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劉邦的草根哲學 第41章 楚漢英雄 (2)
    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七十餘處戰傷,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

    這時,關內侯鄂君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暗中控制。劉邦建立漢朝以後,蕭何在政府中的地位僅次於劉邦,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我們這樣打一個比方,如果劉邦集團是一家公司的話,劉邦是董事長,蕭何就是總經理。即使劉邦給予蕭何極大的信任,但是也在暗中控制、監視著蕭何。不過劉邦控制、監視不像項羽,他總是不動聲色的,也不把「懷疑」兩字寫在臉上。

    漢十二年秋,黥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蕭何留守京城。在這個戰爭的過程中,劉邦不斷派使者回來,沒回來一次就必定去見蕭何,而且傳話說皇上問蕭相國最近在幹什麼,非常關心體恤,所以蕭何很感動,盡心盡力地為劉邦的作戰做好後勤保障。

    這時,一個門客跟蕭何說:「丞相覺得陛下對你怎麼樣?」

    蕭何說:「皇上對我很信任,頻頻派使者來,關懷我,問我最近好不好,在幹什麼。」

    門客冷笑一聲:「丞相,您離滅九族的大禍不遠了。」

    蕭何不解,門客說:「你以為皇上是關心你嗎?他是不放心,所以不斷地派人回來看你在幹什麼。你自入關十幾年來一直深得民心,民眾都願意歸附於您,皇上屢次派人回來詢問近況,就是怕你在關中挑起民眾造反。你是大漢第一功臣,已經沒有可以加封的餘地了,他怎麼能夠放心你?」

    蕭何說:「所言極是,那怎麼辦?」

    門客說:「只有一個辦法,你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搞壞,貪污腐敗是做好的辦法,讓他知道你貪圖小利、胸無大志。」

    劉邦平定了黥布以後,回到了京城,發現有很多人狀告蕭何,說利用職權,低價強行購買土地。劉邦得知,果然嘲笑蕭何「小農意識」,就此放下心來。

    可後來,有人向他打小報告,說蕭何有經濟問題。劉邦立刻翻臉無情,將他關進監獄,準備對其實施肉體消滅。還好蕭何平日人緣不錯,又早已和呂後系統打成一片,最終借助這些關係網的保護被無罪釋放,這才落了善終,免於滅族之災。

    所以,劉邦的用人之術是典型的帝王之術,一方面用人不疑,另外一方面害怕功臣勢力大,功高蓋勢,搶奪帝位,總要想法設法殺掉那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有功之臣。但這也非劉邦一個帝王而已。

    總而言之,劉邦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範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所以才戰勝項羽,走向勝利。劉邦認為,這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應該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帝王」痞相

    如果按照中國人傳統的以成敗論英雄的價值觀念,劉邦坐上了帝王龍椅,創立了漢家天下,貴為九五之尊,所以他應該是英雄人選。反之,項羽就只能被列入陪襯英雄的跳粱小丑角色,因為他是一個輸家,最後落了個兵敗被殺的下場。都是英雄,相差很遠。

    但是,雖然劉邦打敗了項羽,成就了帝王的霸業,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卻並不是很高,不客氣一點的說法就是罵名,背信棄義、玩弄權術、殘害忠良等等。

    可以說,劉邦是一個在人格上徹徹底底的失敗者,是一個讓人不足道的人,相反,項羽雖然失敗了,後世人無論高矮,卻都是一律仰著腦袋看他。

    宋時李清照就曾著詩《夏日絕句》說:「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然,不能隨便斷言說劉邦就是痞子,而項羽就是英雄,而要以歷史事實來說話。

    司馬遷在《史記》中關於劉邦的發跡記載多賦神話傳說,什麼劉邦是他的母親與蛟龍交配所生,什麼劉邦長了一個奇大無比的鼻子等等。但儘管如此,在司馬遷的筆下,劉邦的形象卻並不高大。

    劉邦,沛縣人,少年時飛鷹走馬,偷雞摸狗,以一副浪人形象聞名鄉里,年輕時擔任過泗水亭長之職,此公終日不思進取,游手好閒,但心比天高,一心想著飛黃騰達。

    「多大言,少成事」,這就是知道他底細的同鄉蕭何對他的評價。

    劉邦的成功除了他工於心計,善於利用民心之外,很大程度上有一種偶然和巧合。據《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一生所經歷的都是一些規模不大的小仗,他西入咸陽之所以一路凱歌高奏,原因就在於那些地方武裝實在太次了,不是舉手投降就是倉皇而逃,如果不是項羽在巨鹿牽制住了秦軍的主力,他的兵馬可能出不了安徽邊界,就會被灰溜溜地趕回他的沛縣老巢。如果說這是一種偶遇,那他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卻能毫髮無損,全身而退就很令人費解了。

