伏在已死兒子身上準備啖其屍肉來充飢,但一時又下不了口,殘忍的面頰上肌肉在抽搐。

    這一強烈的藝術效果,正是羅丹充分運用了分想這個思維技巧而獲得的。因此,分想是一種極簡便有用的想像訓練方法,只要我們平時經常性地對一事一物進行認真的分想,慢慢形成一種思維的習慣,我們的思維能力就會有長足的提高。

    2.聯想

    當然,僅有分想還是很不夠的,尤其是對一些複雜的思維任務來說,則更有鞭長莫及之煩惱。聯想,正是在分想的基礎上,通過對若干對像賦予一種巧妙的關係,從而獲得新的形象。就性質來講,它比分想要高一層次。蘇聯心理學家哥洛萬和斯塔林茨用實驗證明:任何兩個概念詞語都可以經過四五個階段,建立起聯想的關係。例如「木頭」和「皮球」,兩個概念風馬牛不相及,但只要經過4步中間聯想作媒介,彼此就可建立起聯想關係,木頭——樹林,樹林——田野,田野——足球場,足球場——皮球。

    再譬如「天空」和「茶」,也只需要4步聯想: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他們的實驗所用的詞語都是隨機地取自字典,實驗共進行了幾百次,結果證明從一個概念過渡到另一個概念,幾乎每次都只要4步聯想就可以了,只是偶爾需要五六步。並且,實驗表明,每個詞語平均可以同將近十個詞語發生直接的聯想關係。如果假定一個詞語一次可以同十個詞語發生單向聯繫,那麼,第一步就有10次聯想的機會(即有十個詞語可供選擇);第二步就有100次機會;第三步就有1000次機會;第四次有1萬次機會;第五次就有10萬次機會了。所以,聯想可以在廣泛的基礎上加以運用,並且隨時可以運用,它為我們的思維訓練提供了無限大的可能性。

    有一種聯想叫接近聯想,它主要是借助於時間上和空間上的接近而產生的。

    因此,當我們從頭腦中「分想」出形象後,就可以進行豐富的遐想,尋找出一種不為世人所知的、截然不同的新關係,從而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形象(新事物)來。特別要指出的是,關於聯想有一個關鍵性的原則,即聯想並不是若幹成分簡單的對象的一種機械組合,而是這些成分本身在一個新的整體中發生了質的改造和變化,並表現出一種新的相互關係。因此,想像是一種創造性的結合。我們試舉電影機發明軼事來說明這一點。

    電影機是由法國的盧米埃爾兩兄弟發明的。他們在發明過程中碰到了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如何解決電影膠片帶的牽引問題,並長時間為之苦惱不已。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無意之中運用了類似聯想而茅塞頓開。事後,在談到這一發明時,兄長盧米埃爾說道:「用類似縫紉機上的壓腳那樣的機械所產生的運動傳給一個帶尖爪的滑櫃,尖爪在升到頂點的時候,就鑽進皮帶兩邊打好的洞孔拉動皮帶,當這個牽引機再次上升的時候,尖爪便在下端退出洞孔,而使皮帶靜止不動。」

    在這一例中,皮帶的牽引和衣料的拉動不僅在性質上不同,而且在作用上也不同。這對兄弟獨具慧眼,看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繫,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關係。

    3.串想

    我們的想像活動,絕不能滿足於一個新形象的建立。我們還需要將諸多想像串在一起,因而「串想」也是難度更大的。所謂「串想」,就是按照某一種思路為「軸心」將若干想像活動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有層次的、有過程的並且最動態(發展)的想像活動。這種「串想」需要更強、更嚴密的思維活動參與,體現出「串想」進程中彼此的邏輯遞進關係。關於「串想」,比較熟悉的例子是在文學作品中的「情節發展」。

    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在創立相對論時,至少「串聯」了3個「想像」:第一個想像在所有相互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坐標系中,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相同的(即光速的不變性);第二個想像在所有相互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坐標系中,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第三個想像光線在引力場中會發生彎曲。這3個想像,就構成了相對論的理論基點。因此,我們必須善於進行分想。在分想的基礎上按照接近、類比、對比等關係進行豐富的聯想,再把各種聯想有機地「串聯」起來,揭示更深刻的邏輯關係。從分想,到聯想,到串想,這就是想像振奮法的「三部曲」

    4.強調

    強調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方法。它是指把客體的某種性質或某些方面的關係加以突出,大肆渲染,從而建立起一個特殊的形象,這種形象與原來的形象有所聯繫,但不盡相同,是對原有形象的一種發展和創新。強調可分兩種:一種是對部位的強調,這種強調最早見的形式是漫畫。當一個漫畫家想強調一個人的智力低下時,往往把這個人的前額畫得特別地窄小;另一種是對關係的強調,對關係的強調意義是很大的,因為它往往會導致新的發現,包括科學上的新發現。

    人人都進行過想像活動,可是你是否知道想像的法則?也許你的想像活動是盲目的,也許是雜亂無章的;這樣的想像可能會阻礙你的思緒。在此,介紹幾種想像法則,來助你的思想在自由的天空下馳騁翱翔。

    1.「暴風驟雨」聯想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