    想來想去,唯一的可行解釋就是劉邦生具「帝王」痞相。

    項羽,這個很講信用,重感情,有血氣的帥哥,輸給了一向給人印象極差的劉邦,不得不使後來人為其歎息。當然,劉邦的獲勝除了他的虛偽狡詐之外,確實與民心的歸順有關,劉邦這個人很會利用民心,也很會做秀,在這一點上項羽是無法跟其相提並論的。

    比方說劉邦打下沛縣之後,本來看到沛令一職非他莫屬,但他卻要裝出一副讓賢的樣子;在打敗項羽之後,他本來也是想當然的皇帝,但在登基時他偏要出出洋相,鬧鬧笑話,讓人們覺得這天下少了他劉邦還真不行。劉邦是一個善於偽裝的政治野心家,他的狐狸尾巴藏得絲毫不露破綻,以至於聰明的韓信,彭越等人都看走了眼,上了他的大當,最後落得個賣力不討好的下場,結果劉邦登基後借口他們謀反,殺了他們。

    劉邦雖然用賢,但他是用過便扔,當上皇帝之後就根本沒有將這一幫曾經的難兄難弟放在眼裡,甚至欲殺之而後快。在對待老百姓上,劉邦為了得天下,竟然可以置自己的親身骨肉於不顧。為了逃命,竟讓二千多名無辜的弱小女子代他做犧牲品,這樣的人,他是怎樣得到的民心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評價歷史人物沒有必要拉關係套近乎拚命抬舉一人,或是費盡心思搞臭一人,而應該客觀公正以事實說話來闡述。

    不錯,劉邦是很小人,他當上皇帝是用了讓人齒冷的手段,但項羽不見得不小人。司馬遷就對項羽作了毫不客氣的批評,說項羽這人,氣量很小,輕狂傲物,加之性子剛烈,勇猛好戰,動不動就殺人,甚至屠城。曾一次就坑殺了降卒二十萬人。在北海時「燒夷城郭,宮室,虜其老弱婦女」。

    由此看出,項羽也不是什麼好主,至少人的舉動讓人很不欣賞,簡單羅列他的一些罪行就足可以把他打入地獄。

    劉邦之所以遭到人們痛斥,首先是因為他少年時浪蕩成性,人們對他的這段輝煌歷史不懷好感;其次他不以人為本,為了實現「大丈夫當如此」的夢想,不惜以親人的生命為交換,登基後又忘恩負義,殺害忠良,這可能是後人最不能容忍的一條;再次,劉邦登基後得意忘形,結果被人們判了個不及格。

    客觀地說,劉邦創立的大漢王朝,就政治,經濟,文化而言,在中國歷史上即使排不了第一,也至少可以排前三。他本人在大漢建立之初也是盡心盡力,對漢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維護邊疆穩定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廢除了秦朝的苛法,與民休息,總結列代興亡,推動國家治理。所有這些,足可以證明他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就算他有過不甚光彩的歷史,這些功勞也完全可以替他遮羞蓋丑,並且還有剩餘,也足夠他有資格坐下來和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一較高下。

    劉邦,身處亂世的風雲人物,到底是不是英雄,還是痞子。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理由相信歷史,也有理由不相信歷史。相信歷史,是因為歷史是我們對過去唯一的可考資料,不相信它,是因為歷史學家往往會臣服於政治權力的高壓和誘惑,於是免不了歪理胡謅一頓。但不管怎麼說,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因為他們是歷史改朝換代的真實見證者,雖然有時候也難免失真,但它的主流傾向卻是基本無誤的。

    劉邦,這個很不一般的人在後人眼中之所以進入不了英雄之列,關鍵就在於他碰上了一個同樣很不一般的項羽。(後來同樣白手起家的朱元璋雖然在登基後也遭到罵名,人們雖然痛斥他的暴行,還是承認他的英雄地位的,因為當時沒有人可以與其爭鋒匹敵。)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如果從政治方面對劉邦做評價,劉邦不僅是很了不起的,他甚至是偉大的。但如要從道義和德行上對劉邦做評價,對不起,只好把他列入末流角色,他連三流都排不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